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研究近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卷 第4期
1998年
江 西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OU RNAL OF J IAN GXI COLL EGE OF
TRADITIONAL CHIN ESE M EDICIN E
Vol.10 No.4
1998艾叶研究近况
汪国华 张文惠 崔 峻
(江西中医学院 南昌330006)
关键词 艾叶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综述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ri Le′vl.et Vant 的干燥叶片。

本文拟就近年来国内对艾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作如下综述。

1 化学成分研究
111 挥发油类成分的研究 已确定正品艾叶中挥发油的含量为0120%~0135%(ml/g)[1],炮制品含量降低为0107%~0115%(ml/g)[2]。

朱亮锋等采用气相色谱2质谱2计算机联用仪器已鉴定出近40种已知成分[3,4],主要为α2侧柏烯、蒎烯、莰烯、香桧烯、12辛烯232醇、对2聚伞花素、1,82桉叶素、γ2松油烯、樟脑、龙脑、萜品烯242醇、α2松油醇、丁香酚、反2丁香烯、顺2β2合欢烯、草烯、β2芹子烯、丁香烯氧化物、六氢金欢基丙酮及棕榈酸等。

刘国声还鉴定出多量的柠檬烯,并未检出乙酸乙酯,这与过去的文献报道不同。

各报道中艾叶油主要成分及含量也有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生长的地区、环境、气候等有密切的关联[5]。

112 艾灸烟雾化学成分的研究 李强等人对艾烟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6],结果表明:含量最多的是萘,占1612%,氨水为1416%,戊丁醇019%,癸酸110%,其余为低级的醇、酸、烯、胺类化合物、CO和CO2等。

艾叶含萜烯类化合物,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多环芳烃类致癌物质,萘的形成即是一个证明。

张文惠等还测出清艾条、含雄黄药艾条、去雄黄药艾条烟雾中焦油及砷的含量,推算出灸燃1支艾条(30g)相当于20~40支中等焦油的卷烟所产生的烟雾,若是含雄黄药艾条,还向空间以As2O3的形式平均排放60180mg的砷[7]。

2 药理作用研究
211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艾叶油的平喘作用尤为显著,它能直接松弛豚鼠的气管平滑肌,也能对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和组织胺引起的气管收缩现象,并能增加豚鼠的肺灌流量,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平喘及消炎作用。

唐法娣等人对艾叶油中葛缕醇平喘抗过敏作用进行了观察[8],表明它具有平喘作用,能预防豚鼠药物性哮喘,对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具有直接松弛作用,并有拮抗组织胺、氨甲酰胆碱的平滑肌收缩作用,它们还具有抗过敏作用,抑制致敏豚鼠肺组织释放SRS2A,直接拮抗SRS2A豚鼠回肠收缩作用,以及抑制Schultz2Dale 反应等作用[9]。

212 止血作用 张学兰等人研究了炮制对艾叶主要成分及止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艾叶经加热炮制后,挥发油含量明显降低,艾叶炒炭或烘制后对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显著影响,是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证,其中以180℃烘10,20min和200℃烘10min所得样品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显,与生品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还考察了炮制过程中鞣质含量的变化,发现止血作用较强的艾叶炮制品中,鞣质含量却未见相应的增加,相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艾叶止血作用的强弱与鞣质含量的高低关系不大。

故艾叶炭止血的有效成分有待进一步研究[2]。

21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艾叶油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但能加速士的宁的惊厥至死,似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大剂量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保护豚鼠卵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214 吸收、排泄与毒性 艾叶及其制剂口服后很快由小肠粘膜吸收而达肝脏,并随血液循环而扩至全身,1 h内即可在尿中发现艾的成分,大部分储于体内,由尿逐渐排出,或经氧化、结合而破坏。

艾叶煎剂对小白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3g生药/kg、艾叶油小白鼠口服药LD50为2147mL/kg、腹腔注射LD50为1112mL/kg。

据报道有因服干艾叶约100g中毒致死1例,因此, 199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服用3~9g,外用适量。

3 临床应用
本品以往常用于灸剂,具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妇科疾病。

其挥发油因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消炎、抗过敏之功效,已制成胶囊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小儿咳嗽、哮喘等病症。

近来又发现了多种新的临床应用。

例如,陈大中等运用艾灸

2
9
1

疗法的补泻学说[11],对32例高血压患者,使用“以火泻者,疾吹其火”的泻法;对26例低血压患者采用“以火补者,毋吹其火”的补法的治疗,均获得较好的效果。

范永军等人采用艾灸治疗妊娠呕吐患者151例[12],疗效显著,并与中药水煎服组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 010001),认为艾条灸治法具有温通血脉、引导气血运行之功,可以调补脾胃,调和冲任之气,方法简单、易行。

陈必通等运用艾炷灸少商穴治疗支气管哮喘37例,通过对肺活量的检测,提示艾炷灸少商治疗支气管哮喘能够明显改善病人呼吸性空气滞留情况,对大、中、小各级气道气流阻力均有改善,特别对中、小气道气流阻力改善明显(P<0101)。

艾灸由于它集化学有效成分(单方或复方)、穴位针灸和物理热疗于一体,因此治症广泛,功效卓著,已应用于治疗化疗造成的白细胞下降、急慢性鼻炎、慢性结肠炎、痈疡、指(趾)甲癣、鸡眼、湿冷下痢脓血腹痛等疾病。

此外,对各种慢性虚弱疾病,可用艾绒灸熏,使药物热气内注,可温煦气血,调整机体功能,缓解疼痛,减轻病情症状。

艾叶药源丰富,毒性低,价廉,目前除传统灸剂外已研制成各种复方及微型灸剂、胶囊剂、气雾剂、贴剂、β2环糊包含物、浴剂、滴丸剂等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在向保健、美容方面拓展。

它的研究和应用正方兴未艾。

参考文献
1 任仁安主编1中药鉴定学1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1333
2 张子兰1炮制对艾叶主要成分及止血作用的影响1中成药,1992,15(2):22
3 朱亮锋1艾蒿和蕲艾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1云南植物研究,1985,7(4):443~445
4 潘炯光1艾叶挥发油的化学研究1中国中药杂志,1992, 17(12):741~744
5 刘国声1艾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1药学通报,1990,21
(9):8~9
6 李强1关于艾灸烟化学成分的实验分析1黑龙江中医药, 1994,(4):44~46
7 张文惠1含雄黄药艾条烟气中砷及焦油含量的测定1中药材,1998,21(1):23~24
8 唐法娣1葛缕醇平喘抗过敏作用的观察1浙江医科大学学报,1988,17(3):115~126
9 浙江省平喘药研究协作组1艾叶油新的平喘有效成分的研究1中草药,1982,13(6):1~5
10 中国药典委员会1中国药典1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168
11 陈大中1漫谈艾灸疗法的补和泻1中医杂志,1984,
(10):48~49
12 范永军1艾灸治疗妊娠呕吐151例疗效观察1中国针灸, 1995,15(1):11~12
(收稿日期:1998207215)
※ ※ ※ ※ ※
黄连解毒汤构成生药的复合作用
方法:对ddy雄性小鼠,经口给予黄连解毒汤提取剂(O GT)及其构成生药,探讨对巴比妥睡眠延长作用中O GT构成生药的复合作用。

睡眠时间测定以给予海索巴比妥(70mg/kg,ip)或戊巴比妥(50mg/kg,ip)后翻正反射消失到恢复的时间为准。

结果:海索巴比妥睡眠持续时间,O GT与对照组比较,延长143%;除去黄连或黄柏的提取剂对睡眠持续时间无影响;除去黄芩或栀子的提取剂分别延长169%和230%,较O GT 组有延长趋势。

在药物煎煮过程中,黄连、黄柏中小檗碱与黄芩中的黄芩甙1∶1形成离子对,生成水不溶性沉淀物,这种沉淀物无巴比妥睡眠延长作用,但给予离心分离除去这些沉淀物的上清液却较对照组睡眠时间延长175%。

由此认为,O GT的睡眠延长作用主要依赖于黄连、黄柏,但与其主要成分小檗碱无关。

〔曹摘自《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3):34〕
罗布麻叶提取物的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实验方法:将3份罗布麻样品各100g(Ⅰ为生叶,Ⅱ为烘烤1次的叶,Ⅲ为150~200℃烘烤2次的叶)与1000mL水加热回流60min,提取液减压浓缩至干,Ⅰ、Ⅱ、Ⅲ的得率分别为2111%,2511%,1718%。

将实验大鼠分为4组,均一次性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溶于橄榄油,剂量011mL/100g)诱导急性肝损伤。

6h后,分别注射罗布麻Ⅰ、Ⅱ、Ⅲ提取物(10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9h后大鼠肝脏经凉生理盐水灌注后,摘出肝脏并制成匀浆,同时立刻抽取血样,离心分离出血清进行研究。

结果:体外实验中,罗布麻叶Ⅰ提取物在有酶或无酶作用下均可有效地抑制脂质的过氧化反应,自旋捕捉吸收度也显示了同样作用。

体内实验中,罗布麻Ⅲ提取物对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的硫化巴比妥酸活性物质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罗布麻Ⅲ提取物还可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活性。

〔曹摘自《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20(4):54〕

3
9
1

4期汪国华等:艾叶研究近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