《大学语文》资料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语⽂》资料汇总
《⼤学语⽂》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01. 王⽆罪岁,斯天下之民⾄焉罪岁:怪罪年成不好。

0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逸豫逸豫:逍遥享乐。

03.过其友⽈:“孟尝君客我”过:探访;拜访。

04.所击者服,未尝败北败北:战败;败⾛;败逃。

05.引商刻⽻,抗坠疾徐抗坠疾徐:⾳乐节奏⾼低快慢。

06.⽣闻之,不觉解颐解颐:开怀欢笑。

07.汉皇重⾊思倾国倾国:美⼥;绝⾊⼥⼦。

08.这⼀声名狼藉的念头声名狼藉:名声极坏。

09.纵⼀苇之所如。

如:往;到。

10.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1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伯夷之义者闻:听说;闻:学问。

12.以为是殆幸运⼉殆:⼤概、可能。

13.期⼭东为三处期:约定。

14.黎民不饥不寒黎民:⽼百姓。

15.愿王孰图之也孰图:深思熟虑。

16.使⼈属孟尝君属:请求。

17.城中居⼈户,亦且数万且:且:将近。

18.严相国俦也俦:同类。

19.从政有经,令⾏为上有经:有经:有⼀定的原则。

20.可是皇室的余荫,也还给她带来了许多幸运余荫:前辈对后辈的保护、庇护。

21.宛在⽔中坻坻:⽔中⼩洲,⼩岛。

22.⽆⼀字龃龉龃龉:⽣疏⽽不流畅,发⾳含混不清。

23.字⽽幼孩字:养育。

24.揭其剑,过其友揭:举。

过:探访。

25.固⼀世之雄也固:原本;确实。

26.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悌:-孝顺⽗母,尊重兄长。

27.号物之数谓之万号:称。

28.何其衰也何其:多么。

29.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判:区别。

30.项王军壁垓下壁:扎营。

31.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上嫉:妒忌;嫉恨。

出⼰上:超过⾃⼰。

32.虽驱世以笑我驱世:世上所有的⼈。

33.知不可乎骤得骤得:轻易得到;迅速得到。

34.峨冠盛筵峨冠:⾼帽,指代⼠⼤夫。

35.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落寞:寂寞。

36.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莫能如:没有谁⽐得上他.
37.直不百步⽿,是亦⾛也直:只,仅仅。

⾛:逃跑。

38.涂有饿莩⽽不知发涂:通“途”,路上。

39.孟尝君怪其疾也疾:快。

40.擅强兵坐⽽观者擅:拥有。

41.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艳羡:⾮常羡慕。

42.兵刃既接,弃甲曳兵⽽⾛曳兵:拖着兵器。

.苟有能反是者,则⼜爱之太殷
51.以此诟远诟:中伤。

.微社稷之神灵
.姊妹兄弟皆列⼟,可怜光彩⽣门户
67.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亘古:从古到今。

68.顺⽊之天,以致其性致:使获得。

69.不似尔向之⾃多于⽔乎?⾃多:⾃我夸耀。

70.析⾔破律,乱名改作乱名改作:扰乱名物概念,改变⾏为规范。

71.以⼆⼦肖母也以⼆⼦肖母:因为两个孩⼦长得像母亲。

72.先时中⼭负齐之强兵负:依仗。

.所挡者破,所击者服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86.成败之数,视此⽽已数:规律。

87.⾷以草具草具:粗劣的⾷物。

88.户内洒然洒然:整齐整洁。

89.侣鱼虾⽽友糜⿅侣鱼虾:与鱼虾为伴侣。

90.时阅数载时阅数载:时间经过⼏年。

阅,经过。

91.纵江东⽗兄怜⽽王我王我:推举我为王。

92.你只管了然⽆闻的,⽅见的是待我重了然⽆闻:完全没有听见。

93.引绳⽽绝之,其绝必有处绝:使动,使之绝,拉断绳⼦。

绝:断⼝。

94.宗旨既乖,趋向⾃异宗旨既乖:宗旨既然错误。

乖,错误。

95.吾⾮⾄于⼦之门则殆矣殆:危险。

⼀、象征:朦胧含蓄
1.⽕:隐喻民众⾰命。

2.⼀句话:隐喻⽕种。

3.⽕⼭:象征蕴藏着巨⼤⼒量的民众。

4.咱们的中国:则暗⽰未来的祖国将有⼈民当家作主,表现出诗⼈对理想的中国的向往和赞颂。

5.霹雳:象征民众⾰命的声威和⼒量,表现出诗⼈对民众和民众⾰命的坚定信⼼。

6.说出就是祸:暗⽰反动统治者对民众⾰命的恐惧和镇压。

7.能点的得着⽕:暗⽰民众普遍存在着不满额反抗情绪。

8.枣树:苍劲挺拔,⽆情⽆畏地刺向夜空,不“制他的死命”决不罢休的坚韧的战⽃精神,正是抒情主⼈公⾃⾝⼈格、精神的诗意写照。

9.⼩青⾍:⼩得可爱、可怜,却为追求光明⽽不惜献出⽣命,精神上与枣树暗相呼应。

10.⼩粉红花:作为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象征,作者同情的对象。

11.天空:天空的形象在作品中是⼈间⽣灵与美好事物的虐杀者,显然是⿊暗暴虐势⼒的象征。

12.⽉亮:⿊暗势⼒的⼀部分。

13.丁⾹:美丽、⾼洁、愁怨、美好理想。

14.⾬巷:⼈⽣漫漫长路,狭窄天地。

15.撑着油纸伞、独⾃彷徨、默默⼻亍:等待、希望和追求。

16.⾬的哀曲:环境凄苦、遭际不幸。

17.颓圮的篱墙:家园的破落与环境总体的低潮
18.蛛⽹:作者⾃⼰。

19.西⽅的云彩:西⽅的⽂明。

20.彩虹似的梦:美好理想。

21.长锸:和平建设。

22.⾦杖⽟玺:权⼒。

23.铁戟钢锤:暴⼒和战争。

24.昆⼭:顾秉谦。

25.分宜:严嵩。

26.我⼼灵的灯:旧⽣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27.爱尔克的灯:旧⽣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全诗共分四节,每⼀节都是⼀个相对完整的、包蕴着特定思想感情的意象群。

1.第⼀节以⼀组象征意象,展现历史悠久的古国负重前⾏的艰难与缓慢。

2.第⼆节则以“飞天”与未落地⾯的“花朵”,感叹祖祖辈辈的美好理想在久远的贫穷与悲哀中⼀再失落。

3.第三节⽤⼀组富于⽣机与活⼒的意象,象征祖国正如东升的旭⽇喷薄⽽起。

4.第四节以抒情的笔触直抒胸臆,表达了诗⼈和她代表的⼀代⼈决⼼献⾝于祖国的热忧。

三、⼈物性格特征
1.⾹雪:纯真质朴、⽣性胆⼩、对现代⽂明有着热情的向往
2.李⽩:豪放不羁,⾃强不息
3.王三胜:庸俗⾃私,个性争强好胜
4.孙⽼者:嗜艺如命,个性豪爽固执
5.沙⼦龙:武艺⾼强,个性孤傲内向
6.母亲:勤劳、俭朴、待⼈厚道、严于教⼦《先妣事略》
7.许远:宽厚谦和,为国让贤
8.张巡:从容镇定,视死如归,博闻强记
9.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10.冯谖:深谋远虑,深藏不露
11.孟尝君:宽容⼤度,礼贤下⼠,态度诚恳
12.马伶:耻为⼈下,倔强
13.贺兰进明:狭隘⾃私,嫉贤妒能
14.杰姆:善良痴情,为对⽅的喜悦勇于牺牲⾃⼰的爱物
15.
《⼤学语⽂》简答题复习资料
1、《谏逐客书》中多⽤正反对⽐、利害对举的论说⽅法,请指出并说明其作⽤。

本⽂第⼆段将纳客与逐客对⽐;第三段将重物与轻⼈对⽐;第四段将纳客之利与逐客之害对举。

2、《谏逐客书》⼀⽂的中⼼议题是要不要驱逐客卿,但作者只字不提客卿的利益,却处处为秦国的盛衰和统⼀⼤业着想,这在策略上有何⾼明之处?
李斯抓住了秦王好⼤喜功的⼼理和⼀统天下的决⼼。

3、在《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诗的四个章节中,诗⼈是怎样逐层递进地抒发情感的?
为祖国苦难的过去⽽悲伤;
为祖国希望未能实现⽽遗憾;
为祖国新⽣和美好的未来⽽欢呼;
决⼼为祖国的富饶、荣光、⾃由⽽献⾝。

感情由沉重到热烈,由抑到扬。

4、《声声慢·秋情》⼀词在语⾔上有什么特点?
运⽤九组叠字,富于创造精神;运⽤宋代⼝语,亲切⾃然。

5、排⽐句的运⽤在《牡丹的拒绝》⼀⽂中有何艺术效果?
增强⽓势,有节奏感;表现作者⽂思泉涌、情感激越。

6、谈谈《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论点和有关警句对我们有什么启迪作⽤?
国家兴衰、事业成败,主要取决于⼈事。

警⽰我们要不断努⼒拼搏,居安思危,不骄不躁,谨慎谦虚。

7、《秦晋殽之战》中晋国的⽂嬴、先軫处理秦国战俘的态度为什么截然不同?
⽂嬴为秦穆公⼥⼉,救战俘是希望借娘家势⼒巩固⾃⼰在晋国的地位,先軫为晋国主帅,杀战俘主要是考虑晋国的利益。

8、简析《西湖七⽉半》中“杭⼈游湖”与“吾辈”赏⽉构成的对⽐情景。

“杭⼈游湖”场⾯规模⼤、⼈多、时间早⽽短,氛围热闹、杂乱,附庸风雅;“吾辈赏⽉”
场⾯⼩、⼈少、时间长,氛围幽静,情趣⾼雅。

9、《我愿是⼀条急流》⼀诗是如何运⽤⽐喻⼿法表达诗⼈对妻⼦的深厚感情的?
全诗分别⽤急流与⼩鱼、荒林与⼩鸟、废墟与常春藤、草棚与烈⽕、云朵与太阳五组⽐喻来表现夫妻之间坚贞不渝的感情和诗⼈对爱情、事业的献⾝精神。

10、《寡⼈之于国也》⼀⽂中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说理⽅法表现在什么地⽅?
孟⼦⾸先批评梁惠王治国⽅法不当,再提出王道的具体措施,然后揭露统治者不顾⼈民死活的⾏径,最后总结君王不能归罪于年成不好,打消其骄傲情绪的同时⼜抓住其渴望民众拥戴的⼼理进⾏诱导。

11、《归园⽥居》(其⼀)从哪⼏个⽅⾯来表现诗⼈适意⾃然的⼼境?
⼀是对⼈的⾃然天性的尊重;⼆是对封建官场污浊的憎恶;三是对乡村⽣活的喜爱。

12、说明《苦恼》⼀⽂将⼈与马相类⽐的⼿法及其表现作⽤。

将神态、处境和遭遇进⾏类⽐,暗⽰社会⿊暗,下层⼈民如⽜马⼀般的⽣活境地。

13、《登⾼》⼀诗中所悲之“秋”,有哪些⽅⾯的指向?
⾃然之秋、国家之秋、⼈⽣之秋。

14、在《枕中记》⼀⽂中,如何理解让卢⽣在美梦中醒悟要⽐让他在噩梦中醒悟深刻⽽透彻?
卢⽣放弃功名利禄不是出于对将来灾祸的恐惧,⽽是出于对⼈⽣真谛的洞见,是主动⾃觉地放弃。

15、试解释《过秦论》中所采⽤的双层对⽐反衬⼿法,并说明表达效果。

第⼀层是六国与秦国对⽐来反衬秦国的强⼤、六国与陈涉的对⽐来反衬陈涉的微不⾜道,第⼆层是陈涉与秦国对⽐,不值⼀提的陈涉竟能灭掉秦国,彰显了⽂章主题。

16、列举《容忍与⾃由》中的三个例证及其所说明的道理。

作者⽤年少时援引《王制》专制律条痛骂《西游记》和《封神榜》的事例,证明“我年纪越⼤,越觉得容忍⽐⾃由更重要”;⽤⾼尔⽂烧死塞维图斯的事例证明“我不会错,是⼀切不容⼈的根苗”;⽤提倡⽩话⽂时,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的事例,证明“绝对之是”是错误的。

17、《前⾚壁赋》中是如何描绘箫声的?
运⽤⽐喻、通感、对偶、夸张写出了箫声的哀怨、绵长、荡⼈⼼魄。

18、《再别康桥》的⾸尾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前后呼应有何艺术效果?
内容上表达出对西⽅⽂明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形式上有周⽽复始、循环往复的韵律感。

19、《冯谖客孟尝君》中,从哪⾥可以看出两⼈是互为对照的?
冯谖三次弹铗反衬初孟尝君宽容⼤度;冯谖⼤展奇才⼜表现出孟尝君的⽬光短浅,⽂章起伏跌宕。

20、《垓下之围》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表现了项⽻怎样的性格特点?
四⾯楚歌中表现其多情⼜⽆奈,暗⽰其不善⽤⼈、众叛亲离;东城“快战”中表现其爱逞匹夫之勇、不理解⾃⼰失败原因的悲剧性;⾃刎乌江表现其知耻重义及英雄末路的⼼境。

21、概括《寡⼈之于国也》所体现的孟⼦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1)以民为本,养民、教民。

(2)实⾏仁政——⼤⼒发展经济,注重⽂化教育
(3)反对兼并战争
22、孟⼦⽤“五⼗步笑百步”的⽐喻来说明什么问题?
两国国君在治国上并没有本质区别
23、举例说明《秋⽔》(节选)善于援譬设喻的特点。

⽤井蛙、夏⾍、曲⼠来⽐喻⼈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四海”、“礨空”、“稊⽶、“毫末”等⽐喻渺⼩,⼈的认识有限。

24、识别《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并说明其作⽤。

第⼆段概述庄宗兴衰成败的事实论据归纳论证了中⼼论点,第三段引⽤《尚书》“满招损,谦得益”的理论论据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等推论。

25、简述《张中丞传后叙》中加“后叙”两字的缘由。

⽤来补叙张巡、许远、南霁云等守卫睢阳的英雄事迹和轶事。

26、分析《种树郭橐驼传》第三⾃然段的层次内容。

第⼀层写郭橐驼种树的原理、⽅法、态度和结果;第⼆层写他植者种树的原理、⽅法、态度和结果,两层对⽐。

27、《前⾚壁赋》中是如何描绘箫声的?
运⽤⽐喻写箫声⾳调哀怨悲凉;运⽤通感写箫声余⾳绵长;运⽤对偶、夸张写箫声荡⼈⼼魄的艺术效果。

28、《先批事略》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深情?
蕴含对母亲深沉的悼念之情,歌颂母亲朴实⽽崇⾼的品德。

29、《爱尔克的灯光》中姐姐的悲剧说明了什么?
暴露了旧家庭、旧礼教摧残青春和⽣命的罪恶并催⼈猛醒:应冲出狭⼩的旧家庭,去寻求别样的⼈⽣。

30、《纪念傅雷》写出了傅雷怎样的个性特征?表现了怎样的主题?
傅雷性格刚直、易怒、直率。

赞颂了像他这样的中国知识分⼦坚持真理、刚直不屈的优秀品格。

31、作者在《都江堰》中为什么要说李冰“⼤愚,⼜⼤智”“⼤拙,⼜⼤巧”?
“⼤愚”“⼤拙”指其不擅政治⽃争,不谋取私利,“⼤智”“⼤巧”指其治⽔⼿段⾮凡,为民造福、流芳百世。

32、为什么对《蒹葭》这⾸诗的主题思想会有不同的看法?
“伊⼈”指意中⼈,这是⼀⾸怀念情⼈的爱情诗;
“伊⼈”指隐居的贤者,这是⼀⾸招贤诗;
“伊⼈”指⼈⽣理想,这是⼀⾸抒情诗。

33、《湘夫⼈》中湘君对湘夫⼈的思念之情⼤致有⼏个层次?(加点字必背)
(1)期约未遇,⼼中忧伤
..
(2)执着追求,焦灼期待
..
(3)筑室迎接,⽆⽐向往
..
(4)投⾐⽔中,⽆限思念
..。

34、《归园⽥居》(其⼀)⼀诗中哪些地⽅表现了诗⼈对官场的厌恶之情?
“尘⽹”“樊笼”从正⾯反映了诗⼈对官场的厌恶;“性本爱丘⼭”“恋旧林”“思故渊”从反⾯衬托了对官场的厌恶。

35、《早雁》中哪些地⽅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
诗中⽤“仙掌”“长门”两个典故讽刺了朝廷⽆能及对百姓的深切同情。

36、为什么说《江城⼦》是以虚幻的景象表达真切的情意?
本词下⽚,专写梦境。

分别从梦前、梦中、梦后抒发孤苦凄凉之情。

37、联系《江城⼦》中的有关语句,分别说明作者所⽤⽩描⼿法的艺术效果。

本词描写⼈物的容貌(尘满⾯……)、⾏为(相顾⽆⾔……),室内场景(⼩轩窗……)、野外风物(明⽉夜……),⼀概都⽤⽩描⼿法,平朴简短、形象鲜明、表现⼒强。

38、《⾬巷》的⾳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
标点符号的运⽤,韵脚的有⽆,排列⽅式的变化,重复的⼤量出现,都与诗⼈内⼼情绪变化⼀致。

39、概括《断魂枪》中⼈物的个性特点,把握他们在时代⼤变⾰中的基本⼼态。

沙⼦龙武艺⾼强,个性孤傲内向;孙⽼者嗜艺如命,个性豪爽固执;王三胜庸俗⾃私,个性争强好胜。

在时代⼤变⾰中,沙⼦龙是梦醒者,孙⽼者、王三胜仍在梦中。

40、《蚂蚁⼤战》所描写的蚂蚁⼤战有何类⽐象征意义?
本⽂表⾯上写蚂蚁⼤战,作者确联想到⼈类历史上的战争,处处“微⾔”社会和⼈⽣的⼤义,得出战争只能造成两败俱伤,给⼈类⽣命好精神造成灾难的结论。

《⼤学语⽂》知识点归集
1、表达⽅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2、表现⼿法:对⽐、类⽐、象征、铺垫、渲染、侧⾯烘托、衬托(反衬)、对仗、⽤典、⽐兴(《诗经》中通⽤)
3、修辞⼿法:⽐喻、⽐拟(拟⼈、拟物)、排⽐(层递)、对偶、借代、夸张、设问、反问(反诘)、反复、呼告
4、论证⽅法:
①归纳法(从个别到⼀般):《咬⽂嚼字》“鸟宿池边树,僧推⽉下门”
例证法(⾪属归纳法):《秋⽔》“四海之在天地”“中国之在海内”“⼈卒九州”
(选项中有例证法选项《谏逐客书》秦四王重⽤“秦五⼦”的事例
则选,没有即选归纳法)《容忍与⾃由》三个例证:年少时援引《王制》痛骂《西游记》《封神榜》,
⾼尔⽂烧死塞维图斯,陈独秀“不容反对者有
讨论之余地”。

②演绎法(从⼀般到个别):《寡⼈之于国也》“使民养⽣丧死⽆憾”——“移民”“移粟”为⼩恩⼩惠——梁惠王未实⾏王道
《秋⽔》孔孟之道既“少”⼜“轻”
《咬⽂嚼字》“套板反应”
《容忍与⾃由》“⼈类的习惯是喜同⽽恶异”
《五代史伶官传序》“满招损,谦得益”
③⽐较法(对⽐论证、类⽐论证):《论毅⼒》对⽐论证
《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兴亡、得失、成败对⽐
《寡⼈之于国也》“五⼗步笑百步”(类⽐)
《论毅⼒》“⾏⾈”“为⼭”“平地”“掘井”(类⽐)
《秋⽔》“礨空之在⼤海”“稊⽶之在⼤仓”“毫末之在马体”(类⽐)5、诗歌抒情⽅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湘夫⼈》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湘夫⼈》“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叶下”
《登⾼》“⽆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融情⼊景《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秋⾬梧桐叶落时”
“迟迟钟⿎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声⽢州》上⽚
(2)间接抒情:
《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
移情于景《长恨歌》“⾏宫见⽉伤⼼⾊,夜⾬闻铃肠断声”
《再别康桥》“那榆阴下的⼀潭,……沉淀着彩虹似得梦”
①借景抒情
《湘夫⼈》“鸟何萃兮苹中……蛟何为兮⽔裔”
因情造景“湘君⽔中筑室、准备结婚⼀部分”
(⾮真实存在)《长恨歌》“蓬莱仙⼭寻贵妃⼀部分”
《⾬巷》全诗
⾃然天成(略)
《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湘夫⼈》“朝驰余马兮江皋,⼣济兮西澨”
《登⾼》“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②借事抒情《再别康桥》“撑⼀⽀长篙……在星辉斑斓⾥放歌”
《⼋声⽢州》“妆楼顒望”“倚栏杆”“凝愁”
《长恨歌》全诗记事诗句皆是
《⾏路难》“停杯投箸不能⾷,拔剑四顾⼼茫然”
《长恨歌》“回眸⼀笑”“宛转蛾眉”“⾎泪相和流”“孤灯挑尽未成眠”
③借举⽌抒情“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声⽢州》“误识归⾈”“不忍登⾼临远”
《再别康桥》“轻轻来、轻轻⾛”
《摸鱼⼉》“休去倚危栏”
《虞美⼈》“问君能有⼏多愁,恰似⼀江春⽔向东流”
《长恨歌》“芙蓉如⾯柳如眉”“⽐翼鸟”“连理枝”“梨花⼀枝春带⾬”
④借⽐喻抒情《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有谁堪摘”
《摸鱼⼉》“……画檐蛛⽹……”
《再别康桥》“……我⽢⼼做⼀条⽔草”
《⾏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雪满⼭”象征仕途艰难
《⼀句话》“⽕⼭”蕴藏⾰命情绪的民众
“⽕⼭爆发”民众⾰命风潮
“霹雳”民众⾰命声威
⑤借象征抒情《蒹葭》“在⽔⼀⽅”象征可望不可即的情景(全诗主要抒情⽅式)《早雁》早雁象征民众苦难
《摸鱼⼉》“春⼜归去”象征国势殆危
《⾬巷》“丁⾹姑娘”象征救国理想
《祖国啊,我亲爱的中国》多组意象象征祖国“蜗⾏”—“希望”—“复苏”
—“沸腾”
⑥借典故抒情《⾏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梦⽇边”“长风破浪会有时”《摸鱼⼉》“长门事……千⾦纵买相如赋……⽟环飞燕皆尘⼟”
6、描写⽅式
语⾔描写
动作描写
⼈物描写肖像描写直接⼼理描写
⼼理描写
间接⼼理描写(以外显内)《麦琪的礼物》《宝黛吵架》
《垓下之围》《先批事略》《哭⼩弟》
细节描写
《张中丞传后叙》南霁云“抽⼑断指”“箭射浮图”……
⽩描?
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断魂枪》开头时代氛围描写
⾃然环境《婴宁》⼭中茅舍多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