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岛折返流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介绍PPT-BJ
人工湿地处理农家乐污水项目主要特点
➢适应农村现实情况和农家乐建筑特点 ➢人工湿地花费少,建筑周期短 ➢技术简单,管理成本低,便于推广 ➢无需动力装置,取材容易,绿色环保 ➢占地面积小,灵活程度高 ➢根据实际需求不断调整、不断优化
WWF已建人工湿地分布图
截止2014年6月,已成功完成 15个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人工湿地介绍PPT-BJ
为何选农家乐作为治理对象? 为何选人工湿地作为治理手段? WWF人工湿地案例及思路
2021年2月6日星期六 - 2
© Kate Holt / WWF-UK
迅猛发展的乡村旅游
在全国范围内 蓬勃兴旺
是当前农村经 济的支柱性产业
载体主要为各 式各样的农家乐
农家乐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
2021年2月6日星期六 - 29
四川崇州市三郎镇人工湿地集中处理40户农家乐污水,1300㎡
2021年2月6日星期六 - 30
Thank you!
2021年2月6日星期六
面积=日排污量*10-15㎡ 造价:500-700元/㎡;
谢谢观赏
经验教训
因地制宜,不能一个图纸干到底; 防水防漏很重要; 植物配置图要本土化; 培养当地施工队伍; 公共的不如私有的; 管不能走城市污水处理的老路; 化整为零的思路是出路;
WWF的路线图
第二部: 宣传推广
第一步: 示范
第三部: 技术支持
第四部:
推动制定 相关标准
控制项目
一级 AB
二级 三级
COD(mg/l) 50 60 100 120
总氮(mg/l) 15 20
-
-
总磷(mg/l) 0.5 1
3
5
案例分享 2——成都郫县园田村委会及社区
人工湿地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工湿地知识点总结大全人工湿地是指人类利用人工手段在特定地点构筑的湿地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通常是为了处理污水、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水质和增加生物多样性而建立的。
本文将介绍人工湿地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定义、分类、功能、构建、维护、保护等方面。
一、人工湿地的定义人工湿地是指人类利用人工手段在特定地点构筑的湿地生态系统。
它可以模拟天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并实现类似的水文环境和生物多样性。
人工湿地可以是生态工法的一种,主要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农业农村污水等,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水质。
二、人工湿地的分类根据功能不同,人工湿地可以分为生态纯化湿地和景观湿地。
生态纯化湿地主要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农业农村污水,以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水质。
景观湿地则主要用于城市景观建设,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根据水流方式不同,人工湿地可以分为自然流湿地和人工流湿地。
自然流湿地是通过天然水流方式进行水质净化,而人工流湿地则是通过人工控制水流方式进行水质净化。
根据湿地类型不同,人工湿地可以分为湿地植被和非植被湿地。
湿地植被是指在湿地中种植各种水生植物,以促进水质净化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非植被湿地是指在湿地中通过人工构建物质材料进行水质净化。
三、人工湿地的功能1. 水质净化:人工湿地可以通过湿地植被和微生物的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并减少重金属、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2. 生态保护:人工湿地可以为鸟类、昆虫、鱼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地,促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3. 防洪排涝:人工湿地可以通过蓄水和吸水的作用,缓解洪水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并保持地下水位稳定,减少土地排涝。
4. 增加景观功能:景观湿地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开阔的绿色空间,带来愉悦的视觉享受,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5. 农田灌溉:人工湿地可用于灌溉农田,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人工湿地的构建1. 地点选择:人工湿地的建设地点应当选在地势低洼、水资源丰富、土壤适宜的地区,便于水的收集和处理。
《人工湿地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札记
《人工湿地设计要点及案例分析》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人工湿地的定义与特点 (3)1.2 人工湿地设计的意义与重要性 (4)二、人工湿地设计要点 (5)2.1 水源与水质 (7)2.1.1 水源的选择与保护 (7)2.1.2 水质的监测与控制 (9)2.2 土地选择与利用 (10)2.2.1 土地的类型与特性 (11)2.2.2 土地的规划与布局 (12)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2.3.1 生物栖息地的构建 (15)2.3.2 生物物种的选择与引入 (17)2.4 景观设计与文化融入 (18)2.4.1 人工湿地的景观风格与特点 (19)2.4.2 文化元素的融入与表达 (20)三、人工湿地案例分析 (22)3.1 国内外典型人工湿地案例介绍 (23)3.1.1 国内人工湿地案例 (24)3.1.2 国外人工湿地案例 (25)3.2 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27)3.2.1 设计理念与方法的借鉴 (28)3.2.2 成功经验的总结与启示 (29)四、结论与展望 (30)4.1 人工湿地设计的成果与价值 (31)4.2 对未来人工湿地设计的展望 (33)一、内容概要本书介绍了人工湿地设计的基本概念与重要性,它强调了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工程手段,在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以及生态修复方面的关键作用。
书中阐述了人工湿地的定义、功能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书中详细阐述了人工湿地设计的要点,这包括选址分析、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等方面。
选址分析强调了综合考虑地形、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重要性。
设计原则部分提出了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可持续利用等核心理念。
设计流程则具体介绍了从规划到施工、运行及后期维护的整个过程。
书中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人工湿地设计的实践应用。
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规模的人工湿地建设项目,包括城市湿地公园、生态净化系统、污水处理工程等。
通过案例分析,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人工湿地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以及面临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
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的投配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其作用机理包括吸附、滞留、过滤、氧化还原、沉淀、微生物分解、转化、植物遮蔽、残留物积累、蒸腾水分和养分吸收及各类动物的作用。
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它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在促进废水中污染物质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的再污染,获得污水处理与资源化的最佳效益。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等特点,非常适合中、小城镇的污水处理。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自由水面人工湿地处理系统;(2)人工潜流湿地处理系统。
(3)垂直水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编辑本段]人工合成湿地类型地表流人工湿地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人工湿地的核心技术是潜流式湿地。
一般由两级湿地串联,处理单元并联组成。
湿地中根据处理污染物的不同而填有不同介质,种植不同种类的净化植物。
水通过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途径共同完成系统的净化,对BOD、COD、TSS、TP、TN、藻类、石油类等有显著的去除效率;此外该工艺独有的流态和结构形成的良好的硝化与反硝化功能区对TN、TP、石油类的去除明显优于其他处理方式。
主要包括内部构造系统、活性酶体介质系统、植物的培植与搭配系统、布水与集水系统、防堵塞技术、冬季运行技术。
潜流式人工合成湿地的形式分为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和水平流潜流式人工湿地。
利用湿地中不同流态特点净化进水。
经过潜流式湿地净化后的河水可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再通过排水系统排放。
垂直流潜流式人工湿地:在垂直潜流系统中,污水由表面纵向流至床底,在纵向流的过程中污水依次经过不同的专利介质层,达到净化的目的。
人工湿地的六大要点
人工湿地的六大要点01. 人工湿地概念饱和基质,水生植物,动物,水体人工湿地是一个由饱和基质、水生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综合体。
02. 人工湿地的构建预处理、水生植物池、集水排水人工湿地的一般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水生植物池和集水排水三个部分,如原污水格栅污水收集池A/B厂池再利用或排放水体,其中水生植物池在净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根据污染物的不同组成和主要污染物的含量,构建了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选择合适的填料基质、水生植物、水力停留时间和水力负荷,以提高不同人工湿地对污水净化的效果。
03. 人工湿地的类型垂直流动、欠电流、表面流动根据污水在湿地流动的方式,人工湿地可分为三种类型:垂直流人工湿地,地下流人工湿地和人流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氨氮含量高的废水,废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向填料床底部。
具有较强的去除有机物和氮的能力,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潜流式人工湿地它由一个或多个填料床组成,污水从填料床的一端水平流向另一端。
在处理过程中,减少了臭气的排放和产生异味,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暴雨径流、矿山废水、采油废水、垃圾场渗滤液等,但地下流人工湿地容易堵塞。
表面流人工湿地液压路径主要基于表面流动。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去除的目的主要是通过植物茎叶的截留,土壤的吸附和过滤以及污染物的自然沉降来实现的。
表层流人工湿地的去污能力高于天然湿地处理系统,但与垂直流和地下流人工湿地相比,其去污效果较差。
三种流型人工湿地的结构特征04. 人工湿地的基质石头、砾石、沙子、细砂、砂土等。
目前,用于人工湿地的基质主要有石块、砾石、砂粒、细砂、砂土和土壤,还有矿渣、煤渣和活性炭等。
这些基质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
除此之外,基质还可以为水生植物提供支持载体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当这些营养物质通过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基质通过一些物理、化学途径(如吸附、吸收、过滤、络合反应和离子交换等)净化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及其他污染物。
常见人工湿地类型及特点
常见人工湿地类型及特点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得发展,污水排放与治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处理污水的方式,因其独特的净化机制,正不断地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
本文在参考众多文献的基础上,对人工湿地的类型及特点以及我国人工湿地现在所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叙述,并对人工湿地的未来研究做出了展望。
标签:人工湿地;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1、人工湿地的概念人工湿地也叫构建湿地,它是一种人工建造的、通过在人工管理方式下运行的、与沼泽类似的地面,是我国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技术之一,运用人工湿地可作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二级和三级处理。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人工将污水有控制的排放到土壤(滤料)—植物—微生物这个复合生态系统中,并以不同的方式来控制污水在各区域的有效停留时间,并使污水沿着一定的方向进行流动,从而在物理、化学、生物三者的协调关系的作用下,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离子交换、微生物分解和植物吸收等途径来对废水进行处理,使污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而且,在污水处理净化过程中,污水中的一些营养物质,也可以通过湿地的生化循环作用,从而促进湿地中绿色植物的生长并提高其产量,从而使污水真正达到无害化处理,实现污水的资源合理化利用。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始于1953年德国科学家Seidel提出根区法理论之后,至上世纪70年代末期人工湿地已逐渐成为世界上普遍接受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
我国开始进行人工湿地方面的研究,起始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晚,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接触人工湿地,学习了解该技术,但是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发展却是非常迅速。
人工湿地具有因地制宜、污水净化效果好、出水稳定、水质良好、抗冲击力强、氮、磷去除效果强、建造和运行费用低和运转维护管理方便、湿地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够很好地适应负荷变化所带来的影响、适于处理非连续性排放的污水同时可使污水处理与环境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等主要特点。
水污染控制技术——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ppt课件
ppt课件
13
处于生长恢复期的植物系统
ppt课件
14
下行垂直流湿地系统
ppt课件
15
正常运行期的南坑人工湿地(污水在填料以下运行)
ppt课件
16
人工湿地运行效果
ppt课件
17
湿地进水口及配水渠
ppt课件
18
湿地进水及出水效果类比
ppt课件
19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前景:
本系统今后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① 通过筛选耐污和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品种并进行优化组合,达到更好的
除。
ppt课件
6
湿地污水净化主要机理
ppt课件
7
原理结构图
ppt课件
8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组成:
潜流型人工湿地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 • 基质:主要有土壤、碎石、砾石、煤块、细沙、粗砂、煤渣、多孔介
质、硅灰石和工业废弃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合的混合物。基质一方面 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介质,另一方面通过沉积、过滤和吸附等作用直 接去除污染物。 • 植物:主要有香蒲、芦苇、灯心草等,这些植物可以增加湿地基质的 透水性,此外还能与周围环境的原生动物、微生物等形成各种小环境, 将氧气传输至根区,形成特殊的根际微生态环境,这一微生态环境具 有很强的净化废水的能力。 • 布水系统:主要是将进水按照一定的方式均匀地分布在处理系统中, 并且保证不发生断流和堵塞,在潜流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多采用穿 孔管布水系统。
ppt课件
10
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发展现状:
① 目前人们对人工湿地净化过程的了解多基于“黑箱”理论,而对于污水在湿地 系统的净化过程了解不多,因此导致了人们在建造人工湿地时主要借助于经验, 而造成了各地人工湿地净化效率差异很大。
表面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城市雨水的实验研究
表面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城市雨水的实验研究表面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城市雨水的实验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城市雨水管理问题日益凸显。
传统的城市雨水排放方式不仅造成了城市洪涝灾害的危险,还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因此,采用可持续的雨水管理方式,如人工湿地系统,成为解决城市雨水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表面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是一种基于自然植被、土壤和微生物的雨水处理系统,它模拟了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能够同时处理表面流和潜流。
本文通过在实验室中搭建表面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其处理城市雨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
实验系统由雨水收集池、人工湿地装置和出流监测系统组成。
首先,通过管道将人工降雨水引入收集池中,模拟城市降雨的实际情况。
然后,将雨水由收集池引入人工湿地装置,该装置由表层截留层、植物层和底部渗滤层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水位,控制水流速度和水深,以模拟不同雨量条件下的城市雨水处理情况。
最后,通过出流监测系统,记录并分析出流水质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能够有效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
在不同雨量条件下,系统对COD(化学需氧量)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0%和70%以上。
除去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湿地系统还能够同时去除重金属和悬浮颗粒物等。
这些结果表明,表面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在城市雨水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去除能力,可以有效保护城市水环境。
此外,实验还考察了人工湿地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性能变化。
结果显示,湿地的去除效率受到水流速度、水深和植物种类等因素的影响。
水流速度越大,湿地的去除效果越好;水深过大或植物覆盖过密,则会限制水的流动,影响湿地的去除效率。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调整系统运行参数,以达到最佳的雨水处理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验通过构建表面流—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其处理城市雨水的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高效去除雨水中的污染物,具有较好的环境保护效果。
然而,系统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以提高其处理效果。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漂浮湿地的主要特征
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漂浮湿地的主要特征1. 表面水平流人工湿地表面水平流人工湿地是最为接近天然湿地的一类人工湿地,一般以自然泥土为基质,具有自由水面,人工适当辅以拦污、布水、基底修复等工程措施,类似于工程化的沼泽地,属于好氧湿地。
表面流湿地废水水平流过基质表面,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水生植物等多重协同作用来完成。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在好氧状态下完成,表层流湿地水深一般不超过0.6m,大气复氧快、水体光照充足,使好氧菌、根区生物膜得以快速增长,能快速去除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的作用近似于好氧氧化塘作用机理;大面积、高生物量的水生植物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植物收获而去除;自然泥土基质也能通过拦截、化学反应去除一部分污染物。
总之,表层流湿地对污染物的净化接近于自然湿地,这是表层流湿地总体净化效率不髙的一个原因。
表面流湿地一般要求有广阔的面积和较长的停留时间,由于其单一的好氧环境,其对悬浮物、有机质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对营养盐N、P的去除率偏低(10% -15%),这是因为N、P的去除过程一般需要有交替存在的厌氧和缺氧环境去完成氮的反硝化及磷的厌氧释放,而表面流湿地难以形成完整的除怜脱氮过程。
表面流湿地由于污水仅仅在基质表面流过,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丰富的植物根系,因此总体去除率不高,故要达到一定去除效果就需要低负荷〔一般小于0.1mv(m2*d)〕、大面积,占用大量土地,同时,裸露的水体和植物容易滋生蚊虫。
表面流湿地的优点是构造简单、投资省、水流通畅不易堵塞、运行维护方便D另外,表面流湿地由于接近自然湿地,生态效果较佳。
工程前期借助人工适当干预,注重生态学过程多层次的修复,应用人侵理论引人原来系统中存在而后丢失的物种,加速退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加快生态系统演替速度;随着生态群落结构的逐步稳定,人工干预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生态系统自我维持状态,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
表面流人工湿地仿自然的生态特征是其他人工湿地不具备的主要优势之一。
人工湿地的分类
人工湿地的分类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是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沸石等)混合组成填料床,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等),形成的一个独特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废水在床体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对污水进行处理。
它具有建造和运行费用低、维护简单、处理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城镇污水,畜牧业、食品业污水等的处理。
一、人工湿地的分类国内外学者对人工湿地系统的分类多种多样。
不同类型的人工湿地对特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同,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出发,按照系统布水方式的不同或水流方式差异一般分为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和潮汐潜流人工湿地。
(一)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如图1)。
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根据植物种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挺水型、浮叶型、漂浮型、沉水型植物人工湿地。
污水从湿地表面流过,具有投资省、操作简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占地面积较大,水力负荷较低,去污能力有限。
氧主要来源于水体表面扩散、植物根系的传输,但传输能力十分有限。
湿地系统运行受气候影响较大,夏季有孳生蚊蝇的现象、产生不良气味、冬季容易结冰等缺点。
(二)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如图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中,污水从一端水平流过填料床。
床体设有防渗层,防止污染地下水。
与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相比,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负荷大,对BOD、COD、SS、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而且很少有恶臭和孳生蚊蝇现象。
但其脱氮除磷效果不如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1)垂直流人工湿地。
污水从湿地表面纵向流过填料床的底部,床体处于不饱和状态,氧可通过大气扩散和植物传输进入人工湿地系统。
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可用于处理氨氮较高的污水。
但构造比较复杂,且对SS去除率不高,所以常在垂直流人工湿地后连接水平流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工湿地知识点总结归纳人工湿地是指人为建设或修复的具有湿地特征和功能的生态系统。
它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过程,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去除,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人工湿地以其低成本、易维护、对环境的友好特点,在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人工湿地的分类1.按照湿地类型来分,人工湿地可分为湿地过滤系统、湿地修复系统、湿地生态景观等不同类型。
2.根据水体的不同,人工湿地可以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
3.根据污水的不同,人工湿地可以分为生活污水处理湿地、农田排水湿地、工业废水处理湿地等。
二、人工湿地的构成和功能1.植物:人工湿地的植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们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和污染物,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环境,促进土壤结构和水质净化。
2.微生物:人工湿地通过土壤微生物降解有机废物,从而净化水质。
3.土壤:土壤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吸附污染物质,促进微生物降解,净化水质。
4.水体:水体是人工湿地的载体,通过水的流动和植物、微生物的作用,完成对污水的处理。
三、人工湿地的处理过程1.物理处理:通过湿地植物的吸附和根系团的过滤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颗粒物。
2.生化处理:通过湿地植物和土壤内的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和去除营养物质。
3.化学处理:土壤和水体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铝等物质可以与磷、氨氮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去除有害物质。
四、人工湿地的应用1.生活污水处理:人工湿地可以用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减少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2.农田排水湿地:人工湿地可以将农田排水中的营养物质去除,减少对水体供氧的消耗。
3.工业废水处理:人工湿地可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雨水处理:人工湿地可以用来收集和净化雨水,减少城市内雨水径流对水体的冲刷和污染。
五、人工湿地的优缺点1.优点:(1)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好,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物质。
(2)成本低,容易维护,对环境友好。
《2024年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案例分析》范文
《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及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人工湿地是一种生态工程,利用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理,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结构和功能,对污水进行过滤和净化。
人工湿地具有成本低、维护简单、生态效益显著等优点,因此在污水处理和生态修复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的类型选择及其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二、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人工湿地的类型主要根据地域、气候、水体性质以及设计目标等因素进行选择。
目前,常见的人工湿地类型主要包括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垂直流湿地。
1. 表面流湿地表面流湿地是最简单的一种人工湿地类型,其特点是水流在湿地表面流动。
这种类型的湿地适用于气候温暖、降雨量较大的地区。
由于水流在表面流动,因此氧气含量较高,适合好氧菌的生长,对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物质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表面流湿地的处理效率较低,易受气候影响。
2. 潜流湿地潜流湿地是水流通过填料床的湿地类型,填料床中填充有砂、碎石等材料。
这种湿地的处理效率较高,适用于寒冷地区和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
潜流湿地可以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同时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能力。
3. 垂直流湿地垂直流湿地是水流在填料床中垂直流动的湿地类型。
这种湿地的处理效率高,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好,尤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显著。
但是,垂直流湿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较高的技术支持。
三、案例分析以某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为例,该项目采用了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该系统包括预处理区、湿地处理区和出水区三个部分。
其中,预处理区用于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物质和悬浮物,湿地处理区则采用潜流式湿地床进行处理,出水区则对处理后的水进行进一步净化。
在该项目中,潜流式湿地的填料床采用了砂石等材料,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吸附性能。
同时,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使得水流在填料床中能够充分接触和反应,提高了处理效率。
经过该系统的处理,污水中有机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浓度得到了显著降低,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人工湿地名词解释
人工湿地名词解释人工湿地是指用生态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天然湿地类似的人工环境,作为污水处理、科研和观赏等目的而设计的专门工程。
人工湿地由表面流湿地、潜流湿地和人工潜流湿地组成。
根据人工湿地设置场所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陆域型人工湿地和水体型人工湿地两大类。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处理法、植物处理法和物理处理法等三种。
由于生物处理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但是生物处理技术对于控制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个湿地系统的优化控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因此,近年来,利用植物修复、物理处理和人工潜流湿地相结合的湿地系统处理城市污水的湿地系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人工湿地主要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尤其适用于城市污水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目前国内外人工湿地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地处理技术、水生植物的选择及合理配置等方面。
国内人工湿地研究多采用水塘、水库、浅池、水井等湿地类型,国外人工湿地研究也多集中在人工水体处理中。
人工湿地的处理技术按其原理分为三类:物理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技术;物理-生物复合处理技术。
物理处理技术是通过物理方式(如格栅、沉砂池、沉淀池等)将污染物分离出去,或通过物理手段(如过滤器、曝气装置、循环泵、风机等)增加溶解氧以改善污染物的溶解状态;生物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易生物降解的物质,以降低水质中的有机物浓度。
如人工湿地中的人工潜流湿地是一种结构复杂,功能齐全,维护管理费用较高的湿地处理工艺。
按照单位体积填料容积的不同,人工湿地又分为两类。
其一为高负荷填料床式人工湿地,另一类为低负荷填料床式人工湿地。
人工潜流湿地即为高负荷填料床式人工湿地。
根据人工潜流湿地的构造特点,还可以将人工潜流湿地分为均质型和异质型两种形式。
一般来说,异质型人工潜流湿地具有污染物质降解速度快,运行稳定性高的特点,但由于各填料间的互相影响,其处理效果并不是很稳定。
低温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集成技术推广方案(二)
低温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集成技术推广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水体污染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低温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集成技术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关注。
该技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利用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共生作用,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和转化,从而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二、工作原理低温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集成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湿地的设计、建设和运维三个阶段。
首先,根据水体污染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合理的人工湿地布局和结构。
其次,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和微生物,通过植物的吸附作用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最后,对人工湿地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效果。
三、实施计划步骤1. 调研和分析:了解目标地区的水体污染情况和需求,确定适用的人工湿地集成技术。
2. 设计和建设: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人工湿地的设计方案,并进行建设。
3. 植物和微生物选择:根据水体污染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和微生物。
4. 运维和管理:定期对人工湿地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效果。
四、适用范围低温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集成技术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水体污染治理。
特别是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处理和农田灌溉水的净化具有较好的效果。
五、创新要点1. 采用低温高效复合流技术,提高湿地的处理效率和净化效果。
2. 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和微生物,提高湿地的吸附和降解能力。
3. 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保证人工湿地的正常运行和效果。
六、预期效果通过低温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净化水体,改善水质,提高水环境的生态系统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七、达到收益1. 提高水体的水质,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
2. 减少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3.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
八、优缺点优点:低温高效复合流人工湿地集成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成本低、可持续发展等优点。
人工湿地工程技术指南
指为满足工程总体要求、人工湿地进水水质要求及减轻湿地污染负荷,在人工湿地前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格 栅、沉砂、初沉、均质、水解酸化 等。
一、人工湿地概述
(6)后处理 指为满足出水达标排放或回用要求,在人工湿地后设置的处理工艺,如:活性炭吸附、混凝沉淀、过滤、消
口设计应尽可能简单。图2.2所示为几种常见的出水口形式。第一种为存在死区的单一出口,由于存在死区,水力停
留时间缩短。第二种为多出口形式,可有效增加水力停留时间。第三种是出水堰溢流出水。后两种出口形式效果较好。
出水口大小应考虑传输最大日均流量,再加上湿地面积上的降雨量。
出水口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控制湿地水位。水位的确定需要考虑植物生长的需要、水力停留时间和湿地单元的维护
由上表可知: ① 表流湿地相对于潜流湿地其负荷低、占地面积大、建设费用低,适用于河滩湿地、湖滨带湿地等类型的项目,处理污染物 浓度较低的水。 ② 潜流湿地具有负荷高、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较小等特点,适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提标、村镇污水处理等项目,处理污染 物浓度较高的水。 ③ 每种类型的人工湿地各具特色,在工程设计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种或几种工艺组合,充分利用各自优点实现工程效益最 优。
A = Q/ qhs
式中: A——人工湿地面积,m2; Q——人工湿地设计水量,m3/d; qhs——表面水力负荷,m3/(m2·d)。
2.1.4 表流湿地的布水及出水
1.湿地布水 布水管渠是向人工湿地中输送污水的装置,布水时应尽量均匀。布水装置可用于调控污水流量。 若采用布水管,需要在一端设清洗法兰,以便周期去除积存的固体。同时在可能出现气体积累的地方设排气
湿地
湿地
为了勘察测定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质情况,2016年7月16日,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湿地-生态梦”实践团来到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起凤镇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勘察定点行动。
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采用“生态滞留塘+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处理工艺,净化进水水质,最终将其排入猪龙河。
实践团全体成员首先来到入水口查看进水情况,记录入水口地理环境以及生态特点。
其次,查看潜流湿地的植物分布以及水质交换情况。
潜流湿地分南北两区。
表面流湿地共分六级,通过跌水堰进入下一级,到第六级后最终通过出水口排入猪龙河。
成员来到表面流湿地入水口进行测量观察并记录。
本次实践内容引导成员了解湿地水质变化,让成员认识湿地,熟悉湿地。
对于下一步的采样行动有了规范性的计划,合理的安排时间和内容。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目录1人工湿地的定义 (1)2 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 (1)2.1按湿地植物种类 (1)2.2按湿地功能定位和用途 (2)2.2.1 水质处理型人工湿地 (2)2.2.2 生境支持型人工湿地 (3)2.2.3 景观游憩型人工湿地 (3)2.2.4 雨洪调蓄型人工湿地 (4)2.3按水的流动状态 (4)2.3.1 表面流湿地 (4)2.3.2 水平潜流湿地 (5)2.3.3 垂直潜流湿地 (6)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结构1人工湿地的定义湿地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早、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作用。
《湿地公约》将其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
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两类湿地。
美国湿地专家博士Hammer等将人工湿地定义为:“一个为了人类利用和利益,通过模拟自然湿地,人为设计与建造的由饱和基质、挺水与沉水植被、动物和水体组成的复合体”。
具体地,人工湿地就是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选择适宜的地理位置、地形,根据人们的需要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湿地。
因此,人工湿地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人工湿地是指人类为满足生产、生活、防灾、污水处理等目的人工修的湿地(如塘坝、鱼塘、水景、稻田、水库、潜流湿地等)。
它以人类利益为主要目标,以社会服务为主要功能,不仅可以用于污水处理,还可以用于营造景观、恢复自然湿地等,因此可称为“功能性人工湿地”。
其中,主要用于实现水质改善功能的人工湿地,可以称为水净化人工湿地。
它可以分为水生植物系统(包括浮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和湿生(耐湿)植物系统。
本文所指的人工湿地是狭义的人工湿地,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人工建造的、可控制的和人工化的湿地系统,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污水处理。
浅谈湿地保护工程的意义
浅谈湿地保护工程的意义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列为全球的三大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
1、表面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这种类型的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类似,污水从湿地表面流过。
在流动的过程中废水得到净化。
水深一般0.3~0.5米,水流呈推流式前进。
污水从入口以一定速度缓慢流过湿地表面,部分污水或蒸发或渗入地下。
近水面部分为好氧层,较深部分及底部通常为厌氧层。
表面流人工湿地中氧的来源主要靠水体表面扩散、植物根系的传输和植物的光合作用,但传输能力十分有限。
2、潜流人工湿地目前在实际应用中,潜流湿地由于在处理效果具有较大优势,已成为人工湿地主要的应用模式,而在潜流湿地中根据水流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水平潜流型和垂直潜流型两种湿地模式。
早期国际上应用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大部分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但是随着垂直潜流系统在污染物的去除和占地小等方面优势逐渐得到认识,尤其是对污水中有机物和氮具有更高的净化效果,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在国内外都开始迅速的发展。
标签:湿地;工程;意义;环境保护一、湿地的主要功能湿地是自然界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社会功能。
它能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消除毒物、净化水质,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和巨大的景观价值,重要的社会效益。
二、湿地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盲目的湿地开垦和改造使湿地面积萎缩、水资源生态调蓄功能减弱;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使湿地的生态失去平衡;湿地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使生态环境用水得不到保证,引发许多生态问题;湿地污染加剧,严重危害湿地生态系统;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海岸侵蚀不断扩展,湿地破坏严重;湿地退化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天然湿地急剧减少,湿地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湿地资源保护面临严重威胁,对湿地的水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