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名言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 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典故:
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 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之而拊心曰:“妾闻为有道者之 妻子,皆得佚乐,今有饥色。君过而遗先生食,先生不受, 岂不命邪!”子列子笑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 而遗我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
5.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典故: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窥其夫。其夫为相御, 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 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 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 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之,益车百乘。反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
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
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庄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
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子岂治其痔邪?何
得车之多也?子行矣!”
7.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 能,卒然问焉而观其智,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 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则,杂之以处而 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
才在财主家的楼上围炉饮酒,楼下一个要饭花子又冷又
饿直打颤。秀才穷酸,先吟了一句:“大雪纷纷落地,”
吃皇粮的县官接着道:“全是皇家瑞气,”不愁吃喝的
大财主说:“下他三日何妨,”楼下露天中的要饭花子
气得骂道:“放你妈的狗屁!”
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故事:
《团结报》曾经刊登过一篇《名师出高徒》。说康白情 1919年前在北京大学选修马叙伦先生的“老庄哲学”, 没有一次不迟到。有一次,马叙伦责问康白情为什么姗 姗来迟。康白情回答:“住得太远。”马先生不以为然, 反问道:从你的住处走到这里只要三、五分钟,怎么叫 太远!康白情也不示弱,说:先生讲庄子,庄子说: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先生不以为远,而我以 为远。马叙伦一时无话可说。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典故:
《警世通言》: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强 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这四句诗奉劝世人虚 己下人,勿得自满。古人说得好,道是:‘满招损,谦 受益。’„„如何说聪明不可用尽?见不尽者,天下之 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宁可 懵懂而聪明,不可聪明而懵懂。如今且说一个人,古来 第一聪明的。他聪明了一世,懵懂在一时,留下花锦般 一段话文,传与后生小子侍才夸己的看样。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中对他的评价是:“敬李之才”、 “惜李之识”、“悲李之遇”。
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要义:
彼有彼的是非,此有此的是非。庄子认为是非都是相对
而言的,是非不确定,陷入是非的对待中就烦恼无穷。
以道观之则齐是非,混化是非差别,不谴是非,即能超
然,何必去分别是非呢?所以郑板桥说:“难得糊涂。”
晋俘。夫再用其言,以脱于祸,一不用其言,几至杀身, 此其智胜于中人远矣。”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典故②诸葛亮斩马谡: 刘备临终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 用。”但是诸葛亮在第一次出兵北伐曹魏时却让马谡屯 守街亭,那是决定胜败的咽喉之地,马谡刚愎自用,不 听诸葛亮的指示和副将王平之劝,屯兵于山,被司马懿 彻底击败,诸葛亮也仅以空城计侥幸逃命。事后诸葛亮 挥泪斩马谡,痛心疾首道:“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 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 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 明,因此痛哭耳!”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典故③楚庄王复陈国 冬,楚子为陈夏氏乱故,伐陈„„因县陈„„申叔时使 於齐,反,复命而退,王使让之曰:“夏徵舒为不道, 弑其君,寡人以诸侯讨而戮之,诸侯县公皆庆寡人,女 独不庆寡人,何故?”对曰:“犹可辞乎?”王曰: “可哉。”曰:“夏徵舒弑其君,其罪大矣。讨而戮之, 君之义也。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 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诸侯之 从也,曰讨有罪也,今县陈,贪其富也。以讨召诸侯, 而以贪归之,无乃不可乎?”王曰:“善哉!吾未之闻 也,反之,可乎?”„„乃复封陈。
5.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淮南子·人间训》:
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也,唯圣人知病之为利,知利之为 病也。夫再实之木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以言大利 而反为害也。张武教智伯夺韩、魏之地而擒于晋阳,申 叔时教庄王封陈氏之后而霸天下。孔子读《易》至《损》 《益》,未尝不愤然而叹,曰:“益损者,其王者之事 与!”事或欲与利之,适足以害之,或欲害之,乃反以 利之。利害之反,祸福之门户,不可不察也。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典故:
王安石:“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秋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陈季常:“古人说得好:广知世事休开口,纵会人前只点头。 假若连头俱不点,一生无恼亦无怒。”
苏轼:“小弟初然被谪,只道荆公恨我摘其短处,公报私仇。 谁知他倒不错,我倒错了。真知灼见者尚且有误,何况其他! 吾辈切记,不可轻易说人笑人,正所谓经一失长一智耳。”
5.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典故:
春秋末年,晋国由四个世家大族把持着,智伯,韩康子, 魏桓子,赵襄子。智伯恃强凌弱,要韩魏赵各献百里封 地,韩、魏分别献地故意使智伯愈加骄狂,而后徐图之。 智伯索地于赵,赵襄子不与,逃到有金汤之固的晋阳。 智伯胁迫韩魏一起出兵攻打晋阳,引汾水灌城,城不浸 水者只有三版之高。赵襄子派张孟谈出城暗中联合韩魏, 后一举消灭了智伯并分其地。是韩魏“或益之而损”之 也。再后来三家瓜分晋国,遂为战国七雄之韩赵魏。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要义:
能了解他人的是智者,能认识自我的是高明之人,能战
胜他人的有力量,能战胜自己的是强者。勉励人们要有
自知之明、自制之力,能熟知自己的缺点并勇于克服它。
《孙子兵法》:“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已, 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老子:“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 自矜故长。”“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孔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典故①百里奚荐蹇叔 :
百里奚:“臣尝出游于齐,欲委质于公子无知,蹇叔止
臣曰:‘不可。’臣因去齐,得脱无知之祸。嗣游于周,
欲委质于王子颓,蹇叔复止臣曰:‘不可。’臣复去周,
得脱子颓之祸。后臣归虞,欲委质于虞公,蹇叔又止臣
曰:‘不可。’臣时贫甚,利其爵禄,姑且留事,遂为
糊涂即不别是非,不去斤斤计较谁对谁错。世人都希望
凡事清清楚楚,事事争辩是非,徒增烦恼,人只有超越 是非才能无烦恼。
3.彼亦一是始得之也,涕泣沾襟,
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床,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
3.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故事:
有一个三九严寒天,下起了鹅毛大雪,县官、财主和秀
第六讲 老子庄子名言故事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要义:
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能始终如一、持之
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成语“功败垂成” 就出自这里。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典故:
唐玄宗: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李自成: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要义:
人生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人生去追求 无限的知识,必然要陷入困境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 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 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 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 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 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典故: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 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 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 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 怨归之,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 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 犹病诸。”
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回不愿仕。”孔子愀然变容曰:
“善哉,回之意!丘闻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
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丘诵之
久矣,今于回而后见之,是丘之得也。”
6.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 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典故:
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车数乘。王说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典故④李鸿章 李鸿章在清末靡艰之际,独撑大局。每回他挽危局、收 残局,总有朝臣冷潮热讽:“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 章”;更有呶呶不休的清议者大骂“汉奸”。李中堂听 了,微微一笑,便踅身回府,又看了他自撰的对联一眼: “受尽天下百官气,养就胸中一段春”。 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 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
6.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 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要义:
贫穷是从经济方面而言,家徒四壁,衣食堪忧是也;疲 困是从精神方面说的,说一个人生不逢时,有才有德有 抱负,就是推行不了,周游列国,处处碰壁,累累如丧 家之犬。
所谓“贫而乐道”,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簟食,一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也!”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儒家者言:
孟子:无恒产而有恒心,惟士为能。
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则斯滥矣。 孔子:“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 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
1.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 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 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 尽。’遂与之俱出。„„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 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 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 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 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 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
其卒,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6.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 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典故:
孔子谓颜回曰:“回,来!家贫居卑,胡不仕乎?”颜
回对曰:“不愿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亩,足以给飦粥;
郭内之田四十亩,足以为丝麻;鼓琴足以自娱,所学夫
5.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要义:
一切事物,有时减损它反而使其增益,有时增益它反而 使其受到减损。损益是对立统一、如影随形的。此损则 彼益,此益则彼损,有所失必有所得,有所得必有所失, 损益相伴而行,损中有益,益中有损。
5.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典故: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 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 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 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 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已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 异乎俗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