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秋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件:1.4地域文化与人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教师必须懂得什么该讲,什么该留着不讲,不该讲的东西就好比是学生思维的器,马上使学生在思维中出现问题。”“观察是 思考和识记之母。”2021/11/172021/11/17November 17, 2021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 2021/11/172021/11/172021/11/172021/11/17
一
二
三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观 念 社会时期
安土重迁
中国传统 农业社会
四海为家 现代中国
形成原因
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 自给自足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方式。 因而,安土重迁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封闭保守的社会 环境被彻底打破,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 益频繁,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人口 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也大为提高
宗教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 人口增殖,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一
二
三
思考讨论从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角度,分析非洲人口出生率高 的原因。
提示非洲许多地区初婚年龄偏低,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 间延长;加之非洲部族众多,各部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多采取鼓励 生育的措施。
一
二
三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1.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1】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闻中心在北京举行招待酒会,欢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各国记 者欢聚一堂,通过交流了解到各自的家庭状况有很大不同。据此完 成下列各题。 (1)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 日本、新加坡等国,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最可能的是 ( ) A.地域文化不同造成的 B.家庭抚养能力的差异造成的 C.生育政策不同造成的 D.饮食结构不同造成的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72021/11/172021/11/1711/17/2021
一
二
三
2.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生育现象 生育观念
形成原因
多育多子
“多子多福”“不孝 有三,无后为大”, 崇尚多育多子,重 男轻女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家庭增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 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
只生一个
“只生一个好”“男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
女都一样”
高
思考讨论我国古代为什么崇尚“多育多子”? 提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值财富的手段主 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
一
二
三
一、基本概念 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链接生活“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明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具有 什么特征? 提示“风”和“俗”均是文化的要素之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出生 率高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 出生
断提高
率低
时代 古代 现代
古代
现代
探究一
探究二
文化现象
职 业
学而优 则仕
观
全民皆商
文化的地域成因
影响
士、农、工、商是中国传统农业
社会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农
业社会中,农民被尊为财富(粮食) 重农 的创造者,而工商业者则被认为 抑商 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而遭到 统治者的贬斥
一
二
三
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观 念 社会时期
学而优 则仕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全民皆 商
现代中国
形成原因
“士”“农”“工”“商”是中国传统农业 社会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士是 统治者阶层,农民被尊为财富(粮食) 的创造者,工商业者则被认为不是 财富(粮食)的创造者而遭到统治者 的贬斥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从事 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
探究一
探究二
文化背景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主题活动
材料一 早在1926年,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婚龄便高达29.1岁,超过
了当代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国家。根据1951年的人口普查,50岁女
性中从未结过婚的占同龄女性的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
生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
材料二 目前,非洲平均每个妇女生6.9个孩子,居世界之冠,其中
解析结合题目提供的国家轮廓图判定国家是做好本组题的第一步, ①~④分别是美国、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四国发展历史及 社会经济特点是完成该组题的重要依据。科威特属阿拉伯国家,其 地域文化、生育婚姻观念与其他三国具有明显区别。科威特历史 悠久,是重要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不是移民国家。 答案1.D 2.D 3.D
在现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行业
不断加快
平等
时代 古代 现代
探究一
探究二
文化现象
人 安土重迁 口 流 动 观 四海为家
文化的地域成因
安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 动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 上,又形成了“父母在,不 远游”的儒家孝道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封 闭保守的社会环境被彻 底打破,各地区之间的交 流日益频繁,婚姻的地域 范围空前广阔
我国传统文化对历史上的人口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社会发 展使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但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很大。据此完成第 4~5题。 4.工商业者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遭受贬斥的原因是( ) A.被认为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B.是被统治阶层 C.四海为家,居无定所 D.不能使劳动力增殖 5.形成“多育多子”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节 地域文化
课标阐释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 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 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 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 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激趣诱思
爱尔兰妇女有晚婚的习俗。早在 1926 年, 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便高达 29.1 岁,超过了当时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国 家。根据 1951 年爱尔兰的人口普查资 料,50 岁女性中从未结过婚的占到同龄女 性的 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 生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了因避孕而少生 的孩子。 文化对人口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2)西亚国家的记者中,有许多是近年加入西亚国家国籍的,这种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西亚国家自然条件优越
B.受婚姻家庭影响
C.受政治因素影响
D.西亚国家经济水平高,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解析第(1)题,泰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家庭抚养
能力较弱,该国出生率较高,国家一般会实施控制生育的政策。日
现代观念 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男女都一样
四海为家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有什么作用? 提示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大大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 压力。 (2)与多子多福相比,少生优生对人口与社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素质,积累社会财 富。 (3)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对人口与社会发展有何积极 意义? 提示不同区域间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 文化素质。
肯尼亚妇女平均每人生8个孩子。非洲国家的妇女平均结婚年龄
在20~22岁之间。
材料三 在美国,离婚率快速上升。在20世纪50年代,90%以上的
已婚夫妇能将他们的婚姻维持到10年以上,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
这一比例下降到不足50%。据统计,法国1991年到2001年的10年间,
婚姻维持不到3年的离婚率上升了45%,占到了2001年结婚夫妇的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文化现象
婚 早婚早育 姻 观 晚婚晚育
生 多育多子 育 观
只生一个
文化的地域成因
影响
古代农业社会,人口相对不足,早 出生
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
率高
当今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
出生 率低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下,家庭增加财富的手段主要依 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 性劳动力
影响
人口流动少, 流动距离近
人口流动多, 流动距离远, 人口的身体素 质、文化素质 大为提高
时代 古代
现代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2】目前,我国已经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现在许多夫
妇却不想生育二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变化是哪种中国文化的变化?(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的变化
B.从多育多子到少生优生的变化
初婚年龄偏小,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 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缩短了世代间隔,提 高了出生率,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婚俗 婚姻稳 定程度
离婚率的变化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很大。离婚率 同人口再生产呈负相关。离婚人数越多、离婚率 越高,出生人口越少、出生率越低
非婚同 婚前性行为的混乱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因为非
10.5%。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初婚年龄大小对人口出生率有何影响? 提示初婚年龄越小,人口出生率就越高。 (2)婚姻稳定程度与人口增长有何关系? 提示婚姻不稳定,离婚率高,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慢;反之增 长快。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文化背景对人口的影响
因素 主要内容 影响状况
初婚年 龄大小
一
二
三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 文化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婚俗、宗教对人口 发展的影响就很大。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婚 初婚年龄 俗 婚姻的稳
早婚之风盛行,初 婚年龄偏低,人口 的出生率高
较稳定,离婚率较
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 人口的出生率低
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
定程度 低,出生率较高 较多,大大降低了出生率
探究一
探究二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主题活动 材料一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 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材料二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重仕轻商,安土重迁”,而现代中国 “全民皆商,四海为家”,文化观念古今有很大变化。
婚俗和制度 生育 人口流动
传统观念
早婚早育 多子多福、多育 多子、重男轻女 安土重迁、 “父母在,不远游”
C.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的变化
D.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
(2)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受宗教的影响 ④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
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我国由于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的实施,人们的生育观念由原来的多育多子逐渐向少生优生的新观 念转变。
本和新加坡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家庭抚养能力较强,
该国出生率较低,国家一般会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两者生育子女
意愿不同主要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饮食结构对生育意愿影响不大。
故选A项。第(2)题,西亚国家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经济水平高,就
业机会多,发展机遇大,所以吸引人口迁移。故选D项。
答案(1)A (2)D
居状况 婚同居者没有稳定的婚姻关系,不愿意生孩子
探究一
探究二
因素 主要内容 影响状况
人口 主张
Hale Waihona Puke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 人口增殖,这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宗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为局部,只是在宗教成 分比较复杂、宗教冲突比较严重的地区影响较
宗教 人口 分布
大,如在考虑南亚国家特别是印度等国的人口分 布因素时,就不能忽视宗教因素。在印巴分治时,1 500 万左右的穆斯林从印度迁入巴基斯坦,200 万 左右的印度教徒则从巴基斯坦迁入印度,这是宗 教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典型例子
答案(1)B (2)A
下图是美国本土、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的轮廓图(比例尺不 同),据此完成第1~3题。
1.上图四国中,与其他三国相比人口地域文化差异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上图四国中,早婚之风盛行、人口增长较快的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其中不是由近代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普通的教师告诉学生做什么,称职的教师向学生解释怎么做,出色的教师示范给学生,最优秀的教师激励学生。 2021/11/172021/11/172021/11/172021/11/17
一
二
三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观 念 社会时期
安土重迁
中国传统 农业社会
四海为家 现代中国
形成原因
定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 自给自足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生产方式。 因而,安土重迁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人口流动的主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封闭保守的社会 环境被彻底打破,各地区之间的交流日 益频繁,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人口 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也大为提高
宗教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 人口增殖,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一
二
三
思考讨论从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角度,分析非洲人口出生率高 的原因。
提示非洲许多地区初婚年龄偏低,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 间延长;加之非洲部族众多,各部族为扩大自己的势力,多采取鼓励 生育的措施。
一
二
三
三、中国文化与人口 1.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1】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新闻中心在北京举行招待酒会,欢迎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各国记 者欢聚一堂,通过交流了解到各自的家庭状况有很大不同。据此完 成下列各题。 (1)在泰国多数家庭中子女较多,并且没有男孩的家庭很少,而在 日本、新加坡等国,许多年轻人结婚较晚,有的家庭不愿生育子女。 对以上现象的解释,最可能的是 ( ) A.地域文化不同造成的 B.家庭抚养能力的差异造成的 C.生育政策不同造成的 D.饮食结构不同造成的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2021/11/172021/11/172021/11/1711/17/2021
一
二
三
2.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生育现象 生育观念
形成原因
多育多子
“多子多福”“不孝 有三,无后为大”, 崇尚多育多子,重 男轻女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家庭增殖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 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性劳动力
只生一个
“只生一个好”“男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
女都一样”
高
思考讨论我国古代为什么崇尚“多育多子”? 提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值财富的手段主 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
一
二
三
一、基本概念 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链接生活“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明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具有 什么特征? 提示“风”和“俗”均是文化的要素之一,“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说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出生 率高
当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 出生
断提高
率低
时代 古代 现代
古代
现代
探究一
探究二
文化现象
职 业
学而优 则仕
观
全民皆商
文化的地域成因
影响
士、农、工、商是中国传统农业
社会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农
业社会中,农民被尊为财富(粮食) 重农 的创造者,而工商业者则被认为 抑商 不是财富(粮食)的创造者而遭到 统治者的贬斥
一
二
三
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观 念 社会时期
学而优 则仕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全民皆 商
现代中国
形成原因
“士”“农”“工”“商”是中国传统农业 社会所推崇的职业选择顺序。士是 统治者阶层,农民被尊为财富(粮食) 的创造者,工商业者则被认为不是 财富(粮食)的创造者而遭到统治者 的贬斥
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从事 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
探究一
探究二
文化背景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主题活动
材料一 早在1926年,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婚龄便高达29.1岁,超过
了当代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国家。根据1951年的人口普查,50岁女
性中从未结过婚的占同龄女性的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
生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因避孕而少生的孩子。
材料二 目前,非洲平均每个妇女生6.9个孩子,居世界之冠,其中
解析结合题目提供的国家轮廓图判定国家是做好本组题的第一步, ①~④分别是美国、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四国发展历史及 社会经济特点是完成该组题的重要依据。科威特属阿拉伯国家,其 地域文化、生育婚姻观念与其他三国具有明显区别。科威特历史 悠久,是重要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不是移民国家。 答案1.D 2.D 3.D
在现代中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 行业
不断加快
平等
时代 古代 现代
探究一
探究二
文化现象
人 安土重迁 口 流 动 观 四海为家
文化的地域成因
安居是进行农业生产活 动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 上,又形成了“父母在,不 远游”的儒家孝道观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封 闭保守的社会环境被彻 底打破,各地区之间的交 流日益频繁,婚姻的地域 范围空前广阔
我国传统文化对历史上的人口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社会发 展使生育观念发生变化,但传统文化的影响仍然很大。据此完成第 4~5题。 4.工商业者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遭受贬斥的原因是( ) A.被认为不能增加社会财富 B.是被统治阶层 C.四海为家,居无定所 D.不能使劳动力增殖 5.形成“多育多子”传统生育观的根源是( ) A.“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 B.劳动力的增殖能增加家庭财富 C.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节 地域文化
课标阐释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 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 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 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收集资料,对比不同 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激趣诱思
爱尔兰妇女有晚婚的习俗。早在 1926 年, 爱尔兰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便高达 29.1 岁,超过了当时提倡晚婚的其他所有国 家。根据 1951 年爱尔兰的人口普查资 料,50 岁女性中从未结过婚的占到同龄女 性的 26%。在爱尔兰,由于女性晚婚而少 生的孩子,在数量上超过了因避孕而少生 的孩子。 文化对人口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探究一
探究二
(2)西亚国家的记者中,有许多是近年加入西亚国家国籍的,这种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西亚国家自然条件优越
B.受婚姻家庭影响
C.受政治因素影响
D.西亚国家经济水平高,有更大的发展机遇
解析第(1)题,泰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家庭抚养
能力较弱,该国出生率较高,国家一般会实施控制生育的政策。日
现代观念 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男女都一样
四海为家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我国提倡晚婚晚育,对控制人口数量有什么作用? 提示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大大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 压力。 (2)与多子多福相比,少生优生对人口与社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降低人口出生率,减轻人口压力,提高人口素质,积累社会财 富。 (3)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对人口与社会发展有何积极 意义? 提示不同区域间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 文化素质。
肯尼亚妇女平均每人生8个孩子。非洲国家的妇女平均结婚年龄
在20~22岁之间。
材料三 在美国,离婚率快速上升。在20世纪50年代,90%以上的
已婚夫妇能将他们的婚姻维持到10年以上,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
这一比例下降到不足50%。据统计,法国1991年到2001年的10年间,
婚姻维持不到3年的离婚率上升了45%,占到了2001年结婚夫妇的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文化现象
婚 早婚早育 姻 观 晚婚晚育
生 多育多子 育 观
只生一个
文化的地域成因
影响
古代农业社会,人口相对不足,早 出生
婚早育有利于劳动力增殖
率高
当今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
出生 率低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下,家庭增加财富的手段主要依 靠扩大人口规模,尤其是增加男 性劳动力
影响
人口流动少, 流动距离近
人口流动多, 流动距离远, 人口的身体素 质、文化素质 大为提高
时代 古代
现代
探究一
探究二
典例剖析
【例题2】目前,我国已经统一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现在许多夫
妇却不想生育二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这种变化是哪种中国文化的变化?( )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的变化
B.从多育多子到少生优生的变化
初婚年龄偏小,意味着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 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缩短了世代间隔,提 高了出生率,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婚俗 婚姻稳 定程度
离婚率的变化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很大。离婚率 同人口再生产呈负相关。离婚人数越多、离婚率 越高,出生人口越少、出生率越低
非婚同 婚前性行为的混乱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因为非
10.5%。
探究一
探究二
结合材料探究: (1)初婚年龄大小对人口出生率有何影响? 提示初婚年龄越小,人口出生率就越高。 (2)婚姻稳定程度与人口增长有何关系? 提示婚姻不稳定,离婚率高,降低人口出生率,人口增长慢;反之增 长快。
探究一
探究二
名师精讲 文化背景对人口的影响
因素 主要内容 影响状况
初婚年 龄大小
一
二
三
二、文化背景与人口 文化差异对于人口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像婚俗、宗教对人口 发展的影响就很大。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婚 初婚年龄 俗 婚姻的稳
早婚之风盛行,初 婚年龄偏低,人口 的出生率高
较稳定,离婚率较
晚婚乃至不婚、不育者司空见惯, 人口的出生率低
不够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
定程度 低,出生率较高 较多,大大降低了出生率
探究一
探究二
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主题活动 材料一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 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材料二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重仕轻商,安土重迁”,而现代中国 “全民皆商,四海为家”,文化观念古今有很大变化。
婚俗和制度 生育 人口流动
传统观念
早婚早育 多子多福、多育 多子、重男轻女 安土重迁、 “父母在,不远游”
C.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的变化
D.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
(2)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我国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②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③受宗教的影响 ④受婚姻不够稳定的影
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我国由于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及我国计划生育政策 的实施,人们的生育观念由原来的多育多子逐渐向少生优生的新观 念转变。
本和新加坡属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家庭抚养能力较强,
该国出生率较低,国家一般会实施鼓励生育的政策。两者生育子女
意愿不同主要受地域文化的影响。饮食结构对生育意愿影响不大。
故选A项。第(2)题,西亚国家由于石油资源的开发,经济水平高,就
业机会多,发展机遇大,所以吸引人口迁移。故选D项。
答案(1)A (2)D
居状况 婚同居者没有稳定的婚姻关系,不愿意生孩子
探究一
探究二
因素 主要内容 影响状况
人口 主张
Hale Waihona Puke 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 人口增殖,这对人口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宗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为局部,只是在宗教成 分比较复杂、宗教冲突比较严重的地区影响较
宗教 人口 分布
大,如在考虑南亚国家特别是印度等国的人口分 布因素时,就不能忽视宗教因素。在印巴分治时,1 500 万左右的穆斯林从印度迁入巴基斯坦,200 万 左右的印度教徒则从巴基斯坦迁入印度,这是宗 教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典型例子
答案(1)B (2)A
下图是美国本土、新西兰、新加坡和科威特的轮廓图(比例尺不 同),据此完成第1~3题。
1.上图四国中,与其他三国相比人口地域文化差异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上图四国中,早婚之风盛行、人口增长较快的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其中不是由近代移民建立起来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