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17周周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14级2015—2016学年下期第1周
语文试题
训练目标:基础训练、文言文阅读、诗歌鉴赏
一、基础训练
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决胜场之前,两队本赛季共交手6次,各胜三场,,而且所有胜场都是主场球队胜出。
②蚂蚁搬家式的“蚁贪”与职务小贪额大的“巨贪”可谓,于反腐而言,都应重在防范。
③两只“阿尔法狗”的较量,或许将穷尽人类迄今的棋理智慧,娴熟了亿万的招数变化,势均力
敌,。
A.半斤八两旗鼓相当平分秋色 B.半斤八两平分秋色旗鼓相当
C. 旗鼓相当半斤八两平分秋色 D.平分秋色半斤八两旗鼓相当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媒体报道,今年3月1日,天津生态城一知名幼儿园外,家长为孩子就近入园彻夜排队报名。
与此同时,不少同类新闻见诸于报端。
B. 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24日披露,四川口岸通过关检联合查验,在国际邮件中首次截获一批非
法邮寄进境的活体蜥蜴。
C. 青岛市政府近日出台规定,到2017年底,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具备条件将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
D. 在感觉协调训练中,要让儿童感觉到快乐而不是压力,要以参加感觉协调训练的儿童是主角,要
及时给孩子积极的反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以奇瑞、吉利、哈飞为代表的名族品牌,打破了“中国汽车工业不能自主开发轿车”“必须与外商合资”,冲击着洋品牌统治中国轿车市场的格局。
B.尽管日本多次表示要用一种新视角来看待中国的发展,但是旧有的对华思维仍在作祟,总有那么一些人抱着疑虑、戒备甚至敌视的心态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
C.由此可见,当时的设计者们不仅希望该过程中艺术活动是富有创造性的,而且技术活动也是富有创造性的。
D.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电子屏幕看多了为什么会导致睡眠障碍呢?这个倒是和屏幕本身的特性有些关系。
原来,大脑的松果体在夜晚来临时会分泌褪黑激素,帮助我们入睡。
松果体受光线的控制,,我们就不容易入睡了。
电子屏幕会发出很多波长较短的光,比一般的室内灯光更容易刺激松果体,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这就是为什么说睡觉前刷微博不是一个好习惯的理由。
A.如果周围环境太亮就会抑制褪黑激素的分泌B.褪黑激素的分泌因周围环境太亮受到抑制
C.因周围环境太亮,故褪黑激素的分泌被抑制 D.如果周围环境太亮,褪黑激素的分泌就会被抑制
5.在下面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毋庸讳言,民族文学和汉语言文学的主导和中心地位相比,①。
但从文学意义上说,中心与边缘并没有截然的分野,中心并不意味着强悍,②。
对于作家来说,现实生活中的偏远一隅或许永远处于边缘的位置,③,这是文学的特性,也是文学的伦理。
放眼世界,相对于欧美白人而言,非洲黑人和拉丁美洲民族在政治、经济中显然处下劣势和边缘地带,但他们的文学与欧美白人文学相比毫不逊色。
二、名篇名句默写
6.复行数十步, 。
(陶渊明《桃花源记》)
7.《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
是:,。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
中,,。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
9.在《阿房官赋》中,杜牧通过,两句,提出了秦国
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10.乱石穿空,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1——14题。
辛次膺,莱州人。
幼孤,从母依外氏王圣美于丹徒。
俊慧力学,日诵千言。
甫冠,登政和二年进士第,历官为单父丞。
值山东乱,举室南渡。
用参政孟庾荐,召对,奏“用人贵于务实,施令在于必行。
愿敕郡邑省耕薄征,务农抑末。
”见高宗于建康行宫,首言救世之弊,上称善,敕以所奏榜朝堂。
绍兴间,擢右正言。
奏:“愿阅兵将,亲简拔,揽恩威之柄,使人人知朝廷之尊。
左右近习,久则干政,愿杜其渐。
”又奏:“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进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上皆信纳。
王伦使北请和,次膺言:“宣和海上之约,靖康城下之盟,口血未干,兵随其后。
今日之事当识其诈。
”
时秦桧在政府,为其妻兄王仲薿叙两官。
次膺劾仲薿奴事朱勔,投拜金酋,罪在不赦。
又劾知抚州王唤违法佃官田,不输租。
唤,桧之妻兄也。
章留中。
次膺再论之曰:“近臣奏二人,继闻追寝除命,是皆桧容私营救,陛下曲从其欲,国之纪纲,臣之责任,一切废格。
借使贵连宫掖,宠任非宜,臣亦得论之,而大臣之姻娅,乃不得绳之耶?望陛下奋乾刚之威,戒蒙蔽之渐。
”
求去,除直秘阁、湖南提刑。
金好成,次膺极愤慨,痛谏曰:“臣近观邸报
..,乃知朝廷遽欲屈己称藩,臣未知其可。
‘父之仇不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
弃仇释怨,降万乘之尊以求说于敌,天下之人,果能遂亡怨痛以从陛下之志乎?”书奏,不报。
金陷三京。
次膺罢,奉祠。
秦桧以其负重名,欲先移书,当稍收用,次膺笑而不答。
阅十六年,贫益甚,亡毫发求于人。
桧死,起知婺州,擢权给事中。
丁.母忧.,乞纳禄。
后孝宗即位,手诏趣召。
历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后拜参知或事。
以疾力祈免。
乾道六年五五月卒,年七十九。
次膺孝友清介,立朝謇谔。
仕宦五十年,无丝毫挂吏议。
为政贵清静,先德化,所至人称其不烦。
善属文,尤工于诗。
(选自《宋史》本传,有删改)11.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请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B.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C.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D.今主议者/见小利忽大计/偏师偶胜/遽思避讨便谓攻/为有余/警奏稍闻/首陈退舍便谓守/为不足/愿严纪律/谨烽燧/明间探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宋元明清时期,一般是指会试及第者。
B.绍兴:南宋高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之一。
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C.邸报:古代地方长官在京师设邸,邸中传抄皇帝谕旨、臣僚奏章,边防战报等报给地方长官。
唐时已有,宋始称“邸报”。
D.丁……忧:也称“丁……艰”,指遭逢父母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
13.下列关于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辛次膺是南宋名臣,他年轻时不仅聪慧俊朗,而且勤勉努力、日诵千言,刚刚二十岁就考中了进士。
他善写文章,尤其擅长写诗。
B.辛次膺力主抗金,曾劝谏高宗接受宣和、端康年间的教训,不要因与金议和而遭受欺诈。
在宋金和约达成后,他极其愤慨、反对。
C.辛次膺不畏强权,针对秦桧利用职权为其姻亲加官,奏章弹劾,历数秦桧妻家族投降金朝、佃占官田的无耻行径,建议予以严惩。
D.辛次膺刚正不阿,终因势单力薄被秦桧忌害。
罢官赋闲长达十六年,他虽生活困苦但绝不屈服。
直到孝宗即位,他才被再次起用。
1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借使贵连宫掖,宠任非宜,臣亦得论之,而大臣之姻娅,乃不得绳之耶?(5分)译文:
(2)弃仇释怨,降万乘之尊以求说于敌,天下之人,果能遂亡怨痛以从陛下之志乎?(5分)译文: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
江上逢羽林王将军①
李郢
虬须憔悴羽林郎,曾入甘泉侍武皇。
雕没夜云知御苑,马随仙仗识天香。
五潮归击孤舟月,六国平来两鬓霜②。
唯有桓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③。
注:①羽林:原是汉代禁卫军,西汉武帝时设立,其意“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颔联写的就是王将军曾深受皇帝宠信,进入皇宫御苑,跟随皇帝仪仗,侍卫皇帝②春秋时,越国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后归隐五湖,秦朝时.秦将王翦灭六国后告老还乡。
③桓伊: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善吹笛,人称“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称,著名琴曲《梅花三弄》就是根据他的笛普改编的。
15.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羽林将军形象?(5分)
16.这首诗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表达技巧,请作赏析。
(6分)
【拓展阅读】
看《水浒传》之林冲人物性格
在《水浒传》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发展都与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地位相融合,这些“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其中,具有独特命运的悲剧人物林冲身上带有深刻的人物命运与主题的矛盾冲突,透过作者对林冲这一人物的多层次艺术刻画,可以更充分地体现《水浒》英雄人物身上寓含的审美因素。
一、围绕主题,结合人物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特征塑造人物,并通过人物性格的变化来反映主题思想。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
水浒英雄走上反抗的道路,都是因为官逼民反,被“逼上梁山”,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者对林冲性格的刻划,没有停留于贴标签似的简单描写,也没有以作者的观念来代替对人物行动的叙述分析,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来多角度地充分展示其性格的发展。
换言之,林冲的性格发展是被一步步地“逼”出来的。
林冲从一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转变为彻底与统治阶级阵中决裂而走上反抗的起义英雄。
这表明,“在政治极端黑暗的情况下,统治阶级内部也必然会发生分化,其中的一部分因受到当权派的排挤起而反抗,也会投身于各路奋而反抗的民众洪流之中。
”
二、突出体现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以传奇性彰显英雄本色,使读者对于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英雄产生丰富的联想。
作者在刻画这一人物时,并不是一开始就写他与统治阶级不可调和的尖锐冲突和巨烈矛盾。
而是在一个非常普通的机缘里,作者让林冲出现在我们眼前。
刚出场时,作者是这样描写他的:鲁智深正使禅杖时,听见有人喝采,收住手一看,“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丝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围连,珠鬓环,身穿一顶单绿罗团花袍,腰系一条双搭尾龟沓银带。
穿一双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行一把折迭纸西川扇子。
“生的豹头环眼,燕颌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从他的装束和长相来看,是既雄姿英发,又俊秀儒雅,特别是手中那把“折迭纸西川扇子”,俨然有“羽扇纶巾”之风。
三、按照生活逻辑,注重在复杂多变的现实环境中塑造人物性格,使读者在英雄的性格矛盾冲突起伏中获得极大的心理期待和满足。
林冲人物性格的形成与他的身份地位相符合。
然而《水浒传》很突出地做到随着人物环境遭遇的变化而赋予人物性格的动态发展变化的走向。
在著名的“林教头风夜山神庙”一节,林冲的思想性格变化呈现出一种“张弛相间,盘旋上升"的发展趋向。
林冲出身于枪棒教头家庭,在京城是颇有名气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这种家庭出身和地位,使得他养成了奉公守法,安分守已,安于现状的思想性格。
正是一心想着维持这种生活现状,林冲采取了忍让的态度,这种逆来顺受的性格与草莽英雄孓然一身,了无牵挂截然不同。
甚至到了沧州后,他仍然期望能刑满后回到京城,然而林冲毕竟是武艺高强的英雄,在京城他是大名鼎鼎的周侗的高徒,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在水泊梁山,他是马军五虎之一的“豹头环眼,满山唤作小张飞”的豹子头林冲!沧州城中店小二便是他救弱济贫、扶危济困的侠义见证!林冲初到沧州欲做顺民的善良安分随着店小二的叙说陆虞到来说出“休要捉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这种英雄之话。
这种艺术的动态变化,呈现出林冲性格发展的过程中一个清晰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轨迹,这种性格的变化随着生活事件和生活场景的变化而呈现出自然的变化,使入感到真实可信,使读者为英雄的命运而担忧,随着英雄的喜怒哀乐而喜怒哀乐!
四、注重环境描写,善于调动多种文学要素渲染烘托人物形象,使读者在英雄本事之外获得诗意般的审美享受。
林冲性格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忍”,退让,只有一步步受到生命的迫害频临危难,而自觉地意识到忍的绝境时,他才会在忍无可忍之中,爆发出带有风雪寒冷,令人凉透脊背的“狠”!在整个《水浒传》中唯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透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苍劲悲凉的况味,因而也最富于神韵诗意!当“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人们心中一场忍辱英雄的复仇之火的背景
顿时显得沉重而阴冷。
苍凉背景下一个英雄孤独的背景却止酝酿着读者“屈在小人之下”的英雄复仇的心理期待,待到朔风吹撼,大雪紧飘,草场上火势随风冲天而起,沉沉夜色,熊熊火光里,英雄复仇的光陷映衬着飘飞的雪花显得格外瑰丽凄迷!
参考答案
1. 【答案】D(半斤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旗鼓相当: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占一半。
)
2. 【答案】B(A“见诸于报端”的“诸”是兼词,意为“之于”,应去掉“于”。
C搭配不当,将“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具备条件”改为“具备条件的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
D句式杂糅,将“训练中以儿童是主角”改成“训练中以儿童为主角”或“训练中儿童是主角”。
)
3.【答案】 B (A“打破”缺宾语,可以在该分句后加“的神话”;C语序不当,将“不仅”移到“艺术活动”前;D句式杂糅,可以把“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改为“柠檬中含有的柠檬酸”。
)
4.【答案】D(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应是假设关系,排除B,C;陈述句对象应是“褪黑激素的分泌”,排除A。
)
5.【答案】①它处于劣势和边缘地带②边缘也不意味着弱势③却并不妨碍它成为文学意义上的中心(其它语句,只要合乎要求,可酌情赋分。
)
6.豁然开朗。
7.【答案】(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8. 【答案】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9.【答案】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10(4)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1.【答案】B
12.【答案】A(宋元明清时期,“进士”一般是指殿试及第者。
)
13.【答案】D(“直到孝宗即位,才被再次起用”不准确,原文说“桧死,起知婺州,擢权给事中”是高宗朝的事情。
)
14.(1)假使是和皇室宫廷有关联的贵戚,得到皇帝的偏爱与信任不适宜,我也一定要弹劾他,而对于朝中大臣的姻亲,竟然不能够将他约束了吗?(“借使”、“宠任”、“论”、“绳”,句意通顺,各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2)陛下放弃仇恨,宽释怨怼,使您这万乘之尊的帝王身份降下来来取悦仇敌(金朝),天下的百姓,果真就能消除他们的怨痛来遵从陛下的志向吗?(“降”、“说”、“果”、“从”,句意通顺,各1分,共5分,意思对即可)
15.诗中的王将军是一个“昔日豪华、今朝寂寞”的故将军形象。
(1分)他相貌威武,虬须美髯,气度非凡。
昔日,他曾沐浴皇恩、深受皇帝宠信,进入皇宫御苑,尾随皇帝仪仗,侍卫皇帝,荣耀一时。
(2分)但如今,王将军风光不再、两鬓苍苍,他孤独落寞、形影相吊,归隐五湖、憔悴不堪。
只是偶尔在夕阳西下时,在船头横笛卧吹,演奏凄清忧伤的《梅花三弄》。
(2分)
16.(1)今昔对比。
(1分)诗中将王将军昔日的意气风发与如今的老态龙钟、憔悴孤独形成对比。
(1分)凸显出王将军如今的“憔悴”的境遇,流露出诗人对王将军不幸遭际的深切同情与感伤。
(1分)(2)衬托。
(1分)诗中颔联写王将军昔日被君王宠幸,却只写“雕知御苑”、“马识天香”,以雕与马对皇宫御苑的熟悉来衬托人物,足见王将军当时被君王的恩宠。
(1分)这样写既呼应了王将军原来羽林军的身份,又为下文王将军归隐后的遭遇埋下了伏笔。
(1分)(3)虚实结合。
(1分)诗中塑造王将军形象勾连虚实,“曾入”后三句写昔日恩宠,后四句中“孤舟月”,“两鬓霜”,写今日落寞、一无所有。
(1分)诗中一虚一实,两相结合,凸显出王将军如今“憔悴”的孤独落寞境遇。
(1分)
(以上三种任答两种手法且意思对即可,答题时需注意条理,需答出表达技巧、联系诗句、指明效果。
)(4)用典。
颈联中“五湖归去”,用春秋时期越国范蠡帮助勾践灭吴后归隐五湖的典故;“六国归来”,用
秦将王翦灭六国后告老还乡的典故。
尾联“江笛卧吹”用桓伊的典故。
在诗句中暗示王将军没有居功处显的命运,借以表达诗人对王将军遭遇的深深叹惋。
(5)借代。
(1分)首联用“甘泉(宫)”代指唐朝皇宫;以“武皇”代指唐朝天子。
唐诗中常见的“以汉代唐”的含蓄写法,便于表达作者情感和褒贬态度。
(这两种手法酌情赋分,每种手法不超过2分)
附翻译:
辛次膺,字起季,莱州人。
幼年丧父,跟着母亲依附外祖父王圣美家住在丹徒。
辛次膺清俊聪敏,勤于学习,每日诵读诗书都达到一千多字。
刚刚弱冠(二十岁),就考中政和二年进士,历任官职做到单父县丞。
时逢山东大乱(公元1128年,金人进攻山东,北宋刘豫任知济南府,他见北方大乱,杀勇将关胜而降,山东大乱),举室南渡。
借助参政孟庾的推荐,宋高宗召见他令他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辛次膺奏言“(皇帝)用人贵于人要务实,施令在于必定实行。
希望皇帝敕令各郡邑视察农耕减轻征税,各地要重视农业抑制商业。
”辛次膺后来在建康行宫拜见高宗,首先言及解决当世的弊病,皇帝听了认为很好,敕令将他所走的奏章张贴在朝堂之上。
高宗绍兴年间,擢官担任右正言。
他上奏说:“希望皇帝亲阅兵将,亲自选拔将领,皇帝需要抓揽住施及恩威的权柄,使人人都知道朝廷的尊严。
倘若皇帝周边亲信大臣熟悉军事,久久而久之则会造成亲信干政的弊病,希望皇帝杜绝这样逐步渐染的苗头。
”辛次膺又上奏说:“如今朝廷中主张议的人,见到小利就忽视大计,在主力军翼侧协助作战的部队偶一胜利,便急忙想着进讨敌人,自以为攻击敌人是绰绰有余,警戒的奏章刚刚听说,便首先陈奏退舍主张,说是坚守是不足取的,希望皇帝能够让军队严明纪律,认真注意烽燧的警戒,审明间谍密探。
”皇帝都予以采纳。
王伦出使北方金朝请求议和,辛次膺进谏曰:“宣和年间我朝与金朝签订海上之约,靖康年间我朝与金朝的城下之盟,条约都是刚刚签订完毕,金兵紧接着就来了。
如今两朝议和应当明辨北朝得为欺诈。
”
当时秦桧在朝廷任宰相,他为妻子的伯父王仲薿加叙两官。
辛次膺上疏弹劾王仲薿曾经奴事奸臣朱勔,后来又投拜金朝,罪在不能赦免的。
又弹劾抚州知府王唤违法租赁官田,不交纳租税。
王唤,是秦桧妻兄。
他的奏章留在宫中,没有回复。
辛次膺再论此事说:“近来臣奏王仲薿、王唤二人,接着听闻皇帝追停原来授官的任命,这些都是秦桧纵容私心加以营救的,陛下不顾事实,听任他的愿望,国家的纪纲,臣子的责任,一切都搁置而不实施了。
假使是和皇帝宫廷有关连的贵戚,得到皇帝的偏爱信任不适宜,我也一定弹劾他,而对于朝中大臣的姻亲,皇帝竟然不能够将他约束吗?希望陛下奋起您的乾刚之威,惩戒被蒙蔽的端倪。
”
辛次膺请求去职,担任直秘阁、湖南提刑。
宋金和约修成,辛次膺听说后极其愤慨,痛谏说:“臣近来观看邸报,才知到朝廷突然委屈自己向金朝自称藩国,臣不知这样做对不对。
古语说‘父之仇不报不与敌人共戴天,兄弟之仇不报不撤兵’。
陛下放弃仇恨,宽释怨怼,使您这万乘之尊的帝王身份降下来来取悦仇敌(金朝),天下的百姓,果真就能消除他们的怨痛来遵从陛下的志向吗?”书奏,朝廷没有回复。
不久,金朝攻陷宋的三座城。
辛次膺罢官后,奉祠(宋代设宫观使、判官、都监、提举、提点、主管等职,以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或年老退休的官员等)。
秦桧因为辛次膺身负大名,想先移书(发送公告),然后渐渐地收用辛次膺,辛次膺看了后,笑而不答。
辛次膺罢官过了十六年,贫困的厉害,但没有一丁点儿央求于人。
秦桧死后,辛次膺才起知婺州,不久升迁代理给事中。
遭遇母丧,请求纳禄(辞官)。
后来孝宗即位,手诏急促召见辛次膺。
后来辛次膺历任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最后拜参知政事,他因为有病极力请求辞官。
乾道六年闰五月去世,享年七十九。
辛次膺孝友清介,立朝正直敢言。
他做官五十年,没有丝毫被处分定罪的拟议。
他为政强调清静,注重首先要以德化人,所到之处的百姓都称他不繁文缛节。
辛次膺善写文章,尤精通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