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
15
配备计算机教室
个性化
空间
16
建设创新型学习空间如智慧教室、创客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等
数字教育
XX
17
中省市数字教育XX公共服务平X使用情况
18
校本数字教育XX库建设情况
19
为学生统一购买XX服务
系统平X与大数据
20
师生“网络学习的信息化
22
构建学校教育大数据
网络与信息安全
23
建立校园网络安防系统
24
建立软件采购制度确保使用正版软件
25
建立统一的校园安防系统确保校园无死角覆盖
三、应用融合(共40分)
教育教学
26
信息化教学覆盖全体教师和所有学科
27
落实“学习应用覆盖全体学生”要求
28
开展“互联网+德育”“互联网+素质教育”
29
开足开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
教育管理
30
规范使用学籍管理系统等平X
中小学校
序号
目标要求
自评
赋分
一、统筹管理与工作机制(共45分)
管理机制
1
建立信息化管理机构
2
配齐学历与专业达标的信息技术专任教师
发展规划
3
有效落实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总体规划
4
制定符合学校要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
5
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
6
制定信息化工作人员考核办法
7
建立完善的培训计划及制度
资金投入
31
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程管理
公共服务
32
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应用
33
应用信息化手段和智能设备提供校园服务

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

安徽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验收细则

在校学生规模适度(2分)——学校总体规划;现有的国统表。初中部 班额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标准(6分.若少数班级存在大班额现象,但是较往年持续下降赋3分, 5、在校学生规模适度,班额符合国家和省规定标准,有符 其他不赋分)。——国统表;文字说明。初中部 二、学校建设 合标准的教学用房;有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运动场地和设 学校教学用房满足需求(2分)——平面示意图(注明班级名称;图片)汪主任 (20分) 施;有适应学生生活需要的食堂(伙房)和厕所(20分) 学校从自身条件出发落实运动场和设施(5分)——平面图;图片(注明面积)。汪主任 学校食堂(伙房)——平面图;文字说明。汪主任 厕所适应学生生活需要(5分)——注明蹲位多少;平面图;图片;说明生均蹲位比。汪主任 6、学校校长符合任职资格条件,办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 校长符合任职资格条件(3分)——学历;继续教育证明;职称证书。办公室 三、师资配备 理(6分) 由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3分)——任职文件;代码证;法人证书;任期考核。办公室 (15分) 7、学校教师配备符合省规定编制标准,各学科教师齐全 学校教师配备符合省规定编标准(5分)——编制文件;人事报表。初中部+办公室 (9分) 学科教师齐全(4分)——教师分工表。初中部 学校有健全的图书、仪器、器材管理制度(2分)——图书管理员、仪器、器材管理员岗位职 责;图书出库、进库制度;仪器器材管理制度。汪主任 9、配备的图书、仪器、多媒体设备、音体美器材等管理有 有使用记录(2分)——图书借阅卡;登记记录(不可管理员代写);图片。初中部+总务处 制度,使用有记录,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使 实验室预约单、记录单;图片。张主任 用效益(9分) 音体美器材使用记录单。陈书记 器材保管良好(2分)——图片与制度。汪主任 四、学校管理 图书、仪器、器材使用率较高,发挥效益较好(3分)——使用实况图片;记录。初中部 (25分) 学校有健全的规范办学行为、财务管理、环境卫生整治等方面教学行为、财务管理规范,校园环境卫生整 洁(16分) 学校财务管理符合各项规定要求(3分)——财务制度;理财小组;会计核算中心文件部分账 目。汪主任 无违背教基(2009)11号文件的不规范办学行为(8分)——制度;规范办学行为的表现。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办法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办法

安徽省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办法第一条为规范中小学学籍管理,提高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的通知》(教基厅〔2007〕10号)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通知》(教基一〔2013〕7号),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在全省统一实施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2009〕5号)和《关于在全省统一实施中小学学籍网络化管理的通知》(皖教秘基〔2011〕104号),以及学籍管理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所有由政府、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依法举办的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等不同类型学校学生的学籍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中小学生学籍信息,包括学籍主管单位、学校、班级以及学生个人信息。

第四条我省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实行分级负责、省级统筹、属地管理、学校实施的管理体制。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全省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定学籍信息化管理政策规定,指导、监督、检查全省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

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指导、督促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学籍信息化管理规定,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指导、督促、检查其直管学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直管学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应用电子学籍系统进行相应管理,指导、督促、检查学校的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

学校负责应用电子学籍系统开展学籍信息化日常管理工作,采集、录入、上报、维护学籍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第五条本省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采用自建管理系统,并与全国中小学学籍系统对接。

第二章学籍信息第六条学籍主管单位为学校所属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籍主管单位信息和学校信息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由省级管理员在学籍信息网络化系统中初始创建学校时设定,同时提供系统使用账号。

第七条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学籍由学区中心校统一管理,在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中通过学校信息维护功能进行分校添加和维护。

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规定

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规定

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规定
一、目的
本规定旨在规范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管理要求
1.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确保教学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学校应制定详细的教学信息化工作计划,并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

3.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应用水平。

4. 学校应配备必要的信息化设备和软件,并定期维护和更新。

5.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信息安全。

三、教学信息化应用
1. 学校应鼓励教师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

2. 学校应推广在线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3. 学校应积极推动智能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提高教学效果。

4.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传达学生的
学习情况和表现。

四、教学信息化评估
1. 学校应定期对教学信息化工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2. 学校应建立教学信息化工作的考核机制,激励教师积极参与
教学信息化。

3. 学校应与其他学校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五、附则
1.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2. 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学校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以上为《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规定》的内容。

根据该规定,学
校将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加强教师培训,推广教学信息化
应用,并定期评估和改进工作。

通过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小学教学
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

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
1. 学校应具备稳定、安全的网络环境,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和访问速度,以满足教学、管理和服务的需求。

2. 学校应建设完善的校园网,覆盖教学、管理和生活等各个区域,提供稳定、安全的网络服务。

3. 学校应配备足够的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求。

4. 学校应具备数字化图书馆或电子阅览室等资源,提供丰富的数字化文献资源。

二、信息化教学资源
1. 学校应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包括各类电子教材、课件、教案、习题等,满足教学需求。

2. 学校应积极推广和应用优质在线课程、虚拟实验室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 学校应支持教师自主开发或合作开发教学资源,鼓励师生共享教学资源。

三、信息化教学应用
1. 学校应推广和应用多媒体教学、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
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2. 学校应支持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等活动。

3. 学校应积极推广和应用数字化考试系统,提高考试效率和质量。

四、信息化管理与服务
1. 学校应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和服务。

2. 学校应推广和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信息化管理工具,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3. 学校应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在线咨询、在线报名、在线查询等服务,方便师生办事。

4. 学校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学校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以上是义务教育学校信息化配备标准的主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安徽省发布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

安徽省发布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

安徽省发布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和《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

建设目标2018年,全省普通高中结合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全面进行智慧学校建设,遴选300多所普通中小学(含乡镇中心学校及其教学点)作为智慧学校示范学校或实验学校,选择有关市、县作为智慧学校示范区;到2020年,全省所有市、县(区)都要进行智慧学校建设,部分学校达到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标准。

建设内容智慧学校以推进智慧教学、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生活、智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完善基础环境和加强人才队伍为支撑,构架“5项基本业务+2项支撑条件”的智慧学校结构,形成智慧学校生态体系。

(一)智慧教学智慧教学是指教师在智慧学校环境下,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

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实现云端优质资源到书到课与智能推送,助力精准备课和有效导学。

以贯穿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学习诊断与评价为载体,促进数据支撑的针对性教和个性化学,实现多元化交流互动、即时化评价反馈,着力打造智能、高效的课堂。

基于线上线下作业测评系统,实现对学生作业和测试的自动批改与分析。

利用师生教与学行为的伴随式数据采集与大数据分析工具,完成科学的学习诊断和教学评价,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辅导,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依托学科教室、创新实验室等各种新型教学环境,利用智能移动终端、3D打印机、机器人、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新型教学设备,探索跨学科学习(STEAM)、创客教育等新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实现教研方式网络化。

创设融合备课教研、数据采集分析、设施设备应用和管理机制为一体的教研环境,利用备课教研系统,结合区域教研数据,实现基于网络的集体备课、评课与议课。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

第二章办学条件第三条学校有独立的校园。

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2M2,初中不低于25M2;城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14 M2,初中不低于20M2。

第四条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试行)》、《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不得铺设过境天然气、石油等易燃、易爆、易污染管道。

不得设置无线电发射、转播等各类易遭雷击的铁塔等有碍于师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设施。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传染病房、高压变电配电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

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

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并设置减速设施。

第五条农村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城区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第六条有与学校规模相适应的校舍、场地、音乐、美术、体育、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及教学仪器设备、图书。

(一)校舍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不含宿舍),近期指标为:小学不低于5M2,初级中学不低于6M2;规划指标为:小学不低于7M2,初级中学不低于10M2。

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规范

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规范

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规范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以促进教育现代化。

为推进小学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2. 目的和意义本规范旨在指导小学学校、教师和家长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3. 管理机构与职责3.1 学校应成立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校教学信息化工作。

3.2 学校教学信息化管理工作小组应由校长、教务主任、信息技术教师等组成。

3.3 各学科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信息化工作,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3.4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关注学生的信息化教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4. 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4.1 学校应根据教育教学需求,合理规划信息化资源建设,确保资源质量。

4.2 学校应采购正版软件和教学资源,抵制盗版和非法资源。

4.3 学校应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4.4 学校应定期更新教学资源,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5. 教学信息化应用5.1 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融入日常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2 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设施,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

5.3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5.4 教师应开展信息化教学研究,不断探索和实践教学方法。

6. 教学信息化培训与支持6.1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6.2 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教育信息化交流活动,分享经验。

6.3 学校应建立健全信息化教学支持体系,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源支持。

6.4 学校应加强与家庭、社区的合作,共同推进教学信息化工作。

7. 教学信息化评价与监督7.1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学信息化评价制度,对教师和信息化教学工作开展评价。

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

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

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教育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不仅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改进管理服务的重要措施。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定义与意义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是指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国家政策、教育教学的要求,从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角度出发,对学校的硬件、软件、网络等基本设施及其配套设施的要求和标准的统一规定和表达,是一种科学的规范,它包括教育信息化设备的规格、安装及使用标准、网络设施的标准、电子教育资源的标准以及教育信息化服务的标准。

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具有广泛的意义。

首先,它有利于规范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其次,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能够提高教育信息安全性,保护学生的信息隐私。

最后,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可以为各教育机构提供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依据,形成信息化建设的相对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需要经过多方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研究和制定,确立标准的法律地位,提供标准制定的政策支持。

其次,教育机构和科研、技术机构应该开展信息化标准研究和标准制定工作。

这些机构应该紧密合作,共同确定标准制定的技术方案和标准内容。

最后,学校应该按照制定好的标准进行信息化建设,确保标准的有效实施。

三、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内容学校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内容包括硬件、软件、网络、电子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化服务等方面。

硬件标准包括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打印机、扫描仪等设备的硬件规范、配置要求、选购单位和服务商的监督等方面。

软件标准包括教育教学软件中教育资源统一命名及管理制度、软件的安装、维护和更新的标准、软件的教育功能评估等方面。

网络标准包括网络架构图、物理拓扑图、网络安装和调试标准、网络带宽的分配等方面。

电子教育资源标准包括电子教育资源的统一编号和管理制度、电子教育资源的格式、质量、安全和维护标准等方面。

安徽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统一实施中小学学籍网络化管理的通知-皖教秘基[2011]104号

安徽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统一实施中小学学籍网络化管理的通知-皖教秘基[2011]104号

安徽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统一实施中小学学籍网络化管理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在全省统一实施中小学学籍网络化管理的通知(皖教秘基〔2011〕104号)各市、县(区)教育局、财政局:2009年,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在全省统一实施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为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学籍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加强经费管理使用,提高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没有实现全省联网,各个县(市、区)的学籍系统还处在独自分割状态,其整体功能没有充分发挥。

为进一步规范全省中小学籍管理工作,实现学籍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决定从今年秋季起在全省实行电子学籍信息网络化管理,现就全省统一实施中小学籍信息网络化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建立学籍网络化管理系统,落实各级管理职责。

(一)全省中小学籍网络化管理工作由省教育厅负责,省财政厅配合。

各市、县(区)由教育局负责,财政局积极配合做好此项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在安徽省统一实施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工作》(教基〔2009〕5号)要求,各市、县(区)教育局、财政局和中小学校应统一使用安徽省中小学籍网络化管理软件,中小学学籍信息化管理软件所需经费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中小学籍网络化管理软件所需经费标准由省统一招标采购确定(具体采购事宜另行通知)。

(二)全面实施中小学籍网络化管理。

我省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举办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普通高级中学在读学生的学籍信息均应纳入学籍系统,学生必须在学籍系统中进行注册方可获得学籍。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

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试行)为加快**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进一步规范全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全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普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根据中小学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需求,结合我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应用的现状,特制定**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一,指导思想**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以"办普陀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基本实现普陀区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为主线,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国家教育部,市教委制订的关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法规及意见为依据.通过制定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规范全区校园信息化设备配备,环境和应用平台的建设,为二期课改提供有效支持,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形成一套软硬结合,以应用为核心的普陀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的机制,实现投入资金与提高效益的有效统一.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信息化,为中小学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由之路.它为我们提供了通过校园信息化的建设及其发展与应用来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素质的机遇.由此决定了校园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建设信息化的校园,尽可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帮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获得最大的裨益.1,在信息化的校园环境中,充分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与教逐渐转向较有创意及互动性的模式,争取三年内在30%的课程上采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与教的活动.2,以信息化的校园为"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与经验,帮助他们具有创意的思维"构建数字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为学生奠定广阔的知识基础,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有效应变的能力,以及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能力.3,通过信息化校园环境的信息技术应用,加强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合作;帮助学生按其本身的程度学习,养成自学和终身学习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4,实现校园资源数字化,机构扁平化,管理信息化,充分体现信息校园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的优势和效益.三,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校园信息化建设就是通过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等技术和校园计算机网,广播网,闭路电视网等网络,将学校主要教育资源数字化,建立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交流和研究的学校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信息管理,教学方式,生活方式和沟通传播方式的信息化,形成高度信息化的人才培养环境,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科学,高效的管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创新能力.四,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1,为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服务原则校园信息化建设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关注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提供优质的资源和环境,有效的技术和服务,着重推进教育管理创新,教学模式创新,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高速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原则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等诸方面,应从中小学教育的整体利益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统筹规划,合理分工,分步实施.正确把握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方向,确保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和整体优势,防止重复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坚持远期规划与近期规划相结合;坚持信息化校园建设与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相结合,同步协调发展.3,系统开放,可持续发展原则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应坚持系统开放性标准,采用先进,成熟,具有开放性标准的主流产品与技术,注重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系统互联性,互操作性和应用软件可移植性的体系建构,提高整个系统的扩充和升级性能,实现可持续发展.4,建用结合,实用性,适度性原则要把建设与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化校园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和效益.在建设过程中注重实用性,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适度推进信息环境,技术应用,设施设备等方面的有效建设.同时,信息化校园建设的经费使用要科学,合理.5,建培结合,以人为本原则信息化校园的作用和效益,最终将由"人"这一关键要素来实现.在信息化校园建设的同时,要抓好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发挥市,区,校三级培训体系的优势,努力提高中小学干部,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五,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通用标准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系统是在学校范围内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Internet),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教育平台,信息化学习平台,将现行的以手工作业为主的管理,教育和学习活动,转移到这个信息化平台上,实现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校园信息化建设包括校园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校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和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指学校信息化环境中各种硬件的配置和建设,是校园信息化的基础,它包括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校园视频中心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建设,计算机房及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化语音室建设,计算机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等方面.1,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标准校园计算机网络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Internet技术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保证学校每个教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室之间互连互通,并实现对外沟通交流,为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交流和通讯等提供综合服务的网络应用环境.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涉及城域网接入,校园网络布线,网络交换设备,服务器等方面的建设和配置.2,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标准校园广播系统应用于学校各种公共场合,为学校上下课电子铃声,英语听力考试,通知,升国旗,课间操,播送课间音乐,表扬先进,召开全校大会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语音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是学校教育教学,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主要安装在教室,会议室,餐厅,图书馆等场所,以视频形式为学校提供文化,艺术,美育等方面服务.3,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标准计算机网络中心是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部分,配置有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网络安全设备等,为学校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管理,科研,沟通交流等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保障.4,校园视频中心建设标准校园视频中心是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核心部分,具有系统控制,视频采集,视频演播,视频编辑等功能,为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正常运作提供保障.5,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建设标准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具备会议厅,视频会议厅,报告厅,学术讨论厅,培训厅的多种功能,承担着学校重大会议,专题报告,学术讲座等任务,是学校重要的学术活动和进行思想教育的场所. 6,数字化语音室建设标准数字化语音室具有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双重功能,整个系统将声音,数据,文字,图形,影像及学习成绩的评判有机地熔于一体,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使得语言教学更为生动和形象,教学效果更为理想.7,计算机配置标准计算机配置包括学校教师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计算机教室和电子阅览室,分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两种类型.其中教师用计算机分为办公用机和专业用机两大类.办公用机指配置给教职员工个人或组室集体用于完成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计算机. 专业用机指专用于学校软件开发,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技术专业或财务,校产,图书资料,学籍,卫生,人事等管理专业工作的单一用途的台式计算机.前者称技术专用计算机,后者称管理专用计算机.学生用计算机指专门供学生在课内外参与课堂教学,拓展性学习,电子阅览查询等活动所用的台式计算机.8,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指安装或配置于中小学教室专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设施.一般由投影仪,视频展台,投影屏幕和计算机等设备组成.(二)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普陀区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及管理系统,应是一个基于Web的网络平台系列.信息化应用管理体系由学校教学资源,学籍管理,教务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行政办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信息等信息资源组成.形成教学应用,学习辅导,决策支持和管理信息等四大资源系统,通过网络互联实现资源共享.1,学校管理平台学校管理平台是一套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校园信息管理系统,针对学校基本信息,教务信息,学生信息等方面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包括教务管理,办公自动化,科研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财产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模块.2,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教师专业发展平台是一套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教师信息管理系统,为教师个人发展档案,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研究,德育活动等提供数字化,个性化的,共享式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完善,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教师负担.3,学生学习成长平台学生学习成长平台是一套以学生为本,基于校园网环境下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平台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成长经历,学习档案,班级活动等记录,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调控,协作互动,健康成长.4,网上教学教研平台网上教学教研平台是一套基于校园网环境下,开展教育教学,教学研究活动的教育管理系统,为教师进行网络备课与授课,网上答疑,网上听课评课,课件点播等教学研究活动提供服务. 5,家校信息平台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实现家长与学校,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构建一个家校信息互动平台.家长方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学校教育工作献计献策,教师通过网上辅导,留言,短信互动,作业讨论与学生家校互动,方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学习生活情况. (三)校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的管理制度,是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网络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是基于校园网络的教育教学管理,行政办公等管理体系安全,稳定,有序运行的保障.学校应按照这一标准,制订一系列保障本校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的管理条例和有效的培训计划和科研计划.1,领导机构领导机构是指学校设立的专门的信息技术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由分管信息技术的校长负责,由学校负责信息技术工作的相关人员组成,全面负责学校的信息化工作.2,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是指学校针对校园信息化方面制订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和条例等,包括信息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信息技术设备台帐,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和激励机制等方面.3,建设规划建设规划是指学校制订的信息化建设长期和近期规划,分年度达成的目标等.4,设备管理设备管理是指学校计算机网络中心,计算机教室,电子阅览室,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报告厅等信息技术环境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5,网络和信息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是指学校的网络管理应该由专人负责,各种安全措施有效,能保证学校信息化环境的正常有效运行.(四)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是指校园信息化文化建设,体现学校的信息化素养,包括管理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等方面.1,管理队伍的建立要建立一支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行政管理和学校管理的干部队伍,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应该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教学理念,熟练的信息技术能力,勇于开拓的精神,灵活的教学策略,丰富的实践能力,科学的评价与评估策略,有效的保障与管理机制,创新能力等信息素养.2,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建设一支教育教学理念先进,信息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分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和计算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指非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指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高;计算机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是指学校负责设备维护,网络管理等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人员的培养.3,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对信息进行识别,利用,加工,创新,管理的知识能力与意愿等基本品质的总和,强调的是学生个人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的身心发展总水平,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重要内容.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应该分别学习完成教育部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教学,并达到不同程度的信息意识和技术能力.附件:1,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功能细则2,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技术指标普陀区教育局二○○七年五月十四日附件1普陀区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标准功能细则校园信息化建设包括校园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校园信息化应用管理平台建设,校园信息化管理制度建设和校园信息化人文环境建设.一,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校园信息化环境,为IT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学习,管理,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是校园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目标.它包括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校园视频中心建设,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建设,计算机房及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化语音室建设,计算机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各项设备的详细技术标准,均在附录中作出说明.1,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标准1.1,城域网接入1.1.1,普陀区中小学教育城域网为一个基于宽带网络架构,以10M光纤为校际互联的VPN专网.对于全区中小学在大容量信息共享,高速数据交换,视频会议,VOD点播,IP电话等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有中小学应以10M光纤接入普陀区VPN教育城域专网,从而经由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区内校际互联互通,并互联因特网.1.1.2,为保证学校网络状况及网络信息流量的可控性,可监察性,学校校园网与区VPN专网连接端应配置一台路由器.路由器的规格由学校校园网的规模确定,其标准应支持802.1X认证.1.2,校园网络布线网络带宽应该能够保证教学应用的需要,百兆交换到桌面.网络布线到学校所有室内活动场所,并保证每个教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学生活动专用室都装有至少一个网络节点端口.学校的计算机房,电子阅览室内的所有计算机均应实现百兆桌面的网络连接.1.3,网络交换设备(采用以太网标准)1.3.1,最低配置(适用于校园面积较小,师生数量较少的学校)网络中心配置1台或以上具有二层交换功能,可堆叠的交换机作为中心交换机.1.3.2,标准配置(适用于一般中小学)网络中心配置1台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交换机作为中心交换机.根据学校楼宇和楼层分布情况,在相应楼宇或楼层配置1台以上接入交换机.1.4,服务器设备1.4.1,最低配置(任何学校至少应达到的最低要求)配置至少1台专用服务器,用于学校网站,资源,管理等,支持网站发布,文件共享,校内IP的分配管理.1.4.2,标准配置(适于一般中小学)配置3台专用服务器,分别用于WEB(含DNS),文件(含资源),应用(含教学支持系统及各管理平台),支持网站发布(包括域名服务),文件共享(包括资源库,数据库),各类教学系统应用,校内IP的分配管理.根据学校应用情况,必要时可配置NAS或FAN存储系统.2,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标准2.1,广播,电视节目接入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均应就近接入本地区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办的有线电视台网,以丰富学校的有线电视节目源.校园广播系统应装有广播接收系统,以丰富学校的广播节目源.2.2,校园广播系统2.2.1,配置标准基本配置设备为调谐器,录音卡座,DVD机,话筒,功率放大器(定压式)等.各教室,楼道,专用教室,体育场馆,办公室,报告厅,会议室和食堂都应设有广播终端,所有室内喇叭均应安装音量控制器.2.2.2,功能标准支持分区广播功能,按照不同功能,不同楼层原则划分校园广播区域;采用电脑播音音乐铃声系统,实现上下课自动打铃;可自编或收录广播节目;机房可监听播出情况.2.3,校园闭路电视系统2.3.1,配置标准按照862MHZ宽带邻频闭路电视网建设.550MHZ至862MHZ频段内用于传输数据,通讯及教学自办节目.各教室,报告厅,会议室和食堂都设有闭路电视终端.在学校报告厅(会场),会议室,室内体育场馆,听课教室等主要活动场所安装3~6个A/V返送端口,进行教学实况,重大活动摄录,用于教学,评估等资料的记录或向全校实时转播.2.3.2,功能标准自办教学节目频道4~8个.系统应与校园网相联,做到节目资源共享.3,计算机网络中心建设标准3.1,中心机房防静电地板铺设.所有路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等设备均应安置于专用机柜内,机柜及防静电地板的接地必须良好,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欧姆.3.2,中心机房电源不能就近借用房间照明系统,应专线接入.电源可以多相供电,也可以单相供电.3.3,采用标准配置或高于标准配置网络设备的中心机房,应安装UPS不间断电源系统,保证所有路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等设备(空调设备除外)的不间断供电.UPS的供电时间不低于30分钟.3.4,中心机房应配置空调设备.空调电源要与机房路由器,交换机及服务器等专用设备电源分开,应单独铺设.4,校园视频中心建设标准4.1,控制中心控制中心用防静电地板铺设.配置专用控制桌和电视墙.控制桌,电视墙及防静电地板的接地必须良好.控制中心基本设备为:邻频调制器1台,多路混合器1台,录像机1~2台,DVD机1~2台,音/视频矩阵切换主机1台,放大器1台,收监两用机4~6台,播放电脑1台等.调制器,混合器,放大器,录像机,DVD机,切换机,播放电脑等设备均应安置于专用控制桌,收监两用机安置于电视墙上.控制中心电源应专线接入,不能就近借用房间照明系统.电源可以多相供电,也可以单相供电. 控制中心应配置空调设备.空调电源要与视频中心其他各专用设备电源分开,应单独铺设. 4.2,演播系统视频中心的演播系统应配有校园电视台的小型演播室和数字摄录编系统,以自行制作电视节目或视频资料.小型演播室1个:配有演播桌,有校园电视台标识的背景幕布,演播话筒;配有正面光和背侧光的简易演播灯光系统.专业级数码摄像机2台.非线性编辑机1台.数码录像机1台.5,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建设标准5.1,全区中小学均应配置一个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5.2,多媒体,多功能报告厅应安装必要的基础设施,为多媒体,多功能的实现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本标准不涉及报告厅的内部装修,装饰,空调系统及普通照明灯光).3000ANSI流明或以上液晶或数字式投影仪1台(含电动投影屏幕),数字式视频展台1台;功率放大器1~2台,多路调音台1个,双卡座(含调谐器)1个,录像机1台,DVD机1台,会议话筒1~2支,领夹式无线话筒1套,音箱1~2对;反抑控制器1个,电源时序器1个,专用控制台一个.6,数字化语音室建设标准6.1,初中及以上学校每校至少配置1个48座以上的数字化语音实验室.6.2,外国语学校及语言类特色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可配置2~4个24座以上的数字化语音实验室.6.3,数字化语音教室可以采用数字终端的硬件系统,也可以采用基于计算机教室局域网的软件系统.不论采用哪种系统,语音系统必须是全数字化的,且至少具备下列功能:数字化音频资料存贮,数字化音频播放,教师音频或学生音频向全班广播,分组,讨论,对话,录音,点播,跟读等.6.4,每个语音教室均应配置1台2500ANSI流明或以上的液晶或数字式投影仪(含电动投影屏幕),1台数字式视频展台.7,计算机配置标准7.1,教师用计算机配置教师用机分为办公用机和专业用机两大类.7.1.1,办公用机办公用机指配置给教职员工个人或组室集体用于完成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等工作的计算机.办公用机包括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7.1.1.1,便携式计算机最低配置(所有中小学必须达到):按学校专任教师数的15%配置;标准配置(适用于公办普通中小学):按学校专任教师数的40%配置.7.1.1.2,台式计算机最低配置(所有中小学必须达到):按学校办公室数量配置.1~5人办公室,1台/室;6~10人办公室,2台/室;11人及以上办公室,3台/室.标准配置(所有中小学应该逐步达到):台式机加上便携式机,达到按100%专任教师数量配置.7.1.2,专业用机专业用机指专用于学校软件开发,网页制作,多媒体制作等技术专业或财务,校产,图书资料,学籍,卫生,人事等管理专业工作的单一用途的台式计算机.前者称技术专用计算机,后者称管理专用计算机.学校网络中心的网管用计算机,教室和各专用室多媒体设备配套用计算机均随整套设备另行配置,不作数量规定.7.1.2.1,管理专用计算机最低配置(任何学校必须达到):校长办公室,财务,人事各1台.标准配置(所有中小学应该逐步达到):校长办公室,人事,学籍,财务,校产,卫生,图书管理至少各1台.7.1.2.2,技术专用计算机最低配置(任何学校必须达到):专用于技术制作或软件开发,至少1台.。

安徽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化要求和装备标准

安徽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化要求和装备标准

安徽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化要求和装备标准(试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技革命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信息技术正有力地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必将促进中小学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为了适应新经济社会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需求,努力提高中小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加速我省中小学教育现代化进程,特制定《安徽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化要求和装备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以规范全省中小学校园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和设备配备工作。

1、中小学校园网概述1.1 中小学校园网是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下,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兴起的一项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项目。

校园网是开展和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跨世纪园丁工程、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障,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面向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学校最具特色的办学条件之一。

中小学校园网建设是现代化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中小学校园网是指在中小学(含其它中等专业学校和初等学校)校园内,利用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将校园内计算机和子网合理的连接起来,将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有机的集成起来,并主要用于教学、教研、科研、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教学等方面服务的计算机局域网络系统,简称校园网。

校园网应与中国教育科研网、国际互联网、当地城市广域网和教育系统广域网相互连通。

1.3 随着“普九”和“普实”的完成,一些学校已经装备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软件制作室等现代化专用功能教室。

通过建设校园网,能够充分发挥这些专用功能教室设备和散离在各职能部门计算机的整体使用效益,提高行政、教务、总务管理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多媒体化、管理一体化、信息资源共享化。

全省各级示范性中小学和教育现代化实验区的学校都应积极争取建设校园网。

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

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doc

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稿)安徽省教育厅 二〇一七年九月说 明1.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精神,,为保障“三通两平台”深入推进,结合我省实际修订本基本标准。

本基本标准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征求意见稿︶感谢你的观看2.基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校园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等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应用能力建设及长效机制,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中小学科学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3.基本标准在“配备要求”栏目中设置了“基本”和“选配”两个选项,“基本”项为标准的基本要求,“选配”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择配置,不做硬性要求。

如学校已配备“选配”项中与“基本”项功能相近的设备,则对应“基本”项的设备原则上不再要求配备。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性能先进的设备。

4.基本标准中的学校规模按照完全小学6、12、24、36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46人;初级中学12、24、36、48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0人计算;高级中学12、24、36、48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6人计算;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分别参照对应学段标准执行。

各地在配备设备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班数和班额作相应调整,但配备比例不能低于标准要求。

标准中对某些设备的配备数量规定了范围,其中下限数量为基本要求,上限数量为规划要求,各地可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实际逐步配置。

5.本标准是评价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目录一、基础设备设施 41.校园网络 42.多媒体教室 5感谢你的观看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 64.教师计算机75.电子备课室86.其他信息化设备设施8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101.应用软件 102.教学资源 11三、应用能力16四、长效机制16感谢你的观看一、基础设备设施1.校园网络校园网络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以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包含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综合布线系统等硬件设施和一定的应用软件资源等。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信息化现状调查的通知-皖教秘[2013]288号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信息化现状调查的通知-皖教秘[2013]288号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信息化现状调查的通知正文:----------------------------------------------------------------------------------------------------------------------------------------------------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全省中小学信息化现状调查的通知(皖教秘〔2013〕288号)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基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重中之重,学校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主阵地和落脚点。

当前,我省正在统筹规划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根据省政府领导近期指示精神和厅领导要求,为进一步科学谋划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工作,亟需进一步摸清底数,掌握现状,了解需求。

现就做好全省中小学信息化现状调查工作通知如下。

一、调查范围全省所有中小学(含教学点)。

二、调查内容学校城乡类型、举办者、办学类型、师生数、师生用计算机数、校园宽带网络情况、多媒体教学设备数、教室、班级及相关专用教室情况、校园信息化相关硬件应用系统等现状(详见附件指标体系)。

三、调查截止时点本次现状调查表中“在校学生数”数据统计截止时点为2013年6月20日,其他为当前现状数据。

四、工作要求1.充分认识本次调查的重要意义。

由于本次现状调查是我省全面规划部署基础教育信息化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摸清各地、各校信息化基本情况底数、理清需求的重要手段,既是研究制定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和实施相关工程的决策参考,也是下一步有针对性规划推动各地各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关系到我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础能力的全面提升和顺利实现,各地要本着对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予以高度重视。

2.认真组织本次调查工作。

由于本次调查涉及面广,指标较多,时间紧,各地教育局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各业务部门要统筹配合,安排专人负责该项工作,并要进行专门的培训,做好相关指标解释、数据收集填报等相关工作部署。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的通知-皖教电〔2018〕1号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的通知-皖教电〔2018〕1号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的
通知
正文:
----------------------------------------------------------------------------------------------------------------------------------------------------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的通知
各市、县(区)教育局:
为进一步推进“三通两平台”深入应用和智慧学校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我厅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2014年印发的《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试行)》进行了修订。

现将《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遵照执行。

各地在执行中如有问题或建议请及时联系。

联系人:省电教馆李红兵,联系电话:*************
省教育装备中心王应雪,联系电话:*************
附件下载:《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
安徽省教育厅
2018年4月17日
——结束——。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

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安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义务教育公办普通中小学校,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建设、改造和管理普通中小学校的重要依据和基本标准。

第二章办学条件第三条?学校有独立的校园。

生均占地面积,小学不低于22M2,初中不低于25M2;城市中心城区小学不低于14M2,初中不低于20M2。

第四条?学校布局、选址、规划设计、建筑标准等符合国家《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和《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试行)》、《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试行)》要求,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体现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学校内不得有宗教活动场所,不得铺设过境架空高压线,不得铺设过境天然气、石油等易燃、易爆、易污染管道。

不得设置无线电发射、转播等各类易遭雷击的铁塔等有碍于师生身体健康和安全的设施。

学校周边环境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不得与市场、医院太平间、传染病房、高压变电配电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加油站为邻。

与化学、生物、物理等各类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有关防护距离的规定。

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得有游戏机室、歌舞厅、桌球室、网吧等经营性场所。

教学区的环境噪声应符合《民用隔声设计规范》。

位于交通要道、过境公路旁的学校,应设立交通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并设置减速设施。

第五条?农村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6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城区小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46人,初级中学规模一般不少于12个教学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

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安徽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政策落实(10分)
6、落实安徽教育管理公共平台和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两级建设,五级应用”(5分)
1.各市充分应用省级两个平台(1分)。
2.各市如有自建的平台,需根据省教育厅印发的《安徽基础教育信息化平台开发API接口规范(试行)》与省平台进行联通(2分),没有自建或以前建有平台现已与省平台进行联通(2分),以前建有平台而没有联通的不得分。
5、生机比(10分)
1.小学生机比不高于15:1(3分),初中生机比不高于12:1(3分),高中生机比不高于10:1(3分),达到指标及以上的计满分,比例值每高0.1-1个数值,扣0.03 - 0.3分,扣完为止。教学点根据需要配备适量的学生用计算机(1分)
2.数据来源:安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系统采集指标数据。
2、校园网建有率(15分)
1.按照各市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保证校园网络畅通)计分,完成(包括超额完成)的计满分,建有率每低于目标任务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2.数据来源:安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系统采集指标数据。
3、班级多媒体覆盖率(15分)
1.按照各市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计分,完成(包括超额完成)的计满分,覆盖率每低于目标任务1个百分点扣0.5分,扣完为止。
2.数据来源:安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系统釆集指标数据。
4、师机比(10分)
1.城区、县镇学校及中心校师机比不高于1.5:1(4分),其他学校师机比不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5:1(4分),达到指标及以上的计满分,比例值每多0.1个点,扣0.4分,扣完为止。教学点根据需要配备适量的教师用计算机(2分)。
2.数据来源:安徽教育信息化工作管理系统采集指标数据。
3.各市在省平台上开通机构空间(2分),未开通的不得分。

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规范

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规范

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规范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确保教学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通过制定一系列管理规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发展。

2. 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1. 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硬件、网络设备和软件应用等方面的配备和管理。

2.2. 学校应定期维护和更学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2.3. 学校应建立网络安全防护机制,保护师生的个人信息和教学资料的安全。

3. 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3.1. 学校应建立教学资源库,收集和整理优质的教学资源,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3.2. 学校应鼓励教师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3. 学校应定期评估和更学资源,确保其适应教学需要和时代发展。

4. 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4.1. 学校应建立统一的教学信息化平台,提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支持。

4.2. 教学信息化平台应具备在线备课、教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等功能,方便教师和学生使用。

4.3. 学校应定期培训教师和学生,提高其使用教学信息化平台的能力。

5. 教学信息化管理与安全5.1. 学校应建立教学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信息化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5.2. 学校应加强对教学信息化的监管和管理,确保教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3. 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6. 教学信息化评估与改进6.1. 学校应定期对教学信息化工作进行评估,了解其实施情况和效果。

6.2. 根据评估结果,学校应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信息化工作,提高其质量和水平。

7. 结束语本文档所规范的内容是小学教学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实施和完善。

通过规范的教学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 —
安徽省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
(修订稿)
安徽省教育厅
二〇一七年九月
(征求意见稿)
说明
1.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安徽省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0年)》精神,,为保障“三通两平台”深入推进,结合我省实际修订本基本标准。

本基本标准适用于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2.基本标准规定了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应具备的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校园应用软件和教学资源等学校信息化软硬件环境、应用能力建设及长效机制,指导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普通中小学科学规范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3.基本标准在“配备要求”栏目中设置了“基本”和“选配”两个选项,“基本”项为标准的基本要求,“选配”项供有条件的学校选择配置,不做硬性要求。

如学校已配备“选配”项中与“基本”项功能相近的设备,则对应“基本”项的设备原则上不再要求配备。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配备性能先进的设备。

4.基本标准中的学校规模按照完全小学6、12、24、36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46人;初级中学12、24、36、48个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0人计算;高级中学12、24、36、48班及以上,每班不超出56人
— 2 —
计算;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分别参照对应学段标准执行。

各地在配备设备时可根据学校的实际班数和班额作相应调整,但配备比例不能低于标准要求。

标准中对某些设备的配备数量规定了范围,其中下限数量为基本要求,上限数量为规划要求,各地可根据经济条件和学校实际逐步配置。

5.本标准是评价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

目录
一、基础设备设施 (4)
1.校园网络 (4)
2.多媒体教室 (5)
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 (6)
— 3 —
4.教师计算机 (7)
5.电子备课室 (8)
6.其他信息化设备设施 (8)
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 (10)
1.应用软件 (10)
2.教学资源 (11)
— 4 —
三、应用能力 (18)
四、长效机制 (18)
一、基础设备设施
1.校园网络
校园网络是指在学校范围内,以现代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般包含网络接入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网络安全设备、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综合布线系统等硬件设施和一定的应用软件资源等。

校园网络须覆盖所有教室、办公室和其他主要教学场所,鼓励进行无线校园网络建设,是有线校园网络重要组成部分,应实现校园内网络全覆盖。

网络综合布线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 5 —
— 6 —
— 7 —
— 8 —
注:1.学校应建立校园网络技术档案,内容包括校园网络拓扑图,相关组成设备技术参数、管理密码,及设备安装、维修维护日志记录等,以便出现网络故障时查阅,亦可在学校网管人变动时,使新网管员尽快熟悉校园网络,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2.学校应配备必要的网络安全设备、软件对校园网的所有内容进行安全信息和校园网使用情况实时监控,并安排专人负责并及时检查和监控校园网和上网信息,发现有不良信息时或校园网发生异常状况应及时上报校网管中心,并根据情况启动网络安全应急处理预案。

校园网中应部署网络监控系统,实时监控校园网使用情况,并对用户接入访问进行严格记录。

3.严禁自行接线上网。

如因特殊原因确需接入须经网管中心或网管员同意并办理相关手续后方能接入。

2.多媒体教室(含班级多媒体教室)
多媒体教室是指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教室,具备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

凡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场所都应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应优先为班级教室配备。

应有100Mbps(及以上)网络接口并有冗余或无线网络覆盖。

多媒体教学设备一般包括音频扩音系统、视频显示系统、设备控制系统、多媒体讲台、计算机及教学软件等。

具体配备标准如下:
— 9 —
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
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是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综合实践教育等的信息化活动场所,要求开课人手一机、互联互通、支持多种信息化资源应用。

也是满足各类学科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与条件下的教学专用教室或— 10 —
实验室,如:数字语言教学或测试。

此外,还可以作为其他学科辅助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专用教室,如:电子图书阅览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

到2020年建设规划进度表
注:1.学生机包括计算机、平板电脑和其它云终端设备;
2.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也可使用计算机云终端网络教室模式配备。

3.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是完成信息技术教学以及各学科整合课程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条件保障。

应能够进行网络和多媒体教学,应接入校园网或互联网。

环境设计要注意防静电、防雷、抗强磁场干扰;接地良好。

— 11 —
4.教师计算机
为教师配备台式或者笔记本计算机,满足教师教学应用和教育管理需要。

师机比不高于1:1;教学点根据需要配备适量的教师用计算机。

注:1.学校应给每个教师配备满足备授课需要的计算机或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实行专人专管。

教师须爱护设备,严格按规范操作,发现软硬件故障应及时向网管员反馈,逐步淘汰配置低的计算机。

2.计算机等终端浏览器不宜安装过多插件避免打开网页缓慢。

建议计算机终端软件统一化配置,浏览器统一、办公
— 12 —
软件统一,便于管理维护。

3. 计算机防病毒软件建议由网管员统一安装,教师要切实做好防病毒措施,及时在线升级杀毒软件;严禁在校园网内使用来历不明、引发病毒传染的软件或文件;运行光盘、U盘、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前应查杀病毒后使用。

5.电子备课室
建设电子备课室,为满足学科教师网络条件下备授课或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的需要。

师机比达到1:1的学校可不再单独配备电子备课室,但应根据教学需要配备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移动硬盘、打印机、扫描仪等采集及摄录编设备。

6.其他信息化设施
其他信息化设施是指除了学校经常用到的校园网、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计算机教室、教师计算机、电子备课室等以外的各种信息化环境。

这些信息化环境不一定都要单独建设专用场所或教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在已有的教室内通过增添设备或软件,实现其应有的功能。

— 13 —
— 14 —
二、应用软件与教学资源
1.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在校园网络基础上,通过整合和应用各类校园数字信息,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数字化,构建数字化校园的各类软件系统。

校园应用系统要统一标准、数据共享。

本模块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建设并提供给学校使用,学校可在此基础上建设特色校本应用软件。

校园应用软件配备标准如下表:
— 15 —
2.教学资源
建立校本资源,通过资源管理平台实现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保证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资源和应用有序推进,校本优质资源便捷上传,为课堂教学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除省平台建设外,部分区域特色应用系统如果市、县区统一建设可不要求学校建设,以免重复建设。

即所列系统既可以学校建设也可以区域统一建设,只要能满足本章节要求即可)
— 16 —
— 17 —
三、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学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培养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达标率应纳入教— 18 —
育局对学校工作目标管理督导考核指标体系中。

到2017年,学校教师达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初级标准达标率100%,中级水平达标率不低于60%,高级水平达标率不低于20%;到2020年,学校教师达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评价初级标准达标率100%,中级水平达标率不低于80%,高级水平达标率不低于40%。

(思路:开发部署平台,建立题库,在线学习和评测,获得相应等级)
— 19 —
— 20 —
四、长效机制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领导机构、工作队伍、协调机制、经费投入、日常运维和应用管理制度,是确保中小学校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有效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提升学校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必须建立健全相关保障机制。

— 21 —
附表:
信息化专业人员配备
信息化专业人员是指承担着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管理维护、信息化培训等任务的专职人员,是— 22 —
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主要力量,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承担的学校信息化支撑保障工作,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认定的工作量(课时),由学校根据信息化专业人员实际工作量核定,使其享有与一线教师同等待遇。

学校信息化维护人员要认真按照《安徽省电教馆关于印发《中小学校应用省级两平台网络畅通保障指南(试行)》的通知》(省电教﹝2016﹞5号)要求切实做好校园网络和信息终端设备等管理维护,确保日常网络访问流畅。

具体配备标准如下表:
— 23 —
附件1:
教育部和省级已建和在建系统清单
— 24 —
附件2:
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资源和教学系统清单
— 25 —
— 26 —
— 27 —
— 2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