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案医话】
光明中医 2021 年 1 月第 36 卷第 1 期 CJGMCM January 2021. Vol 36. 1
•
125
•
经方治疗失眠经验总结
滕立春
摘要:失眠是影响人们健康状况的常见临床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精神和生活水平,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经方是临床常用方 剂,效果好,见效快,本文针对不同证型导致的失眠,辨证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肾气丸、酸枣仁汤、半夏泻心汤等经方取得一定的 疗效,病例典型,效果突出,现总结如下,以资参考。
关键词:失眠;经方;中医药疗法
doi : 10. 3969/j. issn. 1003-8914. 2021.01.047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 -01 -0125-03
Experience Summary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TENG Lichu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t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Shuangliu 610400, China)
Abstract :Insomnia i s a c o m m o n clinical disease affecting people* s health, seriously affecting people* s mental and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incidence rate i 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Classical prescription i s a commonly used clinical prescription with good effect and quick effect. In this paper, for the insomnia caused by different syndromes, Chaihu Longgu Muli decoction, Shenqi pill, Suanzaoren decoction,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and other classical prescription were selected for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was obtained. Typical classical prescription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ses and outstanding effec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 insomnia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 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常见表现有人 睡困难、睡眠质量低、睡眠时间短、早醒,甚至出现记忆 力、注意力下降等,往往与精神压力、社会心理、躯体疾 病、药物滥用等因素有关。
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在 6个城市进行的研究表明,中国内地成人有失眠症状 者高达57%[2]。
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少关注中医药和 物理治疗等相关内容[1]。
中医将该病归属于“不寐 病”“不得卧”等范畴,对于失眠的病因病机以《黄帝内 经》中阳不人阴、营卫失和、脏腑失衡为总病机,治疗 上也从以上几个方面人手[3]。
笔者在临床中选用《伤 寒杂病论》中的经典方剂加减治疗失眠取得较好的临 床疗效,兹选取四则验案总结如下。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案
李某某,女,46岁,因“失眠多梦5年余”就诊,自 诉5年前开始出现失眠多梦,人睡困难,逐渐出现烦躁 潮热,在多处就诊,按围绝经期综合征予中西药物治 疗,效果欠佳。
来诊时诉近半月来彻夜难眠,晨起头胀 不适,烦躁不安,口干,偶有口苦,严重影响工作和生 活,饮食及大小便如常。
查体:面容焦虑,舌红,苔薄白
作者单位:金堂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四川金堂610400) 通讯方式:E-mail :tonglichun888@ 163. com
而干,脉弦细。
四诊合参,辨证为肝郁肾虚,予柴胡加 龙骨牡蛎汤加味,处方如下:柴胡12 g ,黄芩9 g ,法半 夏9 g ,党参9 g ,甘草9 g ,大枣9 g ,桂枝10 g ,白芍 10 g ,茯苓10 g ,丹参20 g ,生龙骨20 g ,生牡蛎20 g ,黄 精30 g ,百合30 g ,紫苏叶9 g 。
7 d 后复诊,患者自诉近3 d 人睡时间逐渐缩短, 质量改善,睡眠时间延长至每晚4 ~5h 。
中药守前方 6剂,嘱其调摄情志,每晚温热水沐足,按摩涌泉穴位。
1周后复诊,自诉睡眠明显改善,每晚可入睡6 ~8 h , 偶有做梦,潮热烦躁减轻,予逍遥丸、六味地黄丸善后。
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107条:“伤 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 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郑桂玲[4]用 本方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有效率达90%。
本案患者 为中年女性,操劳过度,压力过大,导致情绪压抑,肝气 失调,且年过四十,肝肾已亏,月经少、阴虚潮热之象渐 显,故处方去大黄、铅丹,加桂枝汤疏肝理脾、调和营 卫、缜惊安神,加用黄精、百合滋阴润肺、补脾益肾,切 合病机,故而见效。
临床工作中发现此方对于大多数 失眠尤其因肝气郁结为始发病机导致的失眠患者效果 较好,对于因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失眠者效果亦佳。
2肾气丸案
廖某,女,43岁,因“失眠1年余”于2019年8月
• 126•光明中医2021 年1月第36 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21. Vol 36. 1
就诊,自诉1年前开始出现睡眠质量下降,最为苦恼是 每晚凌晨2 ~3时即醒,醒后久久不能入睡,心烦,头晕 乏力,胃纳一般。
近1年来月经量逐渐减少。
查体:舌 尖红,苔薄白,脉沉细。
中年女性,肝肾不足,肾精亏 虚,无以化生气血,故经少;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偏 旺,不能潜藏,故心烦、不寐易醒,四诊合参,辨证为肝肾阴虚、心肾不交,予肾气丸合交泰丸加减,处方如下:熟地黄24 g,山萸肉12 g,山药12 g,茯苓9 g,泽泻9 g, 牡丹皮9 g,附片3 g,肉桂3 g,黄连6 g,牡蛎20 g,龙 骨20 g,丹参20 g,首乌藤30 g。
5剂。
1周后复诊,早 醒现象改善,近2 d凌晨醒后,模模糊糊中很快人睡,第2d头脑清醒很多。
效不更方,守前方5剂。
半月 后随访夜间再无早醒,嘱其服用金匮肾气丸1个月巩固疗效。
按:肾气九出自《金匮要略》,为补贤温阳的常用方,后世补肾的六味地黃丸、左归丸等诸多方剂均由此 演化而来,效果卓著。
本例患者年过四十,月经减少,提示肝肾已亏,心烦不能入睡,为心火亢盛之征,且每 晚子时过则阳气生,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偏 亢,阳不入阴,故易醒,本案以肾气丸合交泰丸以补肾水、清心火,以交通心肾,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丹参活 血化瘀、凉血安神,辨证配伍得当,故能取效。
本方以 补肾为主,对于中老年患者出现肝肾亏虚之象者均可选用此方加减,效果颇佳。
3 酸枣仁汤案
王某某,男,7岁,家属代诉“夜间惊叫3年余”。
3年前开始,每周有3 ~4晚凌晨1 ~3时坐起后惊叫,有时咬牙切齿,伴有嘶吼,每次持续5 ~ 15 min,在医院 神经科及采用民间偏方多方治疗,未见疗效。
刻诊:精 神、饮食可,小便黄,大便不畅,3 ~4d—次。
查体:面 部两颧红,口唇偏红,舌红,苔薄黄而舌根厚腻,脉弦 滑。
患者为少年儿童,古人云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 足”,此小儿肝火旺盛,且平素进食不节,肥甘厚腻滋生湿热,心肝之火扰动心神,心肾不宁,故见半夜惊叫,辨证为心肝火旺,兼有湿热。
予酸枣仁汤加减,处方如 下:炒酸枣仁12 g,知母9 g j l|芎9g,石膏30 g,钩藤 12 g,蝉蜕10 g,牡丹皮10 g,淡竹叶10 g,黄芩10 g,白茅根10 g,生甘草10 g。
3剂,每剂药水煎分2 d服用,家属见有酸枣仁,告知前医曾用酸枣仁效果不佳,嘱其 本方不同以前处方,放心服用,1周后家属诉近1周来 仍有3次,但惊叫程度明显减轻,每次持续时间2〜5 min,其中一晚坐起后未吼叫很快人睡。
家属欣喜万 分,二诊查体见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病机不变,守前 方3剂。
1周后复诊时,家属诉1周来仅有2次惊坐 而起,未吼叫,很快人睡。
予淡竹叶、灯心草、甘草加冰糖代茶饮。
3个月后随访未再复发。
按:《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烦虚 劳不得眠,酸奉仁汤主之。
”本方具有养血安神、清热 除烦之功。
方中酸枣仁味酸,性平,可生心血,养肝血,酸以收心肝偏亢之火,茯荟宁心安神,知母性寒可滋阴 润燥、清热除烦,川芎辛散调达肝气。
本案为少年儿童,小儿肝常有余,心肝火盛,平素油腻犯甘之品摄入 过度导致痰湿内生,化热扰神,则见颧红、唇红、尿黄、大便不畅、舌红而舌根厚腻,本案在酸枣仁汤基础上加 钩藤、蛘蜕清肝息风,蝉蜕为治疗小儿夜啼特效药,同时去伏茶,加淡竹叶、白茅根章清心火、利湿热,导热从 小便而出;生石膏、黄芩、牡丹皮等清胃、肺、肝之火,多脏同治,同时加强酸枣仁安神之效,故而取效甚捷。
4半夏泻心汤案
张某,男,30岁,因“失眠6年余”就诊,患者从事 美发行业,饭无定时,夜间工作到九、十点钟,下班后有 吃宵夜习惯,导致人睡难,多梦,心烦,口苦,口臭,腹 胀,纳呆,尿黄,大便正常。
查体:体瘦,唇红,舌尖红,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四诊合参,辨证为脾胃失和、痰 热扰心。
中药予半夏泻心汤加味,处方:法半夏9 g,黄 考:18 g,黄连5 g,干姜6 g,党参10 g,白苟12 g,白术 10 g,茯苓1〇 g,藿香7 g,甘草7 g,香附10 g,白薇 1〇g。
7剂。
并嘱其按时进餐,忌宵夜。
二诊时人睡明显好转,口苦、腹胀、尿黄改善。
查体:舌尖红,苔薄 白,脉弦滑,效不更方,7剂。
随后随家属来诊时追问,睡眠已正常,无口苦、腹胀等不适。
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但满而不痛 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本方为 治疗中焦寒热错杂所致脾胃病的专方。
本案患者长期 饮食不节,睡前进食,脾胃乃伤,痰热内生,阻滞中焦气 机,故有腹胀、纳呆之胃肠道症状;痰热蕴久,上扰心 神,故见失眠多梦,口苦;脾胃湿热,上蒸于口,故口臭。
综合以上因素,化痰清热、恢复中焦气机升降,为本病 主要治法。
《黄帝内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 不和是影响睡眠的一大因素,本方不治失眠而从脾胃 入手,竟获良效,实出笔者意料之外。
总之,失眠是现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很多患者 因担心西药不良作用而未能及时治疗,饱受失眠带来 的痛苦。
经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组方精当,疗效卓 著,只要辨证准确,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
以上四则病 案选择不同经方治疗,对于肝脾失常、肾虚伴心肾不交、心肝火旺兼湿热、痰热扰心4种证型的失眠均取得 较好的疗效。
应用经典中药方剂的同时,可以配合食 疗、按摩、针灸、刮痧、心理疏导等其他方法,发挥中医 在改善失眠方面的特长,为更多患者解决失眠的
光明中医2021 年1月第36 卷第1期CJGMCM January 2021. Vol 36. 1• 127•
困扰[5]。
参考文献
[1]赵忠新,张鹏,黄流清.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
神经科杂志,2012, 45(7) : 534-540.
[2]陆峥.失眠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现状[J].世界临床药物,2011,
32(4):193-199.
[3]贾玉,贾跃进,郑晓琳.中医对失眠认识的探讨及展望[J].中华
中医药杂志,2015, 30(1) : 163-166.
[4]郑桂玲.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临床疗效
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10) : 110-111.
[5]中国中医科学院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课题组,失眠症中医临
床实践指南(W H O/W P O)[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丨6,3( 1 ):
8-25.
(本文校对:滕立春收稿日期:2020 -05 -22)
白头翁汤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
结肠炎的经验
马军
摘要:分析并总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主要内容包括: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诱因、临床表现以及白头翁汤、中药灌肠治疗的注意事项、临床效果等。
经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医护人员的临床救治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各项不良症状基本消 失,无呕吐、皮疹、发热畏寒等不良反应的出现,且病情趋于稳定,恢复较好。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白头翁汤;中药灌肠;中医综合疗法;经方
doi :10. 3969/i. issn. 1003-8914. 2021.01.048 文章编号:1003-8914(2021) -01-0127七3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指的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结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累及部位包括乙状结肠、直 肠、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
在中医方面,该类疾病 属于腹痛、泄泻、肠风、便血的范畴,是一种原因不明的 肠道疾病,起病相对缓慢,有腹泻、腹痛、便血、脓血便 等不良症状,严重者还伴有发热、多汗、进行性消瘦等表现,其中,以腹泻较为常见U]。
而该类疾病的病因病机可归纳为湿热蕴结、肝气郁结、脾胃损伤、脾肾阳 虚等。
其中,以湿热蕴结型较为多见,尤其表现在患者 的疾病发作期。
因此,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需遵循清 化活血法的原则[3]。
笔者在临床中针对这种患者常使用经方白头翁汤加味口服,同时配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相关内容进行了整合,并作以下报道。
1理论基础
1.1白头翁汤方剂组成药物包括:白头翁20~25g,秦皮15 ~20 g,黄柏12 ~15 g,太子参10 ~15 g,炒白术 12~15 g,黄连 8~10 g,木香 5 ~10 g,三七 6~10 g。
具 体分析:白头翁汤出自《伤寒论》,属于清热剂的一种,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痢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其基础方为: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广东广州510180)
通讯方式:E-mail:mxyyx7203@ 163. com 白头翁、秦皮、黄柏、太子参、炒白术、黄连、木香、三七,方中包含的白头翁,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 痢之功效;黄连味苦,性寒,可以用来清热燥湿,泻火解 毒;黄柏味苦,性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作用[4]。
另外,秦皮可以清热燥湿、清肝明目,太 子参可以益气健脾、生津润肺,木香可以行气、止痛、健 脾、消食,炒白术可以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三七 还可以止血补血、抗血栓:5]。
其加减方如下:①外有表邪、恶寒发热患者:加葛根、连翘、金银花透表解热;
②里急后重较甚者:加木香、槟榔、枳壳以调气;③脓血 多者:加赤芍、牡丹皮、地榆以凉血、活血;④食滞者:加 焦山楂、枳实以消食导滞,然而,对于部分素体脾胃虚弱的患者,该方必须要慎重使用。
1.2中药灌肠中药灌肠,主要是指在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治疗期间,取1〇〇m l康复新液进行保留灌肠,1次/晚,在此期间,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灌 肠前,嘱咐患者将大便排空,灌肠后,将患者的臀部进行适度抬高,一般情况下,抬高30°即可,以此来达到药液与病变组织充分接触的效果。
其中,康复新液(产品规格:100 ml;国药准字Z51021834;生产厂家: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分析:在对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药灌肠治疗期间,所使用的康复新液,不仅能够加速患者体内部分坏死组织的脱落,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