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二语文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5 游沙湖 苦斋记.pptx精编课件

合集下载

语文:6.5 《游沙湖》 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43张ppt

语文:6.5 《游沙湖》  课件(人教新课标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共43张ppt
• 《游沙湖》《苦斋记》
知识与能力
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字词 和句式
过程与方法
学习古人记事说理的方法和寓情
理于叙述之中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 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哲理思想 值观
• • • • • •
一、古字通假 (1)覆之以茆(____通____,________) (2)楛竹之笋(____通____) (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____通____) (4)燕坐于华堂之上(____通____) (5)籍柔覆温之躯(____通____,________)
(6)劳 其筋骨________________ . (7)良药苦口利 于病,忠言逆耳利 于 . . (8)闻麻桥人庞安常善 医而聋________________ . (9)下临兰溪,溪水西 流________________ . (10)君看流水尚能西 ________________ .
• • • • • •
• 2 .刘基 (1311 ~ 1375) ,字伯温,青田 ( 今浙江青田 ) 人,是元 末明初负有盛名的诗文作家,有《诚意伯文集》20卷。他的 作品或多或少地揭露了历史的真相,不少篇幅揭露封建统治 阶级的反动本质以及他们压榨掠夺人民的罪行,思想性、艺 术性都比较强。
• 二、背景回放
• 1.《游沙湖》
• (6)形容词,长,高/动词,修建/动词,修理/动词,治理/动词, 修养/动词,学习,研究/动词,整饰 • (7)动词,完结,穷尽/动词,彻底/形容词,处境困难 /形容词, 不得志/形容词,走投无路的/形容词,荒凉 • 四、(1)名词用作动词,筑巢 (2)名词用作动词,筑室 • (3) 名词用作动词,命名 (4) 形容词用作名词,珍美的食物 (5)使动用法,使……劳苦 (6)使动用法,使……劳累 (7)使 动用法,使……有利 (8)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 (9)名词作 状语,向西 (10)名词用作动词,向西去 • 五、(1)判断 (2)省略 (3)状语后置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六单元游沙湖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第六单元游沙湖

2、休将白发唱黄鸡:白居易《醉歌》诗:“谁道使君 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 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诗借 “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而苏轼却奉劝大 家“休将白发唱黄鸡!"这是一种多么从容自信、旷达 乐观的人生情怀!
反其意而用之
从苏轼的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当时怎样 的思想感情?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 聪明领会超过一般人,用纸给
字,辄深人意。余
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够
戏之曰:“余以手
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
为口,当以眼为耳, 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
皆一时异人也。”
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 的怪人。”
• 疾愈,与之同游清 泉寺。寺在薪水郭 门外二里许,有王
•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 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
再见
翻译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
沙湖,亦曰螺师店。 •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乡镇沙湖,
予买田其间,因往 相田得疾。闻麻桥 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遂往求疗。安常虽 聋,而颖悟绝人, 以纸画字,书不数
又叫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 亩田,因为去看田地好坏,得 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 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去他那 里请他看病。
作者写庞安常只是为了突出庞安常的个性特点吗?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写庞安常,其 实也是在写作者自己。
苏轼在第一部分中写了自己的什么?是怎样 写自己的?
异 和庞安常进行类比
1、庞安常以眼为耳 苏轼以手为口——都是一代异人。
2、庞安常“颍悟绝人”却隐居乡间,只能作一村医 苏轼曾被仁宗皇帝夸赞为替儿孙寻得的“相才” , 又诗文绝世,却一生不幸,贬居僻远——拥有相同 的境遇。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6.3游沙湖苦斋记Word版含答案

2018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6.3游沙湖苦斋记Word版含答案

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楹.联(yíng)黄蘖.(bì)栎.树(lì) 蓬头垢.面(gòu)B.颖.悟(yǐng) 动辄.(zhé)浸.润(jìn) 稗.官野史(bài)C.汩.汩(gǔ) 苦楝.(jiān)拊.掌(fǔ) 熠.熠生辉(yì)D.茹啖.(dàn) 蹑.屐(shè)菽麦(shū) 酩.酊大醉(mǐng)项,“蘖”应读“bò”;C项,“楝”应读“liàn”;D项,“蹑”应读“ni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坐..于华堂之上燕坐:安坐。

B.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倚伏:依托。

C.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中:中间。

D.运穷福艾.艾:停止。

项,中:受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剑溪之水出焉得其尤绝者家焉B.{其槚荼亦苦于常荼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D.{刘子闻而悟之父母者,人之本也项,均为兼词,于此。

B项,介词,比/介词,到。

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

D项,代词,这(道理)/结构助词,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②下临兰溪,溪水西.流③君看流水尚能西.④故遂择其窊而室.焉⑤野蜂巢.其间⑥不可以实.疏粝⑦名.其室曰苦斋A.①③⑤/②/④⑥⑦B.①⑥/②/③④⑤⑦/③⑤⑥⑦ D.①④⑤⑦/②⑥/③形容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④⑤⑦名词用作动词。

5.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②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③覆之以茆④岸外而臼中⑤燕坐于华堂之上⑥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⑦风从北来者⑧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A.①⑥/②③⑤/④⑧/⑦B.①②/⑥③⑤/④⑦/⑧/②④⑥/⑦/⑧ D.①②⑥/③⑤⑧/④/⑦为判断句,③⑤⑧为介词结构后置,④为主谓倒装,⑦为定语后置。

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5 游沙湖 苦斋记.pptx精编课件

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6.5 游沙湖 苦斋记.pptx精编课件

Y 预习导引 H核心归纳
UXIDAOYIN
EXINGUI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 犹是也夫? 译文:我听说井因甘甜而先干涸,道路边的李子因为味苦而得以 保存,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为卧薪尝胆而振兴,不是都 像这样吗? 点评:井以甘竭:《庄子· 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李以苦存: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 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夫差,春秋时吴国的国君,因为 沉湎酒色,终为勾践所灭。勾践,春秋时越国的国君,曾被夫差大败, 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整顿国政, 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继而成为霸主。这里连引数典,两反两 正,形成强烈对比,阐明了书斋主人的苦乐观。
Y 预习导引 H核心归纳
UXIDAOYIN
EXINGUINA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游沙湖》中对神医庞安常的描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提示:作者描写庞安常只选取其“以眼为耳”“虽聋,而颖悟绝人”的 特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一个细节,点化成 文,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这种写人的手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 细细品味,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写法本身其实蕴含深意。庞安常 名安时,湖北蕲水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长耳聋,但 自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 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 为耳”的“异”。从作者在文中的“戏”言可以看到,作者这样写人,其 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而作者“以手 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庞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 充一名村医,作者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两人连境遇都有同“异”。 更“异”的是他们都不用“耳”。

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课件:第6单元 推荐作品 游沙湖 苦斋记

2017-2018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课件:第6单元 推荐作品 游沙湖 苦斋记
我们的时代缺少真正的大师。当我们国人在感叹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没
有中国人时,我想,应该有更多的人大胆地站出来响亮地说:“那是因为
文章的另一特点是用笔经济,全文只有172字。写游览所见景物,只
简略点出“王逸少洗笔泉”“兰溪”“水西流”。而对兰溪景物的具体、
生动、形象的描写,则留到词中表现。词把静谧幽雅的景色、积极乐观
的情绪和精警深刻的人生哲理,浑然无痕地融合起来。在短小的篇幅中,
有人物,有事件,有自然景色,有诗情哲理,这一切又似乎是信手拈来,
二、背景展示
(1)《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居黄州时留下的一篇写人记游的 随笔小品。此作前一部分以文写人,后一部分以词记游,文、词融为一 体,相互激发,自然流畅而情韵悠长。 (2)《苦斋记》是刘基为朋友章溢的书斋所作的记,其围绕一个“苦”字, 横说竖说,发人深省。文短意丰,见解独特。
名言警句
漫笔写成,充分体现了苏轼随笔小品文的艺术特色。
第三个特点是作者善于用深邃的眼光观察自然景物,并赋予丰富的
想象,把思想性和哲理性高度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种高度的艺术技巧,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苦斋记
一、中心主旨
本文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作者围绕苦斋的 “苦 ” 字,借
景抒情,缘景说理,极其通俗而深刻地阐明了 “ 苦之为乐 ” 和 “ 苦生于
以抒情议论为主。没有前一部分的事和景,则后一部分的情和理便无所 附丽;没有后一部分的情和理,则前一部分的事和景便没有概括成理论, 没有概括出主题。所以两者是有机的结合,是统一的整体。《苦斋记》 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多读厚积 ——读亮点美文,积素养提技能
让我们拥有宁静朴素的心 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观点是“拥有宁静朴素的心”。 ①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以及愿望,真诚朴 实得令人动容。在他的梦里,杂交水稻获得了巨大成功,水稻如高粱般高, 颗粒如花生米般大 „„(1) 这是多么简单明快而又朴素的愿望啊,美好却 有点儿遥远。而就是这朴素的愿望,这宁静致远的心境,使他勤恳工作, 最终解决了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②海子曾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 冻,路远马亡。”袁隆平的愿望,是纯粹得让人起敬的。作为一名科学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6.3 游沙湖 苦斋记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6.3 游沙湖 苦斋记含答案

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一、夯基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楹.联(yíng)黄蘖.(bì)栎.树(lì) 蓬头垢.面(gòu)B.颖.悟(yǐng) 动辄.(zhé)浸.润(jìn) 稗.官野史(bài)C.汩.汩(gǔ) 苦楝.(jiān)拊.掌(fǔ) 熠.熠生辉(yì)D.茹啖.(dàn) 蹑.屐(shè)菽.麦(shū) 酩.酊大醉(mǐng)项,“蘖”应读“bò”;C项,“楝”应读“liàn”;D项,“蹑”应读“niè”。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坐..于华堂之上燕坐:安坐。

B.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倚伏:依托。

C.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中:中间。

D.运穷福艾.艾:停止。

项,中:受到。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剑溪之水出焉得其尤绝者家焉B.{其槚荼亦苦于常荼海运则将徙于南冥C.{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死而有知,其几何离D.{刘子闻而悟之父母者,人之本也项,均为兼词,于此。

B项,介词,比/介词,到。

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假设。

D项,代词,这(道理)/结构助词,的。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②下临兰溪,溪水西.流③君看流水尚能西.④故遂择其窊而室.焉⑤野蜂巢.其间⑥不可以实.疏粝⑦名.其室曰苦斋A.①③⑤/②/④⑥⑦B.①⑥/②/③④⑤⑦C.①④/②/③⑤⑥⑦D.①④⑤⑦/②⑥/③形容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④⑤⑦名词用作动词。

5.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②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③覆之以茆④岸外而臼中⑤燕坐于华堂之上⑥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⑦风从北来者⑧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A.①⑥/②③⑤/④⑧/⑦B.①②/⑥③⑤/④⑦/⑧C.①③⑤/②④⑥/⑦/⑧D.①②⑥/③⑤⑧/④/⑦为判断句,③⑤⑧为介词结构后置,④为主谓倒装,⑦为定语后置。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 游沙湖(共15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六单元- 游沙湖(共15张PPT)
游沙湖
苏 轼
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字 ______,号 ______,眉州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
苏轼与其父______ .其弟______ 都是散文家,号称:”三
苏”.
苏轼是个文艺全才,诗、散文、词、书法、
以“心态与生 活”为话题, 写一篇周记 小作文
再见
②奇(异)水 王逸少洗笔泉 水极甘 下临兰溪
解读“流水能西”“黄鸡 能唱”
揣摩作者情 感:
乐观!旷 达!
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 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 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 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贬居黄州时所作。上片记
) 强,猛烈
3、翻译下列语句:
⑴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 深了人意。
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超过一般 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字,就能够懂得别 人的意思。 ⑵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 鸡。
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了,你看那流水还能向 西,白发的老人还能做报晓的公鸡
戏(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以( 当 天

2、解释下列句中的多义词的意义。
①因往相田( 观

②儿以薄禄相(察 相

③茕茕孑立,形影相貌吊( 互


①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小 ) ②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痛苦病,疾病 )
③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痛 ) ④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心疾之(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游沙湖》 课件 (共98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游沙湖》 课件 (共98张PPT)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 小舟撑出柳阴来。
诗中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 简要赏析。
置身诗境
双飞的燕子什么时候飞回?岸边绽 放的桃花紧贴着湖面。春雨后湖面水势 高涨,把小桥的桥面都给淹没了,游人 渡不过去,正在这时,一叶小舟柳阴下 缓缓驶出。
“蘸”字运用拟 人手法,从侧面生动 形象地描写写出桃花 开得繁密(多),写 出了桃花娇艳欲滴的 美丽。为下文写春游 遇阻后诗人看见小船 撑出时的欣喜作好了 铺垫。
子瞻 ,号 __________ 东坡居士 ,眉 苏轼,字 ______ 州眉山人。 韩愈 、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______
柳宗元 苏洵 、 _______ 苏辙 、 _____、欧阳修 ______ 、 _______ 曾巩 。 王安石 _______、________ 苏洵 、其弟______ 都是 苏轼与其父______
散文家,号称“三苏”。
子瞻 ,号 __________ 东坡居士 ,眉 苏轼,字 ______ 州眉山人。 韩愈 、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______
柳宗元 苏洵 、 _______ 苏辙 、 _____、欧阳修 ______ 、 _______ 曾巩 。 王安石 _______、________ 苏洵 、其弟______ 苏辙 都是 苏轼与其父______
江城子〃十年生死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水龙吟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定风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
苏轼
苏轼,字 ______,号 __________,眉 州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他七人是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苏轼与其父______ 、其弟______ 都是 散文家,号称“三苏”。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6.5游沙湖 苦斋记+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6.5游沙湖 苦斋记+Word版含答案

推荐作品游沙湖苦斋记一、基础知识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颖.悟(yǐng)蕲.水(qí)情趣盎.然(àng)B.花髓.(suǐ) 山巅.(diān) 含辛茹.苦(rú)C.木屐.(jī) 清泠.(líng) 颠沛.流离(pèi)D.榛.莽(zhēn) 酣.酒(hān) 醉醇饫.肥(wò)解析:D项,“饫”应读“yù”。

答案:D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一时异人..也异人:非同一般的人。

B.初食颇苦难..苦难:痛苦和灾难。

C.燕坐..于华堂之上燕坐:闲坐,安坐。

D.颠沛生于不测..不测:意外。

解析:B项,苦难:苦,苦涩;难,音“nán”,难以下咽。

答案:B3.导学号718040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故遂择其窊而室.焉B.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C.左右欲刃.相如D.野蜂巢.其间解析:B项,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各项均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B二、阅读能力培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7题。

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岸.外而臼中。

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钅句夭之草,地黄、游冬、葴、芑之菜,槠、栎、草斗之实,楛竹之笋,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已.积热,除烦渴之疾。

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其氵曳水皆啮石出,其源沸沸汩汩,氵节滵曲折,注入大谷。

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故遂择其窊而室焉。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教学课件6.3游沙湖苦斋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教学课件6.3游沙湖苦斋记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1234567
1.字音识记。
颖.悟(yǐnɡ) 岩崿.(è) 苦杕.(dì) 槠.(zhū) 汩.汩(ɡǔ) 草荑.(tí) 拊.掌(fǔ) 疏粝.(lì)
辄.(zhé) 黄蘖.(bò) 苦葴.(zhēn) 栎.树(lì) 菽.麦(shū) 蹑屐.(jī) 荼蓼.(liǎo) 蓬藋.(diào)
《苦斋记》 1.洒脱自由又线索分明。 文章为表现“苦斋”“苦”的特点,选取了大量“苦”的事物作为陪衬, 使“苦斋”的形象鲜明突出。同时文章又紧紧环绕“苦”和“乐”的依 存关系展开议论,使文章能放能收,既洒脱,又线索分明,体现了散文 形散神聚的特点。
2.化景为趣,化趣为理。 一般写名山胜水的游记,有雄奇瑰丽之观可以描画,而这里所写 的“苦斋”,非有林壑之美、台榭之观、古之胜迹可以引人入胜,供人 凭吊;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足之所至,无非“苦”也。山里的植物,“其 味皆苦”,水里的斑纹小鱼,亦“味苦而微辛”,甚至那里的野蜂所酿的 蜜,“味亦苦”。而且“山去人稍远”“四面峭壁拔起”,人们“多艰其昏 晨之往来”,有什么可以令人赏心悦目、忘忧怡情的呢?作者奇妙地 把“苦”作为贯串全文的脉络,化景为趣,化趣为理,使人从中领略无 穷的佳趣。 作者在写“苦”时,或将“苦”隐于语言之外,或将“苦”显于记叙之中, 但无论其隐显,都没有忘记“苦”的对峙面是“甘”与“乐”。如鱼虽苦, 但“食之可以清酒”,可见苦往往隐藏着乐,乐往往潜伏在苦的环境中, 这便是“化趣为理”。
目标导航 文本助读 基础导练 预习导读
2.《苦斋记》开篇写苦斋及其坐落位置有什么作用? 提示:开篇写苦斋为隐者之室,在匡山之巅,距龙泉之远,见山岩 之陡,以此暗示苦斋环境险恶,使“苦”有了由来和着落。 3.《苦斋记》写了几种物性之苦?有什么用意? 提示:写了草木性苦、蜂蜜味苦和小鱼肉苦。第二段文字由第 一段末句“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生发而来,具体写乐生于此地的 “物性之苦者”——木、草、菜、果、蜜、茶、鱼等物,从实物方面 说明苦斋命名由来,暗示苦斋主人有甘于苦境的高洁情怀。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精品课(34张PPT)

【高二语文】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精品课(34张PPT)
族布:同类植物一丛丛地到处分布。族,丛聚。罗生:罗列生长。 “族”“罗”均为名词作状语。 ○总括一笔,概言物性之苦的植物皆乐生于此苦地。 巢:做窝。用如动词。 花髓:指花蜜,花朵分泌出来的甜汁,能引诱蜂蝶等昆虫来传播 花粉。 苦难:指味道苦涩难于入口下咽。
• 已: 止, 治, 消散。 • 烦渴之疾: 燥热心烦的病。 • 槚(jiǎ)荼(chá): 苦茶。 • 荼: 古 “茶” 字。于: 比,介词。 • 泄水:指瀑布。 • 啮石出:意思是从石缝间冲刷而出。啮:咬,引申为侵
境:可炼品性 情
苦 乐 物:可利世人 趣
斋 人:可悦身心 理



乐于乐,乐为苦; 乐于苦,苦为乐。
章溢(1314——1369),明初大臣,字三 益,号匡山居士,浙江龙泉人。元末组织地 主武装,助元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军。 以功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辞不赴,退隐匡 山。朱元璋取处州后,与刘基、宋濂、叶琛 同被聘请重用。授营田司佥事,巡行江东、 两淮等地,按田定租,民以为便。继为湖广 按察佥事,兴办屯田。后调往浙东,使其子 存道率旧部助李文忠取福建。官至御史中丞 兼赞善大夫。
第二段 翻譯
• 于是,黄柏、苦楝、侧柏之树,黄连、苦 参之草,地黄、游冬之菜,草斗、苦竹之 笋,同类的植物莫不到处分布,罗列生长。 而野蜂的巢就筑在其间,采花粉为蜜,其 蜜的味道也是极苦的。山中土人方言称此 蜜叫黄杜。开始吃的时候,口感特别的苦 涩,稍会,才能感受到它的干甜,能消暑 去热,且能除去燥热心烦这个病。尽管, 这里的树产出的茶叶非常的苦,但人们却 喜欢饮用它。尽管,这里的由溪水中出产 的一种花纹小鱼,模样甚丑,吃起来味苦 且辛辣,但可以醒酒
蚀,此处为冲刷之意。 • 斑文:条状花纹。文,同 “ 纹 ”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6.5游沙湖苦斋记+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6.5游沙湖苦斋记+Word版含答案.doc

介绍作品游沙湖苦斋记一、基础知识稳固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颖悟 (yǐng) 蕲水 (qí) 情味盎然 (àng)...B.花髓 (su ǐ) 山颠 (di ān) 含辛茹苦 (r ú)...C.木屐 (j )ī清泠 (l ngí ) 颠沛流浪 (pèi)...D.榛莽 (zhēn) 酣酒 (hān) 醉醇饫肥 (wò)...分析 :D 项 ,“饫”应读“yù”。

答案 :D2.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皆一时异人也异人 :非同一般的人。

..B.初食颇磨难磨难 :难过和灾害。

..C.燕坐于华堂之上燕坐 :闲坐 ,安坐。

..D.颠沛生于不测不测:不测。

..分析 :B 项 ,磨难 :苦,苦涩 ;难 ,音“nán ”,难以下咽。

答案 :B3.导学号71804025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故遂择其窊而室焉.B.人知乐其乐 ,而不知苦生于乐.C.左右欲刃相如.D.野蜂巢此间.分析 :B 项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其余各项均是名词用作动词。

答案 :B二、阅读能力培育(一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4~7 题。

苦斋记[明]刘基苦斋者 ,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

室十有二楹,覆之以茆 ,在匡山之巅。

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 ,剑溪之水出焉。

山四周峭壁拔起,岩崿皆苍石 ,岸外而臼中。

其下惟白云 ,其上多寒风。

风.从北来者 ,大率不可以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 ,其味皆苦 ,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于是鲜支、黄蘗、苦楝、侧柏之木 ,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钅句夭之草 ,地黄、游冬、葴、芑之菜 ,槠、栎、草斗之实 ,楛竹之笋 ,莫不族布而罗生焉。

野蜂巢此间 ,采花髓作蜜 ,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 ,初食颇磨难 ,久则弥觉其甘 ,能已积热 ,除烦渴之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2.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 犹是也夫? 译文:我听说井因甘甜而先干涸,道路边的李子因为味苦而得以 保存,夫差因为沉湎酒色而灭亡,勾践因为卧薪尝胆而振兴,不是都 像这样吗? 点评:井以甘竭:《庄子· 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李以苦存: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第六:“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惟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 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夫差,春秋时吴国的国君,因为 沉湎酒色,终为勾践所灭。勾践,春秋时越国的国君,曾被夫差大败, 屈服求和。后卧薪尝胆,刻苦图强,任用范蠡、文种等人整顿国政, 终于转弱为强,灭亡了吴国,继而成为霸主。这里连引数典,两反两 正,形成强烈对比,阐明了书斋主人的苦乐观。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游沙湖》中对神医庞安常的描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提示:作者描写庞安常只选取其“以眼为耳”“虽聋,而颖悟绝人”的特 异之处,仅用“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一个细节,点化成文, 写出人物之不同一般。这种写人的手法实在令人叹为观止。而细 细品味,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写法本身其实蕴含深意。庞安常名 安时,湖北蕲水人,儿时读书过目不忘,博物通古今。及长耳聋,但自 学研习中医,尤善针灸,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救人无数,为乡里口碑。 这样一“异人”,可记的事迹行状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 为耳”的“异”。从作者在文中的“戏”言可以看到,作者这样写人,其 实也是在写自己。庞安常“以眼为耳”成一巧手神医,而作者“以手 为口”,是一代诗文绝佳的士子。庞安常“颖悟绝人”却隐居乡间,权 充一名村医,作者也因诗文得祸,贬居僻远。两人连境遇都有同“异”。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刘基(1311—1375),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字伯温, 谥号文成,浙江青田人。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 明朝而驰名天下。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他博通经 史,诗歌雄浑而富于想象,散文风格古朴,笔意奔放。著有 《诚意伯文集》二十卷及其他著述多种,代表作有《郁 离子》等,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苦斋记》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古人 一般的书斋记,大都写其环境之优美清静、主人之闲适 高雅,而本篇却着眼于一个“苦”字,不仅位处苦地,而且连 四周的动植物都具苦性,在无往而不苦中,主人却乐在其 中。文章最后揭示原因,说明了苦乐互相依托的道理,并 进一步点明“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注字音
加点字 蕲 水 . 浸 溪 . 再少 . 楹 . 粟菽 . 茹啖 .. 荑 . 读音 Qí jì n shà o yí ng shū rú dà n tí 加点字 清泠 . 荼蓼 .. 重 褥 . 饫 肥 . 疏粝 . 榛 莽 . 拊 . 读音 lí ng tú liǎo chóng yù lì zhēn fǔ
首 页
பைடு நூலகம்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2.识通假 (1)覆之以茆 茆:通“茅”,茅草 (2)楛竹之笋 楛:通“苦” (3)其槚荼亦苦于常荼 荼:通“茶”,“荼”是“茶”的古写 (4)燕坐于华堂之上 燕:通“宴” (5)籍柔覆温 籍:通“藉”,垫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3.解多义
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 以实 疏粝 . 实 名为救赵,实 持两端以观望 . 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 . 善始者实 繁,克终者盖寡 . 弥 初食颇苦难,久则弥 觉其甘 . 舸舰弥 津,青雀黄龙之舳 . 装满 实际 诚实,忠诚 确实,的确 越,更加 遍布,充满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译文:山下短短的兰芽淹没在溪水里,松林里沙子路上干净没有 污泥,晚间细雨中子规啼鸣。 点评:这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第一句突出环境的优 美;第二句突出环境的洁净;第三句用“萧萧暮雨”和“子规啼”,以动 衬静,突出环境的幽静。这一派充满画意的春光,充满诗的情趣、 春的生机,赏心悦目,沁人心脾,诱发作者热爱自然、执着人生的情 怀。
-1-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中国古代的随笔小品最早发源于先秦两汉,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成 熟于唐代,到明清时期最为繁荣兴盛。它不拘题材文字、格式技巧、 品格趣味,很多都是信笔写来,自然流畅,摇曳生姿,具有很高的艺术 价值。 苏轼的随笔小品,更是“不刻意为文,遇有可记,随笔写去”,“或直抒所 怀,或因事见理,处处有一东坡,其为人,其哲学,皆豁然呈现”。 刘基的《苦斋记》是一篇颇为别致的书斋记,着眼于一个“苦”字,辩 证说理,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4.辨活用 (1)君看流水尚能西 西: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流 (2)名其室曰苦斋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3)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艰: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艰,对……感到辛苦 5.明句式 (1)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 判断句 (2)予买田其间 省略句 (3)风从北来者 定语后置句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1.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只是一个虚衔, 无权过问公事),安置在本州居住。次年二月,他到达黄州,一直住到 元丰七年才离去。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因治病求医,在庞安常 家住了几天,病好以后,又和他同游清泉寺,《游沙湖》即写于此时。
首 页
预习引导
核心归纳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更“异”的是他们都不用“耳”。庞安常不用耳是因为耳聋,耳聋而 不听,只凭自己的眼明心慧。作者不用耳,则是出于性情,率性而为, 不为世风流转,不为时论所惑,活出自己的独立不倚,一派天然,凭的 也是眼明心慧。如此看来,作者那一句“皆一时异人也”,实在寄寓了 很深的感叹。从这一句谐谑之中,我们自然也可以看出作者开朗诙 谐、活泼风趣的性情。而作者贬居僻远却自居“异人”,这又是多么 乐观、自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