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为了加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生产基地管理,提高茶树种植标准化水平,增加茶叶单位面积产量,根据绿色食品肥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T 391-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 T 394-2000)和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 /T 393-2000)等技术标准,制定安化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1 基地选择与建设
1.1 基地选择
基地选择在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自然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便于茶园排灌、田间作业,与工业小区、居民生活小区、交通干线在500米以外,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能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的农业生产区域作为原料(茶叶)生产基地。
1.2 茶园生态建设
绿色食品茶树种植已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50-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或者是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物作天然屏障,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上风口营造防护林,道路两侧植行道树。
对缺丛断行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
肥料使用情况及栽培管理措施及农事活动档案。
2 茶园规划与开垦
2.1 茶园规划
茶园规划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特性,便于茶园的耕作、灌溉和作业,要根据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场部(茶厂)、种植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
建基地时,对坡度大于25°,土壤深度小于60cm,以及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
2.2 茶园开垦
茶园开垦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开垦时首先要通过清洁障碍物、调整地形。
深翻熟化土壤,为茶树的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可直接开垦,坡度达15°—25°的陡坡地按等高梯级开垦,初垦深度要在50cm以上,复垦(改造)深度40cm以上。
3 茶树品种与种植
3.1 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应选择在基地生态条件下,具有良好适应性系耐寒、耐旱、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同时选择优质高产应适制各种茶叶种类的良种,如槠叶齐、碧香早、茗丰、白毫早、安茗早、桃源大叶茶、云台大叶茶等新优良种。
3.2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前开40cm×4cm定植沟,要依地块而定,底肥施经过
无公害处理农家肥,如沤肥、泥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肥100担—200担,深度在30cm—40cm,而后回填表土。
茶树种植根据地形、海拔、土壤肥力合理密植,采用双行双株,大行距130cm —150cm,小行距35cm—40cm,株距30—35cm,每穴栽2株,亩植3000—5000株茶苗。
茶苗种植苗根离底肥10cm以上,种植时期低海拔区选择在秋冬至翌年春季,高海拔区宜选择在春季。
4 茶树定剪与茶园除草
4.1 茶树定剪
茶树栽植后第一年,当树高达35cm以上的秋冬季当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时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定剪高度离地面15cm—
20cm;第二年、第三年根据茶树长势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定剪,剪口离上一次剪口提高15cm—20cm,以后可采用人工采顶代替定剪,当茶树高度达60cm,树幅达100cm以上时,茶树进入青年期,可进入正常的鲜叶采摘。
4.2 茶园除草
宜采用人工除草,禁止采用化学除草剂(如草甘膦),梯壁杂草以割代锄,对一些匍匐性杂草可免除。
为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防止夏秋旱季土壤水份的蒸发,同时抑制杂草丛生,幼龄茶园占用10—15担稻草或山青覆盖,当稻草山青腐烂可作为茶园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的“三项”化,提高土壤肥力。
5 茶园管理与低产茶园改造
5.1 茶园管理
茶园耕作主要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和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促进茶树根系伸长更新,从而促进茶树的生长。
在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各进行一次浅耕,夏茶后的一次浅耕应在雷雨结束的晴天进行。
树冠幅度小或经过重修和台刈的茶园,应适当增加浅耕的次数。
每年茶季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深耕。
深耕与施基肥相配合。
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减耕或免耕。
5.2 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改造采取“三改一补”即树改、土改、园改和缺株补苗,也就是生态失调型的茶园改造,对管理不善型的茶园,品种不良的茶园和种植过密的茶园改造。
5.2.1 树改
是指茶树经过多年的采摘,形成树冠高大不便于茶叶的采摘作业,或是茶树进入衰老期。
单产低,茶叶品质降低,或者是未老先衰茶树所进行的改造,树改依树势可采取台刈、重剪、深剪、轻修和改植换种。
方法:台刈离地面5cm-10cm;重剪离地面20cm-30cm;深剪剪去树冠以下15cm-20cm;轻修剪每年进行一次,是当每年茶季结束后剪去当年因采摘形成的鸡爪枝,保持树冠平整,对于采取台刈、重剪或深剪等方法都无法恢复树势的茶园采取改植换种。
5.2.2 土改
当茶园经过多年的人工作业和茶树生长,形成土壤坂结,土壤肥力下降,从而造成茶叶单产,品质下降,要及时进行茶园土壤改良,
方法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或农家肥。
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和土壤结构。
苗施有机、农家肥50担-100担。
5.2.3 园改
是指建于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经过多年的作业和雨水冲刷,形成园地外低内高,表土流失严重。
土壤肥力下降,不便于作业。
此时要及时进行园地改造,并结合进行树改和土壤改造,方法是修梯壁和梯埂,内挖竹节沟、园面外侧高于内侧10cm-20cm。
5.2.4 缺行补苗
对于缺株断行从而影响茶叶单产的茶园,选择适当的茶树品种进行补苗、以提高单位种植指数,增加茶园采摘面积。
6 茶园施肥
6.1 基肥
选用腐熟无公害处理的饼肥、人畜粪尿、厩肥,于当年11月下旬开沟深施复土,深度20厘米以上,亩施用量600公斤以上,配合施阜宝或施多宝有机肥100—150公斤/亩。
6.2 追肥
每年分三次进行,选用茶树专用复合肥,年施用量依茶势,亩产平均300公斤/鲜叶的茶园,年施用量50公斤/亩,第一次于2月中下旬进行,施用量占当年施用量的50%(25公斤/亩);第二次4月下旬进行,施用量占全年30%(15公斤/亩);第三次6月下旬进行,施用量占全年的20%(10公斤/亩)。
施用量占全年的25%(12.5公斤/亩)。
施用方法沟施或穴施,深度在20厘米以上,施后及时复土覆盖。
7 茶园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卷叶蛾、茶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虫、茶蚕茶叶螨类,等防治措施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分追求一次病虫的防治效果。
7.1 农业防治
7.1.1 分批、分次、及时采摘,抑制减少茶小绿蝉、茶卷叶蛾、茶螨类、茶饼病和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的发展。
7.1.2 通过合理修剪、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为害和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同时及时清除去病虫残枝。
7.1.3 秋天结合施肥进行茶园深耕,破坏在土壤中越冬的象甲类害虫的场所,减少虫口密度。
7.1.4 将茶树根系部的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止病叶在表土叶越冬的害虫。
7.2 物理防治
可利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衰蛾类、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危害,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
7.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7.4 农药防治
7.4.1 茶丽纹象甲
茶丽纹象甲主要以成虫蛟食叶片为害,为害盛期在5—6月间,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防治方法,一般于成虫出土撒施白僵菌871菌粉1-2千克拌细土施于土面或在成虫出土高峰期喷施白僵菌871菌粉0.5—1.0千克/亩。
7.4.2 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一般为害盛期为6月,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致使芽梢生长受阻,在5月下旬用5% 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2000倍进行喷雾防治,每亩使用剂量30—40毫升,安全间隔为7天。
7.4.3 茶卷叶蛾
茶卷叶蛾俗称“包叶虫”、“卷叶虫”,幼虫卷结嫩梢新叶或嫩芽,潜伏其中取食为害,世代重叠,被害茶叶产量降低,制成干茶碎片多,品质下降,一般为害盛期8月上旬,用生绿BT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200倍,剂量50—70g/亩进行喷雾防治,安全间隔均5天。
7.4.4 茶黑刺粉虱
茶黑刺粉虱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密露,诱发煤烟病发生,为害盛期10月上旬至12月,防治方法一般用2.5%天王星30—50ml/亩,稀释1000—1500倍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7天。
7.4.5 茶螨类
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较重的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
觉,种类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茶跗螨等。
一年发生10—20代,为消灭此类害虫的越冬,为减少翌年虫口基数,一般在每年秋冬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结合封园用45%晶体石硫合剂稀释150—200倍(波美0.3—0.5度)喷雾防治,亩用剂量300—500g。
7.4.6 茶尺蠖
幼虫咬食叶片量铁剂或孔洞,严重时常将叶片、嫩茎全部吃尽,使整个茶园光秃,一年发生数代,以第3、4代(6月下旬—7月下旬)发生最重。
防治方法:人工刮除技桠间或附近树林内部的卵块,成虫利用灯光诱杀,为害盛期采用0.5%生绿苦参碱1000-1500倍,亩用量50-70ml喷雾防治。
8 茶叶采摘与运输
茶鲜叶的采摘以采摘茶树顶部嫩芽梢,做到适时分批、合理采摘,采养结合的原则,根据制作茶类对原料的要求采摘,春茶,采顶端一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三叶初展叶;夏茶嫩叶采;秋茶留叶采。
采取分不同茶树品种采和老嫩叶分别采。
采摘的鲜叶做到不挤压、不破损、分类堆放、运输。
运输器具要清洁卫生、通气,避免与有污染和混装,鲜叶进厂要分批、分品种、分老嫩叶、分雨水叶,分加工茶类品种及时验收堆放,保持鲜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