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2 论当下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特点与发展(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当下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特点与发展》文献综述
爱情是艺术创作永恒的话题,它是人类共通的情感诉求。

一直以来,有着许多经典的爱情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向往美好爱情的人们。

电影,作为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当之无愧得成为了表现美好爱情的最佳载体。

所以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初期,就有了爱情电影的雏形。

而爱情电影作为一种类型被广泛提出和制作开始于好莱坞的制片厂时代。

新世纪,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都市爱情电影成为了爱情电影中最受青睐的一种。

近年来,国产都市爱情电影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许多此类影片还创下了可喜的票房成绩,同时也掀起了一股社会舆论热潮。

但是,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目前处在起步阶段,对其进行深究和完善有助于长期的发展。

近年来,对于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都市爱情电影的特点,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电影中性别的构建和都市形象的传达以及对于它渐成类型的探讨。

都市爱情电影是爱情电影的一个亚类型,所以要研究都市爱情电影,首先得从爱情电影说起。

何为爱情电影呢?学者郝建在《影视类型学》[1]一书中给出了较为全面的定义。

爱情片,是以爱情为主要表现题材并以爱情的萌生、发展、波折、磨难直至恋人的大团圆或悲剧性离散结局为叙事线索的类型电影。

它们主要以爱情的艺术表现为主要吸引力,以对爱情的追求和对爱情的阻碍产生的冲突为叙事的主要动力,通过表现爱情的绝对超越性来探讨爱情这一永恒的人类情感和艺术主题。

但是,爱情片类型边界的界定没有像歌舞片、恐怖片那样的清晰,并且许多影片都出现了类型杂糅的情况,使受众对影片的分类有了一定的难度。

不是所有有爱情出现的影片都是爱情电影。

《论新世纪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2]一文中就将爱情片和含有爱情这个元素的非爱情片做了划分。

此文将所有与爱情有关的影片分为两大阵营,第一个是以爱情为最高表现内容的单纯讲述爱情故事的影片;第二个是讲爱情和其他元素相融合,爱情作为表面的情节表达或者是诸多元素中的一部分,而影片的主题往往指向更深层的社会性意义。

虽然后者其影片数量非常之大,但由于其表意的复杂性和爱情的非典型性,不将此类影片归入爱情电影的范畴。

通过对爱情电影的定义和与其它类型影片的界定标准的研究,对爱情电影这一类型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纵观电影发展史,爱情电影可称之为是一个经久不衰,魅力永存的类型。

不仅因为爱情电影投资较少、受众面广等表面因素。

更是因为受众内在的心理动因。

《论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创作观念的嬗变》[3]一文中指出了爱情片存在的根本心理动因是充分挖掘了潜藏在人们内心的“移情效果”——对理想爱情的替代性满足。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爱情片与都市的结合成为了必然的结果。

焦雄屏《中国电影的萌芽——上海都会孽生的黄金时代》[4]一文指出,电影作为工业革命和现代文明的产物,起发生于都市本身就有着天然的联系,“电影自取材至表达方式,自带有相当都市心态”。

《大“城”小“爱”:论中国当代都市爱情电影的城市构形》[5]一文认为,电影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人类对于城市的印象,依赖于现实中的地理考察。

此文指出,都市生活成为爱情片的主要内容,是因为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转变。

但是,同时也指出了现在的都市爱情片,在城市构建上过于注重高楼大厦、体现时尚气派。

营造出的绚丽迷人的影像效果和华而不实的都市景观,显得爱情更加地惨白无力。

不过也对此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揭开都市爱情的面纱——新都市电影面面观》[6]一文,也对都市爱情电影中城市的构建发表了看法。

此文也认为此类电影侧重于把城市的表象展现在电影中,于是很快得将立交桥、酒吧等元素当做是城市的象征,往往忽略了一些“小景”的存在,殊不知那些存在于都市中却有别于高楼大厦的景色或许更能带给受众真实感。

都市与爱情的结合,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早就出现过一些,但在近些年,才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包容力,受到了创造者的广泛关注,认为都市爱情电影渐成气候,显示出类型化的特点。

唐鸿在《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渐成类型——<失恋33天>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7]一文中对国产爱情电影的类型元素、话题性选择和发展空间做了详细的阐述。

李丽《以小搏大,渐成主流——试论国产爱情电影的类型建构》[8]一文论述了国产都市爱情电影在主题、人物构造及叙事技巧方面的特色,强调了这是一个深受观众喜爱且影响力深远的电影类型。

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异军突起,引起了舆论热潮,同时也引发了电影传达给受众爱情审美的质疑。

杜彬彬《当下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爱情本位的审美缺失》
[9]一文指出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情感美学表现严重不足,大部分爱情电影除了时尚、俊男靓女等影像带来的视觉陶醉外,总是难以让人获得关于“爱情”审美体验的自由享受。

要理解都市爱情电影中爱情审美的体现,首先得从对爱情审美的理解说起。

丁大同《伦理美学中的爱情审美》[10]一文分析了爱情审美的概念,将爱情审美分为爱情主客体本身的审美和爱情审美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对于爱情主客体的“美”,都市爱情电影也一贯以服饰去包装。

歌德认为,女性的美是以其“自然定性”的实现程度为尺度的。

[11]美学家斯特拉兹在其《论女性的形体美》[12]一书中认为,女子身体的美依存于她们是否接近于一种理想的典型。

而气质美是一种表现出内在品德的魅力美。

孟德斯鸠在《论趣味》[13]一书中谈到女性魅力美时说:“魅力毋宁说是专属于女人的东西。

既然她们要保卫一切,她们也非得隐藏一切不可,片言只语,一举一动,在无损于她们的基本德行的情况下所有一切表现出来,所有一切自由表现出来的东西都成为一种魅力。

”所以,以上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女性的美不能仅仅以服饰包装来体现。

都市爱情电影作为商业片,希望通过俊男靓女、时尚的都市景观增加票房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电影作为一种精英文化,需要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李璠玎《传统的恪守与超越——论国产爱情电影的商业美学新走向》[14]一文指出了爱情电影中爱情的商业化现像,以及现实对于爱情的影响。

颜纯钧的《爱情电影的商业性和商业性电影》[15]和陈舒靓《电影的商业性研究》[16]一文都分析了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认为创作者在创作电影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这两点,商业性和艺术性并不是对立的。

靳凤兰在《由“商业片”想到的我国电影的发展方向》[17]一文中,也发表了一致的看法。

国产都市爱情电影处在成长的阶段,面临许多困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周星《不会讲故事成为电影软肋——从剧情成为观众首选说起》[18]一文指出,在电影创作者忙于为观众呈现视听盛宴的今天,好的故事依然是一部好电影的立足之本,着重指出了故事之于电影的意义,为国产都市爱情电影叙事结构单一提供了解决办法。

《韩国爱情电影初探》[19]一文认为韩国的爱情电影票房成绩非常显著,分析了其成功的原因,值得中国爱情电影借鉴。

以及《中外爱情电影的比较——以<画皮>和<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为例》[20]一文,从对“爱”的解读、主
体的选择、影片风格等方面为国产都市爱情电影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意见。

国产都市爱情电影虽然在中国电影诞生之初就以极为初级的形式出现在荧屏上,但其发展却是时断时续。

直至进入新世纪,都市爱情电影才真正进入创造活跃期。

但此类电影的整体质量却与观众的心理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

整体呈现爱情故事不感人、情节缺乏新鲜感、一味通过明星加时尚来吸引观众等问题,只有通过不断更新人物形象、体现爱情的普世价值,并且找到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才能使国产都市爱情电影健康、长远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5
[2]丁璇.论新世纪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的新特点和新趋势[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12
[3]史博公.论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创造观念的嬗变[J].当代电影,2003,4:42
[4]焦雄屏.时代彰显——中西电影论述[M].台北:台北远流出版社,1998:16
[5]许迪声.大“城”小“爱”:论中国当代都市爱情电影的城市构形[J].当代电影,2007,6
[6]陶子. 揭开都市爱情的面纱——新都市电影面面观[OL].知网,2011
[7]唐鸿.国产都市浪漫爱情电影渐成类型——《失恋33天》的可复制与不可复制[J].电影评介,2012,4:9~11
[8]李莉. 以小搏大,渐成主流——试论国产爱情电影的类型建构[J].电影评介,2012,4
[9]杜彬彬. 当下国产都市爱情电影——爱情本位的审美缺失[J].影视镜像,2011,142
[10]丁大同.伦理美学中的爱情审美[OL].知网,2009
[11]歌德.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70
[12]斯特拉兹.论女性的形体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3]孟德斯鸠.论趣味[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14]李璠玎.传统的恪守与超越——论国产爱情电影的商业美学新走向[J].当代电影,2010,6:105~107
[15] 颜纯钧.爱情电影的商业性和商业性电影[OL].知网,2008
[16] 陈舒靓.电影的商业性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1
[17] 靳凤兰.由“商业片”想到的我国电影的发展方向[J].当代电影,1986
[18]周星. 不会讲故事成为电影软肋——从剧情成为观众首选说起[J].人民论
坛,2011,5:22
[19]卞智洪.韩国爱情电影初探[J].当代电影,2003,2
[20]郭燕飞. 中外爱情电影的比较——以《画皮》和《我最好朋友的婚礼》为例[J].电影评介,2011,17:46~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