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检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检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措施
分析
Summary: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享受着工业带来的一系列便捷,但与此同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当前,人们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保护环境,一方面加大对环境检测这一工作的继续投入的强度。

要知道,对环境进行检测的工作是对我国整体的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伴随着人民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质量之时,控制环境检测的质量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因此,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如何对检测过程进行有效地质量控制成了很多环境检测实验室亟待解决的问题。

Keys:环境检测;质量;措施;
1.环境监测中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指标。

这也从侧面上反映了环境的变化是迅速且不确定的,正因为各种工业化推进的场地密集而封闭,机械化水平程度较高,因此生产和建设的速度较快,常容易
忽视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工业中内部传导的自然环境,会一定程度上引起温度、压强和噪音的变化,而围绕着工业环境周围产生的通信磁场、汛期以及工业污染等,同样会给快速推进的工业工程带来巨大损失。

一方面,工业化发展是快速的,耗费了巨额成本,又利用了大量资源,无法临时关闭和调整;另一方面,由于工业环境的复杂,造成工业环境变化的因素多样,而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工业环境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即使临时发现并做出调整,也无法第一时间排查出来源,更无法做出针对性的策略,即便找出应对的方法,又会因为工业环境再次变化而前功尽弃。

所以,必须加强工业环境中的监测这一工作力度,科学而专业地对工业开展评估,为每一阶段的工业质量提供保障[1]。

2.改善环境检测质量的方法
2.1构建环境检测和管理的全方位系统
为了确保在环境检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较为准确地保证环境检测的质量,以及相应的我们可以准确地去检查相关的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笔者看来,我们应该着手于可能影响环境检测结果的因素,将其制定在一个较为严格的预防和管理体系之中,以控制环境检测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环境检测是一个以环境检测分析为基础的管理系统,需要各个环境检测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理运作,从而去构建出一个环境检测的全方位的完善的系统。

2.2对实验室内部进行质量的控制
在进行环境检测的时候,努力提高对服务理念的监控分析,以及进行内部控制环境检测结果的实验室是至关重要的。

一般来说保存抽样分析的结果等步骤都是在实验室之中完成的,而如果此过程中存在不合理和非标准化的管理系统,那么由此产生的检测结果可能会被歪曲甚至变形。

所以,实验
室环境检测的创新也是环境检测进行分析的主要创新方向。

在国内,实验室的环境检测技术发展为此提供了需求和挑战。

实验室内部的环境检测技术解决传统管理问题,提高检测质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与此同时,环境检测实验室也应当建立了一个监督与检测的环境检测责任体系,并建立相应的检测和分析机制,从而提高人们相应的意识以及环境检测的安全检测结果。

3.采样技术
3.1采样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
以空气样品采集为例,采样的质量保证技术措施如下:①使用到动力采样器时,需要在采样之前保证采样系统具有良好的气密性;②采样系统在流量方面需要保持相对稳定。

采样前后采样系统的进气流量不可以有超过百分之五的误差,可使用一级皂膜计对其进行检测;③同批次采样中,保留两个空白采样管,和其他样品管接受同样条件下的检验,即采样的空白检验,若出现空白检验都不合格,则可宣布此批样品作废;④计算浓度的过程中需要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条件下的体积;⑤对采样环境中的各个要素(日期、地点、大气压力、相对湿度以及风速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要求采样者签字确认,然后将这些资料和样品一起送到实验室;⑥采样工具要专业,采集流程要规范,“检测单”的记录要详细、准确并有被采单位的有效签字,样品保管要得当;⑦样品采集至少需要两人参加,防止弄虚作假[3]。

3.2样品保存的技术措施
样品保存包括三大方面,分别是运输过程、储存容器以及储存条件。

如果在保存环节出现问题,则有可能造成样品污染、变质以及质量损失等情况。

保存样品时,首先要保证容器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其次要保证容器不
会和样品发生化学反应,第二要保证容器不会对样品产生吸附作用。

保存处理的样品在样品形状以及数量方面都应符合保存的一系列规定,并留下相关的详细,如送样人、收样人、样品名称、编号以及保质期等。

在室内对样品进行检测时,一般以吸收液采集的样品,样品的保存期较短,存放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当天便能做好全部的分析工作;其他样品保存期一般为半个月,特殊样品的保存期最长不超过2个月。

3.3采样效率保证措施
3.3.1用液体吸收管采样,在方法测定范围内,采样效率要在90%以上,否则要串联较多的吸收管或改变吸收液。

3.3.2用填充柱或浸渍滤料采样,运用洗脱剂洗脱法,要分别测定采样前后两段填充剂中或浸渍滤纸上被测物质的含量,运用热解吸法,要串联两支填充柱,或用两张浸渍滤纸采样,采样后分别测定前后两支管或两张滤纸上被测物质的含量。

针对采样效率,前段填充剂或前支管或前张浸渍滤纸上被测物质的含量占总量的百分数在90%以上的采样方法可以接受。

3.3.3用滤料采集颗粒物用不同滤料前后交换串联进行试验,选择效率最高者;或用已知采样效率高的方法同时采样,或串联在后面进行比较得出。

采样效率要在90%以上。

不同采样效率试验被测物质含量要在0.5~5倍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含量下进行,每个含量为6个样品,精密度要在允许限内。

采样方法和仪器选定后,有效掌握和使用才能发挥作用。

按照操作规程采样,是保证有较高采样效率的重要条件。

4.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对策
4.1加强质量体系建设
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体系应覆盖环境监测活动所涉及的全部场所,并且应建立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记录等。

相关监测部门应从根本上制定质量体系中系统文件的保障步骤,能够合理地保证质量文件的分发和运行。

控制程序是极为重要的,它主要是防控质量文件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包括编制、审核、审批、监管、标识、修改以及申请作废等,这一系列的流程都必须细化,并且对各部分产生的人员活动进行行之有效的管控,从而提升环境监测的质量。

在记录控制这一环节,相关监测部门应该更加重视。

这是因为记录反映了真实的人员行为和实际情况,是各流程对照和有效开展的真实依据。

而记录的控制与程序的规范化同样密切相关,应该以完整性和严格性的要求贯穿始终,决不能漏掉某一部分,必须让记录的信息有迹可寻,并且能够帮助监测人员及时追溯和审核。

记录的内容应整洁且干净,清晰度符合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不能大量涂改。

修改的基本方法是杠改,能够减少修改的误差,对修改的内容保留基本的痕迹。

4.2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环境检测中,环境检测人员是检测活动的主体部分,他们也是实验室的主要监测者。

检测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水平影响到检测的结果,如果检测人员专业性不强,这样控制的观念并不高,意识不到位就会严重影响到检测数据,进而影响到环境保护工作,所以实验室必须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专业能力,定期制定专业性的培训,提高考核制度,待考核合格后再进行工作,而且还可以加强专家座谈、专家授课等等,让监测的人员从思想上重视起这样控制和质量保
证,为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基础[3]。

4.3健全全过程的环境监测质量控制
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过程必须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的工作,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偏差、失误等都可能导致控制结果的不准确,所以对于质量控制的全过程都要予以严格的规范。

第一是采样的质量控制。

工作人员要对采样技术制度以及样品所在环境进行细致了解,要保证采样记录的及时性与真实性。

第二是样品输送放置的质量控制。

在样品输送和放置过程中,要保证将采集到的样品完好无损地运回实验室中,并进行化验和分析,要保证样品的储存温度,以保证样品的稳定性。

第三是实验室分析的质量控制。

实验室质量控制可分为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之间的质量控制两种情况,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要尽量保证实验室环境和所使用的设备一致性。

第四步,则是对基础工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配,逐一规划标准化体系。

在开展监测工作之前,对组合监测工作的道具、仪器设备以及监测流程等都进行对照标准,准备好相应标准的物件,调整设备并控制仪器运行的效率。

4.4更新检测的仪器和设备
监测仪器设备的精确性和灵敏性,会影响检测的数据和结果。

因此,选择仪器设备时,必须要与检测的工作相适应相匹配,将误差控制到最小,真实反映检测的工作数据。

而且在环境监测的实验室中,要对设备仪器进行定期的更新和维护,对设备进行有效的管理,不能忽视这一工作,设置考勤表,确保仪器设备的定期检查和矫正,而且也要对维修人员进行授权之后才能够操作,这样以此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

5.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检测质量控制的领域十分广泛,其中又包括了很多的内容,所以在建立环境检测系统时必须考虑到位,不能也不要忽略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任何细节,所以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管理,保证工作质量的过程中采样、分析,确保环境检测数据是真实的和正确的。

Reference
[1]柘元蒙.环境检测机构实验室的常用质量控制方法及结果评价[J].环境科学导刊,2019,38(03):89-95.
[2]张海燕,王静,刘磊,王海君,孙靖文.环境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3):194-195.
[3]钱俊旺.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和对策分析[J].环境与发
展,2018,30(11):138-139.
-全文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