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_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重点和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实验准备:
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创设
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

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
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水平。

教师引入: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学生齐答:想!
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
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 mL烧杯三个、药匙
学生填表:
食盐

硫酸铜晶体
现象
结论
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水平;理解溶液、溶质、溶剂。

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

等同学们绝绝绝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小组的实验情况:
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

学生回答: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教师:很好。

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
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办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

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有液体中。

学生乙:可加水。

学生丙:还可加热。

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

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归纳总结水平,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
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
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学生1:均一、稳定。

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馏水是溶剂。

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教师设疑:同学们回答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理解。

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
学生1: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

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学生填表:
溶剂
溶质
现象



高锰酸钾
汽油

汽油
高锰酸钾
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比较明显地得出结论。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

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锰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锰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

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

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

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
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
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
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

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

那么,请问溶质除了
是固体、液体外还能够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

学生乙:还能够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是溶质,水是溶剂。

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回答。

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实行小结:
①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
②溶质能够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③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下水是溶剂。

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
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较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

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

学生1:我们所做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掉后试管不干净,但加入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

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
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

……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水平,将知识实行归纳,并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

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回答。

(教师点评)
巩固练习
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实行交
流。

教科书P33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题是建立溶液的概念并理解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讨论、交流体会知识的产生与形成过程。

这样的设计不但知识与技能目标得到了落实,而且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