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理论成果和新中国的科教文化专题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远影响
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的胜利
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理论指导
局限性
思想家的思想中掺杂有一 定的唯心成分
前期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在思想文化方面存在形式上 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背景
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 展,封建思想文化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内容
两者都反对专制,追求政治民主,反 封建成为共同的内容
2.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主要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 化”,由被动到主动的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道路。 二、通史综合: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列强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使中国开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出现。
同 点
性质
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的思想 解放运动
都极大地批判了封建思想,都为以后
作用
的革命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当之
无愧地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客观上瓦解了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冲 击着中国封建思想文化,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洋务企业和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产生)。 (3)思想上推动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在经济上,列强加紧了 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加紧侵略中国边疆及邻 国,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等)。
3.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1)由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加上当时国 内政治经济上的“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与世界科技潮流失之交 臂,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 (2)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内国际背景下,中国科学家在原 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 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极大 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中西对比:比较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异同点
所处时代
欧洲启蒙运动 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开始确 立时
中国新文化运动 发生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接近尾声时
主要任务 主要是为了反对封建压迫 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理论体系 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具体影响 召唤了法国大革命
召唤了五四运动
专题总结
一、专题整合: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特点
1.历程
时期 鸦片战争至甲 午战争
从戊戌变法至 五四运动前夕
从五四运动至 新中国成立
特征
学习西仅停留在“器 物”的层面上
从学习制度到学习思想 文化层面,用资本主义制 度及思想改造中国社会
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 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 色的“工农武装割据” 革命道路的历程
表现 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 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 段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 国,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 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 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 命的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