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语文I试题(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府邸(dǐ) 舐犊情深(shì) 砥砺(dǐ) 抵掌而谈(dǐ)B.觇视(chān) 玷辱名声(diàn) 粘贴(zhān) 拈轻怕重(zhān)C.疏浚(jùn) 怙恶不悛(jùn) 唆使(suō) 日月如梭(suō)D.瞻仰(zhān) 飞檐走壁(yán) 赡养(shàn) 蟾富折桂(ch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3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最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景区不堪重负,引发国人对假期安排的讨论。

B.“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明显不足,图书行业在出版和消费方面,盛现出不对称发展态势。

C.今年上半年艺术品春季拍卖成交略有增长,市场开始回暖,意味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已经走出去年的低谷,预计秋季拍卖形势更好。

D.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魅力在丁舞台表演,在于独特而美妙的唱腔和优雅而宛转的演唱,并因演唱而得以更广泛传播。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抓住主要信息,为“播客”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35个字)(4分)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将播客简单地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

播客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上,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

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自由地享受。

4.品味句子,按要求答题。

(5分)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1)川平实的语言表述这句诗的含意。

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倨.傲笑容可掬.矩.形白驹.过隙B. 凋敝.纵横捭.阖裨.益劈.山开路C. 垮.塌胯.下之辱挎.包纨绔.膏粱D. 匍.匐风尘仆.仆蒲.草璞.玉浑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可以说,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公共文化资源日趋丰裕,源自中国艺术节的推动是一个重要原因。

B. 如果思索一下孔子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就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2500多年里的变化非常之小。

C. 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接近10亿,近年来,有关手机辐射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许多相关新闻见诸于媒体。

D.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3. 以平实的语言表述画线句子所包含的作者的创作思想。

不超过20个字。

(4分)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4.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央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后,反响强烈。

大会参赛者为初中生,成人体验团也同步听写。

但成人体验团听写“熨帖”的正确率仅为10%,听写“癞蛤蟆”的正确率也只有30%。

一些成年观众随节目自我检测,结果很“汗颜”。

大会导演组透露,第一份预测题测试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正确率为40%;测试初二学生,正确率达80%。

(1)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不超过20字。

(2(2)根据材料中有关内容,概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举办的宗旨。

(3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惟公字天球,姓程氏。

公性方重,寡言笑,凡所处画,常先虑谨备,所以条目巨细甚悉,至临事简严,僚吏莫能窥其际。

南京盐城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南京盐城市2014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

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 中)人口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 这件事十分担忧。只好尽量节俭,
每天费用不准超过一百五十钱。每月 初一就取出四千五百钱,把它分成三 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天一亮就用 挂画用的叉子挑取一份,然后把叉子 藏起来。未用完的钱仍然用另外的大 竹筒装好贮存起来,用来招待客人。 估计袋中的钱还可用一年多,到时候 再另想办法了。
5.B(喻:告诉,使知道) 6.D(①写苏轼的身体状况;③设想 太虚修炼后的情景;⑥想象秦太虚看 到信后的情态) 7.C(“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 展”与原文“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 应举”文意不符。)
8.(1)太虚(你)将来一旦受到官务的束缚, 想求得四十九天的空闲,又哪里能得到呢? 评分建议:4分。“一”“ 为……所縻”、反问 语气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你)寄给我看的诗文,都高超美妙到极 点,娓娓道来而有一种逼人的力量。 评分建议:3分。“示”“胜绝”“ 娓娓焉来逼 人”各1分。 (3)刚到黄州,薪俸已经断绝,(家中)人口 却没有减少,我心里对这件事十分担忧。 评分建议:3分。“廪入”“ 私甚忧之”各1分, 句意通顺1分。
考生能紧扣上述角度,联系社会、人生 展开议论或叙述,便视为符合题意。其 他立意角度,考生能不脱离材料,言之 成理、自圆其说亦可。 但是,曲解、 误读材料或者无中生有,可视为离题。 例如: 1.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2.人与人之间是有隔膜的。 3.心有灵犀诚可贵。
4.脱离材料语境大谈城市发展问题。
我住处的对岸武昌,山水美妙到了极点。有位老家在 蜀地的王生住在城里,我过江后常常因为风涛阻隔, 不能马上回家,王生能为我杀鸡煮饭,甚至在他那里 住上几天,他都不厌烦。又有一位潘生,在樊口开有 酒店,可以划船直接到他店旁,虽是乡村酿的酒,自 是味醇汁酽。岐亭监酒胡定之,随行带有万卷书,喜 欢借给人看。黄州官署的一些官员,家家都会做吃的 东西,很喜欢举行宴会。你看这些情况,我的生活难 道不是还过得去吗?想和你说的话没有穷尽,但是纸 已经写完了。你打开信纸读到这里,我想象得出你一 定笑得须髯都会抖动起来。 年底天气十分寒冷,希望你万万自己多加保重。夜里 酒喝得多了点,字写得不像样子,不要怪罪,不要怪 罪!不一一说了。苏轼再拜。

2014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总结

2014南京市、盐城市高三一模总结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一模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府邸(dǐ)舐犊情深(shì) 砥砺(dǐ)扺掌而谈(dǐ)B.觇视(chān)拈轻怕重(zhān)粘贴(zhān)玷辱名声(diàn)C.皴裂(jūn)怙恶不悛(quān)唆使(suō)日月如梭(suō)D.瞻仰(zhān)飞檐走壁(yán))赡养(shàn)蟾宫折桂(ch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3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景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引发了人们对假期安排的讨论。

B.“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明显不足,图书行业的出版和消费呈现出不对称发展的态势。

C. 今年艺术品春季拍卖成交略有增长,市场开始回暖,意味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已经走出去年的低谷,预计秋季拍卖形势更好。

D.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魅力在于舞台表演,在于独特而美妙的唱腔和优雅而宛转的演唱,并因演唱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3. 阅读下面的文字,提取主要信息,给“播客”下定义。

(不超过40个字)(4分)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可以将其简单地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

播客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

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

答:4.品味句子,按要求答题。

(5分)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1)用平实的语言表述这句诗的含意。

(不超过20个字)(4分)答:(2)这句诗使我们想起鲁迅先生哪一部散文集的名称?(1分)答: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2014届盐城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2014届盐城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盐城一模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3.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3分)()A.简练紧箍咒波光粼粼温良恭俭让B. 朝廷恶作剧浆声灯影冰炭不同炉C. 彗星姣姣者催人泪下兄弟阋于墙D. 悔约闭门羹变幻莫测疾风知劲草2.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季羡林先生在《八十述怀》中说:“我从来没有想到,我能活到八十岁,如今竟然活到了八十岁,然而又一点也没有八十岁的感觉。

岂非________!我服从任何人的调遣与指挥。

只敢规规矩矩、不敢乱说乱动。

然而我的脑筋还在,我的思想还在,我的感情还在,我的理智还在。

我不甘心成为________,我必须干点事情。

两百多万字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就是在这时候译完的。

”季老的话让读者感觉到他文章的语言没有八十岁的________,反而多了一些活泼与生动。

A.出人意料行尸走肉老气横秋B. 咄咄怪事酒囊饭袋老态龙钟C. 咄咄怪事行尸走肉老气横秋D. 出人意料酒囊饭袋老态龙钟3. 下面是描写春天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话,表现“人”的神态和感受。

要求:语言生动形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4分)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的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

不用人工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的抚照下,生长起来。

这时,遍野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花卉,一阵潮润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直向人心里钻。

无论谁,________________。

(选自冯德英《苦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顾炎武是清代著名思想家、爱国学者。

2014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2014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语文一模试卷

苏锡常镇一模语文(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13.3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泥淖./绰.约股肱./女红.偌.大/一诺.千金B. 汲.取/秘笈.湮没./模.样斐.然/流言蜚.语C. 绽.放/积淀.埋.怨/叶脉.杳.然/纷至沓.来D. 搭讪./籼.米露.怯/绿.林自诩./栩.栩如生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面对餐饮业的寒潮,我们要根据市场变化,努力创新经营思路,积极开展外卖业务,菜品结构合理调整,以促进消费。

B. 参加晚宴的客人除了瑞典的王室成员、政府要员、诺贝尔奖得主所在国的大使及夫人外,还有诺贝尔基金会邀请的重要客人也会参加。

C. 支持异地高考者认为,突破户籍制度的桎梏,实行高考同等待遇,将实现更公平、更合理的教育资源,是“有教无类”的理想写照。

D. 继摘得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后,同里古镇保护工程又荣获2012年联合国人居署“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中的“全球良好范例”称号。

3. 根据下面材料,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细节”。

(不超过30个字)(4分)材料一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游轮启航后,船员突然发现船上唯一的望远镜锁在了坚固的工具箱里,而钥匙却不在船上。

船员们未加重视,他们认为没有望远镜不会对航行产生多大影响。

然而,黑夜来临后,当船员突然发现前方出现一个庞然大物时,巨大的游轮想转向已经来不及了,一头撞向了冰山,造成1 522人丧生。

材料二台湾有一位博士,在意大利某名牌鞋店买鞋。

最合脚的尺码已经卖完了,就选了一双小一号的,但有一点紧。

他想,反正鞋子穿穿会松的,于是要掏钱买。

可售货员拒绝卖给他,理由是:“顾客试穿时表情不对劲,我不能将顾客买了会后悔的鞋子卖出去。

”优质的服务,使这家名牌鞋店声誉大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话题,写一段话,要求使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与示例相同。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2014年高三诊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1.(3分)D2.(3分)C3.(3分)A 二、(36分) (一) 7.(10分) (1)(5分)刚刚过了十天,就被召为吏部职。

他把张居正所排斥的旧臣全部召回,安排在九卿各部中。

译出大意3分;“甫”“引”2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 译出大意3分;“雪”“罪”2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二) 雪中早绽的梅花、高树营巢的喜鹊、映明寒草的斜月。

突出了春未到而万物已萌动的特点。

答出画面的,给3分;答出特点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 (6分) “莫厌醉金杯”的原因是“别离多,欢会少”和“少年看却老”。

少年转眼便将青春不再,更哪堪故友天涯,离多会少,所以说“相逢莫厌醉金杯”,含蓄地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和对易逝年华的珍惜、留恋。

答出原因的给3分;能作出简要分析的,给3分。

意思答对即可。

(三) (6分) 1)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2)衣冠简朴古风存 拄杖无时夜叩门 (3)定乎内外之分 辩乎荣辱之境 每答出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

三、(25分) 11.(25分) 答D给3分,答E给2分,答A给1分;答B、C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本题不给分。

(2)(6分) ①通过对原始丛林的描写,营造出作品沉寂压抑的氛围,与后文“炽热的沉寂”形成对比;②通过原始丛林的昏暗寂静,渲染出紧张的气氛,表现出拉齐奥后悔恐惧的心理;③通过环境的描写,制造故事悬念,为后文揭示事情真相埋下伏笔。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3)(6分) ①演唱出色:歌声美妙,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善于对观众的反应作出判断,赋予歌声以令人感动的生命,深得观众的敬重;②诚信守诺:应诺后,即能全身心去完成,即使因事情离奇而愤怒、后悔、恐惧;③追求卓越:敢于战胜胆怯和迟疑,超越自我,用最好的声音举办音乐会。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8分) ①从情节设置上看,写音乐会的精彩神秘,充满悬念,写音乐会真相交代原因,使得简单的情节充满变化,有助于吸引读者阅读;②从叙事结构上看,以拉齐奥的音乐会作为明线在读者前正面展开,以经理人西茂筹办音乐会为暗线在幕后展开,明暗线同时发展,在结尾处交织在一起,产生出人意料的艺术效果;③从形象塑造上看,主体部分的音乐会与结尾部分音乐会的真相互为衬托,丰满了人物的个性,映现了人物美好的心灵;④从艺术表现上看,写音乐会层层铺垫,写音乐会的真相出人意料,但却因前面的铺垫而在情理之中,丰富了读者的想象,令人回味。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 2024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 2024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①《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以此为起点,书中相继提出“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等观点。

如果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对其加以审视会发现,《论语》围绕自我了解与自我实现等问题,进行了关于自我认同的一系列建构。

②《论语》中认为不怨恨是面对负面评价时的正确态度。

《论语·学而》中写道:“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不因他人的不了解而怨恨,这可以看作是孔子面临认同危机时所采取的基本态度。

孔子真正受到无限的敬仰和尊崇是从汉代开始,而在其所处的春秋时期,孔子也会遭遇负面评价。

如《论语·子罕》中记载:“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

’”该评价颇有讽刺意味,博学与一无所成的鲜明对比,几乎要让人对孔子的博学都有所质疑,而孔子面对质疑真正做到了“不愠”。

③同时,孔子并不一味屈从他人的评价。

如《论语·八佾》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孔子当时已经以知礼而闻名乡里,但他入太庙助祭时却凡事都要问清楚,因而便有人质疑他不知礼。

对此,孔子并未急于辩解自己是否知礼,而是从礼的内涵出发来回应对方:凡事都问仔细才真正符合礼的要求。

这样,对方的质疑便不攻自破。

④当面临认同危机时,孔子在态度上展现出的君子之风,从根本上源自思维上“内自省” 的归因方式。

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作的解释和评价。

心理学家韦纳将行为结果的归因分为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着重从个体自身寻找行为或结果成败的原因。

当面对认同危机时,孔子所采取的是内部归因的思维方式。

《论语·宪问》中写道:“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卫灵公》中也有相似的阐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2024年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联考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联考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南京市-盐城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联考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盐城市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倨.傲笑容可掬.矩.形白驹.过隙B. 凋敝.纵横捭.阖裨.益劈.山开路C. 垮.塌胯.下之辱挎.包纨绔.膏粱D. 匍.匐风尘仆.仆蒲.草璞.玉浑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可以说,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公共文化资源日趋丰裕,源自中国艺术节的推动是一个重要原因。

B. 如果思索一下孔子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就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2500多年里的变化非常之小。

C. 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接近10亿,近年来,有关手机辐射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许多相关新闻见诸于媒体。

D.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3. 以平实的语言表述画线句子所包含的作者的创作思想。

不超过20个字。

(4分)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4.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央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后,反响强烈。

大会参赛者为初中生,成人体验团也同步听写。

但成人体验团听写“熨帖”的正确率仅为10%,听写“癞蛤蟆”的正确率也只有30%。

一些成年观众随节目自我检测,结果很“汗颜”。

大会导演组透露,第一份预测题测试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正确率为40%;测试初二学生,正确率达80%。

(1)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不超过20字。

(2(2)根据材料中有关内容,概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举办的宗旨。

(3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惟公字天球,姓程氏。

公性方重,寡言笑,凡所处画,常先虑谨备,所以条目巨细甚悉,至临事简严,僚吏莫能窥其际。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搅拌/矫枉过正讹传/峨冠博带讴歌/呕心沥血B.落款/络绎不绝菜肴/遥相呼应挟制/汗流浃背C.眉批/没齿不忘租赁/不吝赐教创伤/疮痍满目D.地壳/一窍不通昵称/销声匿迹曝晒/飞湍瀑流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教育部决定开展高中教科书使用的问卷调查,我市须自主确定分别位于市区和县城的四星级和三星级高中各一所参加调查。

B.青奥会日益临近,南京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青奥会已成为展现南京国际化形象和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C.近期全省有雨雪飘落,气温明显下降,但今冬气温是否较去年同期还有所降低,有关专家至今没有给出明确的回答。

D.美国重返亚太,并暗中纵容和怂恿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利用领海问题不断挑起争端,其根本原因还是冷战思维所导致的。

3.请用简明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雕匠一段话的深刻含意。

(4分)有两段树根,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神,一段被雕匠雕成了猴。

于是两段树根有了不同的命运:一段被人供奉膜拜,一段成了人的玩物。

被雕成猴的树根埋怨雕匠说:“我们同是树根,命运却如此截然不同,都是因为你,我们的命运都是你一手雕刻而成的啊!”“我哪有这等本事,去雕刻别人的命运!”雕匠缓缓说道:“其实,从土里出来的时候,你们一个长得像神,一个长得像猴,我只是按你们的形状略加雕刻而已。

”▲▲4.以《红高粱》《檀香刑》《透明的红萝卜》《生死疲劳》等作品享誉世界的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某中学文学社准备举办“莫言作品读书报告会”,请你拟一句活动海报的宣传语。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0个字。

(5分)二、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范景仁墓志铭苏轼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

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

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

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倨.傲笑容可掬.矩.形白驹.过隙B. 凋敝.纵横捭.阖裨.益劈.山开路C. 垮.塌胯.下之辱挎.包纨绔.膏粱D. 匍.匐风尘仆.仆蒲.草璞.玉浑金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可以说,各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公共文化资源日趋丰裕,源自中国艺术节的推动是一个重要原因。

B. 如果思索一下孔子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就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2500多年里的变化非常之小。

C. 目前我国的手机用户已接近10亿,近年来,有关手机辐射的危害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许多相关新闻见诸于媒体。

D. 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入侵文化领域,将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3. 以平实的语言表述画线句子所包含的作者的创作思想。

不超过20个字。

(4分)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谈到剧本创作时说:“东施之貌,未必丑于西施,止为效颦于人,遂蒙千古之诮。

”4.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央视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题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开播后,反响强烈。

大会参赛者为初中生,成人体验团也同步听写。

但成人体验团听写“熨帖”的正确率仅为10%,听写“癞蛤蟆”的正确率也只有30%。

一些成年观众随节目自我检测,结果很“汗颜”。

大会导演组透露,第一份预测题测试大学毕业5年后的成人,正确率为40%;测试初二学生,正确率达80%。

(1)根据材料中的数据,你得出什么结论?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不超过20字。

(2(2)根据材料中有关内容,概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举办的宗旨。

(3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惟公字天球,姓程氏。

公性方重,寡言笑,凡所处画,常先虑谨备,所以条目巨细甚悉,至临事简严,僚吏莫能窥其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市、盐城市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语文I试题(满分16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府邸(dǐ) 舐犊情深(shì) 砥砺(dǐ) 抵掌而谈(dǐ)B.觇视(chān) 玷辱名声(diàn) 粘贴(zhān) 拈轻怕重(zhān)C.疏浚(jùn) 怙恶不悛(jùn) 唆使(suō) 日月如梭(suō)D.瞻仰(zhān) 飞檐走壁(yán) 赡养(shàn) 蟾富折桂(chán)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2013年国庆节,全国各旅游最区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至5.2%和4%;但集中出游人满为患,景区不堪重负,引发国人对假期安排的讨论。

B.“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国民人均阅读量明显不足,图书行业在出版和消费方面,盛现出不对称发展态势。

C.今年上半年艺术品春季拍卖成交略有增长,市场开始回暖,意味着国内艺术品市场已经走出去年的低谷,预计秋季拍卖形势更好。

D.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的魅力在丁舞台表演,在于独特而美妙的唱腔和优雅而宛转的演唱,并因演唱而得以更广泛传播。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抓住主要信息,为“播客”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35个字)(4分)播客的英文名称为Podcast,我们将播客简单地视为个人的网络广播。

播客作者借助数字广播技术,将其录制的声音和视频节目,上传到互联网上,通过专门软件与便携播放器实现播放,从而与广大网友分享。

网友不必实时接收,也不必端坐电脑前,可将节目下载到自己的播放器中,随时随地收听收看,自由地享受。

4.品味句子,按要求答题。

(5分)我的昼间之花,落下它那被遗忘的花瓣。

在黄昏中,这花成熟为一颗记忆的金果。

(选自泰戈尔诗集(《飞鸟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答秦太虚书苏轼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

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轼寓居粗遣。

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

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

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

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

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

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

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

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

但满此期,根本立矣。

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

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

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

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

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

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

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

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

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

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济矣乎!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岁晚苦寒,惟万万自重。

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有删节)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悼念未衰,又得乡信信:消息B.又承见喻,中间得疾不轻喻:开导C.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度:估量D.吾事岂不既济矣乎济:成功6.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苏轼达观、开朗人生态度的一项是(3分)①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②自非废放,安得就此③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④至时别作经画⑤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⑥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后写给秦太虚的一封回信,信中真切记述了自己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情形与精神状态,给人以亲切之感。

B.苏轼到道观借了三间房,准备闭门静修四十九天,用道家的方法静心养生,并让秦太虚也注意修炼身性,对其关心备至。

C.苏轼十分赏识秦太虚的才华,劝导他努力去写见识高超、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感情极深厚。

D.在黄州时,苏轼虽然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但他并不显得消沉,而是随遇而安,时常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充满生活情趣。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4分)译句:____ ▲▲(2)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

(3分)译句:____ ▲▲(3)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

(3分)译句:____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临江仙送王叔济(宋)张元干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

画船归去醉歌珠。

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

烦君为我问西湖。

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1)“冰壶”二字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一句诗?“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2分)▲▲(2)“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 分)▲▲(3)“烦君为我问西湖。

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试作简要分析。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1)白头搔更短,▲。

(杜甫《春望》)(2)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官赋》)(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韩愈《师说》)(4)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5) ▲,举匏尊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大直若屈,▲,大辩若讷。

(《老子》)(8) ▲,收之桑榆。

(范晔《后汉书》)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

子孙万代汪曾祺傅玉涛是“写字”的。

“写字”就是给剧场写海报,给戏班抄本子。

他有个癖好,爱收藏小文物。

他有一面葡萄海马镜,一个“长乐未央”瓦当,一块藕粉地鸡血石章,一块“都灵坑”田黄……这些小文物大都是花不多的钱从剧团打小鼓的小赵手里买的。

一天,小赵拿了一对核桃,请傅玉涛看看。

傅玉涛接过来一看,用手掂了掂两颗核桃,说:“哎呀,这可是好东西!两颗核桃的大小、分量、形状,完全一样,是天生的一对。

这是‘子孙万代’呀!”“什么叫‘子孙万代’?”“你看,这核桃的疙瘩都是一个一个小葫芦。

这就叫‘子孙万代’。

这是真的‘子孙万代’。

”“子孙万代’还有真假之分?”“真的葫芦是生成的,假‘子孙万代’动过刀,有的葫芦是刻出来的。

这对核桃可够年份了。

大概已经经过两代人的手。

没有个几十年,揉不出这样。

你看看这颜色:红里透紫,紫里透红,晶莹发亮,乍一看,像是外面有一层水。

这种色,是人的血气透进核桃所形成。

好东西!好东西!——让给我吧!”“傅先生喜欢,拿去玩吧。

”“那,这么着吧,我给两块钱,算是占了你的大便宜了。

”傅玉涛对这一对核桃真是爱如性命,他做了两个平绒小口袋,把两颗核桃分别苤在里面,随身带着。

一有空,就取出来看看,轻轻地揉两下,不多揉。

这对核桃正是好时候,再多揉,就揉过了,那些小葫芦就会圆了,模糊了。

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到傅玉涛家来破四旧,把他的小文物装进一个麻袋,呼啸而去。

四人帮垮台。

傅玉涛不再收藏文物,但是他还是爱逛地摊,逛古玩店。

有时他想也许能遇到这对核桃。

随即觉得这想法很可笑。

十年浩劫,多少重要文物都毁了,这对核桃还能存在人间么?一天,他经过缸瓦市一个小古玩店,进去看了看。

一看,他的眼睛亮了:他的那对核桃!核桃放在一个玛瑙碟子里。

他掏出放大镜,隔着橱柜的玻璃细细地看看:没错!这对核桃他看的次数太多了,核桃上有多少个小葫芦他都数得出来。

他问售货员:“这对核桃是什么人卖的?”“保密。

”“原先核桃有两个平绒小口袋装着的。

”“有。

扔了。

你怎么知道?”“小口袋是我缝的。

”“?”傅玉涛看了看标价:外汇券250。

这时进来了一个老外。

老外看了看,问“这是什么?”售货员:“核桃。

”“玉的?”“不是玉的,就是核桃。

”“那为什么卖那么贵?”售货员请傅玉涛给老外解释解释。

傅玉涛说:“这不是普通的核桃,是山核桃。

”“山核桃?”“这种核桃不是吃的,是揉的。

”“揉的?”傅玉涛叫售货员把玻璃柜打开。

傅玉涛把两颗核桃拿在手里,熟练地揉了几圈。

“揉,有什么好处?”“舒筋活血。

”“舒,筋,活,血?”“你看这核桃的色,红里透紫,紫里透红,这是人的血气透进了核桃。

”“血——气?”“把核桃揉成这样,得好几十年。

”“好几十年?”“两代人。

”“两代人,揉一对核桃”“Yes!”“这对核桃,有一个名堂,叫‘子孙万代’。

”“子孙万代?”“您看这一个一个小疙瘩,都是小葫芦。

”傅玉涛把放大镜给老外,老外使劲地看。

“是雕刻的?”“No,是天生的。

”“天生的?噢,上帝!”“这样的核桃,全中国,您找不出第二对。

”“我买了!”老外拿了这对子孙万代核桃,一路上嘟哝:“子,孙,万,代!子孙万代!”傅玉涛回家,炒了一个麻豆腐,喝了二两酒,用筷子敲着碗也唱了一句西皮慢三眼:“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展……”一九九三年八月二十七日(选自<汪曾祺小说经典》,有删改)11.画线句予中两次提及“两个平绒小口袋”,有什么作用?(4分)▲▲12.“子孙万代”为何珍贵?试根据小说内容加以概括。

(4分)▲▲13.主人公傅玉涛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14.汪曾祺说,他的小说追求“溶奇崛于平淡”的境界。

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

(6分)▲▲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谈动情情是诗之魂。

感受于外,情动于中。

先有感,后有情,情不是飞来的。

感受是被动的受,情动是主动的动。

由感而情,由情而诗,这个程序我们都得遵守。

为什么说感受是被动的受?人活在世界上,由不得他自己。

万事万物,每日每时,乱纷纷都到他的眼前来,一一逼入他的感官,叫他回避不了,不受也得受,难受也得受,所以说是被动的受。

为什么说情动是主动的动?感受既多,叠累在心,人非草木,哪能无情。

情是有的,看你怎样处置。

熄下去了,就不会有诗了;燃起来了,就可能有诗了。

或燃或熄,主动在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