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复习资料-理论法导学第一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考导学课——一个案例串法理
主讲人:
【案情】某地发生激愤杀人案件。

被害人张某患有严重精神病,不时打骂他人,还强奸过母亲与大嫂,村上不少女孩也都被他猥亵过,但由于张某是严重精神病患者,无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并且相关规定执行不力,张某也未被强制医疗,村民们对其恨之入骨,但敢怒不敢言。

2010年8月24日,张某的母亲及哥哥将张某杀死。

此后,两人被公安机关逮捕。

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提起诉讼。

当地数百名村民联合给法院写信,认为张某的母亲和哥哥是为民除害,希望法院不要定罪。

法院审理后认为,虽然两人是为民除害,但已涉嫌犯罪。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以及我国刑法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两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但考虑到两人的动机是为民除害,其动机符合道德,并考虑到我国推行“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了实现罪刑均衡原则,分别判处两人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村民们对此结果表示难以接受。

【问题】结合此案回答下列问题:
一、什么是“法”?——不同学派不同观点
1.实证主义:
(1)分析派:权威制定是首要;
(2)社会派:社会实效是首要
2.非实证主义:
(1)自然派为代表,道德是唯一;
(2)第三条道路:权威制定+道德;社会实效+道德。

二、“法”长什么样?——法的特征
1.法的规范性:属于社会规范——有社会意义的行为
2.法的国家性:国家制定认可、强制力保障
3.法的可诉性:可作为起诉、审判的根据
4.法的普遍性:空间效力普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法的结构——法的要素
1.法律规则
(1)逻辑结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
(2)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的关系:条文在表达规则时,往往可以省略若干逻辑结构(3)法律规则的分类:授权/义务;强行/任意;确定/准用/委任
2.法律原则
(1)调整范围:原则的调整范围更广泛
(2)适用方式:原则不是全有或全无
(3)明确性:原则明确性较低
(4)共性与个性:原则更侧重个性,个案平衡
四、法能做什么?——法的作用
(1)指引作用:针对本人;分为确定指引与可选择指引(2)评价作用:针对他人
(3)强制作用:针对违法犯罪人
(4)教育作用:无特定主体限制,分为示警作用和示范作用(5)预测作用:针对将来的行为或后果
五、法不能做什么?——法的局限性
(1)内在局限性:语言不确定性、调整范围的局限性
(2)外在局限性:社会发展阶段的限制、其他社会规范的影响
六、法能带来什么好处?——法的价值
(1)秩序价值:通过法律形成的稳定的社会状态;基础型价值;(2)自由价值:评价标准;受限制——限制自由时的三大原则:伤害/冒犯/家长主义
(3)正义价值:公平——平等与合理差别
(4)人权价值:权利>人权>法定权利
(5)法的价值冲突解决原则:价值位阶原则/个案比例原则
七、法外的参考因素?——法的非正式渊源
(1)非正式渊源的种类:判例、公德、学说、党的政策
(2)非正式渊源的适用:一般正式渊源优先,但为了个案正义或弥补漏洞,也可适用(参照适用)非正式渊源。

八、通过法律形成什么关系——法律关系
(1)法律关系的特征:合法性、特定性、国家意志性(2)法律关系的种类:平权/隶属;调整/保护;第一/第二
九、法律关系怎么变动?——法律事实(1)法律事件:自然事件、社会事件(2)法律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
十、法官判案的目标是什么?——合法+合理
(1)目标是合理的法律决定:可预测性+可接受性
(2)结构:大前提(各种规定)+小前提(事实)=结论;
十一、如何实现判案的目标?
1.法律证成
(1)内部证成:指向结论的有效性
(2)外部证成:指向前提的合理性
2.法律推理
(1)演绎推理:直接依法律条文判案
(2)类比推理:比较两个因素之间的异同
3.法律解释
(1)特点:附随情况/价值判断/解释学循环
(2)分类
①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全常)、行政解释(国务院)、司法解释(两高)
②非正式解释(又称学理解释、任意解释)
(3)方法:文意/体系/主观/历史/比较/客观
十二、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
1.一般关系
(1)社会是法律的前提和基础;书本上的法以行动中的法为基础
(2)法律对社会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积极和消极
2.法与政策
(1)在经济基础、根本目标、根本意志等方面一致
(2)形式、稳定、保障等方面不一致
3.法与道德
(1)互相转化/目标一致/规范性强制性/重叠渗透;
(2)建构/非建构;外在侧重/内在关注;外在强制/内心强制;一元/多元;可诉/不可诉;程序/非程序
(3)如何处理法与道德的冲突?
① 修改立法;②法律方法;③提升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