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地壳中元素含量前四位由大到小依次为氧、硅、铝、铁,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
【点睛】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为氧。
16.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火炬“飞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为___________;“冰墩墩”毛绒版制作原料之一的再生涤纶属于___________纤维(填“合成”或“天然”):国家速滑馆在制冰时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二氧化碳实现了气态、液态、气态循环使用,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的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C.模型与推理: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D.探究与创新: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选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后有铁、硫、氧元素,反应前已有氧元素(氧气),故R中一定含有铁元素和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选项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其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氧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①.氧气(或O2)②.Al2O3
【解析】
【分析】
【详解】(1)氧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用途,故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郑州外国语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九年级
阶段性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分值:5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1:27Fe:56Cu:64Zn:65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年北京冬奥会,科技点亮世界。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CuSO4B.NaNO3C.HClD.K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共存。错误;
B.硝酸钠与硝酸钾、氢氧化钠、氯化钡不反应,能共存,X可能是硝酸钠,正确;
C.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共存。错误;
D.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共存。错误。
A.4:3B.8:9C.33:32D.32:33
【答案】D
【解析】
【分析】金属Mg、A1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即参加反应的金属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差相同。
【详解】设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x,镁和氢气的质量差为m
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y,铝和氢气的质量差为n
故选D。
C.露天焚烧秸秆,留下的灰烬,会增加空气中PM2.5。
D.直接用煤作燃料,未充分燃烧的煤粉和留下的煤灰,会增加空气中PM2.5。
综上所述:选择B。
3.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
A.铜B.氨气C.金刚石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D.测定水的pH:应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水中,会污染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其所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负二价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这是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外的1个电子失去后带1个单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不符合题意;
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错误。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B。
4.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关于水的操作正确的是
C.尿素、乙醇均含碳元素,均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含K、N元素,属于复合肥,碳铵含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区分睛纶线、羊毛线
B.用水区分固体硝酸铵、氢氧化钠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D.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硝酸钠
【答案】C
A. 量水的体积B. 除水中不溶物
C. 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 测水的pH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C.净水器入水口在下方,这样可使水与净水物质充分接触,净化比较充分,符合题意;
A 人工造雪
B.雕塑滑道
C.火炬燃烧
D.冰雪融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工造雪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雕塑滑道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火炬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逐渐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液的质量少,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硝酸钠,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硝酸钠和熟石灰不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C。
9.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宏观与微观: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
B.变化与守恒: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Fe2O3和SO2,则R中一定含有铁元素、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D. 向FeC1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溶液显酸性,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的不断加入,酸性逐渐减弱,pH变大,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解析】
【详解】A.用灼烧法区分睛纶线、羊毛线,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选项正确;
B.用水区分固体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是硝酸铵,溶解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选项正确;
C.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因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可燃,不助燃,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选项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FeC1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后再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即开始一段时间不产生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14.金属Mg、A1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Mg、A1的质量比为
【答案】①.燃烧产物只有水,环保,且燃烧值大②.合成③.间隔
【解析】
【详解】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环保,且燃烧值大,是比较理想的能源;
再生涤纶属于合成纤维;
二氧化碳实现了气态、液态、气态循环使用,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体积发生改变。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大量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t2℃时,分别用甲、乙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甲___________乙(填“>”、“<”或“=”)。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稀释成10%,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故选C。
2.造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比较复杂。下列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汽车排放尾气
B.利用太阳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
C.露天焚烧秸秆
D.直接用煤作燃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汽车排放尾气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排放的空气中会增加空气中PM2.5。
B.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没有尾气排放。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
B.这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6个电子,易获得2个电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在化合物中通常显负二价,符合题意;
C.这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不符合题意;
D.这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2个电子易失去,失去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二价,不符合题意。
C.酸为电离出的阳离子均为氢离子,故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中也含氢元素,但不是酸,选项正确;
D.催化剂要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改变反应速率,故实验还需验证红砖粉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不变,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均不变。催化剂要求“两不变、一改变”。据此解答。
【答案】①.降温结晶②.<③. 175
B.称量的NaCl固体中含有杂质固体,所以溶质的质量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C.用量筒量取6%的NaC1溶液时俯视读数,溶质的质量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D.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溶剂的量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选项正确。
故选D。
11.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物质有KNO3.NaOH、X、BaCl2,其中X可能是
故选B。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各项所示的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而非氢气,选项错误;
C.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故铜与硫酸不反应,选项错误;
10.实验室用6%的NaC1溶液配制3%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偏浓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称量的NaCl固体中含有杂质固体
C.用量筒量取6%的NaC1溶液时俯视读数
D.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实际量取的液体偏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A.生石灰、浓硫酸都可作干燥剂
B.碘、锌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O(NH2)2.C2H5OH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KNO3.碳铵都属于复合肥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生石灰、浓硫酸都可作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碘、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没食子酸由没食子酸分子构成,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C.没食子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6+16×5=170,符合题意;
D.没食子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5)=42:3:40,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硝酸钠与碳酸钙不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盐和盐之间要想发生复分解反应,不仅要求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还要求两种反应物盐均为可溶。
13.下列与选项操作对应的图像中合理的是
A. 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B. 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
故选:B。
6.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治疗感冒。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其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食子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C.没食子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没食子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没食子酸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点睛】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铝,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为氧。
16.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火炬“飞扬”首次用氢气作燃料,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为___________;“冰墩墩”毛绒版制作原料之一的再生涤纶属于___________纤维(填“合成”或“天然”):国家速滑馆在制冰时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技术,二氧化碳实现了气态、液态、气态循环使用,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的_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
C.模型与推理: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
D.探究与创新:探究红砖粉是否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只需设计实验证明红砖粉能否改变反应速率即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选项正确;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后有铁、硫、氧元素,反应前已有氧元素(氧气),故R中一定含有铁元素和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选项正确;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5.“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其主要表现为肺部纤维化,呼吸功能受阻,此时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氧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①.氧气(或O2)②.Al2O3
【解析】
【分析】
【详解】(1)氧气有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的用途,故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
郑州外国语中学2021-2022学年下学期九年级
阶段性适应性测试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分值:50分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Mg:24A1:27Fe:56Cu:64Zn:65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年北京冬奥会,科技点亮世界。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CuSO4B.NaNO3C.HClD.K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不能共存。错误;
B.硝酸钠与硝酸钾、氢氧化钠、氯化钡不反应,能共存,X可能是硝酸钠,正确;
C.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共存。错误;
D.碳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共存。错误。
A.4:3B.8:9C.33:32D.32:33
【答案】D
【解析】
【分析】金属Mg、A1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即参加反应的金属和生成氢气的质量差相同。
【详解】设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x,镁和氢气的质量差为m
设参加反应的铝的质量为y,铝和氢气的质量差为n
故选D。
C.露天焚烧秸秆,留下的灰烬,会增加空气中PM2.5。
D.直接用煤作燃料,未充分燃烧的煤粉和留下的煤灰,会增加空气中PM2.5。
综上所述:选择B。
3.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与构成干冰的微粒种类相同的是
A.铜B.氨气C.金刚石D.氯化钠
【答案】B
【解析】
【详解】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D.测定水的pH:应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直接伸入水中,会污染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其所属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负二价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这是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核外的1个电子失去后带1个单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不符合题意;
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A错误。
B.氨气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氨分子构成的,故B正确。
C.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C错误。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D错误。故选B。
4.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下列关于水的操作正确的是
C.尿素、乙醇均含碳元素,均属于有机物,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钾含K、N元素,属于复合肥,碳铵含氮元素,属于氮肥,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用灼烧法区分睛纶线、羊毛线
B.用水区分固体硝酸铵、氢氧化钠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D.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硝酸钠
【答案】C
A. 量水的体积B. 除水中不溶物
C. 活性炭净水器净水D. 测水的pH
【答案】C
【解析】
【详解】A.常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不符合题意;
C.净水器入水口在下方,这样可使水与净水物质充分接触,净化比较充分,符合题意;
A 人工造雪
B.雕塑滑道
C.火炬燃烧
D.冰雪融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工造雪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雕塑滑道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火炬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逐渐加入少量的生石灰,石灰水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温度升高,有氢氧化钙析出,饱和溶液的质量减少;当冷却至室温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但由于水的质量减少,比加入生石灰前的溶液的质量少,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硝酸钠,氯化铵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产生刺激性气味,硝酸钠和熟石灰不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C。
9.下列选项中,不利于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是
A.宏观与微观: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总在不断的运动
B.变化与守恒:某物质R燃烧后生成Fe2O3和SO2,则R中一定含有铁元素、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D. 向FeC1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溶液显酸性,pH小于7,随着氢氧化钠的不断加入,酸性逐渐减弱,pH变大,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解析】
【详解】A.用灼烧法区分睛纶线、羊毛线,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选项正确;
B.用水区分固体硝酸铵、氢氧化钠,溶解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是硝酸铵,溶解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选项正确;
C.不能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因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可燃,不助燃,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选项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氢气和氧气体积比是2:1,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D.向FeC13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盐酸反应后再和氯化铁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和氯化钠,即开始一段时间不产生沉淀,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C。.
14.金属Mg、A1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Mg、A1的质量比为
【答案】①.燃烧产物只有水,环保,且燃烧值大②.合成③.间隔
【解析】
【详解】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环保,且燃烧值大,是比较理想的能源;
再生涤纶属于合成纤维;
二氧化碳实现了气态、液态、气态循环使用,该过程中二氧化碳分子的间隔发生了改变,从而导致体积发生改变。
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大量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t2℃时,分别用甲、乙固体配制相同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关系是:甲___________乙(填“>”、“<”或“=”)。t2℃时,将75g甲的饱和溶液加水稀释成10%,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故选C。
2.造成雾霾天气的因素比较复杂。下列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的是
A.汽车排放尾气
B.利用太阳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电
C.露天焚烧秸秆
D.直接用煤作燃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A.汽车排放尾气有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排放的空气中会增加空气中PM2.5。
B.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没有尾气排放。不会增加空气中PM2.5。
B.这是氧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6个电子,易获得2个电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在化合物中通常显负二价,符合题意;
C.这是钠离子结构示意图,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得到的,带1个单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不符合题意;
D.这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2个电子易失去,失去2个电子后,带2个单位正电荷,在化合物中通常显正二价,不符合题意。
C.酸为电离出的阳离子均为氢离子,故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氢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水中也含氢元素,但不是酸,选项正确;
D.催化剂要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能改变反应速率,故实验还需验证红砖粉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不变,选项错误。
故选D。
【点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均不变。催化剂要求“两不变、一改变”。据此解答。
【答案】①.降温结晶②.<③. 175
B.称量的NaCl固体中含有杂质固体,所以溶质的质量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C.用量筒量取6%的NaC1溶液时俯视读数,溶质的质量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D.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溶剂的量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选项正确。
故选D。
11.已知某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物质有KNO3.NaOH、X、BaCl2,其中X可能是
故选B。
1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各项所示的物质间的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而非氢气,选项错误;
C.铜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后,故铜与硫酸不反应,选项错误;
10.实验室用6%的NaC1溶液配制3%的NaCl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偏浓的是
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B.称量的NaCl固体中含有杂质固体
C.用量筒量取6%的NaC1溶液时俯视读数
D.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洒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导致实际量取的液体偏多,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A.生石灰、浓硫酸都可作干燥剂
B.碘、锌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CO(NH2)2.C2H5OH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KNO3.碳铵都属于复合肥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生石灰、浓硫酸都可作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碘、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式可知,没食子酸由没食子酸分子构成,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C.没食子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6+16×5=170,符合题意;
D.没食子酸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7):6:(16×5)=42:3:40,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硝酸钠与碳酸钙不反应,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盐和盐之间要想发生复分解反应,不仅要求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还要求两种反应物盐均为可溶。
13.下列与选项操作对应的图像中合理的是
A. 向盐酸中滴入NaOH溶液B. 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的CaO固体
故选:B。
6.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治疗感冒。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是其成分之一,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没食子酸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B.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C.没食子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0
D.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没食子酸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没食子酸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