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配套课件 沪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学习主题 一
燃烧的条件
【问题导引】燃烧是生活中一种最常见的现象,那么什么是 燃烧?燃烧的发生需要什么条件呢? 发热 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1.燃烧的概念:燃烧是一种发光 _____、_____
2.燃烧的条件: 可燃性 (1)物质具有_______。 氧气 接触。 (2)可燃物与_____
3.含碳、氢元素的可燃物燃烧:
水 (1)完全燃烧时,碳、氢元素分别生成 _________和 ___。 二氧化碳 (2)不完全燃烧时,部分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 _________、 碳氢化合物 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___________
1.工业上炼钢为什么要往炉内鼓入富氧空气或氧气? 提示:当氧气充足时,燃料能充分燃烧,放出较多的热量,能 提高产量和质量。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解析】选D。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有可燃物,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在空气 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属于可燃物,而且与氧气接触,但是 由于温度没有达到酒精的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故选D。
【典例2】(2012·兰州中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 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
气接触;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
着火点;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未与氧气 接触;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是因为具备了燃烧的 条件。
考点 2
灭火的原理及方法的选择
【典例】(2012·泰安中考)采取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 财产损失。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 )
2.冬天用煤取暖时,为什么要装烟囱且要保持室内通风?
提示:煤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大量的CO,装烟囱且要保持室 内通风是为了防止CO中毒。
学习主题 三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问题导引】燃烧进行到一定程度为什么会引起爆炸?哪些 物质属于易燃易爆物?
1.爆炸的产生:
有限的空间内 急剧地燃烧 (1)可燃物在_____________ _____,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 体积 迅速膨胀会引起爆炸。 的热,使气体的_____ (2)如果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 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1.(2012·衡阳中考)下列有关标志中,与燃烧或爆炸无关的

(
)
【解析】选A。A图中所示标志是物品回收标志,与燃烧或爆
炸无关;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
关;C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带火种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D 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与燃烧或爆炸有关。
2.(2012·泉州中考)森林火灾时,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
“防火隔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
)
B.隔离可燃物 D.促进烟尘的扩散
【解析】选B。根据灭火原理,灭火队员砍伐树木开辟“防火 隔离带”的目的是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3.煤在氧气不充足时燃烧,会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它是
(
A.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B.甲烷 D.二氧化碳
)
【解析】选C。煤中含碳,不完全燃烧时,会生成有毒的CO。
4.“安全生产,人命关天”。国家对易燃、易爆物的生产、 贮存、运输、使用有严格规定。下列物质与空气混合后,遇 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 )
A.液化石油气
B.二氧化碳
C.汽油
D.面粉
【解析】选B。可燃气体和面粉、煤粉等粉尘与空气混合后, 遇火都有可能发生爆炸,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因此不 会爆炸。
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解析】选A。本题考查的是灭火的方法。解答本题的关键 应明确灭火的原理:移走可燃物、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将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由此分析 ,A选项中,盖上锅 盖可以隔绝氧气;B选项中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C选项中 高层住房内着火,不能打开门窗,否则,空气进去会增加氧气 的浓度,使火越着越旺;D选项中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的电源 开关可能会产生火花使煤气爆炸。
“用水灭火是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达到灭火的目的的 ,”
这种认识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 ,只与本身的 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用 水灭火是通过降低环境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 目的的。
考点 1
燃烧的条件
【典例1】(2012·宁夏中考)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酒精, 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A.酒精是液体 B.酒精挥发得太快 ( )
5.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 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A.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析】选A。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在空气中与氧气 接触,烟头在火灾中的作用是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而引发火灾。
6.下列情况下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汽油着火时,应该用水浇灭 B.房屋起火,用高压水枪扑灭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应先关闭电源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等火灾
最低温度 。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_________ 最低温度 。 3.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_________
学习主题 二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问题导引】可燃物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条件有什么不 同?燃烧过程及生成物有什么区别? 1.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
完全燃烧 条 件 氧气_____ 充足 时发 生的燃烧
但没与氧气接触,所以也不能燃烧。
2.仔细观察图示,将其灭火方法与采用的灭火原理用线连接
起来。
提示:酒精灯着火盖上湿布,主要是隔绝了氧气;油锅着火,
用锅盖盖灭,避免了油与氧气的接触;关上燃气阀门,没有了
可燃烧的气体,从而火焰熄灭;往燃烧的可燃物上喷水,水的 蒸发能带走很多热量,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从 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2.常见的易燃易爆物: (1)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这些气体在点燃 检验纯度 前必须_________。 (2)可燃性粉尘:面粉、煤粉等。在产生可燃性粉尘的场所, 应杜绝一切火种。
学习主题 四
防火与灭火
【问题导引】防火与灭火依据什么原理?常用的灭火方法有 哪些?发生火险应怎样自救? 1.原理: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达到灭火的 目的。 2.灭火的方法: 可燃物 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1)将_______ 空气 (2)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_____隔离。 (3)使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干冰等)使燃烧物冷却,让燃烧 着火点 以下。 物的温度降低到_______
(4)常见的几种消防安全标志。
当心火灾
禁止烟火
禁止吸烟
4.火险自救: (1)火势很小,根据起火原因,可以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 将它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9 求救。 ____ (2)被困在火灾区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自救。如 口罩 捂住口鼻,_________ 低下身子 沿墙壁或_________ 贴近地面 跑 用_______ 湿毛巾 或_____ 出火灾区,到窗口呼救等。 5.常用的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 灭火器。
不完全燃烧 氧气_______ 不充足 时 发生的燃烧
燃烧快慢
___ 快
___ 慢
完全燃烧
放热多少 文字表达式 (以碳为例) ___ 多 碳+氧气
点燃
不完全燃烧
___ 少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2.CO的物理性质及毒性: 无色 、_____ 无味 的_____ 剧毒 气体,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之丧失 (1)_____ 了_____ 输氧的功能。 打开门窗通风 并迅速将中毒者移 (2)发生CO中毒时,应立即_____________, 至___________, 空气新鲜处 严重者送医院救治。
(
)
【解析】选A。汽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用水灭火汽油会漂
浮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A方法不正确;房屋着火一般用高压 水枪扑灭,通过降低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B方法正确;电器因
短路起火,应该先关闭电源,C方法正确;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 档案等火灾,D方法正确。
【规律方法】火场自救的科学方法 (1)如果火势不大,根据起火的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 法扑灭;火势较大或有蔓延的可能,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119”求救并采取必要的自救措施。
(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
(3)如果房间内部着火,不能随便开门,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 大甚至发生爆炸。 (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物进入体内。 (5)房间内燃烧,由于空气的对流,上层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 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弯腰前进。
3.注意事项及有关图标: (1)在生产、运输、使用、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一定要严 格遵守有关规定,要严禁烟火,防止撞击和高温,绝不允许违
章操作。
(2)在油库、面粉加工厂、棉纺厂、化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 防爆器材 都要备有_________,设立安全措施。 消防 (3)储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和仓库要配备_____器材,并要 安全标志 。 有明显的_________
7.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 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下列关于火灾、灭 火与逃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燃烧是一种缓慢的氧化反应
B.火灾时,只能用CO2灭火
C.高楼发生火灾,应该跳楼逃生 D.室内发生火灾时,不要打开门窗,防止空气进入室内增强
火势
【解析】选D。燃烧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当发生火灾时 , 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也可以用水灭火,或者其他方法也可以。 当高楼发生火灾时,不能跳楼逃生。室内发生火灾时,若打开 门窗,空气会进入室内,使火势增强。故选D。
8.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 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
(2)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
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 救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 A.退到卫生间暂避 B.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填序号)。
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
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起来的实
验事实是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不通空气 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着火点且没与氧
【解析】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 , 蚊帐是可燃物,打开房门后补充了足量氧气,所以火势会迅速 扩大;发生火灾应积极寻找自救措施,退到卫生间暂避或匍匐 前进,寻找出口都是合理的方法。 答案:(1)可燃物
(2)补充足量氧气
(3)C
9.2012年6月16日第三届亚沙会在烟台海阳举行。它是亚洲 最大的沙滩体育盛会。 (1)亚沙会采集圣火的采火棒顶部由纯棉纱构成,棉纱中添加
【方法平台】一些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 电源或电器设备着火时,由于自来水能导电,所以不能用水来 扑灭。油锅着火也不能用水扑灭,因为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 度,油会浮在水面继续燃烧且扩大燃烧面积。
1.结合物质燃烧的条件,将下图填写完整。
提示:根据燃烧的条件,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 到了着火点,所以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 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
了适量的煤油。棉纱不易点燃,而煤油容易点燃的原因是___
。 (2)为保证采火棒的火焰达到所需的高度,添加煤油要适量, 从而保持棉纱内有足够的孔隙,其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 的 。
【解析】(1)棉纱不易点燃,而煤油容易点燃是因为煤油的着
火点比棉纱低;(2)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添加煤油适量以保
持棉纱内有足够的孔隙,其目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氧气。 答案:(1)煤油的着火点比棉纱低 (2)空气(或氧气或空气流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