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新唐书·郗士美传》《汉书·朱买臣传》阅读理解+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唐书·郗士美传》《汉书·朱买臣传》阅读理解+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

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
..皆高第,张九龄、
李邕数称之。

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
..。

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

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

”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

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

改詹事,听致仕。

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
..》《史记》《汉书》,皆能成诵。

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

”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

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

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

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

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

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

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

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

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

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

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桡,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

”承宗大震惧。

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

以疾召拜工部尚书。

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

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

生平与人交,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

(选自《新唐书·郗士美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答案】 B
【解析】先通读文段,理解关键实词的含义,了解文段写了什么内容。

根据句意,“下”指“攻下”,“贼”不能作第三个句子的主语,“大破贼”是指“大败贼兵”,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

“独士美兵锐整”是指“唯独郗士美的军队精锐肃整”,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竹简)以问臣下,称为“制策”。

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成为国家取士的科目之一。

B.舍人,古代官职名称。

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都设有舍人,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等。

C.《五经》是儒家作为研究基础的古代五本经典书籍的合称,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D.冠,帽子,指代成年。

古代的男子在二十左右则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

后世也可用于女子。

【答案】 D
【解析】D项,“后世也可用于女子”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

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

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领导重视。

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

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

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将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斩首,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答案】 A
【解析】A项,“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错误。

赞赏他的是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不包括他的父亲。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

(2)士兵护卫官府衙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大肆花费作为私恩?
参考译文: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

父亲郗纯,字高卿,参加进士、拔萃、制策科举考试都取得高等级,张九龄、李邕多次称赞他。

自拾遗七次升迁做到中书舍人。

他处理事务正直,被宰相元载所忌恨。

当时鱼朝恩派牙将李琮任两街功德使,李琮依仗势力凶暴蛮横,在禁中当众污辱京兆尹崔昭,郗纯说:“这是国耻啊。

”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来任官。

德宗即位,崔祐甫任宰相,召郗纯担任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他不接受官职,以年老请求退休。

改任詹事,听任退休。

皇帝召见他,褒奖赞叹很久,赐金紫,世人崇尚他的名节。

郗士美十二岁时,精通《五经》《史记》《汉书》,并且都能背诵。

父亲的友人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他讨论,曾经说:“我们以后应当交往于二郗之间了。

”郗士美未成年时担任阳翟丞,为李抱真潞州幕府佐僚。

因为他有才干,先后在王虔休、李元那里任职,都留用不迁徙。

很久才晋升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

溪州贼向子琪率领八千人依据山险进行剽劫,郗士美讨伐平定他们,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

升任京兆尹,天子多次向他征询。

郗士美出任鄂岳观察使。

当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他的儿子伊宥留守,很傲慢,母亲死在京城他不发丧,想要巩固他的权位。

郗士美知道这件事后,派幕府属吏到他的境内,伊宥出迎,于是把他母亲去世的事情告诉他,当即为他置办行装,伊宥十分惶恐地上了路。

郗士美改任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担任昭义节度使。

昭义自李抱真以来都是武臣担任节度使,私厨每月花费米六千石、羊一千头、酒几十斛,潞州百姓很困乏。

郗士美到任以后,全都废除,拿出俸钱购买物品自己供给。

另外,卢从史在位时,每天准备三百人的饭菜来慰劳卫兵,郗士美说:“士兵护卫官府衙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大肆花费作为私恩?”也废除了。

讨伐王承宗时,他派遣大将王献督领一万人作为前锋,王献恣意横行逗留不前,郗士美就斩杀他来示众,下令说:“胆敢落后的人斩!”他亲自击鼓,大败贼兵,攻下三营包围柏乡。

这时,诸镇兵力合并十余万包围贼兵,大多玩忽敌寇违犯法令,唯独郗士美的军队精锐肃整,最先有功。

宪宗高兴地说:“本来就知道郗士美能为我办事。

”王承宗十分震惊恐惧。

不久,适逢皇帝下诏班师,然而他的声威震慑两河。

郗士美因病召入授任工部尚书。

后来为检校刑部尚书,担任忠武节度使。

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叫景。

他生平与人交往,许诺的事情都能办到,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望。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买臣,字翁子,吴人也。

家贫,好读书,不治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

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

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

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妻恚怒曰:“如公等,
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买臣不能留,即听去。

其后,买臣独行歌道中,负薪墓间。

故妻与夫家俱上冢,见买臣饥寒,呼饭饮之。

后数岁,买臣随上计吏为卒,将重车至长安,诣阙上书,书久不报。

待诏公车,粮用乏,上计吏卒更乞丐之。

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

是时,方筑朔方,公孙弘谏,以为罢敝中国。

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

后买臣坐事免,久之,召待诏。

是时,东越数反复,买臣因言:“故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

今闻东越王更徙处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泽中。

今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灭也。

”上拜买臣会稽太守。

上谓买臣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买臣顿首辞谢。

诏买臣到郡,治楼船,备粮食、水战具,须诏书到,军与俱进。

初,买臣免,待诏,常从会稽守邸者寄居饭食。

拜为太守,买臣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

直上计时,会稽吏方相与群饮,不视买臣。

买臣入室中,守邸与共食,食且饱,少见其绶,守邸怪之,前引其绶,视其印,会稽太守章也。

守邸惊,出语上计掾吏。

皆醉,大呼曰:“妄诞耳!“守邸曰:“试来视之。

”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

买臣徐出户。

有顷,长安厩吏乘驷马车来迎,买臣遂乘传去。

会稽闻太守且至,发民除道,县长吏并送迎,车百余乘。

拜为太守,入吴界,见其故妻、妻夫治道。

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

居一月,妻自经死,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悉召见故人与饮食,诸尝有恩者,皆报复焉。

居岁余,买臣受诏将兵,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俱击破东越,有功。

征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选自《汉书·朱买臣传》)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报:回复。

B.女.苦日久女:通“汝”,你。

C.后买臣坐.事免坐:因犯……罪。

D.买臣乞.其夫钱乞:求、讨。

2.下列句子中,能够体现朱买臣同一侧面
....的一组是()
A.①说《春秋》,言《楚词》,帝甚说之②担束薪,行且诵书
B.①买臣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②买臣乞其夫钱,令葬
C.①少见其绶②悉召见故人与饮食
D.①拜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俱侍中②我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买臣不管理产业,靠砍柴卖钱来维持生计,因此很贫穷,但他喜欢读书,常在劳动中高声诵读文章,非常自信。

B.朱买臣有文韬武略,受到汉武帝的欣赏和重用,但他发迹之前却因穷困潦倒、常在太守府邸借住吃饭而受到会稽官吏的轻视。

C.公孙弘规劝汉武帝,认为筑朔方城会使中原疲敝,朱买臣非常支持公孙弘的观点,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许。

D.朱买臣进入吴县境内时,看见他从前的妻子与丈夫都在修路,就停下车,叫后面的车子载他们到太守府,并安置在园中,供给他们食物。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妻恚怒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何能富贵!”
(2)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入内视之,还走,疾呼曰:“实然!”
二、【答案】1.D 2.B 3.C
4.(1)妻子愤怒地说:“像你这种人,终究要饿死在沟壑中,怎能富贵!”
(2)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
【解析】1.根据上下文,我们知道,朱买臣这个时候已经是太守了,而他的前妻和丈夫只是底层小人物,前妻自杀后,买臣怎么可能想她丈夫乞讨钱财呢?所以,说不通。

乞:给予2.A组①句说明朱买臣有才华,受皇帝赏识,②句是说朱买臣勤奋好学;B组都是说朱买臣为人宽厚,不计前嫌;C组①句表现朱买臣的少许自傲,②句体现了朱买臣懂得感恩;D组①句说明受皇帝赏识,②句表现朱买臣自信。

3.“朱买臣非常支持公孙弘的观点”错误,原文有“上使买臣难诎弘,语在《弘传》”这样的句子。

4.(1)如:像,等:一样,何:怎么。

(2)“其故人素轻买臣者”定语后置,还:回头,实然:的确这样。

【参考译文】
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

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
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唱诵,朱买臣唱诵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我要报答你的恩德。

”妻子气愤地说:“像你这样的人,最终就是饿死在沟里罢了,怎么能够得到富贵呢!”朱买臣没办法留住她,就听任她离开了。

之后,朱买臣一个在道路上边走边唱,背着柴在墓间行走。

他的前妻和丈夫都去上坟,看到朱买臣又冷又饿,召唤给他饭吃。

几年后,朱买臣跟随上计吏当差,押送重车到了长安。

上计吏到朝廷上书后,皇上的回复迟迟不下,他们只好在公车府等待诏书,粮食用完了,上计吏最后变得像乞丐一样去讨要粮食。

正好同乡严助很得宠幸,举荐朱买臣;得到召见,在皇上面前讲解《春秋》、《楚辞》,皇上很高兴;任命朱买臣为中大夫,与严助同为侍中。

这个时候,朝廷正在建造朔方城,公孙弘规劝汉武帝,认为筑朔方城会使中原疲敝。

皇上让朱买臣辩难说服公孙弘,谈话都记录在《弘传》中。

后来朱买臣犯了事被免职。

很久后,重被召见到朝廷等待重新任职。

恰逢此时,东越降服之邦多次顺叛无常,朱买臣于是说:"过去东越王住在保泉山,一个人守住了险要之地,数千人也攻不上去。

现在听说东越王更换迁徙住处向南而行,距离泉山有五百里,住在大沼泽之中。

现在派兵乘船渡海,直接奔向泉山,排列好战舰和士兵,向南方席卷而进,可以消灭他们了。

"皇上授予朱买臣为会稽太守。

皇上对买臣说:"富贵之人不回到故乡,就如同穿着锦绣衣裳在夜晚行走,现在你怎么样啊?"朱买臣磕头辞谢。

皇上下诏让朱买臣回到郡国,给他治办准备楼船,准备粮食、饮用水和作战器具,等到诏书到达,军队和他一起前进。

起初,朱买臣被免了职,正等待着皇帝重新任命,常在会稽郡邸的守邸人那里借住吃饭。

朝廷授与会稽郡太守官职,买臣仍穿上过去罢免时的衣服,怀揣系着绶带的官印,步行回到郡邸。

正值上计的时候,会稽郡办上计的官吏正一起聚着饮酒,对买臣都不屑看上一眼。

买臣走进内房,守邸人和他一道吃饭。

吃到快饱的时候,买臣稍微露出那系着官印的绶带,守邸人对此感到奇怪,就上前拿那绶带,端详着那方印章,正是会稽太守章。

守邸人吃了惊,走出屋外告诉了上计掾吏。

掾吏们都喝醉了,大叫大喊道:“胡说!”守邸人说:“你们试把它拿来看看吧。

”那位平素轻视买臣的旧相识走进室内看了官印,吓得回头就跑,高声嚷道:“的确如此!”在座的人才惊怕起来,派人前去告诉守丞,彼此相互推拥着排成队列到中庭拜谒朱买臣。

买臣慢步出了门。

一会儿,长安管马匹的官吏乘着四匹马驾的车来迎接,买臣于是乘坐公车离去。

会稽守丞听说太守将要到了,发动百姓清除道路;县吏一起送行和迎接的车辆达一百多辆。

进入吴县境内,朱买臣见到他原来的老婆,夫妻二人正在打扫道路;朱
买臣停下车,叫后面的车辆载上他们夫妻一起到太守府,把他们安置在园里,供应他们饮食。

住了一个月,那女人就上吊死了,朱买臣给她丈夫钱,让把她安葬了。

又全部找来以前的熟人,与他们一同吃饭;那些对自己有恩的人,都一一报答。

住了一年多,朱买臣接到诏书领军出征,与横海将军韩说等人一起打败东越国,取得战功,征召入京做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