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与反思-2.6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科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2、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挑战权威、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
2、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
教学准备:食盐、玻璃棒、烧杯、小勺、天平、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1、质疑: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
2、学生思考、交流。
3、要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每个小组具有相同的水量。
那么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我们应该怎样做?
4、导入、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怎样才能准确知道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学生组内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
3、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当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教师给出建议,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
第一种实验方法:先把盐按一定的克数(10克、5克、2克等)称好,再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先多后少),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算一算加了几份盐,就可以得知多少克了。
第二种实验方法:食盐减少法即先把装有食盐的杯子或袋子称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称一称杯子或袋子里还剩多少食盐,通过相减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盐了。
第三种实验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称量每小组盛有100毫升水的小烧杯的质量,记为A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食盐,加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再到教师这儿称量出溶液质量,记为B克。
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是B-A克。
4、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5、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引导学生明确:
(1)、实验操作要规范,加盐、搅拌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
(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适时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1、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2、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在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颜色变了。
)
2、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课继续研究时使用。
五、板书设计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数量的食盐
100毫升水能溶解()克食盐
总结反思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安排本课教学,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
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
本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
教师将实验操作的重要步骤或者注意事项以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新课标第一网
作业练习:
1、简单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做“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实验的?
2、杯子水得多少与溶解盐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溶解的第六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制定“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研究计划并展开实验,同时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本单元围绕溶解这一研
究主题,以食盐和水作为主要的观察研究材料,按问题顺序编排起来。
本课是在学生加深了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上,已经经历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并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为《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的学习将产生积极作用。
1、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
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锻炼。
2、教学目标
a、科学知识:通过经历实验研究活动,使学生获得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的认识。
b、科学探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在实验研究的设计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谨,激发学生创新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乐于探究、注重科学事实、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d、教学重点:针对“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这一问题自主进行研究,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e、教学难点:
①、如何对加入的盐准确计量。
②、食盐怎样才算不能溶解了。
二、教法学法:
基于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我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安排本课教学,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发现法,实验法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自主地愉快地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相互交流与合作精神,形成注重事实,敢于提出问题的严谨科学态度,发展能力,激发兴趣。
本课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实验操作中。
教师将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适时指导,引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食盐、小勺、玻璃棒(或筷子)、烧杯、天平、实验记录表(每组一份)。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做出预测
在学生对溶解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提出“食盐在水里能无限溶解吗?”这个问题,让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通过未知的问题往往更能激发学生地探究欲。
接下来让学生知道要想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必须要保证每个小组具有相同的水量。
那么要想知道100毫升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马上能想到通过自己实验进行验证。
于是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板书课题,教师顺其自然的引出本课重点,这堂课也在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中开始了。
(二)、讨论交流,制定计划
“100毫升水里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的问题比较复杂,是实验设计的难点也是亮点,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当然也许会有学生想到新的实验方法、也许没想到),教师作为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可以将这三个实验建议呈现给学生,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比较、思考和选择。
第一种实验方法:一:先把盐按一定的克数(10克、5克、2克等)称好,再一份一份的加入水中(先多后少),直到不能溶解为止,算一算加了几份盐,就可以得知多少克了。
第二种实验方法:食盐减少法即先把装有食盐的杯子或袋子称好,再一份一份少量的加入水中,直到不能溶解为止,再称一称杯子或袋子里还剩多少食盐,通过相减就可以得知加了多少食盐了。
第三种实验方法:溶液增加法即先称量每小组盛有100毫升水的烧杯的质量,记为A 克;学生实验时,只需向水中加食盐,加到食盐不能溶解为止,再称量出溶液质量,记为B克。
那么加入盐的质量就是B-A克。
三种实验方法呈现给学生后,教师要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比较,然后询问学生你认为那种实验方法更科学、更严谨?你准备采用那种实验方法,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
然后询问学生这三种实验都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1)、实验操作要规范,加盐、搅拌时不要将盐或者水洒出。
(2)、正确判断盐溶解与否。
(三)、小组合作,实验探究。
随后根据学生选择情况,用这三种(或者其他)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分组实验。
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验。
这部分内容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去探究,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探究能力,体验探究乐趣,突出教学重点。
(四)、分享结果,分析数据
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分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交流:那种实验方法得出的结果最准确,这几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这样对不同实验方法的思考与比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实验方法汇报分析完毕后,在后面的时间中,教师可以加以拓展训练:在溶解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杯里的水位升高了;水的颜色变了。
)同时思考:溶解在水中的盐是不是就不能使用了?就这样丢弃吗?把课堂上制成的盐水收集起来,以供下节课继续研究时使用。
将内容与下一节课紧密联系起来。
不仅重复利用了实验材料,还渗透了节约、环保的理念。
四、板书设计
6、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
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数量的食盐
100毫升水能溶解()克食盐
本课时教学过程的设计体现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
的基本理念。
本课时教学主要流程:提出问题(食盐在水中能无限溶解吗?)——猜测假设(能或不能)——制定研究计划(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研究计划修正(注意事项、教师参与)——探究实验——汇报交流(整理和分析数据)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团结协作,互相补充,主动参与,积极发展,而教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和组织者。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知识,求得了
身心的满足,从而健康发展。
2、本课时导入环节主要是教师通过创设食盐在水中连续溶解提出“食盐在水中能无限量溶解吗?”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对本课时学习的兴趣,能全身性投入到学习
探究中来。
课外延伸环节不但是对导入环节的呼应,更是对本课时内容的深化,是更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发展,让学生在课外探究中初步具有不同的物质在一定量
的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浅概念。
3、本课时制定研究计划是重点,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是难点。
四年级学生对于制定一个完整的实验操作计划是非常困难的,而研究计划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探究实验的成败。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是分三步走来突破本课时的重点。
首先是引导学生明白制定计划的重要性:“我们要做这个实验,是不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是的,科学实验要讲究科学性,科学实验要有序。
因此我们需要一个研究计划来指引我们科学实验。
”然后是出示一份研究计划的样本,使得学生制定研究计划的难度降低。
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定口头探究计划。
口头计划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相互提示相互补充中完成,不但有利于计划的制定,避免课堂冷场,而且还可以使计划更加的周到。
第三步是教师补充完善计划,并把学生口头制定的计划通过课件展示的形式出现在大屏幕上,实际上是在指引学生来根据计划开展实验,这样教学难点也自然而然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