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 (11)教师版课题: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氧化复原反响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考点突破1、氧化复原反响概念的理解和判断2、氧化性、复原性的强弱判断3、氧化复原反响的规律4、有关氧化复原反响的计算夯基固本一、氧化复原反响概念: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响特征:化合价的变化氧化复原反响中的各种关系: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响〕氧化剂+复原剂复原产物+氧化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复原〔复原反响〕二、氧化剂和复原剂:1、常见氧化剂是指易得到电子的物质。
主要有:①、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 O2、Cl2等〕②、含处于最高价态或较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如 HNO3、MnO2、HClO3等〕③、高价态的金属阳离子〔如Fe3+、Cu2+等〕2、常见复原剂是指易得到电子的物质。
主要有:①、金属单质〔如 Na、K 等〕②、某些非金属单质〔 C、H2等〕③、含处于较低价或最低价的化合物〔FeCl2、CO 等〕④、非金属阴离子〔 S2-、I-等〕三、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步骤:标变价联双桥写升降注得失含义 : 双线桥表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过程,但不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
考前须知 : 1、线桥应跨越等号2、线桥箭头和箭尾要对准同种元素3、电子用“e-〞表示 ,且得失电子的总数相等 .单线桥:直接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注意: 1、单线桥不跨越等号;2、线桥箭头和箭尾分别表示得电子和失电子的元素。
典例分析得 e-,化合价降低Cl2 + H2O = HCl + HClO Cl 2 + H2O = HCl + HClO 失 e-,化合价升高得 2×5e-,化合价降低2KMnO 4 + 16HCl == 2KCl + 2MnCl 2 + 5Cl2↑ + 8H2O失 2×5e-,化合价升高2KMnO 4 + 16HCl == 2KCl + 2MnCl 2 + 5Cl2↑ + 8H2O反响练习1、氧化复原反响的实质是〔〕,判断是否是氧化复原反响的方法是〔〕A、元素的原子是否有电子转移B、同一元素的化合反响前后是否有变化C、是否有氧元素参加D、是否是化合反响或分解反响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否正确①、阳离子只具有氧化性,阴离子只具有复原性。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教学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3. 熟悉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写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学课件、实验器材、教学实验、教学资源等;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带有习题和问题。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通过实例和图表培养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2.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特征;3. 解释氧化和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法。
三、示范实验(20分钟)1. 教师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演示;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和观察结果;3. 学生独立设计并完成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
四、练习和讨论(15分钟)1. 学生根据示范实验和讲解内容,完成相关习题;2.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澄清疑问。
五、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和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示范,帮助学生掌握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化学方程式写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验中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教案
高中化学中的氧化还原教案
目标:
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2. 能够根据物质的氧化态变化判断其是否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3. 能够编写和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引入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解释其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简单的例子介绍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二、讲解
1. 讲解氧化和还原的定义和特征;
2. 介绍氧化态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解释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过程;
4. 举例说明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实验
1. 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观察氧化还原反应的现象;
2. 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物质;
3. 引导学生编写和平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四、练习
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2. 查漏补缺,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五、总结
1. 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鼓励学生继续学习,深入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更多知识。
六、作业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课内容,写一份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报告;
2. 提醒学生加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高三化学专题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化和还原、氧化性和还原性、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等概念。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和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
能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得失规律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能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包括常规配平、缺项配平、离子方程式配平、简
单的有机反应配平等)。
3.掌握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等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并能进行判断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考每年必考的内容,从考查试题类型来说可以是氧化还原概念的应用、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书写或有关氧化还原的化学计算等等。
近几年有深化加难的趋势。
过程与方法:
通过氧化还原方程式配平的学习,提高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般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理解事物的一
般性和特殊性,加深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观念。
(2)通过一些配平技巧、配平的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创造和发现化学学科的科学美、
规律美,从中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技巧,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来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配平的规律,提高氧化还
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过程
一、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一轮复习氧化还原教案
一轮复习氧化还原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1)能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2)能够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的问题;(3)能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2)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热爱;(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3)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和特征;(2)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通过讲解和讨论,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氧化和还原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等;(2)通过例题和练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
(1)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和规律,包括氧化数的变化、电子转移的过程等;(2)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特征和规律的理解。
3.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包括金属的腐蚀、电化学电池等;(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传授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法。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加深对特征和规律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法。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五、教学资源。
1. 课件。
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原理、特征和规律等内容。
2. 实验器材。
年一轮复习化学教案课件:氧化还原反应
(6)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 ) (7)具有还原性的物质与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不一定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 (8)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则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 ) (9)同种元素的高价态的物质一定比低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强( ×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A.G、Y、Q、Z、X
C.X、Z、Q、Y、G
B.X、Z、Q、G、Y D.G、Q、Y、Z、X
12345 6
解析 答案
考点三 氧化还原反应“守恒律”的应用
1 核心精讲
(1)内容 ①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质量不变。 ②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的 电子总数,表现为化合价升高的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③电荷守恒: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中各离子的电荷总数与产物中各离子的 电荷总数相等。 (2)应用:运用“守恒规律”可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 A.2 4 3 2 2 6 B.0 2 1 0 1 2
C.2 0 1 2 0 2 D.2 2 2 2 1 4
12345 6
解析 答案
4.向含有 SO23-、Fe2+、Br-、I-各0.1 mol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 通入Cl2的体积和溶液中相关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12345 6
题组一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1-1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轮复习教案)
§1-1 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目标1、掌握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了解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2、能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掌握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方法3、掌握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定性判断方法及其应用4、掌握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常用方法,理解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教学重点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方法及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定性判断方法及其应用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的理解及应用 教学过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两条线)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两种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 —— 表示电子转移(得或失)与化合价的变化(降或升)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2、单线桥法 —— 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单线桥必须标在方程式的上方) 例如:CuO +O+1CuO + H 2Cu + H 2O+10-分析物质: CuO 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为Cu (还原产物是Cu ) H 2 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为H 2O (氧化产物是H 2O ) 分析元素:(必须指明元素所在的物质及该元素的存在价态) CuO 中2+Cu 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为Cu 中0Cu H 2 中0H 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为H 2O 中1+H归纳小结:氧化还原不可分,电子转移是根本,判断查看化合价,价降价升是特征; 失升氧和得降还,倘若问剂两相反,氧化剂和还原剂,相互转化紧联系。
失去电子 化合价升高 被氧化; 得到电子 化合价降低 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 ;氧化剂被还原。
三、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的关系(两个一定两部分)四、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类型1、 物质间的氧化还原(1)物质间不同价态、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如:2H 2S + SO 2 2H 2O + 3S Fe + 2Fe 3+ 3Fe 2+(若归中到单质,则其一为负价,另一为正价,该元素必为非金属-金属无负价) (2)物质间不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Cu + 2Fe 3+Cu2++ 2Fe 2+Fe + Cu 2+Cu 2+ + Fe 2+2、 物质内的氧化还原反应(1)物质内不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如: 2KClO 3 2KCl + 3O 2↑ (2) 物质内不同价态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如:催化剂△5NH 4NO 3△2HNO 3 + 4N 2↑+ 9H 2O(3)物质内相同价态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如: 3Cl 2 + 6NaOH5NaCl + NaClO 3 + 3H 2O 五、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的定性判断及应用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和化学方程式判断氧化性 (强)氧化剂(反应物 高价)>(弱)氧化剂(生成物 高价) 还原性 (强)还原剂(反应物 低价)>(弱)还原剂(生成物 低价)归纳: 氧化性,找高价,还原性,找低价;反应物,呈强性,生成物,呈弱性。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章节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章节教案
教学目标: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氧化
还原反应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能够分析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教学内容:
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子,引起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兴趣。
2.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子转移反应的一种,具有电子的失去和获得。
3.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并通过实验验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交替作用。
4.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5. 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体验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和特点。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拓展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程度,鼓励学生发
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
高考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3.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4. 能够应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2. 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电子的转移电荷守恒3. 判断方法元素化合价的变化电子的转移方向4. 配平方法升降价法电子守恒法强制法5. 应用实例化学反应中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氧化还原反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4.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方法。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特征的理解。
2. 练习题:布置相关的习题,检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的掌握。
3. 配平练习:让学生尝试配平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检查其配平能力。
4. 应用问题: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氧化还原反应,检查其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和特征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的掌握情况。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讲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 人教版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讲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教案一. 重点、难点:1. 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概念。
2. 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二. 具体内容: (一)概念及实质1. 概念:发生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2. 实质:发生电子转移。
(二)元素的化合价元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结构决定了原子间是按一定数目相互化合,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数目叫这种元素的化合价。
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2.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全为正值,非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一般既有负值又有正值;3. 在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如:原子团的化合价:NO 3-、SO 42-、SO 32-、HSO 3-(亚硫酸氢根)、CO 32-、 HCO 3-、ClO 3-(氯酸根)、NH 4+(铵根)、MnO 4-(高锰酸根)、PO 43-(磷酸根)。
中心元素的化合价:4. 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与在生成它们的反应中原子得、失电子数目及离子的电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与在生成它们的反应中共用电子对的偏向、偏离的对数在数值上相等。
如HCl :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共用电子对偏离氢原子,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
5. 有机物中:H :+1、O :2-,再计算C 元素平均化合价。
(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双线桥法1. 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号起止所指的均为同一种元素。
2. 线上标出得失电子的情况及价的升降、被氧化或被还原等内容。
氧化剂为Fe2O3,还原剂为CO,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Fe。
氧化剂为HCl,还原剂为Zn,氧化产物为ZnCl2,还原产物为H2。
单桥线法1. 箭号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2. 线上只标出转移电子的总数。
(四)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1. 对立统一规律还原剂、氧化剂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2. 电子守恒规律还原剂失电子总数=氧化剂得电子总数3. 性质传递规律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4. 谁强谁先规律在溶液中存在多种氧化剂,氧化性强的抢先得电子,先被还原。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精编教学案
(5)11P4+60CuSO4+96H2O==20Cu3P+24H3PO4+60H2SO460molCuSO4能氧化P4的物质的量。
4.方程式的配平
①____P4+_____KOH+_____ H2O→_____K3PO4+______PH3
还原剂在反应中电子,化合价,它发生了反应,被体现性。
3.氧化还原反应分析
(1)6HCl+KClO3=KCl+ 3Cl2↑+3H2O标出单线桥,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HCl的作用为、。
(2)5NH4NO3=2HNO3+4N2+9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3)2Na2O2+2H2O= 4NaOH + O2标出单线桥,反应1molNa2O2转移的电子数为:;
重点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产物的判断;单线桥、双线桥的画法;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的记忆
难点:歧化反应、归中反应单双线桥的画法;多变价元素的分析。
1.常见化合价的标定:CuHNaBH4NCl3FeS2Na2S2O3CuFeS2
2.概念
氧化剂在反应中电子,化合价,它发生了反应,被体现性。
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单线桥、多变价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本36-37,学生说出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与四个基本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产物
3.通过讨论,正确判断多变价、部分氧化还原反应转移电子数,单线桥、双线桥
4.通过讲评,记忆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及其对应的产物
高三一轮复习学案:氧化还原反应(完整版)
《氧化还原反应》导学案【考纲要求】①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②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③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④熟练掌握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⑤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⑥能运用元素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进行氧化还原反应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及判断(一)概念及实质1.概念:发生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
2.实质:发生电子转移。
3.判断:有化合价升降。
(二)概念的比较也可用下式表示:综合以上概念和比较,可归纳以下“六字规律”,即“升失氧,降得还”,若与氧化剂、还原剂联系起来,再加六个字,即“若问剂,两相反”——还原剂被氧化,氧化剂被还原。
【例1】下列反应中,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3CuS+8HNO3=3Cu(NO3)2+2NO↑+3S↓+4H2OB.3Cl2+6KOH =5KCl+KClO3+3H2OC.3H2O2+2KCrO2+2KOH =2K2CrO4+4H2OD.3CCl4+K2Cr2O7=2CrO2Cl2+3COCl2+2KCl【例2】制备氰氨基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 2HCN =CaCN2 + CO↑ + H2↑ +CO2↑,在反应中()A.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B.HCN是氧化剂不是还原剂C.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D.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例3】下列微粒:H+、Cu2+、Ag+、Fe2+、Fe3+、Cl-、S2-、I-、MnO4-、ClO3-、NO3-、SO32-、S、Cl2、Na、H2;其中只有氧化性的是;只有还原性的是,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总结】如果物质中某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性;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性;元素具有中间价态,该元素既有又有性。
【例4】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5种物质:S、H2S、HNO3、NO和H2O。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教学案
3.某铁的氧化物(FexO)1.52 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 mL 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x值为()
A.0.80 B.0.85 C.0.90 D.0.93
氧化还原反应相关计算、关系式
学习目标
1.利用电子守恒求算产物价态、物质的量比值;
2.利用关系式法结合氧化还原滴定进行相关计算;
3.进行:电子守恒的计算、关系式、多变价分析。
难点:多变价分析、关系式法。
1、工业上采用间接氧化还原滴定法测定MnO2(M=87g/mol)纯度,其操作过程如下:准确称量0.9200g该样品,与足量酸性KI溶液充分反应后,配制成100mL溶液。取其中10.00mL,恰好与25.00mL 0.0800mol/LNa2S2O3溶液反应(I2+2S2O32-=2I-+S4O62-)。计算可得该样品纯度为%。
M关系式为:MnO2~I2~Na2S2O3
2、电子传递:羟氨(NH2OH)是一种还原剂,将25.00 mL、0.049 mol·L-1的羟氨酸性溶液与足量硫酸铁在煮沸条件下反应,生成的Fe2+又恰好被24.50 mL 0.020 mol·L-1的KMnO4酸性溶液氧化。在上述反应中,羟氨的氧化产物为()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物教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物教案
课题:高中化学氧化还原物
教学目标:
1. 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3. 掌握氧化还原物的判断方法;
4. 能够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氧化还原物的判断方法。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器材和试剂。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化学反应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征;
2. 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原理;
3. 讲解氧化还原物的判断方法。
三、实验(20分钟)
1. 分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实验;
2. 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3. 总结实验结果,探讨氧化还原反应的特性。
四、总结(10分钟)
教师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判断方法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5分钟)
布置学生完成相关作业,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和特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解决氧化还原反应相关问题的能力。
希望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更多化学反应的奥秘。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教学设计
《氧化复原反响的配平》学情分析:氧化复原反响属于高中化学重要的理论骨干知识,占有高中化学反响中的大多数内容,是历年来高考察看的重点、难点内容。
教材上可是从看法,本质原因,常有的氧化剂和复原剂等方面对氧化复原反响有所介绍,关于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没有解说,可是在后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配平的知识书写化学方程式。
关于书写陌生的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学生宽泛感觉很棘手,不知道稍微复杂的方程式怎么配平,所以在高三的一轮复习中解说一节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十分重要和必要。
复习目标:1、理解和掌握配平氧化复原反响的步骤,会依照步骤达成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
2、掌握不同样种类的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的配平策略,会分析反响的特点,采用不同样的策略进行配平。
3、理解得失电子,化合价起落守恒思想,成立有得必有失的看法。
复习重点:配平步骤和方法的解说和练习,纠错。
复习难点:关于有原子角码改变的化合价起落总数的判断。
复习方法:讲练结合,显现,纠错。
复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回首提问:氧化复原反响的学生迅速思虑回答。
特点是什么?本质是什么?引入:氧化复原反响得失电察看这个方程式的特点,思虑子式守恒的,化合价的起落怎么配平它?总数是相等的,怎么配平一FeS + O―→ Fe O+ SO22232个氧化复原反响方程式?展回首自己练习过程中经常遇示一个比较陌生的氧化复原到的不会书写方程式的情况。
反响让学生思虑。
解说氧化复原反响方程(1) 一标:标出发生氧化式配平的一般步骤,边解说,反响和复原反响的元素的化边运用上述反响举例子,告合价,用双线桥标出化合价的诉学生应该怎么操作,掌握起落的绝对值;操作步骤。
(2) 二等:运用最小公倍设计妄图为本节课的配平供应理论依照和等量关系。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疑问,调换学生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为学生做示范和典范作用。
+2 1 0 +3 -2 +4-22 Fe S 2+ O2―→ Fe2O3+ 4S O2出示一个没有配平的方程式,要修业生依照配平步骤进行配平练习。
高三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氧化还原反应⑵.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有氧化性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还原剂有还原性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2.基本规律⑴. 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双线桥法、单线桥法)①单线桥法。
从被氧化(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指向被还原(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元素,标明电子数目,不需注明得失。
例: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②双线桥法。
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同种元素)注明得失及电子数。
例:2e -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注意两类特殊的化学反应。
①歧化反应,同种元素同价态在反应中部分原子化合价升高,部分原子化合价降低。
例:3Cl 2+6KOHKClO 3+5KCl+3H 2O②归中反应。
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趋于中间价态,解此类题最好将该元素的不同价态用数轴标出,变化的区域只靠拢,不重叠。
例:KClO 32+ 6KCl ↑ +3H 2O⑵. 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性→得电子性,得到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还原性→失电子性,失去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由此,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通常都容易失去电子,表现出还原性,所以,一般来说,金属性也就是还原性;非金属原子因其最外层电子数较多,通常都容易得到电子,表现出氧化性,所以,一般来说,非金属性也就是氧化性。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容易,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难,氧化性越弱;反之,越不活泼的金属,失电子氧化成金属阳离子越难,其阳离子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单质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2.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一般来说,越活泼的非金属,得到电子还原成非金属阴离子越容易,其阴离子失电子氧化成单质越难,还原性越弱。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得2e -失2e -—失得5e 得5e -规律:反应物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生成物中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物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生成物中还原产物的还原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五汛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案(11)教师版课题:氧化还原反应②主备人:王洋先日期:2012-10-04 [考纲要求]:1、掌握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规律。
2、学会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方程式.[案例引思]:例1、(05江苏)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
Co2O3、C1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A.3C12+6FeI2=2FeCl3+4FeI3 B.C12+FeI2=FeCl2+I2C.Co2O3+6HCl=2CoCl2+C12↑+3H2O D。
2Fe3++2I一=2Fe2++I2 [知识再现]:一、氧化还原反应规律(一)、强弱规律(两强→两弱)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物质的氧化性强弱:氧化剂_>_氧化产物_>_还原剂;还原性强弱为:还原剂___>__还原产物__>___氧化剂。
(填 < 或 > )。
[即时巩固]:1、铁、钴、镍的原子序数分别为26、27、28称为铁系元素。
现有以下反应:Co2O3+6HCl(浓)=2CoCl2+3H2O+C12 (1) 2FeCl3+2KI=2FeCl2+I2+2KCl (2)则下列物质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B )A、I2>FeCl3>C12> Co2O3 B.Co2O3> C12> FeCl3> I2C.C12> Co2O3> I2> FeCl3 D、C12> I2> Co2O3> FeCl3 [反思感悟]:根据这个规律,可判断各微粒的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可以判断一个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变式训练]: 7、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2X2++5Z2+8H2O ②2A2++B22A3++2B-①16H++10Z-+2XO-4③2B-+Z 2B2+2Z-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A.反应Z2+2A2+2A3++2Z-可以进行B、Z元素在①③反应中均被还原、Z2、B2、A3+C.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O-4D.还原由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2+、B-、Z-、X2+[案例引思]:例2、用双线桥法表示下列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并指出氧化剂及对应还原产物,还原剂及对应氧化产物。
①、Na2S + 2H2SO4 (浓) =Na2SO4 + SO2↑+ S↓+ 2H2O②、KClO3 + 6HCl (浓) =KCl + 3Cl2↑+ 3H2O[知识再现]:(二)、价态规律1、不交叉规律:同一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高价要降低,低价要升高,它们最多变为同一价态,不可能发生交叉现象。
2、中间变两头——歧化反应 ,如_3_Cl2 + 6_KOH =_5_KCl+_1_KClO3+_3H2O两头变中间——归中反应,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的反应。
若无中间价态不反应,[即时巩固]:2、下列转化一定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NO2→NOB、KMnO4→MnO2C、Na2O2D、Fe2O3→Fe3、L、M、Q、R、X分别代表五种不同化合价的氮元素的物质并且每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只有一种,已知物质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要比物质M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低,在一定条件下,五种物质有如下的相互关系(末配平),请判断①、Q+HCl→M+Cl2②、R+L→X+H2O ③、R+O2→L+H2O(1)、已知这五种物质中有一种是硝酸,氮元素最高态价即为+5价,那么硝酸应是(填字母),判断的依据是①、NO+HNO3→N2O3+H2O ②、NH3+NO→HNO2+H2O③、N2O4+H2O→HNO3+HNO2 ④、HNO2→NO+NO2+H2O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定编号)理由是[案例引思]:例3、(09全国Ⅱ)含有a mol FeBr2的溶液中,通入x mol Cl2。
下列各项为通Cl2过程中,溶液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B ) A.x=0.4a,2Fe2++Cl2=2Fe3++2Cl-B.x=0.6a,2Br-+ Cl2=Br2+2Cl-C.x=a,2Fe2++2Br-+2Cl2=Br2+2Fe3++4Cl-2+-=2Br3+-[知识再现]:(三)、先后规律一种氧化剂与多种还原剂相遇时,总是先氧化还原性强的还原剂。
一种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相遇时,总是先还原氧化性强的氧化剂。
据此规律,可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先后次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即时巩固]:4、现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 +2KI =2FeCl2 + I2 +2KCl②、2FeCl2 +Cl2=2FeCl3③、2KMnO4 +16HCl =2KCl + 2MnCl2 + 8H2O + 5Cl2(1)、若某溶液中有Fe2+、I―、Cl―共存,要除去I―而不影响其它离子的存在,可加上述反应物中的试剂是FeCl3(2)、在强酸溶液中,将MnO4―、Fe2+、Fe3+ 、I―四种离子混在一起,充分反应后:①、若溶液中有I―余,则溶液中一定无MnO4- 、Fe3+;一定还有Fe2+ ;②、若Fe3+有余,则溶液中一定无I―,一定还有Fe2+;可能还有MnO4―③、若Fe2+有余,则溶液中一定无MnO4―、I―;一定还有Fe3+ ;④、若MnO4―有余,则溶液中一定无Fe2+、I―,一定还有Fe3+。
5、向NaBr 、NaI 、Na 2SO 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 ( AB )A.NaCl 、Na 2SO 4B.NaCl 、NaBr 、 Na 2SO 4C.NaCl 、Na 2SO 4、I 2D.NaCl 、NaI 、Na 2SO 4[知识再现]:(四)、守恒规律:在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
或者说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等于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案例引思]:例4、(08上海)某反应中的物质有:NaOH 、Au 2O 3、Na 2S 4O 6、Na 2S 2O 3、Au 2O 、H 2O 。
(1)、请将Au 2O 3之外的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别填入以下空格内:(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还原剂是___________。
(3)、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讲解分析]:答案 (1)、Na 2S 2O 3 H 2O Na 2S 4O 6 Au 2O NaOH(2)、 3Au Na 2S 2O 3 (3)、[知识再现]: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1、配平原则:①、质量守恒,即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相同。
②、电子转移数目相等(即化合价升降数目相等)。
③、电荷守恒,反应前后总电荷相等且电性相同。
[即时巩固]:5、下列有关H 2O 2跟H 2SO 4酸化的KMn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2KMnO 4 + H 2O 2 +3H 2SO 4 = K 2SO 4 + 2MnSO 4 + 4H 2O + 3O 2↑B .2KMnO 4 + 3H 2O 2 +3H 2SO 4 = K 2SO 4 + 2MnSO 4 + 6H 2O + 4O 2↑C .2KMnO 4 + 5H 2O 2 +3H 2SO 4 = K 2SO 4 + 2MnSO 4 + 8H 2O + 5O 2↑D .2KMnO 4 + 7H 2O 2 +3H 2SO 4 = K 2SO 4 + 2MnSO 4 + 10H 2O + 6O 2↑[板 书]:2、配平步骤:“一标、二找、三定、四配、五查”,即标好价,找变化,定总数,配系数、再检查。
3、配平技巧⑴、逆向配平: 适用范围:a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含歧化反应)b .反应物中某一部分被氧化或还原。
如:S+ KOH(热、浓)—— K 2S+ K 2SO 3+ H 2O⑵、顺配配平:适用范围:a 、分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b .所有元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c .生成物中物质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归中)如:5KI + 1 KIO 3 + 3 H 2SO 4 → 3 I 2 + 3 K 2SO 4 + 3 H 2O⑶、两边配平:4Zn + 10 HNO 3 = 4 Zn(NO 3 )2 + 1 NH 4NO 3 + 3 H 2O(4)、多种变价,合并计算如果同一分子内有多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升降变化,可把这个分子当整体,合并计算此分子内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的总值。
__3_ Cu2S+__16_HNO3 =__6_ Cu(NO3)2 + _4__ NO↑+__3_ S↓+__8_H2O⑸、缺项配平:先使得失电子数配平,再观察两边电荷。
若反应物这边缺正电荷,一般加(H+),生成物一边加水;若反应物这边缺负电荷,一般加(OH-),生成物一边则加水。
然后进行两边电荷数配平。
①、3 ClO- + 2 Fe(OH)3 + 4OH--=3 Cl- + 2 FeO42- + 5 H2O②、 2 MnO4- + 5 H2O2 + 6 H+=2 Mn2++ 5 O2 + 8H2O[即时巩固]:6、(05江苏)将NaBiO3固体(黄色,微溶)加入Mn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里,加热,溶液显紫色(Bi3+无色)。
配平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5 NaBiO3+ 2 Mn2++ 14 H+-- 5 Na++ 5 Bi3++ 2 MnO4- + 8 H2O[讲解分析]:本题属于缺项配平,即方程式中有一种或几种物质没有给出,需要通过观察、分析,确定所缺项为何种物质。
就本题而言,用观察法难以确定缺项物质,可先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计量数。
溶液呈紫色说明有MnO4+生成。
化合价分析如下:点拨:有空缺的物质一般是作为介质的H2SO4,HCl或NaOH、H2O等7、铁酸钠(Na2FeO4)是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成Fe3+离子。
(1)配平制取铁酸钠的化学方程式:2Fe(NO3)3+16NaOH+3Cl2----2Na2FeO4+6NaNO3+6NaCl+8H2O反应中铁元素被氧化,转移电子总数为6e。
(2)、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了能消毒杀菌外,另一个原因是还原产物Fe3+水解生成Fe(OH)3胶粒,能吸附悬浮杂质而沉积下来。
[思路分析]:先找出价态变化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配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相应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化学计量数,进而观察配平。
发生变价的元素有铁和氯:Fe(+3→+6,变化3价)、Cl(0→-1,变化1×2=2价),故Fe(NO3)3配2,Cl2配3,再配其它物质化学计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