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桃-电磁兼容和PCB设计-Chp2

合集下载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实验教学大纲

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实验课程名称:电磁兼容原理与技术/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学分:2.5课程总学时:32+12 实验学时:12(其中,上机学时:)课程性质:□☑必修√□☑选修是否独立设课:√□是□否课程类别:□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领域实验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否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方向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先修课程:电子技术工程素质实践基础课、数字电子技术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大纲编制人:课程负责人(常天海)实验室负责人(秦慧萍)说明:1.《实验教学大纲》中的课程名称、课程总学时、实验学时、上机学时、学分、课程类别等信息必须与《本科综合培养计划》一致;2. 为保障基础,同时适应实验室开放和学生自选实验,将实验项目分必做和选做两类,便于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3. “是否独立设课”:分为独立设课和非独立设课两种,独立设课课程总学时与实验总学时完全一致;4. 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按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要求,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占有实验的课程总数的比例应大于等于80%(注意评估指标并非指一门课程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所占比例应不小于80%)。

这里只需选择该门课程是否设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5. “面向专业”:按教务处本科教学综合培养计划中规定的专业名称(或方向)全称填写。

学院内开设的同一课程适应不同专业又有不同教学要求的,请分开不同专业(或方向)分别编制实验大纲;6. 课程设计、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等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列入实验大纲编写范围;7. “大纲编制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相支撑、密不可分。

本次大纲的修订应由承担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学团队和实验技术团队共同完成。

理论课程负责人、实验课负责人(实验人员)须共同署名。

一、教学信息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该课程是“电磁兼容原理与设计”这门学科基础课的配套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电磁干扰源及其危害、传导和辐射这两类干扰的产生机理、三种主要(接地、屏蔽和滤波)电磁兼容技术、电磁干扰的发射和敏感性测量技术、静电基本参量的测试方法、人体静电参数的测试方法及基于MATLAB软件对静电放电模型的仿真等基本理论与技术的理解,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移动用户终端的电磁干扰”、“微电子器件和设备的静电放电敏感度测试”或“微电子器件及集成电路的电磁敏感性测量及评估”或“静电放电脉冲对集成电路损伤效应的评估”、“静电基本参量及人体静电参数的测量”、“固体各类动态作业过程的静电动态多因素联合效应模拟实验”及“静电放电模型的MATLAB软件仿真实验”等方法或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在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及静电防护工程等领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践动手能力。

邵小桃-电磁兼容和PCB设计Chp4

邵小桃-电磁兼容和PCB设计Chp4

0
当负载开路或短路时,信号全反射; 负载匹配是最佳传输状态。
3. 典型的传输线系统
Z out V源
V source Zo
V load Z load
当信号沿传输线传播时,源电压的一部分最初将沿走线传 播,当互连终端的负载阻抗等于走线的特性阻抗时,信号 无反射;如果负载阻抗不等于走线的特性阻抗时,电压波 形将被反射回源端。
KS

Z out Z out

Z0 Z0
KL

ZL ZL

Z0 Z0
Z out V源
V source Zo
V load Z load
• 传输线获得最小反射的条件: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负载阻抗
Z out = Zo 和 Zo = Z load (保证每段阻抗相等)
• 传输线获得最大能量传输的条件: 电源的阻抗=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负载阻抗
• 走线宽度的变化 • 走线阻抗的变化 • 网络终端不匹配 • 缺少终端 • 布线层间的导孔 • 变化的负载和逻辑器件 • 大电源平面不连续
传输线产生的反射效应:
过冲和欠冲 :
2. 反射电压和反射系数
如果负载与传输线不匹配,电压波形将被反射回源端, 反射电压为 Vr,反射系数为Kr ,定义式如下
PCB
均匀无耗传输线电路模型
无损耗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Z0

V (x) I (x)

Z Y
R0 jL0 G0 jC0
L0 C0
无损耗传输线的传输延迟:
tpd L0C0
3. 传输线效应
1. 电气长线 (电长走线):
频域: 线路长度大于信号的 20
时域: 传播时延大于信号上升延时间的1/4

PCB电磁兼容技术——实践设计

PCB电磁兼容技术——实践设计
爱科电子
2
概述
Xi’an A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电磁兼容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电磁干扰和抗
干扰的问题,即研究在同一电磁环境下工作的各种电气电子系统、 分系统、设备和元器件如何正常工作、互不干扰,进而达到兼容 的状态。
爱科电子
14
电容的选择
爱科电子
15
Xi’an A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去耦电容的放置
爱科电子
16
Xi’an A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实际电容器的特性
爱科电子
17
Xi’an A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Xi’an A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爱科电子
18
Xi’an A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实际电感的应用选择
实际电感的工作频段选择
实际电感的应用选择必须同时兼顾较小的电感量波动 (△L)与较高的品质因素Q,右图阴影区为工作选择频段,其 右侧 L变化剧增,而其左侧则Q值偏小。 什么是Q值?
爱科电子
19
Xi’an A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爱科电子
13
Xi’an Action Electronics Co., Ltd.
电容的选择
z 有一个惯例就是并行使用两个去耦电容。这种做法可以减少更 大频宽的由电源引起的开关噪声。在抑制由有源器件开关时产 生的射频电流方面,多个并行去耦电容可以提升6dB的作用。多 个去耦电容不只是提供一个更大频宽的分配,它们还可以提供 更大的引线宽度来降低导线电感,更大的提升去耦作用。两个 并行电容的取值应当不同,相差两个数量级左右,比如说0.1uF 和0.001uF 的两个并行去耦电容, 来获得更好的去耦效应。

邵小桃-电磁兼容和PCB设计Chp6

邵小桃-电磁兼容和PCB设计Chp6

100MHz的逻辑器件,有100mA到150 mA负载变化:
6.8 uF, Ripple:1VPP
6.8uF + 0.1uF, Ripple:0.3VPP
6.8uF + 0.1uF + 0.01uF, Ripple:0.1VPP
三端电容器的原理
符号
插入损耗
60 普通电容 40
三端电容
20
30 70
10 1
0.1 0.01 0.001
1
2
0.01uF 0.1uF
10
0.001uF 100pF
100
1000
Frequency (MHz)
Note 1:
• • •
Note 2:
引线电感是设计去耦电容是必须考虑的 不同频率,相同引线电感得到的阻抗不同 频率越高,阻抗越大
• 逻辑器件不同,自谐振频率也不同, CMOS < TTL < ECL
电磁兼容与PCB设计
第6章 旁路和去耦
本章内容
• 电容的三个用途 • 电容与谐振 • 并联电容器 • 电源层和接地层电容 • 电容的选择与放置
6.1 电容的三个用途
电容的三个主要用途:去耦、旁路、体电容
1. 去耦 (Decoupling) • 滤除高速器件在电源板上引起的骚扰电流 • 为器件和元件提供局部化的DC • 减低PCB电流冲击的峰值
Rs: 导线中的电阻
L
Rs
C: 电容器的电容
电容在可计算的频率上,相当于一个谐振回路 • 谐振状态下,电容将有非常小的阻抗和有效的RF旁路 • 频率大于自谐振时,电容渐变为感性,旁路和去耦效果下降
在电容器的等效电路中:
Z (ES)R2 (XESLXC)2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和布局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和布局

PCB的电磁兼容设计和布局作者:刘婵媛程虎成饶启超来源:《今日自动化》2019年第03期摘要:PCB的电磁兼容设计是否合理是改善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

文章中介绍的电路隔离、接口抑制、参考面设置等实用技术,能够有效地改善信号的完整性,改善产品的EMC性能。

关键词:PCB;电磁兼容;电路隔离中图分类号:TN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487(2019)03-0033-020引言伴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类电子设备向着小型化、智能化和高集成的方向发展,电路设计越来越复杂,产品对干扰的敏感度所造成的问题越来越多,由此带来的EMC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当前各类电力设备的载体都是印制电路板(PCB),在PCB一级解决EMC问题将比在更高层次上解决所需要的花费更少,而且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的上市周期。

先进的产品设计,在一开始就要求将EMC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好能对设备的电磁兼容性进行分析和预测,并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实现电磁兼容。

文中将介绍一些涉及到EMC的基本PCB设计技术,为PCB的电磁兼容设计和布局提供实用性帮助。

电磁干扰源、干扰信号耦合通道和干扰接收器(敏感设备)是形成干扰的三个要素,上述的三个基本要素都具备的时候才会发生电磁干扰,只要能够去除其中的一个,就可以去除电磁干扰。

1PCB电路板的尺寸和层数电路板的层数和尺寸要根据电路原理、元器件的尺寸和相互间的影响决定,如果尺寸太大,布线长度就长,线的阻抗增加,抗干扰能力弱”。

而尺寸太小,元器件过于密集,不仅不利于散热,而且不同线路和元器件之间容易产生相互干扰。

印制电路板的层数由单层板向多层板的进步,不仅解决了元器件的布线分布问题,同时还是达到电容兼容标准的主要措施。

双层板由于双面均有地线、电源线、互连线和元器件,容易互相干扰,所以一般线径要尽可能的粗而且相互靠近,常规线宽为通过最大电流能力的3倍以上,供电的环路面积要尽可能的小而且不会相互重叠2]。

单片机中的讲解emi和emc的相关书籍

单片机中的讲解emi和emc的相关书籍

单片机中的讲解emi和emc的相关书籍以下是一些涉及单片机EMI和EMC的相关书籍: 1.《单片机电磁兼容技术》
作者:黎明光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
2.《基于MSP430的嵌入式系统EMC设计》
作者:刘庆文、钟志平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
3. 《PCB电磁兼容设计》
作者:陈宝勇、程振玉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
4. 《电磁兼容设计手册》
作者:李国良
出版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年
5. 《电磁兼容手册》
作者:彭焕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
这些书籍都是较为专业的单片机EMI和EMC方面的著作,包括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

对于从事单片机开发或者需要进行EMI和EMC 设计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来说,这些书籍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邵小桃-电磁兼容和PCB设计Chp7

邵小桃-电磁兼容和PCB设计Chp7

C0为走线的内电容,
r 为平板材料的介电常数。
2.嵌入式微带线
在铜线上覆盖介电材料,空气以及周围的环境对线路阻 抗的计算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近似认为线的上表面宽 度W与下表面宽度W1相等.
介质材料1
介质材料2
W为线的厚度(in), W与W1近似认为相等, T为线的厚度(in), H1为信号线与基准板的距离(in), H两层介质层的高度(in),
可计算出修正的传播时延和传输线阻抗:
tpd tpd1C C d 01.65 15 3130 2.6(1 n/slen)g
Z0 Z0/
1C d 5/01510 3.5 1 2
C 0
33
7.3 走线长的计算
1. 走线长的计算
l max

tr 2t pd
tr :跳变沿速率(ns); tpd:传输延时(ns) lmax :最大布线走线长度c( m)
W为线的宽度(in),
T是线的厚度(in),
H两参考板之间的距离(in) H1线到参考板之间的距离(in)
r 平面材料的介电常数。
特性阻抗: 线路内电容: 传输延迟:
H1
Z0
(
60)ln[1.9H ] ()
r (0.8WT)
C0

1.41 r
ln(3.81H1
] pF/in )
0.8WT
C0走线的固有电容(pF/in)
5.差动(分)微带线和带状线结构
差分线的性质:
• 横截面积恒定不变,而且对差分信号有一个恒定的阻 抗。
• 每根线上的时延相同,确保差分信号边沿陡峭 • 两条传输线要完全相同,线的宽度和线间的介质间距
也完全相同 • 两条传输线的长度要完全相同 • 差分对的两条传输线间不一定有耦合,但没有耦合将

电磁兼容相关书籍

电磁兼容相关书籍

电磁兼容相关书籍
1. 《电磁兼容原理与应用》——这本书就像是一把开启电磁兼容奥秘
之门的钥匙!比如说,在设计电子产品时,如果不懂得电磁兼容原理,那岂不是像无头苍蝇乱撞?它能让你明白如何巧妙地解决电磁干扰问题。

2. 《电磁兼容技术基础》——哎呀,这本书简直是电磁兼容的基石呀!就如同建房子要先打牢基础一样,想深入了解电磁兼容,能不读它吗?看看那些复杂的电磁环境,你就知道它多重要啦!
3. 《实用电磁兼容技术》——哇塞,这可是超级实用的一本啊!好比
有了一个电磁兼容的实用指南,遇到电磁兼容的难题,翻开它准能找到办法,还不赶紧读起来?
4. 《电磁兼容设计指南》——嘿,这可是设计师们的好帮手呀!好比
是在迷雾中照亮前行道路的明灯,按照它的指导去设计,还怕电磁兼容性不好吗?
5. 《电磁兼容测试与整改》——哎呀呀,这本书是教你如何应对测试
和整改的呀!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教练,告诉你哪里做得不好,该怎么改进,难道你不想知道吗?
6. 《电磁兼容工程学》——哇哦,这可是电磁兼容的专业学问呀!它
就像一座知识的宝库,等待你去挖掘其中的奥秘,能错过吗?
7. 《深入浅出电磁兼容》——哈哈,这本书真的能让你深入浅出地理
解电磁兼容呢!就好像有个亲切的老师在给你耐心讲解,多有意思呀!
8. 《电磁兼容标准与法规》——哟呵,知道这些标准和法规多重要吗?这就像是游戏规则,不遵守可不行呀!想在电磁兼容领域玩得转,就得读它!
9. 《电磁兼容案例分析》——哇,看看这些实际案例,多生动啊!就
如同亲临现场,感受电磁兼容的各种情况,还不快来从中取经?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电磁兼容相关书籍都各有特点和用处,对于想要深入了解和从事电磁兼容领域工作的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呀!。

USB2.0高速主机适配卡的设计

USB2.0高速主机适配卡的设计

USB2.0高速主机适配卡的设计
邵小桃
【期刊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年(卷),期】2003(029)011
【摘要】介绍一种新型的USB2.0高速主机适配卡的设计.通过主机PCI总线接口,利用USB2.0主控制器,针对USB2.0高速数据传输带来的EMI/ESD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考虑和设计.USB2.0高速主机适配卡性能完善、功能齐全,并已经通过EMC国际认证.
【总页数】3页(P21-23)
【作者】邵小桃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7100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
【相关文献】
1.基于EHCI协议的USB
2.0主机传输调度的设计与实现 [J], 陈星宇;李广军
2.Cortex M4 ARM处理器的USB2.0主机系统设计 [J], 王静娇;翟刚毅;杨阳;刘剑
3.嵌入式USB2.0主机控制器内核SIE的设计 [J], 黄君凯;黎永健;张爱丽
4.一种嵌入式USB2.0主机控制器IP核的研究与设计 [J], 胡锦;胡立琴;陈训亮
5.符合EHCI的USB2.0主机控制器IP核设计与实现 [J], 左斌;余敬鹏;周晓方;黄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化二谈电磁兼容职业的前途

化二谈电磁兼容职业的前途

化二谈电磁兼容职业的前途化二谈电磁兼容职业的前途(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最近,在与3位在校研究生的交谈中,他们给化二认知是这样的!也许代表了师弟师妹们对“EMC”或“电磁兼容”的认知或“前途”的看好!但是,真实的电磁兼容工作是怎样的?它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也许各位师弟师妹们,是不了解的。

作为EMC的前辈,化二愿为各位在校的师弟师妹们揭开真实的电磁兼容面孔:(1)检测机构的电磁兼容工作,枯燥:招聘你们的“EMC”或“电磁兼容”岗位,在公司内部,就是检测员或中试员干的工作(在深圳,一般是本科、大专、高职人员干的活),但在北京、上海等研究所或国有检测机构,基本上招研究生,部分单位,譬如铁科院、701,原则上,还要名校的博士生。

检测机构的EMC工程师,每天所从事的,就是重复性、机械性的检测,几乎不用脑,工作的确很轻松,也没有压力(当然这样的岗位比较适合女孩子)。

部分单位如果任务饱满的话,还是经常要求加班的(尤其是民企),但在研究所,加班情况是很少发生,除非是在高层领导监督下的国家973、863、国家科技计划支持项目。

(2)电磁兼容整改与设计,对于应届生来说,是无源之水,可望而不可求:电磁兼容很复杂,涉及到硬件、电磁场、PCB、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源、SI、磁性材料等,但是电磁兼容更是非线性、非预期性的东西。

EMC整改来说,对于各位工程师来说,诱惑的确很大,一个单1~5万元很正常,资深的EMC工程师,一二天就能搞定,收入是惊人的。

但是你不深谙硬件,你能找到EMC的源头或薄弱点吗?你不了解系统架构与现场的应用环境,就靠简单的“屏蔽、接地、滤波”,能解决问题吗?加一个滤波器,或做一下屏蔽,能解决的EMC问题,厂商会找到你吗?真正的EMC整改,就是迅速了解其硬件设计存在的Bug,快速的诊断EMC的问题所在,迅速的解决问题!培训一个熟练硬件工程师,就懂电阻、磁珠、电源、滤波、PCB 等知识,就得花上五年的时间!一个不懂硬件或没有硬件设计经验的应届生,你敢在他们的电路上,加上滤波措施吗?也许你的电容一加入去,硬件的连正常运行都困难;也许你的电源滤波器加上去,设备的安规检测又不通过;也许你的屏蔽措施加上去,设备的生产工艺就出问题。

基于CPLD的双音多频信号PCM编码的设计

基于CPLD的双音多频信号PCM编码的设计

基于CPLD的双音多频信号PCM编码的设计
邵小桃; 吴奇
【期刊名称】《《微计算机信息》》
【年(卷),期】2004(20)5
【摘要】本文介绍了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在双音多频信号的PCM编码中的应用。

从双音多频信号的PCM编码到PCM编码信号的输出,利用CPLD、硬件描述语言VHDL及MAT鄄LAB来实现整个功能,仿真结果正确,并给出了相应的开发应用系统。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邵小桃; 吴奇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4.31
【相关文献】
1.基于CPLD的编码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J], 蒋利兵;张玉;吴刚;谭彧
2.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402与PCM编码解码器MC145480的接口设计[J], 田素芬;冉茂儒;卢焕章
3.基于PCM编码的数字高清设备音频信号测试研究 [J], 黎燕霞;刘宇容
4.基于双音多频技术前导编码信令的语音质量评价系统设计 [J], 林汉翔;朱谦;李凌翎;任九春
5.基于PCM编码的模拟信号数字化实现 [J], 郭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电磁兼容与电子产品

电磁兼容与电子产品

电磁兼容与电子产品
喀晶波
【期刊名称】《空间电子技术》
【年(卷),期】2003(000)002
【摘要】电磁兼容现象与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有着密切关系.本文将结合电子产品有关情况,对电磁兼容领域所涉及的内容作简单的探讨.
【总页数】5页(P41-44,49)
【作者】喀晶波
【作者单位】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西安,7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6
【相关文献】
1.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与实用经验探讨 [J], 刘雅霖
2.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测试方法分析与应用探讨 [J], 柏青青;肖雨
3.提升军用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检测水平——零八一电子集团检测中心电磁兼容实验室 [J],
4.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控制与设计 [J], 姜国伟
5.浅析动车组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设计 [J], 高金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字电路PCB的电磁兼容设计

数字电路PCB的电磁兼容设计

数字电路PCB的电磁兼容设计
高照辉
【期刊名称】《无线电通信技术》
【年(卷),期】2001(027)003
【摘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简述了数字电路的常见干扰及产生原因,详细地叙述了数字电路在布PCB(Printed Circuit Board)时电源线干扰抑制、地线干扰抑制、反射干扰抑制、串扰抑制的实现,以及多层板的结构及布线原则.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高照辉
【作者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54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1
【相关文献】
1.电容在PCB电磁兼容设计中的选择 [J], 王键;张宗寅;袁燕燕
2.数字电路中的电磁兼容设计 [J], 赵小青;王晓婷;冯全源
3.PCB的电磁兼容设计和布局 [J], 刘婵媛; 程虎成; 饶启超
4.PCB电磁兼容设计对整机性能的影响 [J], 胡晓东;杨洪亮
5.去耦电容在PCB电磁兼容设计中的应用 [J], 曾子雄;廖常浩;吴洪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兼容与PCB设计第 2 章PCB 中的电磁兼容本章内容• PCB 设计概念PCB产生EMI的原因• PCB•共模和差模电流•通量消除的概念与方法2.1 PCB 设计概念1.定义:印刷电路板(PCB) Print Circuit Board•产品中电路元件和器件的支撑件•支持电路元件和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制造工艺和构成元素(1)基材和基板(2)PCB的工作层面(3)元器件的封装(4)铜膜导线(5)焊盘(6)过孔2.PCB 基本设计构成•电路设计•建立元件库•元件布局•分层•布线•焊接•电路测试3. 高速PCB设计中的问题时序问题传输线效应信号沿时间下降信号沿时间接近0.5ns4. 高速PCB设计策略与设计方法(1)优化元器件的选择(2)传输线的建模(3)终端匹配技术(4)阻抗控制技术(5)设计空间探测技术设计原理原理图仿真PCB设计passSI PI EMCpassPCB性能测试PCB制版ENDN N YY5.国内外PCB 设计常用工具•Mentor Graphics (eg eg. . . BlazeRouter BlazeRouter BlazeRouter Ver Ver 5.0.1 5.0.1)•Cadence (Cadence (eg eg eg. Concept HDL 5.2, allegro ). Concept HDL 5.2, allegro ) (高速PCB 设计与仿真工具SPECCTRAQuest )•Power PCB•UltraCAD•Lattice•Protel Protel / / / Protel Protel Protel SESE •HyperLynxHyperLynx HyperLynx 软件介绍HyperLynx HyperLynx 软件介绍布线前的信号完整性模拟仿真布线前的信号完整性模拟仿真布线前的电磁兼容性分析布线前的串扰(Crosstalk)分析布线后的串扰(Crosstalk)分析布线后的信号完整性模拟仿真布线后的串扰(Crosstalk)分析2.2PCB产生EMI的原因电磁场基本方程组电磁场基本方程组 (Maxwell 方程方程))∫=⋅=⋅∇sq d S D D ρ高斯定律0d 0s =⋅=⋅∇∫S B B 磁通连续性原理S B l E B E d t d tl S ⋅∂∂−=⋅∂∂−=×∇∫∫电磁感应定律S D J l H D J H d )t(d t l s ⋅∂∂+=⋅∂∂+=×∇∫∫全电流定律2. 麦克斯韦 (Maxwell ) 方程1. PCB 和天线3.电流元与磁流元的关系及天线辐射特性时变的电流通常以两种形式存在:•磁场源- 闭合回路(小电流环)•电场源- 偶极子天线(电偶极子或电流元)E HLoop磁场源-闭合回路(小电流环):近区场,kr<<1,磁场占主要成分,低阻抗场。

远区场, kr>>1,E/H=Zjkr e rIS H −−=θλπθsin 2jkr e rIS Z E −=θλπϕsin 2其中:I:I: 为小电流环流过的电流, S:S: 为小电流环的面积 : : 为辐射方向与Z 轴的夹角,r: r: 为小电流环到辐射场的距离 :为电磁波的波长, K K 为波数,Z 为波阻抗, 真空中的介电常数 真空中的磁导率λθf c =λπεµ12000==Z m H /10470−×=πµm F /10854.8120−Χ=ελπ2=k•小电流环流过的电流小电流环流过的电流I I (可控制)•源的辐射方向与测量点位置•回路的尺寸回路的尺寸S S (可控制)•小电流环到辐射场的距离小电流环到辐射场的距离 r •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的波长 ,或电磁波的频率,或电磁波的频率,或电磁波的频率f f ,频率越高, 辐射越强辐射越强(可控制) 。

•波阻抗波阻抗Z Z ,与,与空间媒质有关,媒质不同,空间媒质有关,媒质不同, 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则不同。

θλ回路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与六个因素有关:jkr e r Idl j H −=θλϕsin 2jkr e rIdl jZ E −=θλθsin 2近区场,kr<<1,电场占主要成分,为高阻抗场。

远区场, kr>>1DipoleEH 电场源-电偶极子或电流元其中:II : 为电偶极子流过的电流, dldl : 为电偶极子的长度 为辐射方向与Z 轴的夹角,rr :为电偶极子到辐射场的距离 为电磁波的波长, K 为波数,Z 为波阻抗,同上。

λθfc =λλπ2=k•电偶极子流过的电流电偶极子流过的电流I I •源的辐射方向与测量点位置源的辐射方向与测量点位置 •电偶极子的长度电偶极子的长度 dl •电偶极子到辐射场的距离电偶极子到辐射场的距离 r •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的波长 ,或电磁波的频率,或电磁波的频率,或电磁波的频率f f ,频率越高, 辐射越强。

辐射越强。

•波阻抗波阻抗Z Z ,与,与空间媒质有关,媒质不同,空间媒质有关,媒质不同, 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则不同。

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则不同。

θλ电流元电流元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与六个因素有关: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与六个因素有关:Near Field Far FieldDistance from Source(Normalized to )πλ2/WaveImpedance r Z rH r E /1/1,/123∝∝∝rZ r E r H ∝∝∝23/1,/1Ω377/1,/1=∝∝Z rH r E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小电流环和电偶极子辐射场既有电场也有磁场,这种电场与磁场的组合有称为坡印亭矢量所以要消除和减少电磁辐射,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减少射频电流I 的数量和幅度,2.减少电流回路的面积S 以及的电偶极子的长度 dl3.减少高频 f 分量,降低辐射通常时变电流,或射频电流多由时钟以及数字信号设计中可通过PCB 设计中可通过的谐波分量产生,在电路设计或PCB终端匹配,接地,屏蔽,旁路及取耦来达到。

这些问题将在以后章节中进行讨论。

电磁屏蔽分类屏蔽的分类屏蔽机理-典型泄漏结构及控制要素4. PCB 中产生EMI 的进一步说明RF 电流RF 电压RF 能量辐射EMI 电路元件PCB 走线•欧姆定律: V rf =I rf x Z•回路的完整性…..E B E E B BEAC or DC 电流回路具有接地回路的完整电路E RF电流回路RF回路上中断点不良结构RF电流回路2.3共模电流和差模电流1.什么是共模电流?共模电流是RF 能量的组成部分,存在于信号通路和返回通路中,相位同相。

如下图所示:(一) 共模电流 (CM-common-mode Current)共模电流共模电流:: I total = I 1 + I 2E E I 1I 2负载噪声源Z2. 共模信号•是辐射的主要来源•不包含任何有用信息•没有任何有用目的•导致系统,如PCB 走线或电缆产生单极天线其中远场分量可些为 L 天线长度(m) f 频率(MHz )Icm Icm共模电流 (A ) R 距离(m )RL f I E cm /)(××=3.共模辐射共模辐射共模辐射场1.什么是差模电流?差模电流是差模电流是差模电流是RF RF RF 能量的组成部分,存在于信号通路和能量的组成部分,存在于信号通路和返回通路中,相位反相。

如下图所示:(二) 差模电流 (DM- Differential-mode Current) 差模电流差模电流:: I total = I 1 - I 2E E I 1I 2负载噪声源Z•传送需要的信息•不会产生干扰,因为产生相反的场并可相互抵消3. 差模辐射2. 差模信号小环形接收天线的RF 能量可近似表示为(V/m)A 环行天线面积( ) f 频率(Hz )Is 源电流 (A ) r 距离(m ))/1()(10263216r I A f E s ×××××=−2m差模辐射差模辐射场如果平行双线回路中存在差模电流,如图所示,平行双线回路在远场的辐射场强可用下式近似计算 :I rEsl )/(12022m V r AI E S λπ=其中:E 为平行双行回路产生的场强(V/m ),Is 为电流(A ),A 为环路面积(m2),r 为发射回路与接收天线间的距离(m ),λ为波长(m )。

例:PCB 板上有一对平行线,长l = 5 cm ,间隔s = 0.1 cm ,用于传输肖特基TTL 数字信号,上升时间为2ns ,驱动电流为20 20 mAmA ,计算距离PCB 板3 m 处的辐射场强。

max 1160MHz rf t π=≈λ=300 / [f (MHz )]=1.87 m22120112.8mV/m 41dBmV/m S AI E r πλ==≈应考虑的最高频率为2=r t 解:源负载信号线环路面积最大环路面积:SI f rE A 2380=由临界面积的闭合回路产生的最大场强:rI Af E S 3802=E:最大辐射场强(uV/m ), r: 回路与测量天线间的距离(m )f:频率 (MHz); Is:电流 (mA mA) ) ;A:环路面积2cm(三) 共模模式与差模模式比较1.差分模式携带有用信号,而共模模式则相反2.共模电流比差模电流小的多3.较小的共模电流会产生强度很高的辐射4.共模电流是EMI 的主要来源,共模辐射很难抑制5.采用镜像面或保护线可抵消差模电流辐射,但不能完全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