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港市创新计划(2008-2010年)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港市创新计划(2008-2010年)的
通知
【法规类别】科技综合规定与体改
【发布部门】贵港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8.03.28
【实施日期】2008.03.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港市创新计划(2008-2010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贵港市创新计划(2008-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贵港市人民政府
二○○八年三月二十八日
贵港市创新计划(2008-2010年)
为加快资源整合,加强集成联动,进一步促进我市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快具有贵港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我市
经济社会快速和谐发展,根据《广西创新计划(2008-2010年)》(桂政发[2007]57号)、《贵港市十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自治区与我市签订的《广西创新计划(2008-2010年)任务目标责任状》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六靠”工作思路,按照“多引进、促转化、兴产业、强支撑”的总体要求,以发展我市主导产业为主线,以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为重点,以研发新产品为核心,以产学研结合为动力,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以两大基地、两大平台、四大科技工程、五大科技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第四轮创新计划,通过工程、项目、行动聚集创新资源,大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升级,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贵港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自主创新能力有较大提高,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创新机制和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步伐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有突破性发展;科技对县域经济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有效推广;社会科技发展步伐加快,全民科学素质明显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显现。

──科技促进新型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开发工业新产品60个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年增长20%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新突破。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明显成效,优势特色产业实现技术升级。

开发、引进和推广一批节能降耗先进适用技术,涌现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进典型。

──科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引进、培育和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引进和推广一批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培育和壮大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建成若干农业标准化和绿色(有机)食品基地。

建立和完善一批新型农村科技服务组织,建设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建成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农业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面显著扩大。

──科技为改善民生发挥重要作用。

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进一步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

在生物质能源、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相关领域,引进和推广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出一批新产品,科技成果更多更广惠及广大民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较大提高。

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建成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

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向专业化、社会化和网络化发展;各级政府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借助“市校科技对接合作机制”,对市外科技资源吸收能力明显增加,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团体,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每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增长10%以上。

三、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自治区的战略部署和我市的发展战略,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产业科技需求,突出特色,强化创新,支撑产业,建设两大基地、两大平台,实施四大科技工程、五大科技行动,以项目带动,重点突破,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努力实现“科教兴市、工业强市”的目标。

(一)两大基地
1、绿色环保建材(生态水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基地
开展综合利用、深加工技术研究,针对建材产业升级及产业链延长所面临的共性关键技术难点,进一步提高我市建材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质量、档次,促进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形成建材产业集群,推动建材产业跨越发展。

重点支持绿色环保建材(生态水泥)新技术新产品研发,解决水泥建材产业的绿色建材新产品开发,重点引进推广节能减排型水泥装备技术,鼓励利用工业废弃物作为原燃材料生产水泥以及新型绿色水泥基材料的应用推广;鼓励采用各种节能降耗技术;支持水泥企业采取改善环境,积极利用低品位原料,提高资源利用率;积极开发特种水泥新品种,积极发展商品混凝土、预拌砂浆以及轻量化水泥下游产品,延长产业链。

建立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新技术2项以上,开发新产品2个以上。

2、生物质能源作物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基地
围绕木薯、甘蔗、麻疯树等能源植物资源,着重开展能源植物优良品种引进推广,高产高效良种栽培技术推广示范;开展木薯、甘蔗综合配套节本和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示范;开展高效生物质能源洁净生产技术的引进、应用与推广,加快生物质产业发展。

引进推广能源植物优良品种1个以上,引进推广新技术1项以上,建立能源植物高效栽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以上。

(二)两大平台
1、市校科技合作与科技“三引”服务平台
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六靠”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开放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更多投资项目落户我市,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建立我市与广西大学等市校科技对接合作机制,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地市、高校的联系,借助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力雄厚的科研力量,结合我市当地资源和基础,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发展,推动我市产业化结构优化和升级,提供更有力持久的科技支撑,加快我市工业化发展步伐和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企业科技需求调研,做好“一招三引”项目的
策划包装和前期对接等基础工作;以“两周三会”科技会展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组织开展以企业为主体的项目推介、项目招商、项目洽谈、技术交易等各种科技“三引”活动,推进“产学研”结合;对已签约的项目,尤其是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或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做好项目实施的配套、跟踪服务工作,提高项目履约率和开工率;市本级设立“一招三引”项目资金,择优资助一批“一招三引"项目的组织实施。

三年内开展产学研结合科技项目10项以上,引进科技成果项目履约率达60%左右。

“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网覆盖三分之二以上县(市、区),中小企业创新科技服务网服务示范企业10家,通过创新科技服务网引进5项科技成果,引进科技成果项目履约率达到60%。

2、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
针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相对滞后,存在企业规模较小、特色不突出、专业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为提高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资源的共享利用率,降低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成本,为中小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承接产业转移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建设贵港市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该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供公共设计、研发、试验、分析、检验检测、质量认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提供政策、信息咨询发布、专利检索与查询等服务,提供开展技术研发、培训、咨询等公共服务场地及设施等。

每年为30家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