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石灰吟带拼音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灰吟是明代政治家、⽂学家于谦创作的⼀⾸七⾔绝句。
此诗托物⾔志,采⽤象征⼿法,字⾯上是咏⽯灰,实际借物喻⼈,托物寄怀,表现了诗⼈⾼洁的理想。
下⾯是⽆忧考分享的⼩学古诗⽯灰吟带拼⾳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学古诗⽯灰吟带拼⾳翻译
⽯灰吟
明代:于谦
qiān chuí wàn záo chū shēn shān ,liè huǒ fén shāo ruò děng xián ,
千锤万凿出深⼭,烈⽕焚烧若等闲,
fěn shēn suì gǔ hún bù pà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 。
粉⾝碎⾻浑不怕,要留青⽩在⼈间。
翻译
⽯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节留在⼈世间。
赏析
此诗借吟⽯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品格的可贵精神。
⾸句“千锤万凿出深⼭”是形容开采⽯灰⽯很不容易。
次句“烈⽕焚烧若等闲”。
“烈⽕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灰⽯。
加“若等闲”三字,⼜使⼈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灰⽯,它似乎还象征着志⼠仁⼈⽆论⾯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碎⾻浑不怕”。
“粉⾝碎⾻”极形象地写出将⽯灰⽯烧成⽯灰粉,⽽“浑不怕”三字⼜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于最后⼀句“要留清⽩在⼈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志要做纯洁清⽩的⼈。
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剌⼊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景帝,亲⾃率兵固守北京,击退⽡剌,使⼈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灰吟》可以说是于谦⽣平和⼈格的真实写照。
此诗通篇⽤象征⼿法,以物⽐⼈,把物的性格和⼈的性格熔铸成⼀体。
⾔在物,⽽意在⼈,不⾔⼈⽽⼈在其中,似呼之即出。
风格豪迈,⽓势坦荡、铿锵有⼒。
扩展阅读:于谦的经典古诗
1.《岳忠武王祠》
年代:明/作者: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积,清⼭荒冢⽩云多。
如何⼀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2.《荒村》
年代:明/作者:于谦
村落甚荒凉,年年苦旱蝗。
⽼翁佣纳债,稚⼦卖输粮。
壁破风⽣屋,梁颓⽉堕床。
那知牧民者,不肯报灾伤。
3.《除夜宿太原寒甚》
年代:明/作者: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4.《咏煤炭》
年代:明/作者: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彝元赖⽣成⼒,铁⽯犹存死后⼼。
但愿苍⽣俱饱暖,不辞⾟苦出⼭林。
5、《连⽇灯花鹊噪漫成》
年代:明/作者:于谦
夜看银台吐绛花,晓闻灵鹊噪檐⽛。
民安⾜遂中⼼愿,年壮何妨到处家。
得失纷纷随梦蝶,公私扰扰付鸣蛙。
晚⾹好在东篱菊,相伴秋霜⼊鬓华。
扩展阅读:于谦轶事典故
⼀⽣都在家⾥恭恭敬敬地供奉⽂天祥的遗像和牌位,就像供奉⾃⼰于家的祖先⼀样,甚⾄⽐供奉⾃家的祖先还要虔诚。
据传于谦出⽣前的那个晚上,他的⽗亲于仁做⼀个梦,梦见⼀个绯袍⾦幞的神对他说:我感动于你们于家对我的供奉,也感动于你们于家⼀门忠义,所以我⽂天祥打算转世投胎,来做你们于家的⼦嗣。
于仁听了这话,⼤吃⼀惊,赶快⼝称逊谢,说不敢当。
但梦中那位⾦神说完转眼就不见了。
于仁醒来不久,于谦就出⽣了。
⽽于仁之所以给孩⼦起名叫“谦”,就是“以志梦中逊谢之意”。
就是说对于⽂丞相的盛意,他⼼⾥还⼀直惴惴受之不安。
家⽆余财
于谦⾃从⼟⽊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共⽣存。
经常住在值班的地⽅,不回家。
⼀向有痰症病,明代宗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
听说他的⾐服、⽤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连醋菜都有了。
⼜亲⾃到万岁⼭,砍⽵取汁赐给他。
有⼈说明代宗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哪⾥还能找到这样的⼈?”到抄家的时候,家⾥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
打开来看,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
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都认为他是冤枉的。
有⼀个叫朵⼉的指挥,本来出⾃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恸哭。
曹吉祥发怒,鞭打他。
第⼆天,他还是照样泼酒在地表⽰祭奠。
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体。
过了⼀年,于谦的养⼦于康将其归葬于杭州西湖南⾯的三台⼭麓。
陈逵,是六合⼈。
曾被推举为有将领之才,是从李时勉门下举荐的。
皇太后开始时不知道于谦的死,听说以后,叹息哀悼了⼏天。
英宗也后悔了。
铲除*党
郕王刚刚摄政朝议时,右都御史陈镒上奏请求诛杀王振全族,廷⾂⼀时纷纷响应。
朱祁钰⽆法做决定,于是下令择时改议,廷⾂则*不依。
此时,王振党⽻、锦⾐卫都指挥使马顺站出叱斥百官。
户科给事中王竑突然带头在朝廷上猛击马顺,众⾂纷纷跟随,马顺当即毙命,⼀时⾎溅朝堂,⽽⼠卒亦声汹欲诛。
郕王朱祁钰看后⼤惧,欲起⾝离去,于谦挤到郕王⾝前,扶臂劝导道:“马顺等⼈罪该诛死,打死勿论”,众⼈听后⽅⽌,⽽此时于谦的袍袖已经裂开。
在他退出左掖门时,吏部尚书王直握着于谦的⼿叹道:“国家正是倚仗您的时候。
今天这样的情况,即使是⼀百个王直也处理不了啊!”在那时,朝廷上下都倚重于谦,⽽于谦亦毅然以社稷安危为⼰任。
沉冤得雪
于谦已死,由⽯亨的党⽻陈汝⾔任兵部尚书。
不到⼀年,所⼲的坏事败露,贪赃累计巨万。
明英宗召⼤⾂进去看,铁青着脸说:“于谦在景泰朝受重⽤,死时没有多余的钱财,陈汝⾔为什么会有这样多?”⽯亨低着头不能回答。
不久边境有警,明英宗满⾯愁容。
恭顺侯吴瑾在旁边侍候,进谏说:“如果于谦在,⼀定不会让敌⼈这样。
”明英宗⽆⾔以对。
这⼀年,徐有贞被⽯亨中伤,充军到⾦齿⼝。
⼜过了⼏年,⽯亨亦被捕⼊狱,死于狱中;曹吉祥谋反,被灭族,于谦事情得以真相⼤⽩。
明宪宗成化初年,将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说:“当国家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坚持公道,被权⾂*⾂共同嫉妒。
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
”这诰⽂在全国各地传颂。
明孝宗弘治⼆年(1489年),采纳了给事中孙需的意见,追赠于谦为特进光禄⼤夫、柱国、太傅,谥号肃愍,赐在墓边建祠堂,题为“旌功”,由地⽅有关部门年节拜祭。
万历⼗⼋年(1590年),改谥为忠肃。
杭州、河南、⼭西都是历代奉拜祭祀不⽌。
乾隆⼗六年(1751年),乾隆帝南巡,题写匾额“丹⼼抗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