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历史-商鞅变法学案 精品
【最新名师精品】中华书局初中历史七上《第7课 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PPT课件 (4).ppt
1你能说出商鞅变法的作用是什么吗?
2想一想: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顺应了当时生产发展的要求, 得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在秦孝公死后,商鞅就被 处死了,那么变法是成功 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生 铁农具 产 力 牛耕 提 高 兴修水利
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至迟春秋末年已使用, 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D
A.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了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几年后,辛勤耕种这些土地,因粮食喜获丰收,政府
免除了他的徭役
C.接着,他用卖粮食得来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
成了小地主
D.四十五岁后,他卖掉了所有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
奖励,后来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志的是
C
A.用磨制的石镰收割庄稼 B.带木柄的耒耜在农业上的使用
C.牛耕的使用和进一步推 D.铁制农具的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3.通过变法,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是 A
A.秦
B.齐
4.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
C.楚
D.燕
C
A.商周 B.春秋时
C.战国时期 D.秦朝
5.都江堰属于 A.防洪工程
D
B.灌溉工程
战国时期,秦蜀郡太守李冰 在岷江中游修都江堰
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公田
私田
生产关系大变革
奴隶
农民
各国掀起变法运动
奴隶主
地主
二牛抬杠 试一试,你肯定能行!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C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2.下列事件,成为我国春秋时期农业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性标
商鞅变法初中历史试讲教案
商鞅变法初中历史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商鞅变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商鞅的背景和变法的内容;
2. 掌握商鞅变法对秦国发展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实施背景;
2. 掌握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意义。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图片资料辅助;
3. 讨论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展示商鞅和变法的背景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10分钟)
1. 商鞅是谁,他实施了哪些变法措施?
2.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对秦国有何影响?
三、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10分钟)
1. 商鞅变法对农业、政治和经济有何影响?
2. 商鞅变法对秦国实现统一有何作用?
四、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意义(10分钟)
1. 商鞅变法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有何影响?
2.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
1. 学生围绕商鞅变法对秦国和中国历史的影响展开讨论;
2. 总结商鞅变法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商鞅变法对秦国和中国历史的影响的小结。
教学反思:
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商鞅变法对秦国和中国历史的影响;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上册7课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B.牛耕的推广
C.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D.大兴水利工程
2、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B.限制商业活动
C.增强秦国实力D.废除旧贵族特权
A战争B变法C讲和D革命
3、战国后期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免除徭役最好的办法是
A勇于公战,怯于私战B不隐瞒犯法行为
C合法经商发家致富D多生产粮食和布帛
4、李冰修筑的都江堰在( )
A.黄河流域B.岷江流域C.淮河流域D.辽河流域
5、历史上有一个徙木立信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A伊尹B姜尚C管仲D商鞅
课堂作业
2.牛耕:至迟在已使用牛耕,时期进一步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3.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太守在岷江中游修筑的,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于人类。2008年汶川地震使其受到破坏。
(注:铁农具和牛耕是生产力三要素之一)
二、商鞅变法
1、变法的根本原因:的发展
2.社会变革的历史条件:土地的出现,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和两大阶级的产生。
3、战国时期各国嫌弃变法改革运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B增强军队的战斗力C缓解奴隶主和奴隶之间的矛盾D完成统一大业
反馈练习
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奴隶反抗奴隶主阶级的斗争C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D分封制的实行
2、我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封建社会的
3.变法的目的:新兴的地主阶级为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统治,发展经济,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
4.商鞅变法的时间。国家支持者
5.变法所起的作用:逐步确立起来,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同步精品学案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核心素养】1.识读《战国形势图》,指出战国七雄的位置,说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认识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与利弊(时空观念)2.分析商鞅变法,认识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唯物史观)3.认识都江堰的结构与作用,感受都江堰体现出的古代智慧,培养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知识梳理】一、战国七雄观察《战国形势图》,“战国七雄”指哪七个诸侯国?是如何形成的?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战役?这一时期的战争性质发生了什么转变?1.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2.形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晋);齐国国君之位被大夫田氏所夺取(田氏代齐)。
3.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郢之战、长平之战等。
4.战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
二、商鞅变法研读史料,“商君”是谁?他推行变法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采取了哪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1.人物:商鞅。
2.目的:富国强兵,为稳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3.措施: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4.作用: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结合右图器物,分析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有哪些表现?农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商业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2.右侧的石像是谁?他因什么功绩被人铭记?“天府”是哪一地点?分析“天府”出现的原因。
(1)人物:秦国蜀郡郡守李冰。
(2)功绩:主持在岷江上修建都江堰。
商鞅变法(学案)
县 制
(三)军事方面:
根本目的:实现强兵。 内容:
(1)建立军功二十级爵制。(以军功行赏为中心) (2)废除“世卿世禄制”。(无军功不能享受贵族待 遇) (3)实行什伍制度。(满足征兵的需要)
作用:
(1)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要将秦国的血统贵族体制,改造成早 在秦孝公父祖辈已在局部实施的军功贵族体制。所以他取消的 贵族特权,只是秦国传统那种凭借“龙生龙,凤生凤”的血亲 关系就生而富贵的寄生性世袭特权,而代之以军功“明尊卑爵 秩等级”的特权体制。——朱维铮《重考商鞅变法》 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商鞅变法的哪一措施体现了 这一核心观点?这一措施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气产 生了怎样的影响? 观点:商鞅变法用军功贵族体制取代血统贵族体制。 措施: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 社会结构:传统贵族没落,军功地主崛起。 社会风气:礼崩乐坏进一步加速,尚武的社会风气形成。
政策: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意义: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 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国力。
3、军事上: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王安 石 政策:奖励军功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 基础。
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谏逐客书》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 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 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 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 食货志》 (1)材料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都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 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事实:“王制遂灭”指奴隶制度被废除。作者持否定态度。 评价: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商鞅变法确立了封建制度,发 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
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
人教版选修1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案【使用说明】认真阅读学习目标,依据知识结构并结合课本预习勾画课本,梳理基础知识并记忆,以备课堂检查。
自主对“课堂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及时上交,以备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
预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组内解决或教师解疑。
【学习目标和课程标准】1.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包括齐国管仲改革、楚国吴起变法和秦国商鞅变法等改革事件在内的大事名称。
确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2.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3.探讨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制度变革和国力强盛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初步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
第一课时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变法的背景)【学习目标】1、掌握: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2、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和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关系3、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重难点】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性【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完成学案第7页)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是怎样的?我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方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新气象的原因以及影响。
3、初步了解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基本史实;4、了解商鞅变法前秦国的历史状况;【合作探究】变法背景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1、(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突破各国变法背景这一难点:经济(大发展)——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封建生产关系产生(根本原因)2、政治(大变革)——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政治呼声)3、军事(大动荡)——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直接推动力)4、思想——百家争鸣,法家学说盛行(意识形态的推动)。
第7课 商鞅变法学案
胜天中学高效课堂自主学习历史导学案
七年级班姓名:日期:编号:审核:
课题: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课型设置【自研·互动+展示40分钟】课时: 2 课时【学习目标】
1、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提高学生初步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商鞅的评价,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
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学习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学习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流程】。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课 商鞅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课商鞅变法学案新人教版【课前预习*基础自测】1、知道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分析改革的目的?性质?2、明确商鞅变法在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的具体措施及影响,3、辩证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根据所学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5、全面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原因6、【学贯中西】多角度比较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异同【知识体系*自主构建】【课堂探究】1、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2、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4分)3、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遥客书》(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
(4分)【有效训练】1、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商鞅变法(学案)[新人教]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学习目标】1.运用唯物史观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诸侯国改革变法之间的关系;探究分析各诸侯国改革变法的历史背景和秦国面临的历史机遇2.探究杰出人物对社会进程的巨大推动作用以及商鞅变法对秦国乃至整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3.理解商鞅变法的性质和"商鞅虽死、秦法未败";认识到社会是在改革中不断前进的,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学习方法】采取情景再现、问题探究的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相关的图文资料,学生可以搜集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
【知识导学】一、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分析理解社会变化新气象中的“新”字,归纳时代特征经济(大发展)政治(大变革)军事(大动荡)思想——(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1)齐国的管仲改革主要内容:,作用:(2)鲁国的初税亩:主要内容:,作用:(3)商鞅变法:思考: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性质:。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1、不利形势:偏居,比中原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都要落后;的改革,使得秦国的总体面貌仍无根本改变。
2、有利条件:权力集中,旧贵族势力相对减弱;被秦国公众认同;民风质朴,精神充斥。
3、历史机遇: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势力削弱;中原地区众多士人游说,追求建功立业的机会。
二、“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秦国政坛唱主角的新人1. ______________ 生于贵族家庭,热忠于学说,有强烈的愿望。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投魏国: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是战国初期最先崛起的魏国,得到了赏识,但没有被重用。
3. ____________________ 弃魏奔秦:求贤若渴,提出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得到秦的重用。
对于商鞅在秦国变法的认识:2、商鞅变法的特点:(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3、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5、分析商鞅变法的核心、性质、成功原因三、富国强兵的秦国(一)商鞅之死原因:(1)根本原因:商鞅变法侵犯了的利益,受到贵族的强烈抵制;(2)加深了旧贵族对商鞅的仇恨;(3)直接原因:去世.秦惠文王即位。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学案七年级上册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学案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本课线索
必背重点
战国七
雄 包括国家 齐、楚、秦、燕、赵、魏、韩 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商鞅变
法
目的
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地位 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变法
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
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
治理;(2) _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商鞅铜方量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
卖;(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
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统一度
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
都江堰示意图
易误警示
1.春秋时期曾经称霸,且在战国时期依然称雄的国家有:齐国、楚国、秦国。
2.商鞅变法中触及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
3.商鞅变法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措施是“确立县制”。
图片解读
战国形势图
重要国家/地点:
(1)秦、齐、楚、燕、韩、赵、魏:战国七雄。
(2)桂陵:齐魏桂陵之战的地点。
(3)马陵:齐魏马陵之战的地点。
(4)长平:秦赵长平之战的地点。
成语故事: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完璧归赵等。
重要战役:长平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教案
主题:商鞅变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商鞅变法对秦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目的;
2. 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
1. 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2. 分析商鞅变法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商鞅变法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兴趣。
二、讲解商鞅变法(15分钟)
1. 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动机;
2. 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措施;
3. 商鞅变法对秦国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影响。
三、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意义和影响,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学生完成商鞅变法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5分钟)
回顾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总结课程内容,强化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商鞅变法的文章,总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提高了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商鞅变法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商鞅变法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启示。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商鞅变法公开课教学设计初中历史商鞅变法公开课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第八课商鞅变法(冯治伟)识记战国时期生产力开展的标志、商鞅变法开始变法的时间和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和意义。
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的评价改革与保守派的观点分歧变法的某些措施含义及作用1课时看教材38页的简表,分析秦国在战国前期的形势,排在七雄的末位,但中后期秦国却强大起来,并通过一系列战争灭掉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那么,秦国是怎样走向强国之路的呢?——商鞅变法(这是一条主要途径)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社会原因):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开展的主要标志)。
秦国相对(自身原因):会盟都不让参加,魏国侵略却无力还击。
改革内政,变法图强,求贤令。
(秦孝公深感就要挨打)商鞅来到秦国。
理解“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3、主要内容:经济上: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实行土地私有;重农抑商——奖罚清楚。
政治上: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管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设31县;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
4、变法的影响:触犯了贵族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
取得成效——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
1、性质:是战国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2、成果: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开展。
3、兴修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郑国渠。
秦国是怎样走上强国之路的呢?前期势弱——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商鞅主持变法——取得显著成果(强大)思考: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社会进步(社会):铁器、牛耕(标志)改革内政、变法图强、求贤令(商鞅)秦国(自身):鄙视、挨打经济:改革土地制度—废除井田制触犯贵族的利益——商鞅被车裂处死重农抑商—奖罚清楚取得成效——妇女儿童都知道商君之法政治:奖励军功—论功行赏、不管贵贱迁都咸阳,推行县制—强化国家管理严明法令——实行连坐法(性质: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分析秦孝公变法的目的—变法图强,建立了新制度,军队战斗力提高,经济得到开展。
初中历史招聘教案
初中历史招聘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中国古代的商鞅变法。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和内容。
2. 掌握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影响。
3. 能够分析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 分析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秦国的疆域和社会情况,引导学生了解商鞅变法前的秦国状况。
2. 学习:讲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背景,对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进行介绍。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商鞅变法相关知识的小组讨论和分析。
4. 总结:总结商鞅变法的影响和重要性,引导学生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和思考。
五、教学手段
1. 图片展示: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商鞅变法的讨论和分析。
3. 课堂讲解: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解读。
六、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作业来评价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七、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对商鞅变法相关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和研究,拓展对于古代中国历史的了解。
商鞅变法教学案
商鞅变法教学案商鞅变法2时标纲释读标要求高考命题分析1、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
3、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史论结合,简要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简要认识各国改革反映的社会问题。
2、从秦国、历史发展角度透视各项改革措施。
3、结合措施重点从历史发展角度评价商鞅变法。
网观全局上层建筑的变化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争霸兼并战争秦国强大生产力的发展旧贵族抵制顺应潮流实现强兵的军事改革商鞅之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统一基础影响后世百家争鸣局面改革变法风潮秦法未亡考点释读与探究考点一、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知识梳理】、时代特征: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2、具体特征和表现(1)经济:①耕作方式变革: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②土地制度变革:土地国有制(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③生产经营方式变革: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④政府垄断手工业、商业局面被打破。
(2)政治:①政治制度变革:分封制、宗法制瓦解,中央集权制度萌芽:诸侯争霸;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
②阶级结构变动:奴隶主贵族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等新阶层的出现。
士阶层活跃。
(3)文化: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特别提示1】生产力提高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
【特别提示2】结合历史必修模块相关内容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对点训练1】“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争霸战争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动荡变革【对点训练2】春秋时期的下列现象不能反映社会转型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相地而衰征”.生产力的提高D.井田制瓦解【对点训练3】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商鞅变法的史实,知道改革使秦国强大起来2.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3.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的内容。
难点:商鞅变法一些措施一些措施的含义和作用【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到了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整个中国成了一个血腥的战场。
而处于西部边陲、被视为野蛮落后的蕞尔之地的秦国却迅速的发达起来,灭掉了东方六国,统一了天下,他靠的是什么?对,商鞅变法,商鞅如果实行变法使秦国富国强兵,完成一统天下的霸业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商鞅变法。
(板书:商鞅变法)二、新授(一)、本课根据《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制定以下学习目标,请同学们大声的齐读出来。
1.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理解一些措施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商鞅变法的史实,知道改革使秦国强大起来3.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
二、首先我们通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奴隶主的烦恼,来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第一张幻灯片)我是一个奴隶主,授封300亩。
役使奴隶500个,纳贡上千斗。
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
铁器牛耕初推广,正是好时候。
大家帮我想一想,如何更享受?出示第二张幻灯片:我的私田越来越多,可得让这些奴隶抓紧干活。
可是他们经常怠工、逃跑、还砸坏我的铁农具,虽然我也杀了几个,可是没什么效果,这严重影响了我的收入,怎么能让他们有生产的积极性呢?出示幻灯片3我的土地是私自开垦的,到现在还是非法的,不定哪天就会被没收充了公,我是寝食不安,盼望土地变合法我就安心了,可怎么才能让这些私田合法呢?教师总结: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就看到了社会变革的背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学案4: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知识梳理】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的大变革(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
(2)目的: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
(3)代表:战国时期,魏国的、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
(4)商鞅变法①措施:秦国废除,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
②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
②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年重新统一北方。
③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2)措施及影响(1)背景①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
②北部边境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
③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2)范仲淹改革(3)王安石变法(1)背景①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②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
(2)措施: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
(3)作用: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
②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
③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
(2)概况:1898年6月开始,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
(3)作用①在变法期间,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最新-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课商鞅变法与社会更新学案 华东师大版 精品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学案班级七年级科目历史课题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课型主备教师上课教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月日(星期)共课时,第课时本期总计第课时学习目标1.知识记忆要求学生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年代和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等基础知识2、能力培养(1)让学生在“战国七雄形势图”上填出七雄的地理位置,训练识图能力(2)指导学生制作夏商周三代比较表和家庭亲属世系表,培养综合、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3)分析各国变法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发奋读书的信念。
(4)引导学生将西部地区历史文化遗址的挖掘和保护与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培养现代意识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善于用人,纳谏并进行改革是一些诸侯国得以强盛的重要原因。
(2)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变法,他是时代变革的重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3)都江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促进了四川成都地区的农业发展,成为历史上先进的农业经济区之一。
重难点重点:商鞅变法难点:讲清楚商鞅变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秦国统一大业的需要导学准备三单核心问题春秋和战国、商鞅变法主要导学过程教学环节时间导学内容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修改或补充提出问题创设情境2分钟引导学生回顾西周的历史。
教师请部分学生通过讲述上节课的历史故事回顾精彩的历史片段,引出西周的情形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准备新的探索集思广益总结方法25分钟春秋时代1.讲清东周的概念、起止年代及主要特征。
2.帮助学生分析春秋时期周天子与诸侯国地位的变化及各诸侯国打出“尊王攘夷”旗号的原因,从而了解大国争霸的历史背景。
3.介绍“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强调齐桓公是五霸中的首霸学生小组讲故事、品影视,讨论、探究、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并准备展示汇报规范指导提升能力12分钟战国时代1.结合战国七雄形势图,向学生简要介绍三家分晋的简况,讲清七雄的地理位置,并配合口诀“齐楚燕韩赵魏秦,东南西北东中央”让学生在短时期内记住战国七雄的方位,加强识图能力的培养。
7年级上册历史绩优学案自主预习
7年级上册历史绩优学案自主预习一、商鞅变法:(七上P35-36)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例:材料“春秋以来,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奴隶主转化为封建地主,租种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秦国的商鞅变法是比较彻底的。
”1)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答: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2)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答: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二、百家争鸣: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时期的人。
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春秋》;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
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
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王坪学校(初中部)教学案
七年级上科目:历史执笔:审阅:审核:
教学过程:
【导】:
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使秦国发生根本性变化,写下中国古代改革史上重要篇章。
【学】:
1说说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
2读读商鞅的话
3记记商鞅开始变法的时间
4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议】:
1商鞅变法的意义
2商鞅变法的启示
【练】:
1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的普遍使用和的推广。
2公元前356年,在的支持下,商鞅开始在秦国变法。
3改革土地制度就是国家承认私人的所有权。
4商鞅在军事方面的改革就是奖励。
5商鞅在行政管理方面主要是推行。
【练】:课后作业第8 节商鞅变法的课堂小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