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全国各省市《爱莲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全国各省市《爱莲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1. 蚌埠二中(09安徽省)
1.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3分)
⑴甚蕃________________ ⑵亵玩________________ ⑶宜乎众矣________________
2. 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4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5分)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中作者运用了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的写法,把“莲花”比喻“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
在我国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对友人绵绵不尽的深情;李商隐在《无题》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坚贞的爱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示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8分)
2. 河北省(09)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
(14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也作“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3分)
(1)出淤泥而不染而:(2)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蔽: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9.《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
10.阅读《与朱元思书》第二段,概括富春江水的两个特点。
(2分)
答:
11.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
(2分)
答:
3. 湖州市(09浙江省)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 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 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
19.根据上文说说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 分)
4、(襄樊)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l0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2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花?并谈谈理由。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