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校:百灵庙中学学科:高一物理编写人:史殿斌审稿人: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探究式导学类教学设计预习目标1.通过预习知道速度的意义、公式、符号、单位。
2、能区别质点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等概念。
3、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4、会计算质点的平均速度,认识各种仪表中的速度。
预习内容(一)坐标及坐标变化量位移是描述变化的物理量一个人从A点出发沿直线到达C点后再返回到B点静止,如图,已知AC=80m,BC=30m,则他走完全程所通过的路程为_____,人的位移为_______,位移的方向为________.提出疑惑【学习目标】(1) 理解坐标变化量的物理意义,能用坐标变化量表示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2) 通过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认识瞬时速度。
通过瞬时速度,初步了解极限的思想(3) 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速度的实例的分析,体会变化率的概念及表达方式.(4) 理解速度和速率的物理意义,知道速度是矢量【学习重点】比值法定义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学习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学习过程】一、速度定义:物理学中用的比值称为物体的速度,通常用字母表示,如果在时间△t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速度是表示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体的物理量,也表示单位时间物体发生的。
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其单位时间物体发生的位移越大。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厘米每秒(cm/s),1 m/s= km/h,1 m/s 1km/h (填大于、等于或少于)。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阅读课本16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思考:1、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回答:2、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回答:3、你能根据上面你学习的知识得出平均速度的定义吗?1.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精确地反映了某一时 刻(或某一位置)物体运 动的方向和快慢程度。
汽车速度计
(2)瞬时速度
速度计
汽车中常见的速度计能 直接读出车辆在某一时刻或
某一位置时的瞬时速度。
根据图中指针指示的读 数可读出瞬时速度大小,图 中下部的数字显示的是本次 行车的路程,上部数字显示 的是该车行车总的里程数。
定义: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xt表示的
是物体在时刻 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
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速度仅指出大小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______。
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速率是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s 与通过这一路程所用时间△t 的比值。
速度的方向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
与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如要研每次跨栏的快慢,这个速度精确吗?
与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相同
(3)速度与速率的区别
道我的速度吗?
(5)速度是矢量:
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
速度以及这15秒内的平均速度。
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
一辆自行车在第一个5秒内的位移为10米,第二个5秒内的位移为15米,第三个5秒内的位移为12米,请分别求出它在每个5秒内的平均
安全和节能环保第一!
课堂小结
1. 速度:
(1)定义:速度等于位移 △x 跟发生这段位移
所用的时间△ t 的比值。用符号 v 来表示速度。
(2)公式:
v
x
t
(3)单位:m/s(或m·s-1),常用的还有km/h (或km·h-1)、cm/s(或cm·s-1)。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全章整体教学设计方案完美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 1 第一章运动的描绘全章整体教课方案方案第一部分本章概括一、教材剖析1.本章教课内容范围在物理知识方面,本章主要叙述了描绘质点运动的时间、时辰、地点、行程、位移、速度、加快度等基本物理量,以及理解这些物理量所需要的质点、参照系、坐标系等看法。
在物理技术方面,本章主要波及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应用打点计时器丈量刹时速度、作速度 - 时间图象等基本技术。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本章主要包含理想模型法、极限的思想、估测的方法(丈量刹时速度)以及初步理解图象法。
2.本章的教课内容在模块内容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知识技术角度讲,本章叙述的质点、参照系、坐标系、地点、位移、时辰、时间、矢量、速度和加快度等不单是下一章学习的基础知识,也是此后力学各章学习的基础知识。
从物理方法角度讲,本章存心识浸透了理想模型的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矢量的方法、图像的方法以及比值定义法。
这些方法对学习力学,以致高中物理都是重要的。
这些基本看法和方法关于未来从事文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科学修养;而极限的思想方法和矢量的思想方法,关于未来从事理科专业研究的学生来说是必备的专业修养。
本章内容不单在物理看法的成立上密度大,基础性强,并且波及到若干个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典型的实验方法,在教课中着重指引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操作,存心识地指引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思虑和研究自己身旁的物理现象,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本章教课内容整体教课目的(1)经过史实,初步认识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进作用。
本条目要修业生从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大概认识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科学家的主要看法和研究方法,领会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等,从物理学史的角度认识实验关于物理科学的重要性。
本条目在教课中应突出实验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物理学与历史、社会等人文科学的联系,以表现学科浸透的课程理念。
(2)经过对证点的认识,认识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色,领会物理模型在研究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2020年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精品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本节教科书的重点是速度。
初中和高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同的,提醒学生注意这点不同,有利于学生对矢量的学习。
通过极限的思维方法,从平均速度过渡到瞬时速度,但第一次教学时不要主动启发学生思考这种问题,多次接触极限思维方法后,潜移默化会使他们明白。
物理观念:能将速度概念与生活中相关现象联系起来,能从物理学的视角观察身边的运动现象。
科学思维:结合瞬时速度概念的建构,体会研究物理问题的极限方法和抽象思维的方法科学探究:通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比较,对瞬时速度的测量方法有所了解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物理学研究的很多问题就在身边,对自然界有好奇心,具有探索的兴趣;知道物理学能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1.教学重点: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三个概念,及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2.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概念的形成与理解多媒体(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质点的各式各样的运动,快慢程度不一样,那如何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本节课将会学到那些概念(物理量)?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速度指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速度”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结合你身边的实例加以说明。
2、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3、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建立起速度的概念。
教师提问:对于同一个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也不是每时每刻都一样。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案教科版必修1
a) 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和实际例子,直观地呈现速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速度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提高教学效果。
c) 互动平台:利用互动平台进行在线问答和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学生互评:
- 小组评价: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内的互相评价,分享彼此在学习和实践中的收获和经验。
- 同伴评价:学生可以对同伴的作业或表现进行评价,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4. 教学反思:
- 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和经验,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和资源,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速度知识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速度教学目标和速度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速度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速度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速度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__速度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1课时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速度1.(多选)A.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越大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20 km/h的速度小于15 m/s2.(多选)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B.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以变化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变3.(多选)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A.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知识点二平均速度、瞬时速度4.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5.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矢量,能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B.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C.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不变的运动D .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个位置的速度6.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开始以54 km/h 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14,接着以速度v 行驶其余的34的路程,已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72 km/h,则v 等于( )A .22.5 km/hB .81 km/hC .80 km/hD .90 km/h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近似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5.0 m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5 s .则滑块经过光电门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 )A .0.10 m/sB .100 m/sC .5.0 m/sD .0.50 m/s2.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ABCDE 运动,在AB 、ABC 、ABCD 、ABCDE 四段轨迹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 s 、2 s 、3 s 、4 s .已知方格的边长为1 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率为1 m/s B .物体在BC 段的平均速度为 2 m/sC .物体在CD 段的平均速度与在DE 段的平均速度相同 D .物体在B 点的速度等于在AC 段的平均速度 3.如图所示,王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 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下列有关王明在这4 s内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明在4 s内的速度一直增大B.王明在4 s内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不可能小于1 m/sC.王明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D.王明1 s末的速度为1 m/s4.(易错题)物体通过两段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12.5 m/s B.12 m/sC.12.75 m/s D.11.75 m/s5.(易错题)在一次爬山比赛中,某人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v1+v22,v1+v22B.v1-v22,v1v22C.0,v1-v2v1+v2D.0,2v1v2v1+v2二、多项选择题6.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运动过程中都没有停留也不返回,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到达M点时的瞬时速率一定是质点A最大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7.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的方向就是这段时间位移的方向B.利用公式v=xt求得的速度是平均速度C.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相等D.匀速直线运动中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均相等8.(探究题)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超速是非常危险的,为防止汽车超速,高速公路都装有测汽车速度的装置.如图甲所示为超声波测速仪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测速仪A 可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可以推测出被测汽车的速度.如图乙所示是以测速仪所在位置为参考点,测速仪连续发出的两个超声波信号的x -t 图像,则( )A .汽车离测速仪越来越近B .在汽车反射两个超声波信号的时间间隔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x 2-x 1C .汽车在t 1~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x 2-x 1t 2-t 1D .超声波信号的速度是x 2t 2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将一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经时间t 回到抛出点,此过程中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在此过程中,小球运动的路程、位移和平均速度分别为( )A .路程2h 、位移0、平均速度2h tB .路程2h 、位移0、平均速度0C .路程0、位移2h 、平均速度0D .路程2h 、位移h 、平均速度2ht2.下列位移—时间图像中,均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为2 m/s 的图像是( )3.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分别是( )A.10 m/s,10 m/s B.5 m/s,4.8 m/sC.10 m/s,5 m/s D.0,4.8 m/s4.(真实情境—生活情境)一人看到闪电12.3 s后听到雷声.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30~340 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 km.根据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间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5.(真实情境—学术情境)下面的文字来自一篇报道:“G1次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驶出北京南站,瞬间提速.15分钟后,激动人心的数字出现在屏幕上:350千米/小时!历经4小时28分钟的飞驰,抵达上海虹桥站.350公里时速的正式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1)屏幕上的数字“350千米/小时”指的是什么速度?(2)你能计算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行驶的路程吗?第2课时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1.(多选)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A .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B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拉动纸带,再接通电源C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拉动纸带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 .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较短时间,打点之后要立即关闭电源2.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在图示记录的时间内( )A .纸带均做匀速运动B .丙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C .丁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D .乙和丁纸带的平均速度一样大3.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利用重物牵引小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点,f =50 Hz,得到一条清晰的纸带.取其中的A 、B 、C 等7个点进行研究,这7个点和刻度尺标度的对应位置如图所示.(1)小车向________运动(相对图中方位,填“左”或“右”); (2)A 点到D 点的距离是________ cm ;(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 =51 Hz,而计算时仍按f =50 Hz 处理,那么速度的测量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已知T =1f).4.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没有画出,图中已标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图中纸带右端和运动物体相连,由此推测物体的运动是________(填“加速”或“减速”)运动.(2)在打出3、6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3)如果要求不是很精确,用平均速度可以粗略地代替某点瞬时速度,那么,物体在打计数点4时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5.在测定速度的实验中,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0、1、2、3、4是选用的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3个打出的点没有在图上标出.图中还画出了实验时将毫米刻度尺靠在纸带上进行测量的情况,读出图中所给的测量点的读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1、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1、4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2点的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 m/s.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所示装置可测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速度.已知固定在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为0.60 cm,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遮光时间为0.020 s,则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A.0.20 m/s B.0.30 m/sC.0.60 m/s D.3.0 m/s二、多项选择题2.以下是练习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部分实验步骤,其中有错误的操作是( )A .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上,让纸带从复写纸上方穿过限位孔B .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约8 V 低压交流电源相连C .先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然后打开电源开关D .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是x 0,用公式v =x 0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三、填空题3.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能更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下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 2=0.11 s,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3.0 cm,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4.(易错题)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A .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50 Hz 的低压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选填“插孔”或“限位孔”),并压在________(选填“白纸”或“复写纸”)下面;C .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 .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 =________;E .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F .利用公式v =ΔxΔ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5.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间的距离为:AC =14.0 mm,AD =25.0 mm.那么由此可以算出纸带在AC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纸带在AD 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 ;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 m/s.6.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 ________ s.(2)打第五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5=________ 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四、非选择题7.(探究题)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用每秒闪光10次的闪光照相机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下图所示.问:(1)照片中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时间是多少?(2)影像C对应小球的速度是多少?(3)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如何变化?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1.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 .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x ,用ΔxΔt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ΔxΔt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 .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 .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 .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 .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2.(真实情境—学术情境)如图甲所示是一种速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图,在这个系统中,B为一个能发射超声波的固定小盒子,工作时小盒子B 向被测物体发出短暂的超声波脉冲,超声波被运动的物体反射后又被B 盒接收,从B 盒发射超声波开始计时,经时间t 0再次发射超声波脉冲,图乙是连续两次发射的超声波的x -t 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的速度v 声=x 2t 2B .超声波的速度v 声=x 1t 1C .物体的平均速度v =2x 2-x 1t 2-t 1+t 0D .物体的平均速度v =2x 2-x 1t 2-t 1+2t 03.(真实情境—生活情境)(多选)利用光敏电阻制作的光传感器,记录了传送带上工件的输送情况.如图甲所示为某工厂成品包装车间的光传感记录器,光传感器B 能接收到发光元件A 发出的光.每当工件挡住A 发出的光时,光传感器就输出一个电信号,并在屏幕上显示出电信号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每两个工件间的距离为0.1 m,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1 m/sB .传送带运动的速度是0.2 m/sC .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3600个工件D .该传送带每小时输送7200个工件第3节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1课时 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理解必备知识基础练1.解析:速度是物体通过的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故C 正确.由速度的定义式v =x t可知,物体通过的位移大,速度不一定大,还要看运动的时间,而且路程长,物体的位移也不一定大,故A 错误.由速度的定义式v =x t可知,物体所用的时间越少,速度不一定越大,还要看位移的大小,故B 错误.20 km/h =203.6 m/s<15 m/s,即20 km/h 的速度小于15 m/s,故D 正确.答案:CD2.解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 错误;速度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B 正确;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C 错误,D 正确.答案:BD3.解析: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运动方向,故A 、C 正确,B 错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2×10 m+4×10 m=60 m,故D 正确.答案:ACD4.解析: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或者一段位移内平均运动快慢,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对应一段位移或者一段时间;瞬时速度是指物体经过某一位置或在某一瞬间时的速度大小,对应的是一个位置或者某一瞬间;速率指瞬时速度的大小.答案:B5.解析:瞬时速度是矢量,表示某一时刻或者某个位置时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A 、D 正确,B 错误;匀速直线运动过程中速度恒定不变,即每一时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C 正确.答案:B6.解析:设全程的位移为4x ,则汽车以速度v 1=54 km/h 行驶了前x 的位移,以速度v 行驶了后3x 的位移.则汽车通过前14位移的时间t 1=x v 1;汽车通过后34位移的时间t 2=3xv ,全程平均速度v =4xt 1+t 2,解得:v =81 km/h,选项B 正确. 答案:B关键能力综合练1.解析:由于遮光条宽度很小,故可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当成瞬时速度,滑块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 =d Δt =0.005 m 0.05 s=0.10 m/s,故A 正确. 答案:A2.解析:物体在AB 段的路程大于1 m,所以物体在AB 段的平均速率v =s t >11m/s =1 m/s,故A 错误;物体在BC 段的位移大小为x BC =12+12m = 2 m,所以物体在BC 段的平均速度vBC=x BC t =21m/s = 2 m/s,方向由B 指向C ,故B 正确;物体在CD 段的位移大小为x CD =2 m,所以物体在CD 段的平均速度v CD =x CD t =21m/s =2 m/s,方向竖直向上,物体在DE 段的位移大小为x DE =2 m,所以物体在DE 段的平均速度v DE =x DE t =21m/s =2 m/s,方向水平向左,故C 错误;根据公式v =x t可知,当物体的位移无限小,时间无限短时,物体的平均速度可以代替某点的瞬时速度,位移越小,平均速度越能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则由题图可知物体在B 点的速度不等于在AC 段的平均速度,故D 错误.答案:B3.解析:题目只给出王明在每秒内的位移大小,不能确定具体的运动情况,也不能确定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故A 、B 、D 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王明在4 s 内的平均速度为v =x 1+x 2+x 3+x 44 s=1 m +2 m +3 m +4 m4 s=2.5 m/s,故C 正确.答案:C4.解析:设整个过程的总位移为2x ,则物体通过第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1=xv 1,物体通过第二段位移所用时间为t 2=x v 2,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v =2xt 1+t 2,代入数据得v =2v 1v 2v 1+v 2=2×10×1510+15m/s =12 m/s,故选项B 正确.答案:B5.解析:设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x .此人往返一次对应的位移Δx =0,其平均速度v =Δx Δt =0.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往返一次的平均速率为v =x +x x v 1+x v 2=2v 1v 2v 1+v 2,故选D. 易错分析: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平均速度=位移/时间,是矢量,平均速率=路程/时间,是标量,因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路程,所以平均速度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平均速率.答案:D6.解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它们的位移都是从N 到M ,位移是相等的,所用时间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故A 正确;B 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从N 到M 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故B 正确;三个质点到达M 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无法判断,故C 错误;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由于三个质点所用时间相等,路程不等,则平均速率不相等,故D 错误.答案:AB7.解析:平均速度由v =x t求得,其方向就是这段时间内位移的方向,故A 、B 正确;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等,也可能相等,而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必相等,故C 不正确,D 正确.答案:ABD8.解析:第二次超声波反射时的距离x 2>x 1,说明距离变大,汽车离测速仪越来越远,故A 错误;由题图可知第一次超声波碰到车反射时的时刻为t 1,位移为x 1,第二次超声波碰到车反射时的时刻为t 2,位移为x 2,故在两个超声波信号反射时的时间间隔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为x 2-x 1,故B 正确;两次反射时汽车通过的位移为x 2-x 1,时间为t 2-t 1,则汽车的平均速度为x 2-x 1t 2-t 1,故C 正确;运动位移x 2的时间不是t 2,根据图像可知超声波的速度为x 1t 1,故D 错误.答案:BC学科素养升级练1.解析:路程与轨迹有关,位移与初、末位置有关,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所以小球运动的路程为2h ,位移为0,平均速度为0,选项B 正确.答案:B2.解析:由于x -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则由图像可得出v A =24 m/s =12 m/s,v B =63 m/s=2 m/s,v C =-63 m/s =-2 m/s,D 图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由此可得出,B 正确,A 、C 、D 均错误.答案:B3.解析:此人往返一次的位移为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0,设由坡顶到坡底的路程为s ,则全过程的平均速率为v =2ss v 1+s v 2=2v 1v 2v 1+v 2=4.8 m/s,故选项D 正确.答案:D4.解析:光速和声速相差很大,在传播约4.1 km 的距离时,光运动的时间非常短,对于估算来说可以忽略,其计算方法是声速v =340 m/s =0.34 km/s,所以x =vt =0.34 km/s×t ≈t3km.显然声速加倍后本题估算结果不再成立.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通过测定距离,认识估算原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答案:B5.解析:(1)屏幕上的数字“350千米/小时”指的是列车当时的瞬时速率.(2)由于前15分钟的运动情况不明确,则无法计算列车从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桥站行驶的路程.第2课时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必备知识基础练1.解析: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复写纸,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复写纸,故A 错;实验时应当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故B 错;为减小摩擦,拉动纸带的方向应当与限位孔平行,故C 正确;打点计时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故D 正确.答案:CD2.解析:甲、乙、丙纸带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不均匀,故甲、乙、丙不是做匀速运动,故A 错误;丙纸带上的点迹最多,则所用时间最长,而且位移小,故平均速度最小,故B 错误;甲、乙、丁上均有5个点,但丁上第一个点和第五个点之间的距离最大,故丁的平均速度最大,故C 正确,D 错误.答案:C3.解析:(1)由纸带可知,相等时间内,从左向右点与点间隔越来越大,而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小车向左运动.(2)由图可知,A 点到D 点的距离是4.15 cm.(3)如果当时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1 Hz,f >50 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偏小,根据运动学公式v =xt,真实的速度值将大于测量值,所以速度的测量值与速度的真实值相比会偏小. 答案:(1)左 (2)4.13~4.17 (3)偏小4.解析:(1)由于纸带右端和运动物体相连,因此右端先打点,由纸带上点迹分布情况可知物体做减速运动;(2)在打出3、6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v =11.00+12.90+15.10×10-20.3m/s =1.30 m/s ;(3)由于物体做变速运动,故物体在打计数点4时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3和5这两个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可得v 4=11.00+12.90×10-20.2m/s =1.20 m/s.答案:(1)减速 (2)1.30 (3)1.205.解析:由毫米刻度尺可读出0、1、3、4点的读数分别是10.00 cm 、12.60 cm 、22.60 cm 、30.00 cm.由题意知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4×0.02 s=0.08 s,由读数可得1、3两点和1、4两点间的位移大小分别是Δx 1=22.60 cm -12.60 cm =10.00 cm, Δx 2=30.00 cm -12.60 cm =17.40 cm,则1、3和1、4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分别是v 1=Δx 1Δt 1=10.00×10-20.16 m/s =0.625 m/s,v 2=Δx 2Δt 2=17.40×10-20.24m/s =0.725 m/s,1、3两点更接近于2点,故2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1、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0.625 m/s. 答案:10.00 cm 12.60 cm 22.60 cm 30.00 cm 0.625 0.725 0.625关键能力综合练1.解析:已知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宽度为x =0.6 cm ;时间t =0.020 s ;则由平均速度公式可得:v =x t =0.6×10-20.02m/s =0.3 m/s,故B 正确.答案:B2.解析: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把复写纸片套在定位轴上,并压在纸带上面,故A 错误;把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接上导线,与约8 V 低压交流电源相连,故B 正确;实验过程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否则在纸带上留下的点很少,不利于数据的处理和减小误差,故C 错误;取下纸带,用刻度尺测量最后一个点与计时起点的距离是x 0,用公式v =x 0t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故D 正确.答案:AC3.解析:由于滑块经过光电门时遮光板的挡光时间较短,所以滑块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用遮光板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表示.经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v 1=d Δt 1=3.0×10-20.29 m/s≈0.10 m/s ,经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v 2=d Δt 2=3.0×10-20.11m/s≈0.27 m/s.答案:0.10 m/s 0.27 m/s4.解析:(1)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因此要将导线接在低压交流电源上. B 、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并压在复写纸下面. D 、若打n 个点,则有(n -1)个时间间隔,故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 =0.02(n -1)s ;则6个点对应5个间隔为0.1 s ;(2)实验步骤的排列一般要先安装器材即首先进行BA 步骤,然后进行实验即E 步骤,实验结束要先关掉电源,即进行D 步骤,最后进行数据处理,即进行CF 步骤,故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BAEDCF.答案:交流 限位孔 复写纸 0.1 s BAEDCF5.解析:打点计时器是根据交变电流的电流方向随时间迅速变化而工作的,打点周期等于交流电的周期,为0.02 s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在AC 间的平均速度v AC =x ACt AC=0.35 m/s ;在AD 间的平均速度v AD =x ADt AD=0.42 m/s,AC 段时间比AD 段时间更短,故AC 段平均速度与B 点瞬时速度更接近,即B 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答案:0.35 0.42 0.356.解析:(1)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 =0.1 s.(2)利用对平均速度取极限的思想方法,可近似求得v 5,取离5最近的两点4和6,求其两点间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v 5,即:v 5=0.129+0.15102×0.1m/s =1.40 m/s.答案:(1)0.1 (2)1.407.解析:(1)由题意知,该闪光照相机每秒闪光10次,故相邻小球影像间的时间间隔T =110s =0.1 s,由题图知A 与D 间有3个间隔,则小球从A 点运动到D 点的时间t =3×0.1 s =0.3 s.(2)求影像C 对应小球的速度,可以用BD 间的平均速度来求.由题图知x B =0.60 cm,x D =3.00 cm,则BD 间的平均速度v =x D -x B 2T = 3.00-0.60×10-22×0.1m/s =0.12 m/s,则影像C 对应小球的速度为0.12 m/s.(3)由题图可以看出,在运动过程中,相邻小球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由v =ΔxΔt知小球速度越来越大.答案:(1)0.3 s (2)0.12 m/s (3)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学科素养升级练1.解析:ΔxΔt表示的是Δ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遮光条的宽度Δx 越窄,则记录遮光时间。
2012级高一物理学案003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 第 1 页 共 12 页 4/13/2013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 第 2 页 共 12 页 4/13/201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型:新授课 使用范围:必修一 日期:20120908【学习目标导航】别与联系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 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臵就可以用 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Δx= 来表示,Δ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 ,Δ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 . 二、速度1.定义:质点的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2.定义式:v= ,单位:米每秒(符号 )、km/h 、cm/s3.意义: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 的物理量.4.矢量性:速度有大小也有方向,大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位移的大小,方向就是物体的 . 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1)定义:在某段时间内,由v=txv ∆∆=求得的速度,叫做这段时间t ∆内的 速度.(2)意义:平均速度表示质点相应时间内 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1)定义:0t ∆→时,由v=txv ∆∆=求得的速度,叫做物体在t 时刻的 速度.(2)意义:瞬时速度表示质点相应时时刻 程度,能精确地描述运动的快慢.(3)匀速直线运动是 保持不变的运动.3.速率: 的大小叫做速率,是标量,只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4.平均速率:指物体运动的 与时间的比值,是标量.【课堂互动探究】一、坐标与坐标量的变化 1.坐标—位臵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 坐标轴,这样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臵可以用坐标表示,如图x 1、x 2分别表示汽车在两个不同时刻的位臵. 2.坐标的变化量—位移如图汽车的位移可以用坐标的变化 ∆x=x 2-x 1来表示,△x 的大小表示物体位移的大小,△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若位移为正值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一致;若为负值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典例1】如图所示,一辆汽车沿x 轴t 1时刻车头到达地点A ,t 2时刻到达地点B ,则根据坐标轴填写下面的问题.汽车车头在t 1时刻的位臵X A = ,汽车车头在t 2时刻的位臵X B = ,汽车在t 1~t 2时间内的坐标变化量△x= ;汽车沿x 轴 方向运动.【审题指导】理解坐标、坐标变化量的大小和正负的含义 【自主解答】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跑时的速度为6m/s ,到达50m 处时的速度为12m/s,10秒末到达终点是的速度为11m/s,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6m/sB.10m/sC.11m/sD.12m/s【审题指导】平均速度应根据它的定义去求解,明确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瞬时速度的大- 2AB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 第 3 页 共 12 页 4/13/2013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 第 4 页 共 12 页 4/13/2013小是否存在必然关系. 【自主解答】【变式训练】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 .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等于零C .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不一定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 .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在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特别提醒】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大小的两种情况(1)物体做直线运动,但方向有改变,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平均速度的大小小于平均速率.(2)物体做曲线运动,路程大于位移的大小,平均速度大小小于平均速率,例如,一个物体沿圆周运动一周时的平均速度为零,而平均速率却为2πR/T .【典例3】一物体以v 1=4m/s 的速度向东运动了5秒后到达A 点,在A 点停了5秒后又以v 2=6m/s 的速度原路返回,又运动了5秒后到达B 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审题指导】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平均速率也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它们的大小应用其定义来求解. 【自主解答】【变式训练】试求例题中:(1)前5秒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2)物体在第3秒末、第8秒初和第12秒末时的速率.四、位移-时间图象1.位移-时间(x-t )图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轴表示时间t ,用纵轴表示位移x ,根据给出的(或测定的)数据,作出几个点的坐标,用平滑的曲线将几个点连接起来,则这条曲线就表示了物体的运动特点.这种图象就叫做位移—时间图象,简称为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为汽车自初位臵开始,每小时的位移都是5.0×104m 的x -t 图象. 2.位移-时间(x-t )图象的应用(1)由x -t 图象可以确定物体各个时刻所对应的位臵或物体发生一段位移所需要的时间.(2)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x -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如图中的a 、b 所示.(3)若x -t 图象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中的c 所示.(4)纵截距表示运动物体的初始位臵,如图所示a 、b 物体分别是从原点、原点正方向x 2处开始运动.(5)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如图所示中的交点表示a 、b 、c 三个物体在t 1时刻在距原点正方向x 1处相遇. 【特别提醒】(1)x -t 图象只能用来描述直线运动.(2)x -t 图象表示的是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情况,绝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 第 5 页 共 12 页 4/13/2013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 第 6 页 共 12 页 4/13/2013【典例4】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 -t 图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x 0B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 .甲物体比乙物体早出发的时间为t 1D .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审题指导】从截距、斜率、交点的含义出发分析本题 【自主解答】【变式训练】下图表示三个物体运动的x -t 图象,其异同点是 ()A .运动的速率相同,3s 内经过的路程相同,起点的位臵相同B .运动的速率相同,3s 内经过的路程相同,起点的位臵不同C .运动的速率不同,3s 内经过的路程不同,但起点的位臵相同D .均无共同点【基础知识达标】1.下列各项中物理量均属于矢量的是( ) A.速度、速率 B.平均速度、平均速率C.平均速度、瞬时速度D.平均速率、瞬时速率2.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先以72km/h 的速度行驶20km ,又以108km/h 的速度行驶10km ,则汽车在这30km 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 A.20m/s B.22.5m/s C.25m/s D.81m/s3. 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位臵或某一时刻的速度B.平均速度等于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D.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4. 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条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向同一目的地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以看出( )A .甲、乙两车是从同一地点出发的B .甲车比乙车先到达了目的地C .甲、乙两车在行进时的速率是相同的D .甲、乙两车在t 4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5.在相距12km 的公路两端,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率是5km/h ,乙的速率是3km/h ,有一只小狗以6km/h 的速率,在甲乙出发的同时,由甲处跑向乙,在途中与乙相遇,立即返回跑向甲,遇到甲后,又立即跑向乙,如此在甲.乙之间往返跑动,直至甲乙相遇,问小狗跑过的路程是多少?【知能巩固作业】1.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速度B.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C.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的速度D.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臵或在某一时刻的速度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平均速度()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经过提速后,我国列车的最高速度达到410km/hC.由于堵车,在隧道中的车速仅为1.2m/sD.嫦娥二号卫星整流罩以20m/s的速度落入江西境内某田地中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m/s,那么这个物体()A.在这一时刻之前0.1s内位移一定是1mB.在这一时刻之后1s内位移一定是10mC.在这一时刻起10s内位移可能是50m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匀速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000m路程所需时间一定是100s4.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A.10 m/sB.5 m/sC.4.8 m/sD.05.三个质点A、B、C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C.到达M点的瞬时速度的值一定是A的大D.三个质点到M时的瞬时速度的值相同6.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运动的x-t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物体的初速度为零C.在t1时间内两物体的平均速度相等D.相遇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7.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8.一架飞机水平匀速地在某同学头顶上飞过,当他听到飞机的发动机声从头顶正上方传来的时候,发现飞机在他前上方约与地面成60°角的方向上,据此可估算出此飞机的速度约为声速的多少倍?【课后小结提升】1x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第 7 页共 12 页 4/13/2013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第 8 页共 12 页 4/13/2013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 第 9 页 共 12 页 4/13/2013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 第 10 页 共 12 页 4/13/2013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课前基础梳理】一、坐标 x 2-x 1 大小 方向 二、比值x t∆∆ m/s 快慢 运动的方向三、平均 平均运动的快慢 瞬时 运动的快慢 瞬时速度 瞬时速度 路程【课堂互动探究】【典例1】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臵可以用坐标轴上的数值表示,t 1时刻和t 2时刻对应的坐标数值分别为2m 和-3m ,所以X A =2m ,X B =-3m ;汽车的坐标变化△x=X B -X A =-3-2=-5m ,坐标的变化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其数值表示大小,正负表示方向,-5m 表示位移大小为5m ,方向沿x 轴的负方向. 【答案】2m ,-3m ,-5m ,负 【典例2】选B.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的=tx ∆∆=10100m/s=10m/s.故B 向正确.【变式训练】选A. 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等于零,可以确定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A 对.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出发点,此过程的平均速度为零,但瞬时速度不为零,B 错.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C 错.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能等于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D 错.【典例3】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x=6х5-4х5=10(m),全程用时t=5+5+5=15(s),故平均速度大小v=tx =1510m/s=32m/s,方向水平向西.物体全程的路程s=6х5+4х5=50(m),故平均速率v ′=ts =1550m/s=310m/s.【变式训练】(1)前5秒物体以v 1=4m/s 的速度向东匀速运动,此段时间内平均速度等于运动速度4m/s ,方向水平向东,平均速率和速率均为4m/s.(2)物体在第3秒末时的速率为4m/s ,第8秒初时物体静止,第12秒末时的速率为6m/s.答案:(1)4 m/s 方向水平向东 4 m/s (2)4 m/s 0 6 m/s 【典例4】选A 、B 、C.由x -t 图象知,t =0时,甲的位臵为x =x 0,乙的位臵为x =0,故甲、乙出发点相距x 0;x -t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甲、乙两物体的x -t 图线都是倾斜直线,故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从t =0时刻开始出发,乙在0~t 1这段时间内保持静止,故甲比乙早出发的时间为t 1;甲的斜率为负值,说明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反,乙的斜率为正值,说明速度方向与规定正方向相同,故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综上所述,A 、B 、C 三个选项正确.【变式训练】选B.x -t 图象中的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速率,由此可知,三个物体运动的速率相同;由x -t 图象的物理意义知3s 内经过的路程都为3m ,但起点位臵不同:x 1=x 2=3m ,x 3=-3m ,故B 项正确.【基础知识达标】1. 【解析】选C.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率、平均速率、瞬时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故C 正确2.【解析】选B.汽车前20km 用时t 1=7220h=1000s,后10km 用时t 2=10810h=31000s,故总用时t=t 1+t 2=34000s, 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tx x 21+=22.5m/s,B 选项正确.3.【解析】选A 、B.根据定义可知,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臵的速度,平均速度是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由此可知,A 、B 正确,C 、D 错.4.【解析】选C.在计时时刻,甲车已经在乙车前方x 0处,而且开始运动了,而乙车在t 2时刻才开始运动,由于乙车运动是持续的,t 3时刻就先到达了目的地,而此时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 第 11 页 共 12 页 4/13/2013 高一物理第一章第3节 第 12 页 共 12 页 4/13/2013甲车才重新开始运动,结果在t 4时刻才到达目的地,由于两车在行进部分的图线的斜率是相同的,所以在行进时的瞬时速率是相同的. 5.【解析】人与狗运动的时间相同,t=3512+h=1.5h,故小狗跑过的路程s=6km/hх1.5h=9km. 答案:9km【知能巩固作业】1.【解析】选D.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是平均速度,A 、B 错误;物体在某一位臵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C 错误,D 正确2.【解析】选C.平均速度对应着某段时间或位移,瞬时速度对应着某个时刻或者位臵,故选项C 正确.3.【解析】选C 、D.某时刻速度是10m/s 指的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不能说物体从此时起以后运动的快慢情况,以后做直线运动或匀变速直线运动,或非匀变速直线运动均可能.所以选项A.B 均错.如果从某时刻(速度为10m/s )起质点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从这一时刻起以后的10s 内位移可能为50m ,所以选项C 正确,如果从这一时刻起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经过1000m 路程所需时间t=100s.正确选项是C 、D.4.【解析】选D.此人沿斜坡往返一次的位移为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x v t∆=∆ 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0,故D 正确.5.【解析】选A 、B.三个质点运动的初.末位臵相同,故位移相同,又时间一样,故平均速度相同.B 质点沿NM 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B 对,C 项无法判定.到达M 时,三者瞬时速度大小无法确定.6.【解析】选A 、C 、D 在X--t 图像中,一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故A 选项正确;斜率表示速度,初始时刻,甲乙运动的斜率都不为零,初速度都不为零,相遇时图像相交,甲的斜率大于乙的斜率,即加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B 选项错误D 选项正确;在t 1时间内,两者位移相同,故平均速度相等,C 选项正确.7.【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公式 ,s 为总位移,t 为总时间,等于前一段位移与后一段位移所用时间之和. 全过程的位移x=120m物体在前一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s s v s t 20360111===后段位移用的时间为 s s v s t 30260222===整个过程的用的总时间为t=t 1+t 2=50s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tx =50120m/s=2.4m/s答案:2.4m/s8.【解析】飞机在空中水平匀速运动,速度为v 飞,声音从头顶向下匀速传播,速度为v 声,在发动机声从人头顶向下传播的时间t 内,飞机向前飞行一段距离与地面成60°角的位臵.设飞机距地面的高度为h,则有h=v 声t;当人听到发动机声音时,飞机到达图示位臵,飞机向前飞行了 x=v 飞t ,由几何知识可知tan 60h x=︒, 将x.h 代入得v 飞=v 声,即飞机速度约为声速的0.58倍. 答案:0.58倍。
高一物理导学案
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课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设计教师沈丘三高高一物理备课组王涵东卢志强王力士执笔李良清1.机械运动(1)定义:物体的________随时间的变化.它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2)力学:在物理学中,研究物体做________规律的分支.2.质点(1)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把它简化为一个________,称为质点.(2)质点是一个________的物理模型,它不是真实的物体,实际中并不存在.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________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________的物体称为参考系.4.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________及________,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预习自测1.判断正误(1)很小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2)形状规则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3)做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4)自然界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5)只能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6)描述直线运动,一般建立直线坐标系.()2.北京时间2012年8月6日,伦敦奥运会上牙买加飞人博尔特在100米决赛中以9.63秒的惊人成绩成功卫冕.为准确描述他在百米跑道上不同时刻的位置和位置变化,应建立怎样的坐标系.合作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问题情境]问题.什么是质点?总结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什么?[例1]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 800 km,与太阳相距1.5×108km.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研究地面上各处季节变化时,能不能把它看成质点?[试解]判断实际物体能否当做质点,关键是看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有影响,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则可以看做质点,否则不能看做质点.变式训练1下列运动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的有________.(填选项前的序号)①观看做花样滑冰的运动员的表演②远洋航行的巨轮在海洋中的位置③环绕地球的人造卫星公转的时间④研究砂轮上某一点的转动情况⑤研究地球的公转时⑥研究乒乓球的弧圈技术时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以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以看成质点[合作探究二]对参考系的理解[问题情境]问题1.什么是参考系?问题2.怎样选择参考系?[例2](2014年昭通检测)在平直公路上并排行驶的汽车,甲车内的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同时向西运动[试解]变式训练1关于参考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机械运动时可以不要参考系B.选用不同的参考系时,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结论是相同的C.看到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落下的重物沿直线竖直下落,是地面上的人以地面做参考系观测的结果D.合理选择参考系,会使问题的研究简洁、方便变式训练2两位杂技演员,甲从高处自由落下的同时乙从蹦床上竖直跳起,结果两人同时落到蹦床上,若以演员自己为参考系,此过程中他们各自看到对方的运动情况是() A.甲看到乙先朝上、再朝下运动B.甲看到乙一直朝上运动C.乙看到甲先朝下、再朝上运动D.甲看到乙一直朝下运动[合作探究三]对坐标系的理解[问题情境]问题1.建立坐标系有什么意义?问题2.建立坐标系有哪些种类?问题3.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是什么?[例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试解]变式训练1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A.2 m,-2 m,-1 m B.-2 m,2 m,1 mC.4 m,0,1 m D.-4 m,0,-1 m课后反馈:班级姓名作业布置:1.关于质点的概念,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任何细小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B.任何静止的物体都可以看做质点C.在研究某一问题时,一个物体可以视为质点,那么在研究另一个问题时,该物体也一定可视为质点D.一个物体可否视为质点,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2.(2014年昭通检测)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下列物体中可以当做质点处理的是() A.研究飞机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可以把飞机当做质点B.确定轮船在大海中的位置时,可以把它当做质点来处理C.作直线运动的物体可以看做质点D.研究火车通过路旁一根电线杆的时间时,火车可以当做质点来处理3.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物体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如在研究地面上的运动物体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4.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又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A.一定是静止的B.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C.一定是运动的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1 s移动1 m,初始时刻在某边的中点A,如图所示,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请写出下列时刻该质点的坐标.(1)第1 s末的位置坐标.(2)第2 s末的位置坐标.(3)第4 s末的位置坐标.第二课时间和位移设计教师沈丘三高高一物理备课组王涵东卢志强王力士执笔李良清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联系两个时刻之间的________即为时间间隔.2.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点表示________,线段表示________,分别与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相对应.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________.2.位移(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的________变化.(2)定义: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一条有向线段.(3)大小:初、末位置间有向线段的________.(4)方向:由初位置指向________.想一想一物体高速运动,运动了一段较长时间.物体运动的路程和位移是否都会很大?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________又有________的量,如位移.2.标量:只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的量,如路程、温度等.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的加减遵从________法则(称为代数法),而矢量的运算方法与此不同.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如下图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动到B点,若A、B两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 A 和x B,则物体的位移为Δx=________.预习自测1.下图表示“神舟”七号发射后对应的时间与时刻,给出的五个数据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2.如图所示,一质点从A运动到B,初位置的坐标x A=______,末位置的坐标x B=______,它的坐标变化量Δx=______,位移的大小为______,方向是______.合作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时刻与时间间隔[问题情境]问题.时刻和时间间隔有什么区别?[例1]时间间隔和时刻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时间轴上,时间间隔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如图所示,0点表示开始计时,0~3表示3 s的时间间隔,即前3 s.2~3表示第3 s,不管是前3 s,还是第3 s,这都是指________.3 s所对应的点计为3 s末,也为4 s 初,这就是________.[试解]变式训练1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A.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一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并送入预定转移轨道B.2012年11月8日9时十八大开幕C.满洲里开往天津的某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满洲里发车D.中国海监船进入钓鱼岛海域巡航的最长时间持续了14个小时变式训练2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是时刻B .物体在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4 s 末到5 s 末这1秒的时间间隔C .物体在第5 s 内指的是物体在4 s 末到5 s 末这1秒的时间间隔D .第4 s 末就是第5 s 初,指的是时刻 [合作探究二]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问题情境]问题1.如何理解路程?问题2.如何理解位移?问题3.路程可以和位移的大小相等吗?[例2]甲拿着地图向乙问路,如图所示.有下面的一段对话: 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 m 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 m 就到了. 甲:谢谢! 乙:不用客气.则根据上面的对话甲从市中心到图书馆要走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 ) A .700 m 、700 m B .500 m 、500 m C .700 m 、500 m D .500 m 、700 m [试解]★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某人沿半径R =50 m 的圆形跑道跑步,从A 点出发逆时针跑过34圆周到达B点,试求由A 到B 的过程中,此人跑步的路程和位移.变式训练2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B .物体沿某一直线运动,那么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C .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位移越大D .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同 [合作探究三] 对矢量的理解 [问题情境]问题.矢量与标量有什么区别?[例3] 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量只有正值,矢量可以取负值B.标量和矢量无根本区别C.标量和矢量,一个有大小无方向,一个有大小也有方向D.当物体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标量路程和矢量位移是一回事变式训练1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C.-10 N的力比5 N的力小D.-10 ℃比5 ℃的温度低变式训练2如图所示,汽车初位置的坐标是-2 km,末位置的坐标是1 km,求汽车的位移大小和方向.课后反馈:班级姓名作业布置:1.(2014年杭州检测)以下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A.学校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B.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在19时开播C.某场足球赛开赛20 min时甲队攻入一球D.刘翔用12.91 s完成110 m跨栏,成为某届奥运会冠军2.(2014年丽江检测)下列物理量中是矢量的是()A.质量B.路程C.位移D.时间3.(2014年济宁检测)下列叙述中表示时刻的是()A.第5秒初B.第5秒内C.前5秒内D.第5秒末4.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位移是个矢量概念,位移的方向即是质点的运动方向B.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C.路程是标量,路程即是位移的大小D.当质点做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第 三 课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设计教师 沈丘三高高一物理备课组 王涵东 卢志强 王力士 执笔 李良清一、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 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______来表示,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表示,Δx 的大小表示________,Δx 的正负表示________做一做:汽车在x 轴上运动,汽车从坐标x 1=10 m ,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到达坐标x 2=-20 m 处,则Δx =________,Δx 是负值,汽车沿________运动.二、速度1.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2.公式:v =ΔxΔt.3.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是________,符号______. 4.速度是______,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______的方向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一般来说,物体在某一段时间间隔内,运动的快慢不一定时时一样,所以由v =ΔxΔt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 内的__________程度.2.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________或经过某一________的速度. 3.速率:瞬时速度的______,速率是____量.做一做:甲百米赛跑用时12.5秒,求整个过程中甲的速度是多少?这个速度是不是代表在整个12.5秒内速度一直都是这么大呢?预习自测1.判断正误(1)建立直线坐标系时,一定要规定运动方向为正方向.()(2)时间变化量一定为正值.()(3)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两物体的速度分别是v1=2 m/s,v2=-3 m/s,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v1>v2.()(5)物体的瞬时速度总为零,则平均速度一定为零.()(6)物体的平均速度为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2.问题思考物体在某段时间内一直运动,它的平均速度有可能等于零吗?举例说明.合作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对于速度概念的理解[问题情境]问题1.如何比较两个不同物体运动得快慢?问题2.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速度大意味着什么含义?[例1]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试解]变式训练1汽车以36 km/h的速度从甲地匀速运动到乙地用了2 h,若汽车从乙地返回甲地仍做匀速直线运动用了2.5 h,那么汽车返回时的速度为(设甲、乙两地在同一条直线上)() A.-8 m/s B.8 m/sC.-28.8 km/h D.28.8 km/h变式训练2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B.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远近的物理量C.物体走的越远,速度越大D.速度小,走的位移一定小[合作探究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问题情境]问题1.平均速度能否准确反映物体运动情况?问题2.如何求解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有何区别和关系?[例2](2014年菏泽检测)一辆汽车在一条直线上单向行驶,第1 s内通过5 m,第2 s 内通过20 m,第3 s内通过20 m,第4 s内通过5 m.则(1)此汽车在最初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方向如何?(2)此汽车在中间2 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全部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大?[试解]变式训练1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从甲地运行到乙地,又以30 m/s的速度从乙地运行到丙地,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汽车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变式训练2下面指平均速度的为()A.炮弹射出炮口的速度是800 m/sB.火车从甲站到乙站的速度是120 km/hC.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 km/hD.钢珠第3 s末的速度是6 m/s[合作探究三]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问题情境]问题1.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相同吗?若不同,有什么区别?问题2.什么情况下,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才相等?[例3]如图所示,一质点沿直线AB运动,先以速度v从A匀速运动到B,接着以速度2v沿原路返回到A,已知AB间距离为x,求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平均速率.[试解]★变式训练1上操时,王军同学沿400米圆形跑道跑了3圈,所用时间为5分钟.求王军同学这5分钟内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变式训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B.生活中的平均速度常常是指平均速率C.平均速率大于平均速度D.平均速率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课后反馈:班级姓名作业布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速度v通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指平均速度2.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 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3.75 m/s B.12.5 m/sC.12 m/s D.11.75 m/s3.关于瞬时速度、平均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B.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和物体在这段时间内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平均值大小相等C.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D.物体做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4.下列情况中的速度,属于平均速度的是()A.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冲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为9.5 m/sB.由于堵车,汽车在通过隧道过程中的速度仅为1.2 m/sC.返回地球的太空舱落到太平洋水面时的速度为8 m/sD.子弹射到墙上时的速度为800 m/s第四课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设计教师沈丘三高高一物理备课组王涵东卢志强王力士执笔李良清一、两种打点计时器及其使用1.如图所示是两种不同的打点计时器,完成以下内容:比较两种打点计时器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能指出各部分的名称.2.阅读教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部分并填空及回答问题(1)甲图是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图是________打点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教材“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部分并填空及回答下列问题 1.打点计时器的使用注意事项(1)纸带穿过________,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2)先____________,待打点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______纸带.2.如图所示,纸带上各点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说明纸带的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若纸带上各点间距离相同,则纸带做什么运动?3.讨论:如何利用纸带测瞬时速度?采用的是什么思想?填一填:用打点计时器测瞬时速度: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v =ΔxΔt,当Δt 很短时,可以认为ΔxΔt表示t 时刻的____________.三、阅读教材“用图象表示速度”部分并填空1.v t 图象:如图所示为描述______与______关系的图象.2.以速度v 为纵轴、时间t 为横轴,建立坐标系,在坐标系中描点,从这些点的走向能够大致看出速度的变化规律,由于速度的实际变化总是比较平滑的,用一条____________来“拟合”坐标系中描出的点.预习自测1.如何求打点计时器的打点时间间隔? 2.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时,其开始时的装配如图所示,其中的错误与不妥之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打点计时器及实验操作[例1]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片压在纸带的上面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C.使用打点计时器在拉动纸带时,拉动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D.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将打点计时器先固定在桌子上[试解]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直流电源B.打点计时器使用低压交流电源C.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D.使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变式训练2某次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请判断一下这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的电压不稳C.电源的频率不稳D.振针压的过紧[合作探究二]如何求纸带上打的点的速度[例2]如图所示是一条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A点的瞬时速度.[试解]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为打出的四个点,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0.02 s,x1=5.0 mm,x2=6.6 mm,x3=7.8 mm,计算A、B两点的瞬时速度.变式训练2一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如图所示,纸带上的A点先通过计时器,则:(1)A、B之间历时几秒?(2)A、B之间的位移为多少米?(3)A、B段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合作探究三]用图象表示速度[问题情境]问题1.如何得到速度——时间图象?问题2.匀速直线运动的v t图是怎样的?[例3]如下图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 t图象,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3)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试解]变式训练1利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A.能准确测出某点的瞬时速度B.能近似测出某点的瞬时速度C.能准确测出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D.可用任意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准确代表某点的瞬时速度变式训练2某物体的v 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A.做往复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朝某一方向做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课后反馈:班级姓名作业布置:1.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或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形状D.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2.采取下列哪些措施,有利于减小纸带因受到摩擦而产生的误差()A.改用6 V直流电源B.电源电压越低越好C.用平整的纸带,不用皱折的纸带D.拉动纸带时,尽量使纸带压紧限位孔3.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用手拉动纸带通过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旁边附着一把毫米刻度尺,电磁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打一个点.根据纸带上点的排列情况可判定,手拉动纸带时,手的运动速度怎样变化________(填“变速运动”或“匀速运动”);由A到C这段距离上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4.根据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我们可以不利用公式计算就能直接得到的物理量是()A.时间间隔B.位移C.速率D.平均速度第五课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设计教师沈丘三高高一物理备课组王涵东卢志强王力士执笔李良清学习目标重点与难点一、阅读教材中“思考与讨论”与“加速度”部分并填空1.定义:加速度是____________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______的比值,用a表示加速度.2.物理意义: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______.3.加速度公式:a=________.4.国际单位制中加速度的单位是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二、阅读教材“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部分并填空及回答问题1.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________________的方向相同,其中Δv=v2-v1.2.a与v的方向关系:在直线运动中,如果速度增加,a与v的方向______,如果速度减小,a与v的方向______.预习自测1.判断正误(1)加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大小的物理量.()(3)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4)物体A的加速度为2 m/s2,B的加速度为-3 m/s2,则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2.问题思考“我国的新型战斗机歼20飞得很快.”“小轿车比公交车起步快.”以上两句话中的“快”的含义各是什么?合作课堂探究:[合作探究一]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和加速度的理解[问题情境]问题1.如何理解速度,速度变化量,加速度?问题2.加速度与速度、速度变化量有没有关系?[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一定为零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Δv越大,加速度就越大D.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零,则物体一定静止[试解]变式训练1关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增大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慢,加速度越大C.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物体的加速度不等于零时,速度大小一定变化变式训练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说法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能为零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一定为零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06
1.26
×
×
×
×
×
×
如果是一条直线,压在直线上点的个数尽可能多,分居在直线两边的点的个数基本相等,且对称。
认识图像
02.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随时间而变化
3.若图像位于时间轴的上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同;位于时间轴下方,表示物体运动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过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过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m/s,因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 A、10-3s B、10-6s C、10-9s D、10-12s
位移—时间图像
其他测速度的方法
04.
1.光电门
另外,还常用的超声波、激光、红外线等测速
【例2】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测量滑块的速度,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实验时,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s和4.0×10-3s。滑块的宽度d=1.010cm。
实质:是一种快慢不变(V的大小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
02.
练一练:在2006年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英国运动员保持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并夺取该项目冠军。试计算其速度?
2020-2021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学案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特殊是理解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2.能区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速率的概念.3.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v =ΔxΔt.3.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公式v =ΔxΔt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运动.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它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速率.3.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一、速度[问题设计]自行车和汽车都在平直大路上沿同一方向单向行驶,自行车在30 min 内行驶8 km ;汽车在30 min 内行驶50 km ;百米竞赛中,运动员甲用时10 s ,运动员乙用时13.5 s.(1)自行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运动员甲和运动员乙哪个跑得快? (2)汽车和运动员甲哪个运动得快?如何进行比较的? 答案 (1)汽车运动得快,相同时间内位移大. 运动员甲运动得快,通过相同位移所需时间短.(2)对于汽车和运动员甲,通过比较两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可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 汽车:50 km30 min =50×103 m30×60 s≈27.8 m/s.运动员甲:100 m10 s =10 m/s.所以汽车运动得快. [要点提炼]1.定义式:v =ΔxΔt.其中Δx 是位移,不是路程.说明 这里的定义方法是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是高中常见的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被定义的物理量不是由其它两个量打算,即不能说v 与Δx 成正比,与Δt 成反比.学校曾学习过ρ=m V 、R =UI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2.方向: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留意 (1)当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2)分析物体的运动速度时不行只关注速度的大小,也要留意确定速度的方向.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问题设计]某同学百米竞赛用时12 s ,前2 s 内的位移为12 m ,第2个2 s 内位移为14 m ,第3个2 s 内位移为16 m ,第4个2 s 内位移为19 m ,第5个2 s 内位移为20 m ,第6个2 s 内位移为19 m.(1)请计算上述6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并说明哪段时间运动得最快?(2)通过以上数据,你能知道这个同学的“起跑速度”、“冲刺速度”以及“最大速度”吗? 答案 (1)第1个2 s 内v 1=12 m2 s=6 m/s , 第2个2 s 内v 2=14 m2 s =7 m/s ,第3个2 s 内v 3=16 m2 s =8 m/s ,第4个2 s 内v 4=19 m2 s =9.5 m/s ,第5个2 s 内v 5=20 m2 s =10 m/s ,第6个2 s 内v 6=19 m2 s =9.5 m/s.第5个2 s 内运动得最快. (2)不能.。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第3节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1.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个过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快慢,其大小为v -=Δx Δt。
3.瞬时速度是物体经过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速度—时间图像描述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一、速度 平均速度1.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 =Δx Δt =x 2-x 1t 2-t 1。
(3)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 。
(4)方向: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即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的运动。
(2)平均速度①定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公式:v -=Δx Δt。
③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1.打点计时器(1)打点计时器是记录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仪器。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①工作电压:220 V交流电源;②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
(3)打点周期打点计时器一般接我国市用交流电,交流电频率为50 Hz,计时器每隔0.02_s打一次点。
2.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①练习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②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2)实验步骤①如图131所示,将木板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安装在倾斜的木板上,把小车与纸带装好,接好电源。
图131②接通电源,将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释放,纸带上就会打出一系列点迹。
人教版(2019)必修一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材分析】本节教材要注意与初中速度概念的不同,有以下知识:1.速度,定义及单位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及速率:概念和区别3.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描点法作图象【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运动观念。
2.科学思维:科学推理,瞬时速度。
3.科学探究: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4.科学态度与责任:联系实际。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速度的概念。
2.难点:瞬时速度的概念及测定。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奥运百米比赛视频)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二、教学活动任务1:理解速度概念.问题情景:以下关于运动速度的描述是A.子弹离开枪口的速度是5OOm/sB.列车从衢州开往杭州的速度是200 km / hC.小李骑车可快了,最快可达lOm/sD.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度约为30km / sE.在上班高峰期,6km的车程大约花了1小时,车速只有6km/hF.雷达信号显示,战斗机正以300m /s的速度向东偏南300方向飞行问题1.以上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关于速度的说法?你们觉得这些说法间有差异吗? 【认识初中速度概念的局限性.(物理观念))】2.上述六个情景,如果你想将它们进行分类,你会分成几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我们有同学将ACDE,看作一类,BF看作另一类,分类的依据是是否有方向?你认为要更精确地描述运动,速度是否应该有方向?【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分.(物理观念)】4.速度有方向,是矢量,初中速度概念是矢量吗?是否应该把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知道高中速度概念与初中速度概念的区别.(物理观念)】5.速率与速度是高中阶段常用的概念,初中的速度概念在高中其实是什么?6.描述运动的方向也是重要的,你认为在高中阶段,速度的定义式应是怎样的? 【理解速度概念及矢量性.(物理观念)】7. 与的区别有哪些? 的方向由什么决定?8.前面归类时,有同学对B的归属有不同意见?现在大家能统一起来吗?教学建议:(1)思维引导建议:速度概念对学生并不陌生,学生需要经历从初中“粗略”、“标量”的速度概念向高中“精确”、“矢量”的速度概念转变。
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一.概述◆《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必修第三章第一节课程。
◆本篇课程所需课时为2课时,80分钟。
◆教材的讲述比较详细,通过两种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自然地给出比值法定义速度.并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了解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理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它是矢量◆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能够运用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来解释身边的一些物理现象。
◆了解常见事物(火车、光、人造卫星、飞船、子弹等)的速度,并运用到生活当中。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描述方法的探索,体会如何描述一个有特点的物理量,体会科学的方法,体验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同时通过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平均速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逐渐领会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关系,同时初步领略极限的思想,并有初步领会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直接给出瞬时速度的定义。
◆会通过仪表读数,判断不同的速度或变速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了解从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的思想方法,体会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有简单到复杂,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三个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四、学习者特点分析◆本节课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是在以前两节学习的参考系、坐标系和指点运动位移和时间为基础来引导学习深入学习、◆学生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探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和数学正负数等知识已经有了基本认识。
◆学生能很自然地联想到日常生活中运动物体运动快慢这一现象。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教案
高一物理《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案简介本教案是为高一物理课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运动快慢的描述方式以及速度的概念。
本教案将结合实例、图表和问题解答,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物理概念。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理解快慢运动的描述方式; 2. 了解速度概念的基本定义; 3. 掌握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4.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速度的变化过程。
教学内容1.运动的快慢描述方式–通过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描述快慢运动;–通过运动物体经过的路程描述快慢运动。
2.速度的概念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量。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速度=位移/时间;–速度的单位: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m/s)和千米/小时(km/h)。
3.计算速度的应用–问题1:小明从家里骑自行车到学校,用时30分钟,路程为5千米。
请计算小明的平均速度。
–问题2: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2分钟,求汽车行驶的距离。
–问题3:一辆火车以30km/h的速度行驶了2小时,求火车行驶的距离。
4.速度的变化过程分析–通过图表观察速度的变化过程;–解释速度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快慢运动如何描述”;2.探究:通过实例和问题分析运动快慢的描述方式;3.理解:介绍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的实际应用;4.实践:通过实例问题训练学生计算速度的能力;5.拓展:通过图表分析速度的变化过程,讨论速度的变化原因和因素;6.总结:归纳速度的计算公式和描述方式;7.实验:设计简单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速度下的运动过程;8.提问:出示问题,检验学生对速度概念和应用的理解程度;9.小结:总结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成果;10.作业: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用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教材:课本《物理》教材第三章;•幻灯片: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的概念与计算;•图表:速度的变化过程示例图;•实验器材:计时器、测量尺、自行车。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本节是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是一节概念课,用单位时间的位移或单位位移的时间进行对比,建立速度的概念。
讲解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最后讲解了速度时间图像。
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极限的思想,对此要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要求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力求学生能理解.教学过程中,要多举实例,通过具体的例子从大小和方向两方面来强化对速度概念的认识。
【物理观念】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平均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
【科学思维】体会速度的比值定义法,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科学探究】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介绍或学习各种工具的速度,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速度,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教学难点】1、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
PPT【新课导入】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还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吗?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新课讲授】一、速度思考:在一田径比赛中:1、观众怎么比较哪个运动员跑得快?2、裁判又是怎么判断的?实例分析: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1)比较A和B,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快(2)比较B和C,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快(3)比较A和C,你有何感想? 快【参考正确答案】B、C、C归纳总结:如何判断谁运动的快?方法一:位移x 相同,比较时间t 的大小。
方法二:时间t 相同,比较位移x 的大小。
★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人教版高中物理高一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三节1.3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知识全解
003描述运动的快慢--速度 知识全解【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概念及区别。
2.教学难点(1)怎样由速度引出平均速度及怎样由平均速度引出瞬时速度;(2)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运动中瞬时速度是怎样确定的;(3)采用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来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来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来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内容解析】1.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即:21=-x x x ∆。
x ∆的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正值表示位移沿x 轴的正方向,负值表示位移沿x 轴的负方向。
同样,可以用t ∆表示时间的变化量:21t t t ∆=-。
2.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通常用字母v 代表。
如果在时间Δt 内物体的位移为Δx ,它的速度就可表示为:=x v t ∆∆。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它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其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
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 。
3.平均速度一般说来,物体在某段时间间隔内,运动的快慢不一定是时时一样的,所以用公式=x v t∆∆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 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所以称为平均速度。
有时也用v 表示。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瞬时速度为了更加精确的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描述物体从t 到t +Δt 的时间间隔内的运动时,若使Δt 非常小,小到趋于零时,此时用=xv t∆∆算得的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注意:速度的大小叫速率,日常生活中和物理学中说到的“速度”,有时是指速率。
“速度”一词有时指平均速度,有时指瞬时速度,要根据上下文加以判断和区分。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精简有答案)
物理必修一全册学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学习目标】1.掌握质点的概念,能够判断什么样的物体可视为质点。
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并能判断物体在不同参考系下的运动情况。
3.认识坐标系,并能建立坐标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
【课前预习】1.机械运动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随时间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是绝对的,是相对的。
2.质点我们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为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参考系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时,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是否随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课堂练习】1.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A.船和山B.山和船C.地面和山D.河岸和流水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就是质量很小的物体B.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D.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质点3.关于坐标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建立坐标系是为了定量描写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变化B.坐标系都是建立在参考系上的C.坐标系的建立与参考系无关D.物体在平面内做曲线运动,需要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确定其位置4.在以下的哪些情况中可将物体看成质点()A.研究某学生骑车由学校回家的速度B.对这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C.研究火星探测器从地球到火星的飞行轨迹D.研究火星探测器降落火星后如何探测火星的表面【课后练习】5.在下述问题中,能够把研究对象当作质点的是()A.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的多少B.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地球上不同区域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C.一枚硬币用力上抛,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D.正在进行花样溜冰的运动员6.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是因为选取作为参考系的缘故,而“坐地日行八万里”是选取作为参考系的。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还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吗?【教师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二.讲授新课:(1)速度【教师提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教师引导】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通常用字母v表示。
如果在△t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是:1008/12.5xv m st∆===∆(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还有:km/h(或km·h-1)、cm/s(或cm·s-1)(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4)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v的方向是学生思考讨论根据老师的引导阅读课本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记忆并掌握速度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v的方向了解常见的物体下落的现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内的平均速度。
(3)数据处理①在图中选取纸带上一点为起始点0,后面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数字1,2,3,…标出这些计数点;②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0 的距离x,记录在表 1 中;③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④根据Δx 和Δt 计算纸带在相邻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v。
位置1 2 3 4 …Δx/ m 0.0320.0920.1550.217Δt/s0.1 0.1 0.1 0.1v/(m·s-1)0.32 0.92 1.55 2.17测量瞬时速度(1)某点瞬时速度的测量:利用v=Δx/Δt,其中Δx为包含待测点的较近的一段距离.学生测量并计算平均速度理解计算瞬时速度的思想掌握利用纸带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建立坐标系:以时间 t 为横轴,速度 v 为纵轴 (2)描点(3)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速度—时间图像或 v-t 图像三.课堂练习:1、以下对速度的定义式xt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答案:B CD 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C.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m/sD. 子弹以800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答案:C 3、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学生动手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学生练习掌握画速度—时间图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本节知识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学生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答案:D4、短跑运动员在100 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是8.7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3 m/s,此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是()A. m/sB. 9.5 m/sC. 9 m/sD. 10.3 m/s答案:A5、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s—t图像,在第1s内物体的速度是————,从第2s至第3s内物体的速度是————,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4s内通过的路程是————,位移是————,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深化,知道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2.能在具体问题的描述中正确使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知道瞬时速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的速度,了解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速度和速率。
5.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
在讨论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联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极限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比值法定义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难点】
对瞬时速度的理解
【自主学习】
一、坐标及坐标变化量
1.一辆汽车在沿平直的公路运动,设想我们以公路为x轴建立直线坐标系,时刻t1汽车处于x1点,坐标=10m,一段时间后,时刻t2到达x2点,坐标是
是x
x2=30m,如图所示。
x2-x1就是这辆车位置坐标的变
化量,可以用符号“Δx”表示。
Δx=x2-x1=30m-10m=20m
2.我们在本章只讨论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移l就可以通过坐标的变化量来表示,即
l=Δx=x2-x1,Δx大小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
同样,可以用Δt表示时间的变化量Δt=t2-t1
二、速度
1.定义:物理学中用的比值称为物体的速度,通常用字母表示,如果在时间
Δt内物体的位移是Δ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2.速度是表示物理量,也就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也表示单位时间物体发生
的。
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其位置变化也越快,其单位时间物体发生的位移越大。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厘米每秒(cm/s),1km/h= m/s,1km/h 1m/s(填大于、等于或少于)。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
三、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阅读课本16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并思考:
(1)百米运动员,10s时间里跑完100m,那么他1s平均跑多少呢?
回答:
(2)百米运动员是否是在每秒内都跑10m呢?
回答:
(3)你能根据上面你学习的知识得出平均速度的定义吗?
2.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Δx和所用时间Δt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Δt(或这段位移Δx)的平均速度,用表示。
(2)定义式:
(3)表示的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或这段位移Δx)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只能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4)把本来是变速运动粗略地看作匀速运动平均快慢程度的描述。
(5)平均速度的说明:
①平均速度只能表示其快慢程度。
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程度。
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来处理。
②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③平均速度只是对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或某一段位移内)而言的,对同一运动物体,在不同的过程,它的平均速度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④平均速度不是各段运动速度的平均值,必须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来求解。
3.瞬时速度
(1)瞬时速度能地描述了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是矢量,一般情况下所提到的速度都是指速度。
(2)当Δt非常非常小时,我们把Δx/Δt称做物体在时刻t的。
(3)瞬时速度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相对应。
(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状态下物体运动的方向。
(5)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做。
4.两者的关系
(1)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瞬时速度就等于。
(2)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5.汽车速度计不能显示车辆运动的方向,它的读数实际是汽车的速率。
日常生活中和物理学中说到的“速度”,有时是指速率,要根据上下文判
断。
6.有时说到的速度并非指位移与时间之比,而是指路程与时间之比。
因
此当我们遇到“速度”这个术语时,要根据具体情境判断它的含义。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段路,v是指瞬时速度
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v是平均速度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每时刻的速度都等于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意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零B.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零,则它在这段时间内任一时刻的速度一定等于零
C.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定不等于它某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3.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平均快慢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C.平均速度能精确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D.求平均速度要考虑这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
4.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
D.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5.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可以精确地描述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快慢,但不能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
B.瞬时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C.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D.平均速度Δx/Δt当Δt充分小时,该式可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6.关于瞬时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李明以12m/s的速度冲过终点,指的是平均速度
B.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计的示数是瞬时速度
C.由s=100m,t=5s,算得瞬时速度v=20m/s
D.瞬时速度是物体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
7.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在连续五个1秒内的位移分别为1m、2m、0m、3m、4m。
则以下各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第1秒,第2秒,第3秒,第一个2秒,第二个2秒,前3秒,后3秒
8.汽车沿着直线从甲地开往乙地,若汽车在前10s平均速度为10m/s,后10s平均速度为20m/s,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9.汽车沿着直线从甲地开往乙地,若汽车在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10.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先以3m/s的速度运动60m,又以2m/s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60m,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平均速度是多少?
11.汽车沿着直线从甲地开往乙地,若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平均速度为v2,则汽车
【课后提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是矢量,平均速度是标量
B.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平均值
C.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在某一位置时的速度
D.瞬时速度可看作时间趋于无穷小时的平均速度
2.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3.试判断下面的几个速度中哪个是瞬时速度()
A.子弹出枪口速度是800m/s,以790m/s的速度击中目标
B.路口路标上写着15㎞/h
C.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的速度是40㎞/h
D.汽车通过站牌时的速度是72㎞/h
E.小球第3秒末的速度是6m/s
F.汽车速度计上指示着速度60㎞/h
4
(1)质点在前10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
(2)质点在4s末、8s末、16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3)质点在0到18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4)质点在5s到15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多大?
5.一汽艇在相距2km的甲乙两码头之间往返航行,逆水时用1.5h,顺水时用1h,则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_。
6.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s末的速度是9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m/s,则运动员登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7.一质点做变速直线运动,若前t/3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6m/s,后2t/3时间的平均速度为9m/s,则这段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若质点前x/3位移的平均速度为3m/s,后2x/3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则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为为多少?
【教学反思】
参考答案:
【随堂练习】
1.B
2.AC
3.AB
4.AC
5.CD
6.B
7.1m/s,2m/s,0,1.5m/s,1.5m/s,1m/s,7/3=2.33m/s
8.15m/s
9.(v1+v2)/2
10.2.4m/s
11.2v1v2/(v1+v2)
【课后提高】
1.CD
2.C
3.ADEF
4.(1)6m,6m;(2)1m/s,0,2m/s;(3)11/9=1.22m/s;(4)1.1m/s 5.0,1.6km/h
6.10m/s
7.8m/s,4.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