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
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地震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汴政[2012]107号
【发布部门】开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2.10.29
【实施日期】2012.10.2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开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汴政[2012]107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第67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落实。
开封市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为全面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发〔2010〕8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豫政〔2011〕89号)精神,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宗旨,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一起抓,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全面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开封振兴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省防震减灾机制相协调的防震减灾体制机制,促进我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到2015年,基本形成多学科、多手段的覆盖全市的地震综合观测系统,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0级。
初步建成全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并与省组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测预报能力不断提高,对防震减灾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逐步提高。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市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2小时内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安置。
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普及率明显提升。
到2020年,全市基本具备综合抗御基本烈度地震的能力。
二、着力提升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三)进一步增强地震监测能力。
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制定市、县
(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规划,围绕地震台的建设,增上适合我市观测环境的监测手段。
构建多学科、多手段的地震监测网络,到2015年,基本实现每个县至少有一个地震监测台的目标,形成覆盖全市的测震、前兆、强震动和烈度速报综合监测台网。
升级改造信息网络、提升测震台网、前兆台网监测能力,实现全市地震监测信息传输与数据共享。
加快市地震台站建设,2012年完成市地震台迁建工作。
加强台网运行维护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保障台网正常运转并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
(四)加强地震预测预报。
充分发挥多方面、多学科、多途径探索完善地震预测信息会商机制。
2013年我市增上地磁仪、地温远红外卫星遥测仪、地电仪等监测手段,2015年完成增上深井摆测震仪、烈度仪等监测仪器,并与省地震局组网。
加强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推进新方法、新技术应用,探索地震预报新方法和预测预警新模式,逐步摸索适合我市实际的预测预报判断指标,努力提高预测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力争作出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
加强地震预测预报意见社会管理,依法规范地震预测行为,建立开放合作的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机制。
(五)强化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工作。
市地震部门要把地震活动趋势和震害预测结果上报市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
我市各县区地震部门要提出年度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由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
县级以上政府要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支持地震部门建立流动监测队伍,配备流动监测仪器和监测车辆,加强流动监测和震情跟踪。
加强对县级地震台建设、人员编制及财政等方面的支持,2015年底前,我市新建兰考、通许、尉氏、杞县四个县级地震台,并入市台站组网运行。
(六)加强群测群防工作。
继续推进地震宏观测报网、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三网一员”建设,完善群测群防工作体系。
在现有网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网点布局,2013年基本达到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1名防震减灾助理员,2015年前各行政村(居委会)1名地震灾情速报员的目标,形成纵向到底、横
向到边的宏观观测网络体系。
积极推进群测群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群测群防科技水平。
各级政府要建立稳定的地震群测群防经费渠道,地震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制定地震宏观测报员补贴标准,巩固群测群防队伍。
开展群测群防示范县建设,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三、切实提高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
(七)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