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品评的步骤及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品评的步骤及⽅法
茶叶品评要经过抽样、测定⽔分,然后进⾏外形和内质审评。
⽑茶的形状、⾊泽、⾹⽓、滋味、汤⾊、叶底等品质特征是茶叶物理性状和主要化学成分的综合表现。
所以,茶叶审评必须有正确的⽅法。
但感官评茶是⼀门应⽤感官技术的科学,对它的掌握,不仅要求有锐敏的感觉器官、还必须具备⼀定的评茶知识和经验。
插取样品
插样是审评茶叶的⾸要环节,因为茶叶等级是以⼀个样品来评定的。
所插的样必须有代表性。
插样前要验件数,然后每件的茶上、中、下及四周各取⼀把,如插取的样与原始样品⼤体⼀致时,即混合均匀作为这批茶的⼩样,再将每件⼩样充分混合作为⼀个总样。
反复多次,采⽤“四分法”。
取对顶⾓的两份。
直到取得500克左右样茶,即可放置样盘中、以供审评。
测定⽔分
按照茶叶保管的要求、茶叶中含⽔量⼀般以5%-6%为宜。
超过这个含⽔量会使茶叶变质,引起霉菌滋⽣,发⽣霉变。
通常感官测定⽔分,是抓⼀把茶叶,紧握⼿中,感到刺⼿、有沙沙⾳,稍微⽤⼒,条索即断,⽤⼿指稍揉即成粉末的,⼀般含⽔量约为7%左右;抓⼀把茶⽤⼒⼀握,感觉有些刺⼿,条索能折断,捻之只能成⽚末,含⽔量约为10%左右;如⼿握茶叶感觉不刺⼿,并微有回⼒,茶条⽤⼿指⼀捻,梗断⽽梗⽪不断离,⼲嗅⾹⽓不⾼,含⽔量则在10%以上。
由于全凭感官测定难合标准,还要经过仪器测定,对照练习,才能提⾼感官测定⽔平,使它基本达到预期⽬的。
审评外形
外形审评⼜叫“⼲看”。
主要评看外形条索、嫩度、⾊泽、净度四个⽅⾯。
审评时,⾸先正确取样(250-500克或100-200克)放⼊样茶盘,双⼿持样茶盘两⾓,平⾯回转⼗余转,使盘内样茶通过转动按轻重、⼤⼩分层叠在盘内。
条⼤、⾝⾻轻的浮在上层,叫做“⾯装茶”;紧细重实的集中在中层,叫做“中段茶”;体⼩⽽细碎的沉积在下层,叫做“下段茶”。
审评时先看⾯装茶的粗细、松紧、嫩度、⾊泽和净杂程度;再轻抓⼀把翻转过来,察看中段茶的细紧、嫩度、重实程度;最后看样盘中下段茶中的碎⽚、末茶的含量。
这样反复察看外形,即可反映原料的⽼嫩,⼜可看出制茶技术的⾼低。
①条索
条索是茶的外形。
评看松紧粗细、弯直、整碎、扁圆等来辨别好坏。
以紧细、圆直、匀齐、⾝⾻重实的为好。
粗松、弯曲、短碎、松散多块的为差。
②嫩度
审评茶叶嫩度主要评⽐芽头多少、叶质者嫩、外形条索的光润度。
嫩度要看锋苗的⽐例。
锋苗是指⽤嫩叶制成的细⽽尖锋的条素。
⼀般红茶以芽头多、有锋苗、叶质细嫩为好。
绿茶的炒青以锋苗多、叶质细嫩、⾝⾻重实为好。
烘青则以芽毫多、叶质细嫩为好。
粗松、叶质⽼、⾝⾻轻为较次。
③⾊泽
评看茶叶颜⾊和光泽。
茶叶的⾊泽有深浅、枯润、明暗、纯杂之分。
红茶的⾊泽有乌润、褐润和灰枯的不同;绿茶的⾊泽有嫩绿、或翠绿、青绿、深绿、青黄以及光润和千枯的不同。
④净度
主要看茶叶中含梗、末、扑、⽚、籽和其他⾮茶类夹杂物的有⽆或多少。
⾮茶类夹杂物有⽵屑、⽊⽚、杂草、⾍体、兽⽑以及沙⽯、⾦属等物,⽆则好,有则差。
茶叶审评除上述四个⽅⾯外,还要结合嗅茶叶的⾹⽓是否正常,有⽆烟、焦、霉、馊、酸味或其他不正常的⽓味。
内质审评
内质审评⼜叫“湿看”,包括评定⾹⽓、滋味、汤⾊、叶底等四个⽅⾯。
审评时,把样盘⾥的茶样摇匀、压平,然后⽤拇、⾷、中三指从⾯装插到下段茶底部,抓取茶叶⼀勺。
⽤天平称量3克,⽤开⽔冲泡,盖上杯盖,经5分钟后,依次把茶汤倒⼊审评碗中,先嗅杯中⾹⽓,再看碗中汤⾊,品尝滋味,最后把杯中叶底倒⼊叶底盘中,察看它的嫩度、⾊泽和匀度。
①⾹⽓
审评⾹⽓要在纯正基础上分别⾼低和持久等。
要反复多嗅⼏次,先热嗅、再温嗅,辨别⾼低;再冷嗅,判别持久性。
同时,必须按杯排列次序,从头到尾嗅遍,不能⽆次序地乱嗅。
因为嗅过⼀次的和嗅过⼏次的,有⼀定的时间间隙,杯内热度不同,⾹⽓也就嗅不到⼀样,嗅时辨别⾹⽓的⾼低、强弱和持久性以及是否正常,有⽆烟、焦、霉、馊或沾染其他异味。
②汤⾊
茶叶内含物被开⽔冲泡出的汁液所呈现的⾊泽,叫汤⾊,俗称“⽔⾊”。
汤⾊主要评深浅、亮暗、清浊等。
⾊度要看是否符合各类茶应有的汤⾊和是否有变⾢(陈化⾊)。
亮度是指明暗程度。
以汤⾊明亮为好,亮度差的为次。
清浊度是指茶汤清澈或混浊程度,以纯净透明、⽆混杂的为好。
汤⾊易受光线强弱、茶碗规格、冲泡时间长短等各种因素影响,在审评时要注意红茶以红艳明亮为优、绿茶以嫩绿为上。
③滋味
茶叶经沸⽔冲泡后,⼤部分可溶性有效成分都进⼊茶汤,形成⼀定的滋味。
滋味在汤温降⾄50℃左右时为最好。
审评时,⽤汤匙把少量茶汤送⼊⼝中,⽤⾆头来回抽吸打转,使茶汤充分接触⾆上的味蕾,从⽽辨出滋味的浓淡、强弱、鲜爽、醇和、苦涩等。
④叶底
把茶杯中冲泡的茶叶倒⼊⿊⾊的叶底盘或⽩⾊瓷碗、瓷盘,然后进⾏审评。
⽤叶底盘可把叶底拌匀、铺开、压平、观察嫩度、⾊泽和匀度。
⽤瓷碗或搪瓷盘的,可加⽔漂洗,使叶张泡在⽔中,再⾏观察分析。
叶底的嫩度除⽬光观察外,还可⽤⼿指按压,判断它的软硬、厚薄和⽼嫩程度。
叶质柔软⽽不撑⼿的为好,有粗糙、皱纹的较差。
影响茶叶审评的正确性的因素很多,如审评⽤具的质量不同,冲泡茶叶⽤⽔和冲泡时间不同等等。
同时,茶叶的外形各因⼦之间、内质各因⼦以及外形和内质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所
以,审评时取样以及泡茶⽤具、光线、时间、⽔温和每项因⼦的评⽐顺序等等,必须⼀致,这样,才能取得⽐较正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