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川芎嗪片在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6月
临床医学
DOI :10.19347/ki.2096-1413.201918001
作者简介:刘爱霞(1983-),女,汉族,陕西清涧人,主治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

*通讯作者:苏虹霞,E -mail :19075645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 )作为糖尿病的(diabetes mellitus,DM )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情况危重甚至会导致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研究表明,多元醇代谢通路过度活化,氧化酶激活引起氧化应激等,
均参与DN 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引起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1-2]。

对于DN 的治疗原则是控制血糖和血压。

DN 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案。

磷酸川芎嗪片是一种由川芎总生物碱制成的中成药制剂,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心、肾及其他血管疾病[3]。

本研究拟探究磷酸川芎嗪片在DN 基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DN 患
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43±5.26)岁;男女比例为48∶25;平均DM 病程(10.98±1.22)年,平均DN 病程(4.31±0.48)年;根据慢性肾脏病(CKD )分期分为1~4期(Ccr ≥15mL/min )。

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36例,平均(54.38±5.22)岁,男女比例为25∶11;平均DM 病程(10.86±1.19)年,平均DN 病程(4.27±0.45)年;CKD 分期分为CKD1期12例,CKD2期10例,CKD3期9例,CKD4期5例。

观察组37例,平均年龄(56.32±5.28)岁,男女比例为23∶14;平均DM 病程(11.03±1.24)年,平均DN 病程(4.35±0.49)年;CKD 分期分为CKD1期13例,CKD2期11例,CKD3期9例,CKD4期4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得到医院医学伦理会同意,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发布
的《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4]
中的诊断标准;
均磷酸川芎嗪片在糖尿病肾病基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及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刘爱霞,段玉红,
苏虹霞*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二科,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目的探究磷酸川芎嗪片在糖尿病肾病(DN )基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肾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73例DN 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给予基础治疗)与观察组(37例,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磷酸川芎
嗪片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两组肾主动脉、肾段动脉、叶
间动脉的Vmax 、Vmin 及RI 值均改善,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

治疗后,
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比黏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 <0.05)。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磷酸川芎嗪片
在DN 基础治疗中效果显著,能显著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高。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磷酸川芎嗪片;肾血流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587.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19)18-0001-03
Effect of ligustrazine phosphate tablets in basic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its effect on renal hemodynamics
LIU Ai-xia,DUAN Yu-hong,SU Hong-xia *
(No.2Endocrinology Department,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ligustrazine phosphate tablets in basic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DN)and its effect on renal hemodynamics.Methods A total of 73patients with DN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36cases,given basic treatment)and observation group (37cases,combined with ligustrazine phosphate tablets on the basis of basic treatment).The therapeuti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After treatment,the Vmax,Vmin and RI values of main renal arteries,segmental renal artery and interlobar artery of the two groups improved,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After treatment,the whole blood high shear viscosity,whole blood low shear viscosity and plasma specific viscosity in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and thos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Conclusion Ligustrazine phosphate tablets in basic treatment of D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i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renal hemodynamics and hemorheology indicators,and with a high safety.
KEYWORDS:diabetic nephropathy;ligustrazine phosphate tablets;renal hemodynamics
1--
2019年6月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
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组别
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对照组(n=36)14/38.8915/41.677/19.4480.56观察组(n=37)
26/70.27
9/24.32
2/5.41
94.59*
诊断为DN ,包括: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男性ACR 为2.5~30.0mg/mmol ;女性ACR 为3.5~30.0mg/mmol )及显性白蛋白尿ACR>30.0mg/mmol ;资料完整者。

排除标准:患者24h 尿蛋白总量>10g ,血清白蛋白<25g/L ;疑似非DN 患者,如血尿伴蛋白尿、突然出现水肿及大量尿蛋白、合并明显异常管型等;合并肝胆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者;
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恶性高血压或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的患者;对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DN 基础治疗,并给予患者胰岛素控制血糖;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胰岛素的剂型、剂量、注射时间;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同时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调节血脂等对症治疗,连续治疗2周。

观察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磷酸川芎嗪片(厂家:丽珠集团利民制药厂;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4348;规格:50mg/片),1~2片/次,3次/d ,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患者尿蛋白呈阴性或尿蛋白持续减
少量超过50%;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患者尿蛋白持续减少;无效为均未出现以上改善情况,甚至恶化[5]。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②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指标。

采用ZY-6600型全数字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厂家:武汉中跃医疗仪器开发有限公
司)检测患者肾血流动力学,探头频率为2.50MHz ,控制探测深度,检测肾主动脉、肾段动脉及叶间动脉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
收缩期峰血流速度(Vmax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min )、阻力指数(RI ),RI=(Vmax-Vmin )/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

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患者空腹肘部外周静脉血5mL ,采用LGR-80型全自动血流变仪(厂家:北京中勤世帝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检测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及全血低切黏度。

④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数、计理资料用n/%、x ⎺
±s 表示,用χ2、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492,P <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
两组肾血流动力学情况均改善,且观察组肾主动脉、肾段动脉、
叶间动脉的Vmax 、Vmin 及RI 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
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比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表3)。

2.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胃肠道2例(5.56%),
皮肤不良反应1例
(2.78%),低血糖1例(2.78%);观察组胃肠道1例(2.70%),皮肤不良反应2例(5.41%),低血糖1例(2.70%)。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未行
特殊处理均可缓解,低血糖则嘱患者自行口服糖块后缓解。

3讨论
DM 患者肾小球微血管发生病变,导致微循环障碍、微血
管瘤形成及血管基底膜变厚等病理变化,
高血糖引起肾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
参与DN 疾病发生发展过程。

因此,临床治疗DN 患者应采取有效控制血糖、
血脂及并发症防治等相关治疗措施。

一般单一基础治疗仅能有效控制血糖,
难以达到控制血脂等目的,因此临床更倾向于联合用药治疗。

川芎嗪具有降压降脂、扩张微血管、维持细胞膜稳定性及改善微循环等功
效,是一种临床常用血管活性药物。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6%(P <0.05),提示将磷酸川芎嗪片应用于DN 的基础治疗中,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清除尿清蛋白,有效调节患者血脂,改善肾微血管病变程度。

临床通过胰岛素等药物控制血糖,并调整饮食,控制患者蛋白质、钠盐的摄入控制病情。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川磷酸芎嗪片,通过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的高反应性降低,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水平升高,进而抑制血管平滑肌Ca 2+的游离,最终抑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6]。

同时抑制血管交感神经末梢释放过量钠离子,促肾小管上皮细胞Na-K-ATP 酶的生成,具有利尿作用,从而减少肾集合管尿素吸收,
有效清除尿清蛋白。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x ⎺
±s )组别
类别
时间
Vmax (cm/s )Vmin (cm/s )
RI 对照组
(n=36)肾主动脉治疗前48.26±4.1912.51±1.470.79±0.06
治疗后58.77±4.78*18.17±1.66*0.73±0.05*
肾段动脉治疗前41.03±3.25
9.58±0.76
0.78±0.06
治疗后45.86±3.77*13.76±1.14*0.69±0.05*
叶间动脉治疗前29.89±2.56
6.11±0.52
0.76±0.06治疗后33.25±2.70*9.36±1.03*
0.66±0.03*观察组(n=37)肾主动脉治疗前48.28±4.1512.54±1.41
0.80±0.05
治疗后70.25±5.07*#23.38±1.82*#0.65±0.03*#
肾段动脉治疗前41.02±3.19
9.60±0.71
0.78±0.06
治疗后50.87±4.11*#18.82±1.34*#0.60±0.04*#
叶间动脉治疗前29.91±2.49
6.12±0.49
0.78±0.05
治疗后38.47±3.04*#12.43±1.49*#0.58±0.02*#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 ⎺
±s ,mPa ·s )组别
时间血浆比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对照组(n=36)
治疗前 2.01±0.28 6.16±1.049.74±1.56治疗后
1.84±0.33* 5.73±0.92*8.62±1.27*观察组(n=37)治疗前
2.02±0.25 6.19±0.989.76±1.35治疗后
1.48±0.24*#
5.18±0.84*#
7.42±1.2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 <0.05。

(下转第5页)
注:与对照组比较,*
P <0.05。

2--
2019年6月
水平可导致机体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从而启动相关氧化应激反应,进而加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9]。

C肽是胰岛β细胞的分泌产物,其能准确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10]。

8-OHdG是氧化应激损伤中常用的生物标志物,且尿液中的8-OHdG含量更稳定,不受空气氧化的影响;研究发现,8-OHdG水平能够用来评价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损伤程度[11]。

基于此,本研究对上述指标进行研究以分析药物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FPG、2h PPG、FFA、2h PCP、APOL、HDL-C、8-OHdG水平及体重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沙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更优,可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控制患者体重,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分析原因如下,吡格列酮属于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一种胰岛素的增敏剂,其可调节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增加葡萄糖的消耗,并减少肝糖输出,改善体内葡萄糖失衡状况,但其的使用与患者发生体重增加、水肿、心力衰竭等风险升高有关,会导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2]。

而沙格列汀可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的活性来延缓肠促胰岛素的失活,从而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 PPG水平,起到抗糖尿病的作用;且临床研究发现,其可与磺酰脲类、二甲双胍等药物联合使用,进而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因此,沙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能够更好地控制糖脂代谢,提高患者的血糖达标率,进而可降低高血糖引发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与吡格列酮比较,沙格列汀治疗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水平,控制患者体重,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春媛.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不良事件的研究[J].继续
医学教育,2016,30(5):96-98.
[2]赖鸿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与口服降血糖药联合用
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 2012,19(21):89-90.
[3]曹春丽,张静,张红梅.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
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中国药师,2015,18(10):1747-1749.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30(8):893-942
[5]张琳.2010年ADA糖尿病诊疗指南[J].糖尿病天地:临床,2010,4 (2):56-65.
[6]张雪英,芮凤,周卫娟,等.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
尿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3):95-96. [7]李枝萍,刘军,徐婷婷,等.我国2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
研究现状[J].西南军医,2010,12(4):754-756.
[8]马莹莹.肥胖及超重患者胰岛素抵抗状况和血脂谱及其与醛固酮
关系的研究[D].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16.
[9]陆志明.高游离脂肪酸诱导血管局部氧化应激损伤的分子机制及
中药干预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6.
[10]许宏蓉.急性胰腺炎患者远期胰腺功能变化及生活质量评估[D].
南昌:南昌大学,2015.
[11]许红兰,万美燕,夏平,等.尿8-OHd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
的临床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9):814-815. [12]臧永军,龙朦朦,刘东,等.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6):4-5.
DN患者因高血糖导致血清渗透压增高,其肾脏处于高渗透压的状态下,这造成肾小球滤过膜受到损伤。

肾动脉解剖特点较为复杂,左右各一肾动脉,肾动脉自肾门进入,左右分支进入肾实质后,分布后且无吻合为肾段动脉,且于肾窦内分为多支叶间动脉,穿行于肾柱内。

SHIMA等[7]研究发现,DN患者肾主动脉、肾段动脉及叶间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最为显著[7];其中RI指数能直接评价肾内血流状态,绝大多数DN患者伴有RI升高,患者血管出现痉挛,导致缺血后肾微血管进一步受损。

本研究结果中,治疗后,两组肾血流动力学情况均升高,且观察组肾主动脉、肾段动脉、叶间动脉的Vmax、Vmin及RI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川芎嗪可显著改善DN患者肾血流动力学水平,有效改善患者肾脏血供情况,这是因为川芎嗪是一种Ca2+拮抗剂,阻断Ca2+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可充分缓解血管痉挛,扩张血管动脉,改善供血情况,调节肾微血管舒缩功能,最终提高血管流量等。

DM患者全血黏度增加,血流速度减慢,血小板凝聚性升高,血液易凝聚,处于高黏高凝状态。

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情况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比黏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基础治疗仅可有效降压降糖,但难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联合应用川芎嗪能降低氧自由基及血液黏度,且能调节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水平,扩张肾微血管,改善微循环。

川芎嗪能溶解血浆纤维蛋白,改善红细胞变形力,增加血小板膜的流动性,降低血浆黏度,抑制血小板的聚集,最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8]。

本研究中,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且均可显著缓解,提示磷酸川芎嗪片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且耐受性好。

综上所述,磷酸川芎嗪片应用于DN基础治疗中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肾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PIWKOWSKA A,ROGACKA D,AUDZEYENKA I,et al.High glucose concentration affects the oxidant-antioxidant balance in cultured mouse podocytes[J].J Cell Biochem,2011,112(6):1661-1672. [2]OATES PJ.Aldose reductase inhibitors and diabetic kidney disease [J].Curr Opin Investig Drugs,2010,11(4):402.
[3]姜宇懋,王丹巧.川芎嗪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 2016,18(10):1364-1370.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 [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30(10):893-942.
[5]陈新斌.肾复汤对2型糖尿病肾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血管内皮生长
因子影响的相关研究[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3. [6]王娇,关清华,周月宏.艾塞那肽联合川芎嗪对肾功能正常2型糖
尿病患者肾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25(28):3091-3094.
[7]SHIMA A,MIYAMOTO M,KUBOTA Y,et al.Beraprost sodium pro-tects against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 prospective,randomized,open-label study[J].J Nippon Med Sch,2015,82(2):84-91.
[8]赵健嫦.中药川芎中有效成分川芎嗪的药理作用研究[J].海峡药
学,2015,27(8):145-146.
(上接第2页)
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