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作业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春天》活动方案
实验小学三年级一班
一、活动时间:三月一号——三月八号
二、活动方式:
以观察、体验和探究为主,每个学生始终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他们通过观察、体验、访问、讨论、创作,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设计与制作方案,分析结果,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都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总结与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健康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三、活动内容:
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学生们自己对春天美景的亲身感受,感受到春天带给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她滋润了万物,赋予了一切生灵新的生命。
她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生命的蓬勃。
意在于告诉学生春天是学习的好时间不要浪费,也告诉学生们他们现在也正是人生的春季,一切都是最美好的时候。
所以一定要好好去珍惜这美好的学习时光。
四、预期效果:
(1)将语文和音乐、自然、品德与生活等课程打通,使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通过阅读、绘画、唱歌、吟诗等方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春天的美丽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们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
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4)理解和欣赏赞美春天的文学艺术作品。
(5)通过参与活动,使学生认识春天、了解春天、热爱春天,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探究性作业:
1、信息收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关于春天的节气、谚语、节日及春天动植物的相关材料等知识。
可以去书店查找,可以通过书报、电视、上网查阅,可以拍成照片等等。
2、每人办一张“走进春天”的手抄报。
3、绘制一幅春天景色的图。
“粽叶飘香话端午”探究性作业
实验小学三年级一班
一、活动时间:端午节前夕
二、活动方式:
以观察、体验和探究为主,每个学生始终处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他们通过观察、体验、访问、讨论、创作,收集资料、发现问题,设计与制作方案,分析结果,解决问题。
每个学生都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总结与交流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健康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
三、活动内容:
通过一系列的端午主题教育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氛围,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预期效果: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地去探寻端午节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既满足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增长许多丰富的课外知识,还可以使学生在自主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起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探究性作业:
(1)制作自己的端午小报:收集端午节的来历资料,宣传端午的名人名言,关于端午的传说,值得纪念的人,自己在端午中的心得体会等,出版一期手抄报。
(2)以这次端午节“端午节、享受快乐、爱国很重要”的主题布置班级、班级黑板报、主动组织活动,如,包粽子、知识竞赛等等。
【案例】
寻找身边“端午”,传承民族精神
一、活动主题:《寻找身边“端午”,传承民族精神》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参加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习俗、意义,
学会围绕主题开展实践活动。
2、指导学生围绕端午节开展探索性活动,学习运用各种手段去收集、选择、组合信息。
3、培养学生有计划地做事,能与他人互相协调合作的能力。
4、通过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协作发现的学习习惯。
5、培养孩子们上网搜集、保存资料和信息及运用、处理资料和信息的能力。
三、活动实施方法:讨论法、探究法、收集法、问卷法。
四、活动实施过程:
(一)了解、准备、设计阶段。
1、情景导入,任务驱动。
2、学生畅谈,初步认识。
3、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你们想了解端午节的什么呢?(根据学生提的问题,老师板书:由来、龙舟、粽子)
4、归纳总结,梳理问题。
(1)端午节的意义。
(2)端午节的习俗。
(3)赛龙舟与端午节。
(4)端午节的美食有哪些?
(5)粽子的种类有哪些?包法有几种?形状有几种?
师引导学生上网查资料、看书、实践和集体的力量来解决这些问题。
5、自主探究,制定计划。
(1)老师引导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确定一个研究的对象。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小组。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
(4)小组派代表汇报计划,大家共同完善小组计划。
(学生自由发言)(二)自主实践、自主探索阶段
时间:一周左右。
1、生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组成合作小组。
2、老师引导学生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3、具体操作:上网查资料,通过其他途径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
(三)交流延伸,体验成功阶段
1、谈话导入
2、汇报交流。
“粽叶飘香话端午”活动总结
端午节为我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利用学生对过节的兴趣,不仅能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刺激他们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义感和爱国情,还灵活地激发每位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
一、端午节的活动我们侧重于“溯”源。
从三个环节展开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1、师生互动墙报。
通过教室整个的外墙布置,以小报、手工制作、绘画作品等形式反映师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体会与成果。
2、师生互动演出。
队会以文艺演出的形式再现了屈原投江的一段历史文化,师生们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义感和浓浓的爱国情所
折服,全场深情地吟颂起怀念屈原的诗词。
我们尝试以时装表演和舞蹈的形式向师生展示了端午节的时令食物、物品文化和民间主要活动,在齐心协力擂鼓接龙、赛龙舟的演绎中师生们感悟昂扬向上、齐心协力的中国精神。
3、师生互动活动。
端午节的活动室由老师和家长共同单杠,有粽子制作室、时令饰品制作室等,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动手,有的学会了制作粽子、有的会做香袋、有的会编蛋网、有的会做菱角,有的学会一段武术操、有的还知道了与一些节日习俗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数学问题……,从而较好的体现了我们的活动主旨:全员参与,共同体验、各有收获。
二、在实践中,我们欣喜的发现学校在变化、学生也在变化:
1、校园生活生动起来了。
节庆活动不是一种单纯的仪式和形式、我们还加强了节庆教育后续工作的研究,如建立了家校跟踪联系卡,学校社区活动联系单、反映了学校在教育学生工程中的独具匠心,全方位勾画出孩子天地的纯真、烂漫、生动、富有情趣,每次活动后的照片、班级交流展示等资料,往往又构成了是校园橱窗最美的风景线,让学生为自己的表现喝彩,这一切恰恰构成一团浓郁的校园文化气息,焕发生命的灵动,令学校生动起来。
而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2、教育内容丰富起来。
教师们对“空洞的说教”的认识深刻了。
就事论事的教育、言而无物的纸上谈兵就是空洞的说教。
节庆教育实践使教师们觉得言之有物,和学生说的话题多了、话题广了,了解学
生更生动了,师生间的情义更浓了,和学生交流的基础更扎实了, 因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3、学生参与的意识强了。
学生不仅对于节庆活动,倾注很高的热情,而且对于学校其他活动也予以一定的关注。
在学校的许多活动中,都能看到有的学生主动收集资料,有的设计编排活动方案、有的动手操作……,自然中体现出自信。
4、规范的养成更自觉了。
节庆活动的开展往往牵涉到整个班集体,不强调一些纪律是不行的,在整个的参与过程中,可能还要牵涉到一些学生的个人“牺牲”,学生的集体观念得到了强化,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增强了,因而也更自觉的履行职责,遵守规范。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我们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传统文化对向进行教育,我们有责任去弘扬,而这个责任,就赋予我们下一代,让我们从传统节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