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与T细胞应答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C 3 和免疫耐受
4. 1 C3与 Tr1细胞 根据表面标志 、分泌的细胞因子及作 用机制 , 可将调节性 T细胞 ( Tr) 分为 3 个 亚 型 : 即 CD4 +
CD25 + Tr、Tr1和 CD8 + Tr。 Tr1 细胞能产生高水平的 IL 210 和 TGF2β, 抑制病理性的免疫应答 , 如移植排斥 、变态反应和 自身免疫病 。 Tr1细胞的分化可能受某种亚型的 DC调控 , 但 其分化的生理条件尚不清楚 [14 ] 。补体调节蛋白 CD46 在 Tr1 细胞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CD46 是一种广泛表达于有核 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 , 能与 C3b和 C4b结合 。根据 CD46 亚 型的不同 , C3b和 C4b既能促进又能抑制 CD8 + T细胞应答 。 当两种亚型的 CD46 同时表达在一种 T细胞表面时 , C3b和 C4b的促进作用占优势 。 Kemper等 [15 ]用抗 CD3 抗体和 C3b 二聚体刺激 CD4 + T细胞 , 使细胞表面的 CD3和 CD46分子发 生交联 , 可获得 Tr1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的表型 。因此推论 , 在体内抗原提呈过程中 , 也会因 C3b沉积在抗原分子的表面 而出现与 CD46交联 , 产生一系列的抑制性免疫分子 。 4. 2 C3与免疫赦免 抗原进入免疫赦免区可诱导免疫耐 受 。基于 C3在介导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 , C3 与免疫耐受 的关系也颇为引人注意 。眼前房是免疫赦免区 。抗原物质进 入眼前房后可引起异常的全身免疫应答 , 产生抗原特异性的 Tr细胞并抑制抗原特异性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 。C3在 其中的作用如何呢 ? Sohn等 [16 ]报道 , 当将抗原注射入眼前房 后 , C3缺陷小鼠不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 DTH; 并证明 iC3b 与 APC上 CR3的结合是引起眼前房免疫耐受的中心环节 。 抗原与 APC作用的早期 ( 12 h内 ) , iC3b的存在对耐受的发 生最为重要 。 iC3b与 APC上的 CR3 结合后可诱导产生并分 泌 TGF2β2, 随后上调 IL 210 的水平 , 再通过 IL 210 介导抑制 DTH。由此不难想象 , C3分子与 DTH被抑制的关系 , 可能在 新生期耐受和各种形式的获得性免疫耐受中均起作用 。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与抗病毒感染
2. 1 C3与早期局部病毒感染 为了探讨早期局部病毒感染 时 C3在调节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Kopf等 [7 ]将流感病毒通过 鼻腔分别感染 C3 - / - 、Cr2 - / - (CR1 /CR2缺陷 )和野生型 3组 小鼠 , 发现 C3 - / - 小鼠对流感病毒高度易感 , 对病毒的清除 速度减慢 , 肺部病毒滴度高 ; 而 Cr2 - / - 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清 除病毒的能力相当 。在流感病毒感染早期 , C3 - / - 、Cr2 - / - 和 野生型 3组小鼠的 IgM 应答相似 , 而 C3 - / - 小鼠的 IgG应答 明显降低 , 表明 C3可影响 Th细胞的增殖 。由于 Cr2 - / - 小鼠 的 IgG应答无明显改变 , 说明 C3并非通过 CR1 /CR2来提高 IgG应答 。通常 , 人们都认为 C3a和 C5a对炎性细胞具有趋 化作用 。于是 , 进一步研究了 C3在感染部位聚集和 /或招募 效应细胞的作用 。利用标准形态学分析和流式细胞术 , 对支 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进行分类发现 ,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 细胞的数目在 3组小鼠中没有明显差异 , 但 C3 - / - 小鼠肺部 的 T细 胞 数 明 显 低 于 野 生 型 小 鼠 和 Cr2 - / - 小 鼠 , 其 中 以 CD4 + T细胞数的降低尤为明显 。肺部病毒特异性 T细胞的 存在与其生物学效应的发挥是否也受 C3 的影响 ? 他们又用 纯化的 DC和灭活的流感病毒 , 再次刺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细胞 , 然后对胞内的 IFN2γ进行染色和用流式细胞术分析 , 结果是产生 IFN 2γ的 C3 - / - 小鼠病毒特异性 CD4 + T细胞的 数较其它两组降低将近 6倍 , 同时 , C3 - / - 小鼠几乎检测不到 病毒特异性 CTL; 而在 Cr2 - / - 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中 , 却检出
3 C 3 与哮喘
哮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因 IgE分泌过度而引起的变态反 应性疾病 , 其发生与 Th2型细胞及细胞因子特别是 IL 24、IL 25 和 IL 213密切相关 。尽管 C3a与 C5a被认为是过敏毒素 , 但 它们在 I型变态反应中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D rouin 等 [13 ]分别用 C3缺陷小鼠和 C3aR 缺陷小鼠制备的哮喘动物 模型 , 发现缺乏 C3a2C3aR相互作用时 , 模型小鼠的气道高反 应性 (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 )减轻 , 炎性细胞的肺 部浸润显著减少 , 肺部 IL 24、 IL 25和 IL 213 水平降低 , IgE的 滴度下降 , 表明 C3a2C3aR 的相互作用可促进 Th2 型细胞应 答 , 并严重影响 B细胞分泌 IgE的水平 。
收稿日期 : 2004 - 03 - 19; 修回日期 : 2004 - 06 - 02 作者简介 : 刘凤玲 (1975 - ) , 女 , 湖北武汉人 , 硕士.
3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zhlchen@ fimmu. com
等 [5 ]用不同的抗原和检测系统 , 研究了结合 C3 片段的 APC 抗原提呈的能力 , 发现抗原特异性 T细胞的增殖应答增强 , 在亚适抗原剂量时这种增强作用尤为明显 。在这一过程中 , T细胞表面可检出另一种受体 , 其抗原性与 CR1 /CR2 相关 , 但其相对分子质量 (M r )不同 。应用 CR1 /CR2 缺陷小鼠的研 究表明 , 在淋巴细胞脉络丛脑炎病毒 (LCMV )和流感病毒引 起的全身感染中 , T细胞的激活 、招募和扩增 , 均不依赖于 CR1 /CR2[7, 8 ] , 也提示在 T细胞的表面还存在着其他补体受 体。
除 NK、PMN 和 单 核 /巨 噬 细 胞 可 表 达 III型 补 体 受 体 (CR3, CD11b /CD18)外 , 大约 2% ~10%的外周血 T细胞也 表达少量的 CR3。 T细胞一旦受到刺激其表面 CR3的表达量 将增加 , 4~6 d后 20%的 T细胞可表达 CR3。另外 , 淋巴因 子活化的杀伤细胞 (LAK) 和肿瘤浸润 T细胞 ( TIL ) 均表达 CR3。大部 分 表 达 CR3 的 CD8 + T 细 胞 亦 表 达 CD56, 即 CR3 + CD56 + T细胞 , 证明这部分细胞本身就具有潜在的细 胞毒活性 [ 9 ] 。
[关键词 ] C3; T淋巴细胞 ; 免疫应答 [中图分类号 ] R392. 12 [文献标识码 ] A
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 C3 则是其枢 纽 , 即补体必须通过激活 C3才能实现 3条激活途径 (经典途 径 、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 ) 。 C3 被激活后可分解为 C3a、 C3b、iC3b和 C3d。这些片段又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 。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 , C3成为补体研究的主要对象 , 发现作 为天然防御分子的 C3 还可触发和调节获得性免疫应答 。近 年来 , 敲除 C3基因的小鼠为研究 C3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工 具 。C3的分解片段通过表达在 B 细胞 、树突状细胞 (DC)和 某些 T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 (CR ) , 可调节抗体应答 ; C32抗 原复合物与补体受体的结合 , 可促进 B 细胞和吞噬细胞对抗 原的处理和提呈 [1, 2 ] ; B 细胞的抗原受体与 CD21 /CD19受体 复合物的结合 , 可降低 B 细胞活化的阈值 [3 ] ; 滤泡 DC通过 补体受体固定抗原 , 对记忆性 B 细胞的产生和维持起着重要 的作用 [4 ] 。目前 , 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 C3 与 T细胞应答 的关系 , 已证明补体系统在调节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更广泛的 作用 。为便于进一步探讨 C3 在调节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作 用 , 促进有关疫苗和治疗方案的研究 , 在此综述了 C3调节 T 细胞应答的研究进展 。
S 18
ISSN1007 - 8738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 J Cell Mol Immunol) 2005, 21 ( Supp l)
大量的病毒特异性 CTL。由此可见 , C3的缺陷可严重响肺部 CD8 + T细胞和 CD4 + T细胞的招集 , 同时 T细胞的活性显著 降低 。以上说明 , 在急性流感病毒的感染中 , C3可通过促进 T细胞增殖来诱导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应答 。 2. 2 C3与抗全身性病毒感染 为了进一步论证在全身性感 染时 C3 对 T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 , Suresh等 [8 ]检测了急性 LCVM 感染小鼠体内的 C3 对抗原特异性 CD8 + T细胞的作 用 。由于 C3的水平及活性因小鼠品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于是比较了 129 /B6、B6背景的野生型和 C3 缺陷型小鼠 , 对 LCMV 抗原的特异性 T细胞应答 。发现 LCMV 全身感染时 , C3对 CD8 + T细胞的增殖具有重要的表位选择作用 , 而这种 表位选择又与遗传背景相关 。在 129 /B6 小鼠中 , C3 的缺失 可选择性地降低 NP396 - 404 病毒表位特异性 CD8 + T细胞 的增殖 ; 而在 B6小鼠中 , CD8 + T细胞对 GP表位的应答明显 降低 。在不同遗传背景下 , C3缺失对病毒表位选择的机制尚 不清楚 。值得提出的是 , 129 /B6、B6 小鼠中的 NP396 - 404 和 GP33 - 41表位均由同种 MHC2I类分子所提呈 。另外 , LC2 MV感染的野生型和 C3缺陷型 B6小鼠中 , C3的缺陷并不影 响 B细胞和吞噬细胞表面 MHC2I类分子的表达 。因此 , 至少 对 B6小鼠而言 , 由于 C3缺陷而诱导的对表位特异性 CD8 + T 细胞应答的抑制作用 , 与 APC表面 MHC2I类分子的差异无关 。
ISSN1007 - 8738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 J Cell Mol Immunol) 2005, 21 ( Supp l)
S 17
文章编号 : 1007 - 8738 (2005) S - 0017 - 03
C3与 T细胞应答的研究进展
刘凤玲 综述 陈政良 3 审阅 (南方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 广东 广州 510515)
1 C 3 与抗原提呈
1. 1 C3与 APC的共价结合 Kerekes等 [5 ]将鼠 B 淋巴母细 胞 A20和 ConA 诱导的外周巨噬细胞与新鲜的自体血清共孵 育 , 以荧光标记的抗鼠 C3抗体检测 , 发现 C3 沉积于这些细 胞的表面 , 而用甲胺灭活 C3 的硫脂键后 , 则 C3 的沉积几乎 完全消失 , 表明 C3 通过硫脂键与细胞膜共价结合 。现已发 现人 B细胞 、B淋巴母细胞 、H IV感染的 T细胞 、巨噬细胞和 U937细胞 , 都能活化并固定 C3。B 细胞表面的 II型补体受 体 (CR2)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起始 , 并且是活化 C3的主要受 体分子 [6 ] 。就巨噬细胞 (能固定 C3 但不表达 CR2)而言 , 其 细胞膜与 C3也能共价结合 , 提示巨噬细胞表面 C3的沉积可 能还涉及到其它的分子结构 。 1. 2 C3与 APC 结合后可提高抗原提呈能力 某些 T细胞 表面也表达 I型补体受体 ( CR1)和 II型补体受体 ( CR2 ) , 这 些受体与 C3 结合后可促进 APC 和 T细胞的接触 。 Kerekes
研究证实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CD282B7、CD40L 2CD40)的 相互作用以及 CD4的缺失 , 都不会影响 LCMV 特异性 CD8 + T细胞应答的表位选择 [10, 11 ] 。因此 , 在 LCMV 感染的小鼠 中 , 共刺激作用和 CD4 + T细胞的辅助作用 , 不能成为依赖 C3的表位选择的因素 。虽有文献报道 [12 ] , 在李斯特菌感染 的小鼠中表位选择受 IFN 2γ的影响 , 但在 LCMV 感染小鼠中 IFN 2γ调节表位选择的作用并不明确 , 而且 CD8 + T细胞针对 LCMV 应答的表位选择的调节机制也不明了 。因此 , 急性 LC2 MV感染时 , C3在病毒表位选择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4. 1 C3与 Tr1细胞 根据表面标志 、分泌的细胞因子及作 用机制 , 可将调节性 T细胞 ( Tr) 分为 3 个 亚 型 : 即 CD4 +
CD25 + Tr、Tr1和 CD8 + Tr。 Tr1 细胞能产生高水平的 IL 210 和 TGF2β, 抑制病理性的免疫应答 , 如移植排斥 、变态反应和 自身免疫病 。 Tr1细胞的分化可能受某种亚型的 DC调控 , 但 其分化的生理条件尚不清楚 [14 ] 。补体调节蛋白 CD46 在 Tr1 细胞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CD46 是一种广泛表达于有核 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 , 能与 C3b和 C4b结合 。根据 CD46 亚 型的不同 , C3b和 C4b既能促进又能抑制 CD8 + T细胞应答 。 当两种亚型的 CD46 同时表达在一种 T细胞表面时 , C3b和 C4b的促进作用占优势 。 Kemper等 [15 ]用抗 CD3 抗体和 C3b 二聚体刺激 CD4 + T细胞 , 使细胞表面的 CD3和 CD46分子发 生交联 , 可获得 Tr1细胞特异性细胞因子的表型 。因此推论 , 在体内抗原提呈过程中 , 也会因 C3b沉积在抗原分子的表面 而出现与 CD46交联 , 产生一系列的抑制性免疫分子 。 4. 2 C3与免疫赦免 抗原进入免疫赦免区可诱导免疫耐 受 。基于 C3在介导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 , C3 与免疫耐受 的关系也颇为引人注意 。眼前房是免疫赦免区 。抗原物质进 入眼前房后可引起异常的全身免疫应答 , 产生抗原特异性的 Tr细胞并抑制抗原特异性的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 。C3在 其中的作用如何呢 ? Sohn等 [16 ]报道 , 当将抗原注射入眼前房 后 , C3缺陷小鼠不能抑制抗原特异性的 DTH; 并证明 iC3b 与 APC上 CR3的结合是引起眼前房免疫耐受的中心环节 。 抗原与 APC作用的早期 ( 12 h内 ) , iC3b的存在对耐受的发 生最为重要 。 iC3b与 APC上的 CR3 结合后可诱导产生并分 泌 TGF2β2, 随后上调 IL 210 的水平 , 再通过 IL 210 介导抑制 DTH。由此不难想象 , C3分子与 DTH被抑制的关系 , 可能在 新生期耐受和各种形式的获得性免疫耐受中均起作用 。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与抗病毒感染
2. 1 C3与早期局部病毒感染 为了探讨早期局部病毒感染 时 C3在调节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 Kopf等 [7 ]将流感病毒通过 鼻腔分别感染 C3 - / - 、Cr2 - / - (CR1 /CR2缺陷 )和野生型 3组 小鼠 , 发现 C3 - / - 小鼠对流感病毒高度易感 , 对病毒的清除 速度减慢 , 肺部病毒滴度高 ; 而 Cr2 - / - 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清 除病毒的能力相当 。在流感病毒感染早期 , C3 - / - 、Cr2 - / - 和 野生型 3组小鼠的 IgM 应答相似 , 而 C3 - / - 小鼠的 IgG应答 明显降低 , 表明 C3可影响 Th细胞的增殖 。由于 Cr2 - / - 小鼠 的 IgG应答无明显改变 , 说明 C3并非通过 CR1 /CR2来提高 IgG应答 。通常 , 人们都认为 C3a和 C5a对炎性细胞具有趋 化作用 。于是 , 进一步研究了 C3在感染部位聚集和 /或招募 效应细胞的作用 。利用标准形态学分析和流式细胞术 , 对支 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进行分类发现 ,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 细胞的数目在 3组小鼠中没有明显差异 , 但 C3 - / - 小鼠肺部 的 T细 胞 数 明 显 低 于 野 生 型 小 鼠 和 Cr2 - / - 小 鼠 , 其 中 以 CD4 + T细胞数的降低尤为明显 。肺部病毒特异性 T细胞的 存在与其生物学效应的发挥是否也受 C3 的影响 ? 他们又用 纯化的 DC和灭活的流感病毒 , 再次刺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细胞 , 然后对胞内的 IFN2γ进行染色和用流式细胞术分析 , 结果是产生 IFN 2γ的 C3 - / - 小鼠病毒特异性 CD4 + T细胞的 数较其它两组降低将近 6倍 , 同时 , C3 - / - 小鼠几乎检测不到 病毒特异性 CTL; 而在 Cr2 - / - 小鼠和野生型小鼠中 , 却检出
3 C 3 与哮喘
哮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因 IgE分泌过度而引起的变态反 应性疾病 , 其发生与 Th2型细胞及细胞因子特别是 IL 24、IL 25 和 IL 213密切相关 。尽管 C3a与 C5a被认为是过敏毒素 , 但 它们在 I型变态反应中的作用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D rouin 等 [13 ]分别用 C3缺陷小鼠和 C3aR 缺陷小鼠制备的哮喘动物 模型 , 发现缺乏 C3a2C3aR相互作用时 , 模型小鼠的气道高反 应性 (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HR )减轻 , 炎性细胞的肺 部浸润显著减少 , 肺部 IL 24、 IL 25和 IL 213 水平降低 , IgE的 滴度下降 , 表明 C3a2C3aR 的相互作用可促进 Th2 型细胞应 答 , 并严重影响 B细胞分泌 IgE的水平 。
收稿日期 : 2004 - 03 - 19; 修回日期 : 2004 - 06 - 02 作者简介 : 刘凤玲 (1975 - ) , 女 , 湖北武汉人 , 硕士.
3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zhlchen@ fimmu. com
等 [5 ]用不同的抗原和检测系统 , 研究了结合 C3 片段的 APC 抗原提呈的能力 , 发现抗原特异性 T细胞的增殖应答增强 , 在亚适抗原剂量时这种增强作用尤为明显 。在这一过程中 , T细胞表面可检出另一种受体 , 其抗原性与 CR1 /CR2 相关 , 但其相对分子质量 (M r )不同 。应用 CR1 /CR2 缺陷小鼠的研 究表明 , 在淋巴细胞脉络丛脑炎病毒 (LCMV )和流感病毒引 起的全身感染中 , T细胞的激活 、招募和扩增 , 均不依赖于 CR1 /CR2[7, 8 ] , 也提示在 T细胞的表面还存在着其他补体受 体。
除 NK、PMN 和 单 核 /巨 噬 细 胞 可 表 达 III型 补 体 受 体 (CR3, CD11b /CD18)外 , 大约 2% ~10%的外周血 T细胞也 表达少量的 CR3。 T细胞一旦受到刺激其表面 CR3的表达量 将增加 , 4~6 d后 20%的 T细胞可表达 CR3。另外 , 淋巴因 子活化的杀伤细胞 (LAK) 和肿瘤浸润 T细胞 ( TIL ) 均表达 CR3。大部 分 表 达 CR3 的 CD8 + T 细 胞 亦 表 达 CD56, 即 CR3 + CD56 + T细胞 , 证明这部分细胞本身就具有潜在的细 胞毒活性 [ 9 ] 。
[关键词 ] C3; T淋巴细胞 ; 免疫应答 [中图分类号 ] R392. 12 [文献标识码 ] A
补体系统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 而 C3 则是其枢 纽 , 即补体必须通过激活 C3才能实现 3条激活途径 (经典途 径 、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 ) 。 C3 被激活后可分解为 C3a、 C3b、iC3b和 C3d。这些片段又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 。从 20世纪 90年代开始 , C3成为补体研究的主要对象 , 发现作 为天然防御分子的 C3 还可触发和调节获得性免疫应答 。近 年来 , 敲除 C3基因的小鼠为研究 C3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工 具 。C3的分解片段通过表达在 B 细胞 、树突状细胞 (DC)和 某些 T细胞表面的补体受体 (CR ) , 可调节抗体应答 ; C32抗 原复合物与补体受体的结合 , 可促进 B 细胞和吞噬细胞对抗 原的处理和提呈 [1, 2 ] ; B 细胞的抗原受体与 CD21 /CD19受体 复合物的结合 , 可降低 B 细胞活化的阈值 [3 ] ; 滤泡 DC通过 补体受体固定抗原 , 对记忆性 B 细胞的产生和维持起着重要 的作用 [4 ] 。目前 , 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于 C3 与 T细胞应答 的关系 , 已证明补体系统在调节免疫应答方面具有更广泛的 作用 。为便于进一步探讨 C3 在调节获得性免疫应答中的作 用 , 促进有关疫苗和治疗方案的研究 , 在此综述了 C3调节 T 细胞应答的研究进展 。
S 18
ISSN1007 - 8738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 J Cell Mol Immunol) 2005, 21 ( Supp l)
大量的病毒特异性 CTL。由此可见 , C3的缺陷可严重响肺部 CD8 + T细胞和 CD4 + T细胞的招集 , 同时 T细胞的活性显著 降低 。以上说明 , 在急性流感病毒的感染中 , C3可通过促进 T细胞增殖来诱导特异性抗病毒免疫应答 。 2. 2 C3与抗全身性病毒感染 为了进一步论证在全身性感 染时 C3 对 T细胞活化增殖的作用 , Suresh等 [8 ]检测了急性 LCVM 感染小鼠体内的 C3 对抗原特异性 CD8 + T细胞的作 用 。由于 C3的水平及活性因小鼠品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 于是比较了 129 /B6、B6背景的野生型和 C3 缺陷型小鼠 , 对 LCMV 抗原的特异性 T细胞应答 。发现 LCMV 全身感染时 , C3对 CD8 + T细胞的增殖具有重要的表位选择作用 , 而这种 表位选择又与遗传背景相关 。在 129 /B6 小鼠中 , C3 的缺失 可选择性地降低 NP396 - 404 病毒表位特异性 CD8 + T细胞 的增殖 ; 而在 B6小鼠中 , CD8 + T细胞对 GP表位的应答明显 降低 。在不同遗传背景下 , C3缺失对病毒表位选择的机制尚 不清楚 。值得提出的是 , 129 /B6、B6 小鼠中的 NP396 - 404 和 GP33 - 41表位均由同种 MHC2I类分子所提呈 。另外 , LC2 MV感染的野生型和 C3缺陷型 B6小鼠中 , C3的缺陷并不影 响 B细胞和吞噬细胞表面 MHC2I类分子的表达 。因此 , 至少 对 B6小鼠而言 , 由于 C3缺陷而诱导的对表位特异性 CD8 + T 细胞应答的抑制作用 , 与 APC表面 MHC2I类分子的差异无关 。
ISSN1007 - 8738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hin J Cell Mol Immunol) 2005, 21 ( Supp l)
S 17
文章编号 : 1007 - 8738 (2005) S - 0017 - 03
C3与 T细胞应答的研究进展
刘凤玲 综述 陈政良 3 审阅 (南方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 广东 广州 510515)
1 C 3 与抗原提呈
1. 1 C3与 APC的共价结合 Kerekes等 [5 ]将鼠 B 淋巴母细 胞 A20和 ConA 诱导的外周巨噬细胞与新鲜的自体血清共孵 育 , 以荧光标记的抗鼠 C3抗体检测 , 发现 C3 沉积于这些细 胞的表面 , 而用甲胺灭活 C3 的硫脂键后 , 则 C3 的沉积几乎 完全消失 , 表明 C3 通过硫脂键与细胞膜共价结合 。现已发 现人 B细胞 、B淋巴母细胞 、H IV感染的 T细胞 、巨噬细胞和 U937细胞 , 都能活化并固定 C3。B 细胞表面的 II型补体受 体 (CR2)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起始 , 并且是活化 C3的主要受 体分子 [6 ] 。就巨噬细胞 (能固定 C3 但不表达 CR2)而言 , 其 细胞膜与 C3也能共价结合 , 提示巨噬细胞表面 C3的沉积可 能还涉及到其它的分子结构 。 1. 2 C3与 APC 结合后可提高抗原提呈能力 某些 T细胞 表面也表达 I型补体受体 ( CR1)和 II型补体受体 ( CR2 ) , 这 些受体与 C3 结合后可促进 APC 和 T细胞的接触 。 Kerekes
研究证实 , 缺乏共刺激分子 ( CD282B7、CD40L 2CD40)的 相互作用以及 CD4的缺失 , 都不会影响 LCMV 特异性 CD8 + T细胞应答的表位选择 [10, 11 ] 。因此 , 在 LCMV 感染的小鼠 中 , 共刺激作用和 CD4 + T细胞的辅助作用 , 不能成为依赖 C3的表位选择的因素 。虽有文献报道 [12 ] , 在李斯特菌感染 的小鼠中表位选择受 IFN 2γ的影响 , 但在 LCMV 感染小鼠中 IFN 2γ调节表位选择的作用并不明确 , 而且 CD8 + T细胞针对 LCMV 应答的表位选择的调节机制也不明了 。因此 , 急性 LC2 MV感染时 , C3在病毒表位选择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