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瀑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龙瀑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目录
一、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1)
(一)发展现状 (1)
(二)存在问题 (2)
二、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 (4)
(一)规划原则 (4)
(二)设计理念 (5)
三、目标定位与功能分区 (6)
(一)目标定位 (6)
(二)功能分区 (8)
四、土地利用规划与控制 (12)
(一)土地利用现状 (12)
(二)土地利用规划 (13)
(三)地块性质及指标控制 (14)
五、项目建设与产品策划 (16)
(一)项目建设 (16)
(二)旅游产品策划 (25)
六、游览规划及容量控制 (29)
(一)旅游区内游览线路设计 (29)
(二)旅游容量预测及控制 (30)
七、道路交通与设施规划 (32)
(一)道路交通规划 (32)
(二)旅游商店规划 (33)
八、意境营造与环境建设 (34)
(一)意境营造规划 (34)
(二)环境建设规划 (36)
九、运营管理与规划实施 (38)
(一)运营管理建议 (38)
(二)规划实施建议 (39)
附图:
九龙瀑景区旅游规划图
九龙瀑景区土地利用规划图
九龙瀑景区东出入口规划图
梅林书屋设计方案(1)
梅林书屋设计方案(2)
电梯景观意向图
滑道景观意向图
生态停车场景观意向图
九龙瀑景区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
自2002年实施规划以来,在镇政府及九龙瀑景区的共同努力下,景区得到较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待人数稳步增加
通过镇政府及山岔村两村民组等的共同努力,原九龙瀑旅游服务部和九龙瀑旅游管理处合并注册成立黄山九龙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2003年8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
此公司为集体所有,通过积极引进专业人才,统一规范景区管理,加大投资建设及对外宣传促销力度,旅游接待人数及门票收入递增(见表1)。
表1 2004年-2008年九龙瀑景区旅游接待人数及旅游收入
资料来源:九龙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
从表中可以得出,九龙瀑景区在2004-2008年间发展势头良好,年接待人数平均增长速度为12.5%,年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5%。
分析原因,除统一景区管理规划及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外,关键在于九龙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加大营销力度,促销方式以广告(报纸)及媒体宣传为主。
2.知名度逐步提升
2007年8月20日,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九龙瀑景区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为提高景区的知名度,打造良好旅游形象提供契机。
3.基础设施建设渐趋完善
加强对游步道、台阶、仿生态护栏、旅游公厕、旅游商店的修建,对树种进行挂牌等。
在建设过程中,遵循设施随周围环境而富于变化、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尽量减少人工建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4.对景区文化的认识业已形成
已逐渐意识到文化在景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龙文化”作为景区主文化,主要体现在龙禅院“龙生九子”的图画及改变导游词中原象形石的命名等方面。
5.客源市场以国内游客为主
九龙瀑景区的客源市场现状:从接待方式上来说,2004-2006年,以散客为主,约占60%,2007—2008年,以接待旅行社团队为主,高达70%;从地区来看,以国内长三角地区游客为主,国际游客少,仅占6%,主要为来自欧美的旅游者;从来源上讲,约60%—70%的游客为来黄山游览的客人,独立的旅游客源市场尚未建立。
(二)存在问题
1.对“龙文化”主题的开发力度不够
文化是景区旅游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目前九龙瀑景区已明确“龙文化”的主题,但开发力度和内涵挖掘必须加强,仅凭“龙生九子”及象形石的命名,远不能表现“龙文化”的深邃内涵。
2.收入来源少,以门票收入为主
目前,九龙瀑景区仍停留在以黄山为依托,以观光游览为主的阶段,游客停留时间短,参与性活动少。
因此,景区收入以门票收入为主,有待于通过有吸引力的建设项目的开发来完善景区内容,提高经济效益。
3.旅游环线已形成,但游客走回头路的状况仍未改变
按照九龙瀑景区旅游发展规划(2002-2015年),建设以上九龙进、下九龙出的环行游览路线,目前该环线已经形成,但是多数游客仍然走回头路。
原因主要在于:其一,九龙瀑景区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客源市场,仍然是黄山旅游的加点,若全程游览九龙瀑,在体力和时间上都超过了游客继续游览黄山或游完黄山后的限度。
其二,从第九瀑至会龙亭段的台阶,大约有470多阶,落差高100多米,游客体力消耗严重,致使许多游客望而却步。
其三,目前回程段景点较少,难以
对游客形成足够吸引。
其四,游客以团队为主。
由于导游意识的偏向,带游客游至第九瀑后,受时间、体力等限制,往往不再引导游客继续前行。
4.客源单一,独立市场尚未形成
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散客旅游的比重将会不断加大。
但目前九龙瀑景区散客旅游所占比重太小,以团队为主的游客停留时间短。
另外,本景区目前仍是黄山的加点,尚未形成自己独立的客源市场。
5.基础设施渐趋完善,但细节问题众多
九龙瀑景区近几年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加大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但总体上,建设比较粗放,尚存在较多细节问题。
(1)标识牌
利用大理石作为标识牌,并采用中英文翻译的方式,力争与国际化接轨,建设思路很好,但英文翻译存在的问题众多。
现以龙禅院处的英文翻译为例:中文介绍:龙禅院介绍
黄帝在黄山炼丹时,连阳先生在此养龙,故名为云阳仙阁;南朝梁武帝时,有吴人张在此习画,于阁中绘无睛云龙十二条;后遇连年大旱,有仙人会施点睛神术,为解黎民之苦,赴阁点其群龙之睛,皆飞而尽,专事治水,使得风调雨顺。
龙去阁空,后有僧人改阁为院,名龙禅院。
英文翻译:The introduction of dragon buddist monastery
When Emperor makespills at the yellow mount. He sent a gentleman named yunyang keeps a dragon in got name “yunyangpavilion”, in the nan aynasty of liangwu, a man drawing 12 dragons here, then meet a fairy use magical power make eyes of the dragon, the them fly and brought the water under control. And keep favorable weather. A mank named the pavilion change into monastery, th at’s then name the dragon buddist monastery.
短短的几句话里,错误却众多。
◆单词拼写错误,如buddist(buddhist) aynasty(dynasty) mank(monk);
◆标题中的实词首字母应大写;
◆专有名词表达错误:如yunyangpavilion(Yunyang Pavilion)/ yellow
mount(Yellow mountain)/ nan aynasty(Nan dynasty);
◆时态混乱:应统一使用一般过去时;
◆语法错误:如第一句话不能独立的成为一个句子;一句话中有多个谓语
动词或者缺少谓语等等;
◆标点符号的使用比较随意;
◆未能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含义。
其中的较多错误,是在制作标识牌的过程中造成的。
这些浅显的低级错误,很不符合AAAA级景区的标准。
(2)树种的挂牌
对景区内的稀有名贵树种,除了介绍树种的名称、属科外,还可以简要介绍树种的功能、用途等,从而激起游人的兴趣,增长知识。
6.营销力度加大,但营销方式落后
九龙瀑旅游服务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对营销的投资力度加大,但受资金、思想认识等方面的影响,营销方式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报纸营销及媒体宣传等方面,而网络营销、绿色营销、公关营销等先进手段采用很少。
7.导游解说词文化内涵不高
导游在向客人解说的过程,也是增长游客知识,且推销景点的过程。
目前九龙瀑的导游解说词主要以传说和象形石介绍为主,缺少知识性(“龙文化”及地质知识等)和参与性。
8.回程路段景点内容不多
目前,回程路段可供观光游览的内容不多,对旅游者缺乏吸引力,不利于人气的聚集,需要有效整合已有项目、建设开发潜在项目。
二、规划原则与设计理念
(一)规划原则
1.保护为先,持续发展
九龙瀑景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所有开发项目必须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充分考虑山、水、林、石等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及人造建筑的用地条件,营造健康舒适的旅游环境,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及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
要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可以根据旅游消费观念、旅游消费水平和旅游消费时尚的变化发展不断调整,使景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2.市场导向,以人为本
九龙瀑景区一方面要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创意策划和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提升文化内涵,改善交通状况,加大市场宣传;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合理安排居民生产和生活,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
3.突出主题,强化特色
九龙瀑旅游仍以文化观光为主,围绕“龙文化”打造旅游精品。
在高标准策划与开发规划的基础上进行高标准建设,营造具有地方个性和区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增强对市场的吸引力,并不断提高知名度。
九龙瀑与国内外名瀑相比,以奇取胜,堪称“天下第一奇瀑”。
以瀑潭双胜、地质结构奇特、冰川遗迹神秘等著称。
这是景区的特色之处,在开发过程中,突出九龙瀑的“奇”,彰显九龙瀑特色。
4.有序推进,综合生效
要整体规划,合理开发,分期建设,滚动发展,努力协调好需求与供给、景区与社区、设施与环境等方面的关系,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旅游市场的开拓同时进行。
充分考虑开发建设的经济性和旅游项目的赢利能力,在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设计理念
以“文化观光、休闲体验”为核心理念,主要体现以下基本思想:
1.依托山水,突出生态
依托九龙瀑山水景观,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和修复,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使之成为都市人休闲生活的新空间和文化娱乐的新胜地。
2.因地制宜,文化兴旅
上九龙以“龙文化”为主题,一方面充分利用目前景区内已有的文化资源,并对其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深度挖掘“龙文化”,如对导游加强有关龙知识的培训;收集与龙有关的艺术品:龙的书法、龙的美术、大龙邮票、龙的服饰、龙的瓷器等,可考虑对龙禅院旁原有旅游商店进行改造,专门销售与龙文化有关的旅游商
品;将景区内的瀑、潭、池、亭、桥、石等旅游资源单体进行有效整合,从整体环境上表现“龙文化”;利用民俗节庆,组织景区的舞龙队进行文艺表演,活跃景区氛围的同时让旅游者感受蕴藏在“龙文化”中的生机和活力。
下九龙在延续“龙文化”的同时,打造休闲文化。
通过构建“乐活”农业园,使旅游者参与劳动、贴近自然、体验农趣;通过建设滑道,增强景区的娱乐休闲功能;通过参与出口处小型油茶制作加工厂制茶、炒茶等活动,提高游客参与性。
3.自然人文,和谐发展
“龙文化”本身是人崇拜自然、保护自然地体现。
在规划中,人文建筑的建造必须以不破坏自然景观并与整体环境相协调为原则;人的活动也应以保护生态、感受自然为目的,使景区成为充满自然韵味的梦境家园;景区内相关旅游产业,如旅游商品业、生态农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要突出产业的生态特性,推动产业的有机融合和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项目开发的整体效益。
三、目标定位与功能分区
(一)目标定位
针对客源市场需求及目前九龙瀑的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现状,对九龙瀑景区的发展目标进行如下定位。
1.总体定位
将九龙瀑景区建设成为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龙文化”为主题,集观光、休闲、养生和健身于一体的独立旅游目的地。
旅游资源:除九龙瀑作为景区的精华外,还包括潭、池、石、林等整体组成的良好生态环境,以及梅林书屋、龙禅院遗迹、乾隆御道等人文旅游资源。
景区主题:“龙文化”、“休闲文化”。
景区功能:观光、休闲、养生、健身。
发展目标:建设成为独立的旅游目的地。
2.功能定位
观光休闲旅游地、养生健身旅游地。
以文化观光为主。
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为载体,以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基础,围绕“龙文化”,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各项旅游项目的建设,观光的同时烘托休闲,打造观光休闲旅游地。
在建设滑道的同时,保留乾隆御道,刺激游客的健身需求,打造养生健身旅游地。
3.产品定位
以文化观光和休闲健身为主产品的多元产品体系。
以文化观光游和休闲健身游为开发重点,不断强化产品特色,完善产品功能,发挥资源优势,满足市场需求,打造黄山旅游的新亮点。
4.市场定位
在依托黄山风景区的同时,努力培育独立客源市场。
(1)区域市场定位
对近几年汤口镇旅行社、旅游酒店及四大景点(翡翠谷景区、九龙瀑景区、凤凰源景区及猴谷景区)的接待情况进行分析,将区域目标市场主要定位在本省及长三角地区,以近程市场为主,中远程市场为辅。
表2 九龙瀑景区旅游市场定位
(2)细分市场定位
①消费阶层:主要面向本省、长三角地区及周边省市的观光休闲及养生健身旅游者。
②出游方式:散客和团队并重,散客以自驾车出游、家庭出游及结伴出行为主。
③专项市场:运动健身爱好者、青少年市场、休闲健身旅游者。
5.品牌定位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著名的“龙文化”旅游地
图1 九龙瀑景区旅游发展目标定位
(二)功能分区
1.整体规划布局
综合考虑旅游资源分布、旅游功能需求、市场针对性及产品的完整性等因素,以资源利用最优化、生态环境保护最佳化、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消费需求为目标,将九龙瀑景区划分为五大功能区。
五大功能区:入口功能区
“龙的世界”游览区
九龙瀑观瀑游览区
休闲健身游览区
出口功能区
2.功能区规划
(1)入口功能区
①位置与范围
景区入口处的游客中心、旅游商品店、旅游公厕及龙源门前的入口小憩等。
②主要功能
九龙瀑景区旅游的窗口,提供咨询、导游、交通、票务、投诉、信息、邮电、医务、商品购物、广播寻人等综合服务。
③开发指引
◆目前的旅游商品店销售的旅游商品大多与本景区无关,建议开发特定的九龙瀑景区旅游商品进行出售,如九龙瀑VCD、九龙瀑名信片、九龙瀑诗文画册、九龙潭的传说及龙之九子介绍册、“龙”字镇纸石等;
◆景区大门可利用植物组成龙的形象,迎合景区主题,突出入口形象。
◆龙源大门是望天都峰之佳地,导游可引导游客观望,以增加景区入口的内容。
(2)“龙的世界”游览区
①位置与范围
自龙源大门至第九潭、第九瀑。
②主要功能
从不同角度展示“龙文化”,寓文化与旅游于一体,开发文化观光类旅游产品。
③开发指引
◆此区为展示“龙文化”的集中区域,可对相关旅游资源进行整合,从多
角度展示“龙文化”主题。
如龙女潭、回龙亭——“龙文化”的序曲;戏珠池、牧龙池——养龙池;龙禅院——养龙人云阳先生纪念地;青龙涧——应龙居处;特色象形石——龙之九子。
◆找出九块典型的象形石,根据龙之九子的不同习性,分别以龙之九子命名,既紧紧围绕“九龙”的主题,又使游人增长知识。
除导游讲解外,也可让游人参与,设计寻找“龙之九子”活动,对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且准确率高的游客予以奖励。
提高景区游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对龙禅院进行复建,以更好地展示“龙文化”。
◆梅林书屋遗址修复。
◆重视基础设施中的细节问题。
由英语专业人员对标识牌重新翻译,改正英文介绍中的错误;对树种的挂牌所使用的材料尽量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增加树
种功能及分布地介绍,加强景区管理,减少游客损坏挂牌的可能性;对于景点内的坐凳,要尽量做细而不显示人工的雕琢痕迹。
④主要建设项目
复建龙禅院;修复梅林书屋。
(3)九龙瀑观瀑游览区
①位置及范围
从上九龙的第九潭,经会龙亭、下九龙的观瀑台到天坤亭。
②主要功能
自然观光,感受九龙瀑之奇
③开发指引
◆九龙瀑景区瀑潭双胜的奇特景观在此功能区展示的淋漓尽致。
导游在讲解时,要善于调动游客的多种感官。
——观:九瀑盘旋飞挂,宛如九条白龙穿云破雾,凌空而降,气势雄伟。
阳光照耀时更是彩虹飞动,状态之美,世界罕见。
九潭乃是一群五彩潭池,可近观第六潭,潭若鸡心,艳丽迷人。
另外,站在瀑边,还可望天都、香炉、罗汉诸峰,漂浮云烟之上。
瀑周为原始大森林,瀑边崖上奇松遍布,山花烂漫,构成了九龙瀑的整体美;
——听:通过声音,感觉九龙瀑的气势。
特别是旺季,巨大的水流通过听觉,会带给人一种心灵上震撼。
另外,九龙瀑冰臼群分布广泛,九龙瀑的地质结构,至今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即九龙瀑具有较大的地质价值。
但对普通游客而言,很难近观。
因此,导游可将此加入讲解词中,使游客对此有所了解;
——感:瀑水飞泻,激流翻腾,若大雨过后,更是壮观。
站在瀑前,在注意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感受溅珠飞雨迎面扑来。
◆利用影片《卧虎藏龙》中玉娇龙飞身下潭寻剑的宣传效应,突出景区飞瀑景观的神奇。
将《卧虎藏龙》的宣传体现在导游词、宣传手册、网络营销等多方面。
◆对于团队游客,导游要改变至九瀑后便原路返回的思维,积极向游人介绍此功能区是九龙瀑景区的精华,不容错过,引导游人以更高的兴致继续游览。
◆目前台阶高差较大,连续台阶数多,致使体力不足的游人望而却步。
可
通过建代步电梯或抬轿子的方式改善交通状况。
◆完善人工建筑。
会龙亭作为游人观瀑的佳地,在附近设置最佳摄影点。
同时,与“龙文化”相结合,对会龙亭、观瀑台适当整修。
④主要建设项目
九瀑至会龙亭的旅游交通建设。
(4)休闲健身游览区
①位置及范围
从天绅亭以下一直到东大门,包括乾隆御道、岚亭、茶园以及规划中的滑道、“乐活”农业园等。
②主要功能
休闲娱乐、养生健身。
③开发指引
◆游客回程可以选择两种方式:
第一种重在休闲娱乐。
在天坤亭至岚亭段,建设滑道,行使代步及娱乐双重功能。
对滑道两边的环境进行美化,使游客产生一种完全融于自然的感觉。
第二种重在养生健身。
游客可沿乾隆御道而下,在欣赏九龙瀑的雄伟气势后,放松身心,在漫步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将乾隆御道打造成下九龙的一处人文景致。
在天坤亭处建指示牌,表明乾隆御道位置;在御道的适当位置建标识牌,对乾隆御道进行讲解,增加九龙瀑的历史文化。
据史料记载,乾隆御道,为时任两江总督的高晋专门为迎接乾隆皇帝下江南所修,是乾隆年间黄山东大门进山道路。
“乾隆御道”从苦竹溪“黄山胜境”坊,沿九龙瀑右侧,经开门石、先人榜,穿竹海到云谷寺。
路长5000米,是古时登山东路主干道。
◆丰富岚亭下段道路两旁的种植内容,突出多样化和多彩化。
由上而下,结合现有植物分布进一步营造,形成成片分布的油茶林、茶园、石楠林等,还可以广泛种植迎春、黄山梅、金银花、西府海棠、四照花、枫香、黄山花楸等。
注意四季花期不断,山花烂漫,一路有景;注意植物的郁闭度,保证路上有树荫。
◆建“乐活”农业园,种植作物既具有观赏性,亦突出经济性。
④主要建设项目
下山滑道、“乐活”农业园
(5)出口功能区
①位置及范围
东大门及门前广场,包括黄山胜境坊以及规划中的油茶作坊、茶文化等旅游商品店及生态停车场。
②主要功能
景区出口、休闲购物场所
③开发指引
◆景区出口处可围绕油茶、茶叶,建小型家庭作坊式的油茶、茶叶制作加工场,进行油茶制作、茶叶炒制等。
游人可在此品茶,并目睹炒茶、茶油制作过程,还可亲自参与炒、制,把自己加工的产品带走,从而提高游兴,为整个游览过程划上完整的句号。
◆在门前广场,围绕油茶、景区文化等,建立茶文化等旅游商品店,出售与茶文化和景区相关的旅游纪念品。
◆针对目前停车泊位供不应求的现状,建绿色生态停车场,满足游客及越来越多的自驾车旅游的需要。
突出绿色、生态,保护环境。
④主要建设项目
东出入口及门前广场建设
四、土地利用规划与控制
(一)土地利用现状
景区内现状土地利用主要包括风景游赏用地、游览设施用地、居民社会用地、交通与工程用地、林地、园地、耕地、水域等基本类型。
表3 九龙瀑景区用地分类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九龙瀑风景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主要问题:
1.土地利用不协调
风景游赏用地主要分布在上九龙段,下九龙段主要为林地、园地和耕地,导致下九龙段游览内容的缺乏,虽然旅游环线已经形成,但游客走回头路的现象依然严重。
2.交通用地建设有待加强
九龙瀑观瀑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但内部交通设施的不完善性大大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兴致,交通建设用地有待于加强规划。
(二)土地利用规划
1.土地利用规划原则
(1)合理利用与保护土地原则
在进行土地利用与开发时,应尽量保持外观格局和当地文化的原生性,减少人工开发及引入现代化。
(2)统筹发展与保障重点原则
以促进整个景区的发展为出发点,注重整体的空间布局和整体效益的发挥。
在统筹景区旅游用地布局的基础上,充分满足重点项目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使之成为景区旅游发展的“增长点”。
(3)满足现状需求与留有发展空间原则
旅游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应充分重视市场的需求和变化,根据市场需求及变化趋势进行调整。
同时也需要留有余地,满足新的旅游项目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2.土地利用具体规划
(1)挖掘下九龙段的潜力
长期以来,九龙瀑景区的游客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状况。
景区的核心景观——九龙瀑位于上九龙段,因而游人较多,而下九龙段因景点内容缺乏及内部交通的阻碍,游人较少。
可通过景点的开发、内部游览线路的改善,挖掘下九龙段的潜力,延长游人在九龙瀑景区的游览时间,提高九龙瀑景区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
①加强园地、耕地等特殊用地资源的多重立体利用。
目前九龙瀑景区下九龙段的茶园及蔬菜园地的旅游效应并不突出,旅游价值有限。
因此要加强园地、耕地等资源的多重立体利用,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经营为特色,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使茶园及蔬菜园地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渗透,发挥土地生产和旅游的双重价值。
②滑道的建设。
在保证与景观和谐的基础上,在下九龙段建设滑道,既解决部分游客游完九龙瀑后体力不支的问题,又增加景区的参与性、娱乐性。
(2)促进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协调发展
在突出景区精髓、有利于实现景区目标的基础上,适当扩展风景游赏用地,配置相应的游览设施用地,控制交通与工程用地,保护好林地、园地和水域。
九龙瀑景区具有品味较高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环境。
天然的生态是旅游者游九龙瀑景区的主要驱动力,因此要保护好九龙瀑功能区的生态性和完整性。
九龙瀑景区土地结构的优化同样应围绕营造自然、生态与文化来进行,通过对林地的有效保护、园地的有效开发打造整体和谐氛围。
(三)地块性质及指标控制
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规划中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有较大区别,旅游区主要重视在保护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旅游,因此不能将整个旅游区分成很多的小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