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课时 声和光的传播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课件(共38张PPT)
![3.1 光的传播与色散课件(共3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644e3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87.png)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这才揭开了光的颜色之谜。
1.光的色散现象:让一束太阳光穿过狭缝,射到三棱镜上,从三棱镜另一侧的白纸屏上可看到一条彩色的光带,这个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士兵射击瞄准、站队时队列排直、挖掘队利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日晷计时、手影游戏等。
4.光线:通常,我们用带箭头的直线来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5.光束:有一定关系的光线的集合叫光束。例如,太阳光可视为相互平行的光线的集合。
光线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人为画出来的,实际并不存在。
下图是向水中加入适量盐(未搅拌)后激光的光路情况,与前面使用水的实验相比,下图中的介质________,光路弯曲。
不均匀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均匀介质中。
下图是将激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情况(空气和水是两种不同介质),光路不是一条直线。
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种介质中。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颜色顺序:红、橙、黄、绿、蓝、靛、紫。
结论: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色散现象的理解
(1)单色光与复色光:组成白光的这七种色光叫单色光;由单色光混合成的光叫复色光。(2)形成过程: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是不同的,红色光偏折程度最小,紫色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行星,玻璃、宝石等透明物体,电影银幕、投影幕布等都不是光源。
(3)分类①自然光源:太阳及其他恒星、萤火虫等。②人造光源:点燃的火把和蜡烛、开启的灯泡等。
典例
光源发出的光是如何传播的?
声和光的总复习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
![声和光的总复习市公开课特等奖市赛课微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042ad7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b.png)
第18页
光反射现象例证: 平面镜成像、平静水面展现岸 边景物倒影、潜望镜等。
第19页
1、身高1.6米人站在平面镜前2米处,已知平面镜 长1米,则这人在平面镜中象高_____1_.6米,象 到人距离是_____4_米;若人向平面镜走近0.5 米,则象高为__1_._6__米,象到镜面距离是 __1_._5__米。
第32页
F
F
U=2f
V=2f 倒立等大实象
第33页
F
F
f<U<2f
V>2f 倒立放大实象
第34页
凸透镜成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第35页
凸透镜成像
A
F B
B` F
A`
第36页
凸透镜成像 按要求画出光路图
A
F
F
B
第37页
凸透镜成像
A`
A
F
F
B
B`
第38页
光折射现象例证: 水中筷子变弯、池水看起来比实 际浅、凸透镜成像等。
第13页
例6
平面镜成象有什么特点呢?
你能画出
A
N
下列图中
AB在平面
B
镜MN里
所成象吗? M B’ A’
第14页
第15页
第16页
如图所表示,S是发光点,S,是S在平面镜 中象,L是射向平面镜一条入射光线,在 图中画出平面镜位置和L反射光线。
S
L S,
第17页
光反射
3 光反射应用
潜望镜
正立,等大,虚象
第22页
7、厚度为2mm平面镜,当把铅笔尖触到平面镜 上时,笔尖与镜中象相距( C)
自然科学基础-光与声资料PPT课件
![自然科学基础-光与声资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879e287eefdc8d377ee320b.png)
2020年9月28日
14
热光源:把热转变为光,如太阳、蜡烛、电灯
(与温度有关,颜色改变,如白炽灯内的灯丝、 加热的铁片)
冷光源:把其他形式的能直接转变为光,如日 光灯、水母
(发光物体的温度未升高,颜色随物质构成种 类而定,是更经济的光源)
2020年9月28日
15
2020年9月28日
16
点光源:发出光的光尖是一个极小的小点,光均 匀发散
向延长线后在入射光线的一侧形成虚焦点。
2020年9月28日
46
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020年9月28日
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7
透镜的折光能力:1 /f = D (焦度) (f是焦距)
透镜成像:用作图法求出
通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方向不变;
跟主轴平行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
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跟主轴平行
成像图:
凹透镜:成像与物体处于同侧,呈缩小正立虚像
凸透镜焦点以外的物体所成的像跟物体处于异侧,呈倒 立实像;焦点以内的物体所成的像跟物体处于同侧,呈放大 正立虚像
29
三、光 速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020年9月28日
3×108米/秒 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约空气中的3/4 约空气中的2/3
30
2020年9月28日
31
★光在空气中1s内传播的距 离相当于绕地球7.5圈, 光从月球传到地球只
需1.3s。
2020年9月28日
32
四、光强度、光通量和光亮度
光强度:表示光源发光强弱的量,用I表示,单位为 坎(cd)
34
• 亮度和照度的关联与不同:
关联点是:影响光源亮度和照度高低的 物理量是共同的,即:光通量。
《光的传播》说课稿
![《光的传播》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db19186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55.png)
《光的传播》说课稿《光的传播》说课稿1以前物理的教学,重点主要放在对科学内容的学习上,强调的是对学问的记忆和实际解题力量。
而如今,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把对同学科学探究力量的培育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明显,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同学不仅同样学到了科学学问,而且还培育了他们的分析和动手力量,把握了肯定的科学的讨论方法,因此必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人就从初二物理《光的传播》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谈谈自己的设计。
〔一〕课题引入:初二同学好动,留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刚开头的引课很重要。
在心理学中有这样的阅历,人们感爱好的往往是切合人们实际的,对之略有所知却又并不完全了解的东西。
依据这一结论结合这节课的内容,我选择了各种自然界奇怪的光现象引课,有日全食,月食,极光,海洋深处会发光的生物等等。
通过展现这些真实的图片,激发他们学习光的热忱,为学好整个光现象打好基础。
〔二〕新课讲授:1.光源:光源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同学很简单接受。
但在讲光源的分类时我避开了由老师先写出光源的类型再让同学举相应实例的方法,而是让同学先随便举例,他们思路特别开阔,会举出各种各样的光源,甚至有可能举出一些非光源的例子来,我在板书的时候就有意识的把它们分成三堆:非光源、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同学举的差不多了,就提出问题:“我们能否把这些光源分分类?”引导同学观看这些光源每类的共同点,进而归纳总结出光源的分类。
用这种方法授课,表达了同学的主体地位,他们自己举例,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得出结论,当然对这部分学问的理解就会更深刻。
2.光的直线传播规律的形成① 在规律的形成过程中,我先是演示一组试验:让激光束分别射向空气、玻璃、水。
让同学观看光线的传播路径,引导他们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 接下来同学举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③ 提出问题:“我们得出任何结论都要知道这个结论的适用范围,光在任何状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吗?有没有条件呢?”④ 同学可能一时举不出反例,这时我就告知他们“其实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例子,新X人喜爱吃烤肉,当你站在炉子的一边看另一边的人或物体时,常会看到什么现象?”⑤ 让同学先回答,然后再补充,共同总结其缘由。
第38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文艺发展历程
![第38讲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文艺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1f739f6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2.png)
(1)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 象,具有决定性意义
(1)否定了经典力学的 绝对时空观, 使人类对微观
(2)牛顿力学和热学引发 深刻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属性 世界的基本认 意 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使人 (2)发展了 经典力学 ,并将其概括 识取得革命性
义 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在相对论力学之中
的进步
和 (3)牛顿用数学方法精确
②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 社会变革 和文明进步。 ③资本主义从此确立全球优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 ④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 ,人们的生活从此更加丰富多彩。 四、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诞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 美国 正式诞生。 (2)发展:存储量更大,运行速度更快,体积更小,更轻便实用。 (3)应用:广泛应用于生产、办公等领域,也走进了家庭。
(1)诞生发展:20世纪60年代, 互联网 问世,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普及。 (2)特点 ①信息量大,信息传播与交流快捷。 ②具有开放性,人人自由参与,资源共享。 (3)影响 ①将世界联系在一起,把人们带进了信息时代。 ②推动了“ 新经济 ”的诞生,信息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③推动了全球化进程,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画。 (3)代表人物及作品: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 等待戈多 》。
六、音乐与美术
1.音乐 (1)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①时间:18~19世纪之交。
②人物:贝多芬。
时代背景
生逢启蒙与革命的时代,具有强烈的反抗 封建 命精神
与追求民主的革
作品特点
构思广阔,形式宏大,洋溢着 英雄主义 着深沉的哲理
(3)现代音乐:流派众多,作曲家根据自己的创作理念谱写乐曲。
光的传播导学案
![光的传播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1451aefc4ffe473268ab34.png)
光的传播一、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在实际生活中应用;3.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学习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难点:探究光沿直线传播的实验二、知识准备:1、清晨,太阳冉冉升起,万丈光芒映红了朵朵云霞,给大地带来光明和色彩,夜晚华灯齐放,世界依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光,给人类带来光明,到底光是从哪里来的?2、物体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影子,影子是怎样形成的?我们见过或听说过日食、月食等现象,日食、月食又是怎样形成呢?三、学习过程:【学点一】光源在白天,我们能看到周围的一切;在灯光下,我们可以看书、写字;在漆黑的屋子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什么原因?1.光源的分类:光源根据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水母、灯笼鱼、斧头鱼等;另一类是人造光源,如蜡烛、霓虹灯和白炽灯等.根据发光时的特点可分为热光源(发光时又发热)和冷光源.、2.人是怎样看见物体的?人的眼睛是接收光的感觉器官,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有光进入眼睛而引起的一种感觉,它是人类感知物质世界的五种感觉之一(注:眼睛——视觉、皮肤——触觉、鼻子——嗅觉、舌头——味觉、耳朵——听觉).跟踪练习:1、试判断下列哪一组都是光源 ( )A.电池和萤火虫B.电池和烛焰C.萤火虫和月亮D.萤火虫和烛焰2、能够_____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光源.①星星、②月亮、③太阳、④钻石、⑤电灯、⑥电视屏幕、⑦无影灯、⑧萤火虫、⑨灯笼鱼、⑩交通路牌。
上述物体中一定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一定不是光源的有___________,可能是光源的是____________。
【学点二】光是如何传播的1、光的传播的特点思考:打开电灯,我们就可以看见它的光,这是由于光从灯泡到达了我们的眼睛.那么,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究过程:实验器材:手电筒、硬纸板、蚊香、空可乐瓶、烧杯(装足够量的水)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想一想:怎样才能清楚地观察到光的传播径迹?)实验结论:。
中考物理专题-声和光总结及重点复习题
![中考物理专题-声和光总结及重点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f025a4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8d.png)
中考物理专题-声和光总结及重点复习题一、声音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而产生的,所以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2.声音的特征a .响度:声音强弱的程度,响度与声波的振幅和离发声体的距离有关;b .音调: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即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与声音的频率f 有关;c .音色:随着发声体的不同而不同。
3.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
低于20赫兹的声波称为次声波,超过20000赫兹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4.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射现象。
5.噪音的控制:(1)控制噪声源;(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3)保护受噪声影响者。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3.0×108米/秒,这是目前宇宙中的极限速度。
2.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电灯,蜡烛等。
3.光线: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表示光的传播方向,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太阳光发出的光线照射到地球上时近似认为是平行光,而蜡烛,电灯之类的点光源发出的光为放射状光线。
三、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反射定律的中考题型,考作图题的概率比较大。
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入射角和反射角是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不能写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因为先有入射光线才有反射光线的),反射定律适用于任何反射面,包括曲面,但是初中阶段只讨论平镜面反射。
四、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的作用: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平面镜成像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3.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为正立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注意:作图的时候物用实线表示,虚像用虚线表示,实像用实线表示。
五、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的时候,光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高中历史第38课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教案
![高中历史第38课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916b45f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43.png)
第38课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本课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对外关系以及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国际法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通过长期不断地发展,各民族之间相互交往交流交融,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都有重要的贡献。
世界范围内,各民族的大迁徙、大交流推动了民族和国家的变化。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国际法逐渐形成并成熟。
当代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2.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
3.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朝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秦朝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先秦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往交流;秦汉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1)边疆民族区域不断拓展。
(2)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边疆民族地区开发进程加快。
(4)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融合进程加快。
两汉时期中外交往的特点(1)以商贸交往为主,丝织品在通商中占很大比重。
(2)与亚洲,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国家交流频繁,对东方文化影响大,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与欧洲的直接交往开始出现。
(3)中国开始吸收佛教等外来文化;中国文化通过丝绸之路开始传入欧洲。
(1)共同点①朝鲜、日本是对外交往的主要对象。
②对外都进行了经济技术交流。
③政府是对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2)不同点①汉代的对外交往以陆路为重,而唐代则水陆并重。
②唐代对外交流物品、技术种类更多,并注重对中外文化的“兼蓄”。
③唐代对外政策更加开放,同唐朝交往的国家增多。
④唐代的对外交往与汉代相比,对世界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对外关系发展的特点(1)明清初期,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中国与外国一度有所交往,明初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明末清初西方传教士来华。
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件:3.3《光的直线传播》
![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件:3.3《光的直线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1af3fed3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78.png)
激光测距仪 1962年5月,美国马萨诸塞工学院把红宝石激光射向月 球,大约2.52秒后收到了从月球反射回来的激光讯号, 由此测量出地球到月球的距离约是38万千米。
例题分析
1.下列四种物理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物理现象是 ( ) A.彩虹 B.日食 C.影子 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
例题分析
7.关于小孔成像,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大成像越清楚 B.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越小像越亮 C.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孔一定要是圆的 D.小孔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例题分析
8.(2010江苏南通,27题)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
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将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塑料薄
膜, 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
光线: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这条直线叫光线。
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
物理方法 物理模型
光的传播 现象
能解释影子的形成原因吗?如像水那样会怎样?你理解影子吗?
光的传播
能解释日食月食的形成原因吗?有哪
现象 些情况?谁在谁的影子里?
光的传播 现象
古代墨经 树林光斑 孔大小形状 像大小 物距 像距 实像 倒立 倒立实像 笔记
光的速度 大小
分析表格你得出什 么结论?
光在真空中能传播 吗?怎么知道的?
真空中光速多大? 有多快?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 C=3×108m/s 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约空气中的3/4 约空气中的2/3
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 播的速度不同。
C=3×108m/s
2020年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听课手册 第38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
![2020年人教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听课手册 第38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https://img.taocdn.com/s3/m/2aa7224701f69e31433294d2.png)
听课手册第38讲光的波动性电磁波相对论一、光的干涉1.定义:在两列光波叠加的区域,某些区域相互加强,出现条纹,某些区域相互减弱,出现条纹,且加强区域和减弱区域相互间隔的现象.2.条件:两束光的频率、相位差恒定.3.双缝干涉图样特点:单色光照射时形成明暗相间的等间距的干涉条纹;白光照射时,中央为条纹,其余为条纹.二、光的衍射1.定义: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直线传播绕到障碍物阴影里去的现象.2.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小孔的尺寸跟光的波长,甚至比光的波长时,衍射现象明显.3.衍射图样特点(1)单缝衍射:单色光的衍射图样为中间宽且亮的单色条纹,两侧是明暗相间的条纹,条纹宽度比中央窄且暗;白光的衍射图样为中间宽且亮的白条纹,两侧是渐窄且暗的彩色条纹.(2)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3)圆盘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圆环,中心有一亮斑称为亮斑(证实光【辨别明理】(1)光的颜色由光的频率决定.()(2)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光波才能产生干涉.()(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双缝的作用是使白光变成单色光.()(4)阳光下茂密的树荫中地面上的圆形亮斑是光的衍射形成的.()(5)自然光是偏振光.()(6)电场周围一定存在磁场,磁场周围一定存在电场.()(7)无线电波不能发生干涉和衍射现象.()(8)波长不同的电磁波在本质上完全不同.()(9)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惯性参考系中是不同的.()的波动性).三、光的偏振1.自然光:包含着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沿振动的光,而且沿着各个方向振动的光波的强度都相同.2.偏振光: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的方向振动的光.3.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一种波.四、电磁场与电磁波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变化的电场能够在周围空间产生.2.电磁波: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电磁波.电磁波是波,在空间传播不需要依靠介质.真空中电磁波的速度为m/s;电磁波的传播速度v等于波长λ和频率f的乘积,即v= .3.电磁波谱:按照电磁波的或的大小顺序把它们排列成谱叫作电磁波谱.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的电磁波谱为:无线电波、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五、相对论1.狭义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的.2.光速不变原理:真空中的光速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都是的.【物理学史】17世纪下半叶,以牛顿为首的“粒子说”和以惠更斯为首的“波动说”都能解释几何光学问题,但大家更倾向“粒子说”.19世纪初,波动光学初步形成,其中托马斯·杨圆满地解释了“薄膜颜色”和双狭缝干涉现象,大家又倾向“波动说”.典型实验证据有:双缝干涉、单缝衍射、泊松亮斑、薄膜干涉、偏振等.1860年前后,麦克斯韦预言光就是一种电磁波,并且这个结论在1888年被赫兹的实验证实.但是同时赫兹发现了光电效应,特别是1905年爱因斯坦运用量子论解释了光电效应,这又支持了光的“粒子性”,后来还有康普顿效应.所以,光的本质是电磁波,但具有波粒二象性.最终人们意识到任何物体都有波粒二象性,即存在物质波.考点一光的双缝干涉现象1.亮、暗条纹的条件(1)亮条纹:屏上观察点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Δs=nλ(n=0,1,2,…).(2)暗条纹:屏上观察点到双缝的路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Δs=n+1λ(n=0,1,2,…).22.条纹间距:Δx=Lλ,其中L是双缝到光屏的距离,d是双缝间的距离,λ是光的波长.d例1如图38-1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1和S2为双缝,P是光屏上的一点,已知P点与S1和S2距离之差为2.1×10-6 m,今分别用A、B两种单色光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问P点是亮条纹还是暗条纹?(1)已知A光在折射率为n=1.5的介质中波长为4×10-7 m;(2)已知B光在某种介质中波长为3.15×10-7m,当B光从这种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为37°;(sin 37°=0.6,cos 37°=0.8)(3)若用A光照射时,把其中一条缝遮住,试分析光屏上能观察到的现象.图38-1变式题一束白光在真空中通过双缝后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除中央白色亮纹外,两侧还有彩色条纹,其原因是()A.各色光的波长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B.各色光的速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C.各色光的强度不同,因而各色光分别产生的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同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考点二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考向一实验原理与实验操作1.实验原理单色光通过单缝后,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图样中相邻两条亮(暗)条纹间的距离Δx与双缝间的距离d、双缝到屏的距离l、单色光的波长λ之间满足λ=dΔx.l2.实验步骤(1)安装仪器①将光源、遮光筒、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38-2所示.图38-2②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白炽灯正常发光.调节各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③安装单缝和双缝,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使双缝和单缝相互平行.(2)观察与记录①调整单缝与双缝间距为几厘米时,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②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③调节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度线对齐第1条亮条纹的中心,记下手轮上的示数a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第n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时,记下手轮上的示数a2,则相邻两亮条纹间的距离Δx=|a1-a2|.n-1④换用不同的滤光片,测量其他色光的波长.例2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如图38-3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以测量红光的波长.图38-3(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A.(2)本实验的步骤有: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沿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②按合理的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③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条纹间的距离.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和.变式题在观察光的双缝干涉现象的实验中:(1)将激光束照在如图38-4甲所示的双缝上,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图乙中的.图38-4(2)换用间距更小的双缝,保持双缝到光屏的距离不变,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将;保持双缝间距不变,减小光屏到双缝的距离,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将.(均选填“变宽”“变窄”或“不变”)■要点总结(1)光源灯丝最好是线状灯丝,并与单缝平行且靠近;(2)实验时应调整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测量头共轴,单缝和双缝安装时应竖直且相互平行,遮光筒的轴线要与光具座导轨平行,若不共轴或单缝与双缝不平行,则会引起干涉条纹亮度小、不清晰,不便于观察和测量;(3)白光干涉观察到的是彩色条纹,中央亮条纹的中间部分是白色,边缘是红色.考向二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例3[2015·全国卷Ⅰ]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分别用红色和绿色的激光照射同一双缝,在双缝后的屏幕上,红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1与绿光的干涉条纹间距Δx2相比,Δx1(选填“>”“=”或“<”)Δx2.若实验中红光的波长为630 nm,双缝到屏幕的距离为1.00 m,测得第1条到第6条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为10.5 mm,则双缝之间的距离为mm.变式题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38-5所示.图38-5(1)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对实验装置进行调节并观察了实验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A.灯丝与单缝和双缝必须平行放置B.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C.干涉条纹的疏密程度与单缝宽度有关D.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有关以上几点中,你认为正确的是.(2)当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38-6甲所示,其读数为mm.图38-6(3)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38-6乙所示.则在这种情况下来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时,测量值(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要点总结光波波长很小,Δx、L的测量对波长λ的影响很大.L用毫米刻度尺测量,Δx用测量头上的游标尺测量.实验时可测多条亮条纹间距求Δx及采用多次测量求λ的平均值法减小误差.应注意:(1)干涉条纹应调整到最清晰的程度;(2)Δx不是亮(暗)条纹的宽度;(3)分划板刻线应与干涉条纹平行,中心刻线应恰好位于条纹中心;(4)测量多条亮条纹间的距离时,此间距中的条纹数应准确.考点三薄膜干涉的理解及应用1.薄膜干涉如图38-7所示,竖直的肥皂薄膜,由于重力的作用,形成上薄下厚的楔形,光照射到薄膜上时,在膜的前表面AA'和后表面BB'分别反射回来,形成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并且叠加.图38-7(1)在P1、P2处,从两个表面处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波的路程差Δx等于波长的整数倍,即Δx=nλ(n=0,1,2,…),薄膜上出现亮条纹.(2)在Q处,从两个表面处反射回来的两列光波的路程差Δx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即(n=0,1,2,…),薄膜上出现暗条纹.Δx=(2n+1)λ22.薄膜干涉的应用(1)检查精密零件的表面是否平整如图38-8所示,将被检查平面和放在上面的透明标准样板的一端之间垫一薄片,使标准样板的平面与被检查平面间形成一个楔形空气薄层,单色光从上面照射,入射光在空气层的上表面a和下表面b 反射出两列光波叠加,从反射光中看到干涉条纹,根据干涉条纹的形状来确定工件表面的情况.图38-8若被检查平面平整则干涉图样是等间距明暗相间的平行直条纹.若某处凹下,则对应亮(暗)条纹提前出现,如图38-9甲所示;若某处凸起,则对应亮(暗)条纹延后出现,如图乙所示.图38-9(2)增透膜在光学元件(透镜、棱镜)的表面涂上一层薄膜(如氟化镁),当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时,在薄膜的两个面上的反射光的光程差恰好等于半个波长,因而相互抵消,达到减小反射光、增大透射光强度的目的.1.(薄膜干涉的理解)(多选)在研究材料A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38-10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的上表面是一光滑平面,在A的上方放一个透明的平行板B,B与A上表面平行,在它们之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的空气膜.现在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同时对A缓慢加热,在B上方观察到B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变化.当温度为t1时最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弱至最暗;当温度升到t2时,亮度再一次回到最亮,则()图38-10A.出现最亮时,B上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B.出现最亮时,B下表面反射光与A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后加强C.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4D.温度从t1升至t2过程中,A的高度增加λ22.(增透膜的应用)(多选)关于光学镜头增透膜,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增透膜是为了减少光的反射损失,增加透射光的强度B.增透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真空中波长的14C.增透膜的厚度等于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D.因为增透膜的厚度一般适合绿光反射时相互抵消,红光、紫光的反射不能完全抵消,所以涂有增透膜的镜头呈淡紫色E.涂有增透膜的镜头,进入的光线全部相互抵消,因此这种镜头的成像效果较好3.(薄膜干涉的应用)(多选)把一个平行玻璃板压在另一个平行玻璃板上,一端用薄片垫起,构成空气劈尖,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38-11所示,这时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条纹.下面关于条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38-11A.将薄片远离劈尖移动使劈角变小时,条纹变疏B.将薄片向着劈尖移动使劈角变大时,条纹变疏C.将上玻璃板平行上移,条纹向着劈尖移动D.将上玻璃板平行上移,条纹远离劈尖移动4.(多选)如图38-12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薄凸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同心内疏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38-12A.干涉现象是由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B.干涉现象是由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C.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不是均匀变化的D.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考点四光的衍射及偏振现象1.对光的衍射的理解(1)干涉和衍射是波的特征,波长越长,干涉和衍射现象越明显.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发生衍射现象,只是明显与不明显的差别.(2)衍射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只是一种特殊情况,只有在光的波长比障碍物小得多时,光才可以看作是沿直线传播的.2.自然光与偏振光的比较自然光(非偏振光)偏振光光的来源直接从光源发出的光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的光光的振动方向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任意方向,且沿各个方向光振动的强度相同在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振动沿特定方向3.偏振光的应用:照相机镜头、液晶显示器、立体电影、消除车灯眩光等.1.(光的偏振)(多选)如图38-13所示,电灯S发出的光先后经过偏振片A和B,人眼在P处迎着入射光方向,看不到光亮,则()图38-13A.图中a光为偏振光B.图中b光为偏振光C.以SP为轴将B转过18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D.以SP为轴将B转过90°后,在P处将看到光亮2.(光的衍射现象)让太阳光垂直照射一块大的遮光板,板上有一个可以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当此三角形孔缓慢缩小直至完全闭合时,在孔后的屏上将先后出现()A.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直至光斑消失B.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C.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明暗相间的黑白色条纹,直至黑白色条纹消失D.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小圆形光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3.(干涉与衍射)在白炽灯的照射下从两块捏紧的玻璃板表面看到彩色条纹,通过狭缝观察发光的白炽灯也会看到彩色条纹,这两种现象()A.都是光的衍射现象B.都是光的干涉现象C.前者是光的干涉现象,后者是光的衍射现象D.前者是光的衍射现象,后者是光的干涉现象4.(干涉与衍射)如图38-14所示,A、B两幅图是由同一束单色光分别入射到圆孔而形成的图样,其中图A是光的(选填“干涉”或“衍射”)图样.由此可以判断出图A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选填“大于”或“小于”)图B所对应的圆孔的孔径.图38-14考点五电磁场和电磁波相对论1.对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2.对电磁波的理解(1)电磁波是横波.电磁波的电场、磁场、传播方向两两垂直,如图38-15所示.图38-15(2)电磁波与机械波的比较电磁波机械波 产生 由周期性变化的电场、磁场产生由质点(波源)的振动产生 波的特点 横波 纵波或横波波速 在真空中等于光速(很大),c=3×108 m/s在空气中不大(如声波波速在空气中一般为340m/s ) 是否需要介质 不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仍可传播)必须有介质(真空中不能传播) 能量传播 电磁能 机械能1.(对电磁波的理解)(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根据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在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磁场,在变化的磁场周围一定产生变化的电场B.发射电磁波的两个重要条件是采用高频和开放性LC电路C.机械波和电磁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D.机械波的传播依赖于介质,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E.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当电磁波遇到介质时,会被介质挡住2.(电磁波谱)(多选)关于电磁波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中最容易表现出明显衍射现象的是无线电波B.紫外线的频率比可见光低,长时间照射可以促进钙的吸收,改善身体健康C.X射线和γ射线的波长比较短,穿透力比较强D.红外线的显著作用是热作用,温度较低的物体不能辐射红外线E.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越快3.(多选)[2016·全国卷Ⅱ]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B.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和磁场可以相互激发,形成电磁波C.电磁波在真空中自由传播时,其传播方向与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均垂直D.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可以实现无线通信,但电磁波不能通过电缆、光缆传输E.电磁波可以由电磁振荡产生,若波源的电磁振荡停止,空间的电磁波随即消失4.(多选)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B.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变的C.惯性系中的观察者,观察一个与他做相对运动的时钟时,会看到这个时钟比与他相对静止的相同的时钟走得慢些D.大型粒子加速器能够将带电粒子加速至光速的99.9%,如果继续加速,粒子的速度将超过光速5.[2016·江苏卷]一艘太空飞船静止时的长度为30 m,它以0.6c(c为光速)的速度沿长度方向飞行经过地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B.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该飞船的长度小于30 mC.飞船上的观测者测得地球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D.地球上的观测者测得飞船上发来的光信号速度小于c■要点总结(1)波长不同的电磁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其中波长较长的无线电波和红外线等,易发生干涉、明显的衍射现象;波长较短的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穿透能力较强.(2)电磁波谱中,相邻两波段的电磁波的波长并没有很明显的界线,如紫外线和X射线、X射线和γ射线都有重叠,但它们产生的机理不同.完成课时作业(三十八)。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的传播》教案-最新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光的传播》教案-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93c1f633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c.png)
实验一:探究光在烟雾中的传播
1.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学生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以及方法。全班交流
2.实验材料:线香、透明的玻璃容器、激光笔、打火机等等。
3.实验方法:
①把几支点燃的线香放入透明的玻璃容器内,盖上盖子。
②待充满烟雾后,打开激光笔,并使光束从各个方向射入玻璃容器,观察光束在烟雾中传播的现象。
1.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的一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下面的文字,了解这次实验的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全班交流
2.实验材料:手电筒、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橡皮泥等等。
3.实验方法:
①剪三张同样大小的硬卡纸,在每张硬卡纸中间挖个小孔。
②用橡皮泥固定硬卡纸,使它们保持直立。
③左右移动硬卡纸,观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见手电筒发出的光。
导 学 过 程
学生活动
(2)实验材料: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剪刀、笔等等。
(3)实验方法:
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纸杯口,用笔尖在纸杯的底部扎一个小孔。
点上蜡烛,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见清晰的图像为止。
(4)实验注意点:
一定要慢慢的耐心的调整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一直到能够看到清晰的蜡烛图像为止。
第一单元 光与色彩 第2课时 光的传播
第( 一)单元 第2课 第1课时
课题
光的传播
作课时间
作课内容
本课通过一系列观察、实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观察、发现、了解光在空气中的传播现象和特征。
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观察活动中,发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设计、安装和制作适宜的实验装置,观察与发现光在空
光是怎样传播的ppt课件
![光是怎样传播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bdfc23844769eae009ed9b.png)
3、将第二张纸再移出
去一点。
13
我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验证 光的传播路线吗?
14
15
16
17
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影子的形成 日食和月食
18
光在沿直线传播的 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 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 挡住,物体的后面就有 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19
和
20
拓展: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们常常用激 光引导掘进机,使掘进机沿直线前进,保证 隧道不出偏差。
8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实验计划
我们研究的问题: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吗?
我们的猜想: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9
屏
屏
10
光不能照到屏上
11
光能照到屏上
12
光通过三张卡纸的
小孔照到屏上
光通过第一个小
孔照到第二张卡
纸上,没在照到
屏上
光通过第一和第
三张卡纸的小孔
1、三张卡纸的小孔 在同一直线上。
照到屏上
2、将第二张纸向 左或向右移动5厘 米左右。
光通过三张卡纸的光通过三张卡纸的小孔照到屏上小孔照到屏上光通过第一个小光通过第一个小孔照到第二张卡孔照到第二张卡纸上没在照到纸上没在照到光通过第一和第光通过第一和第三张卡纸的小孔三张卡纸的小孔照到屏上照到屏上141418181919光在沿直线传播的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物体一部分光就会被挡住物体的后面就有挡住物体的后面就有一个暗区这就是影子
光是怎样传播的
1
树林里的阳光
2
一缕缕阳光透过树林的缝隙射向大地
3
舞台上的灯光
4
透过墙缝的光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fc6341552e3f5727a5e9626b.png)
《物理》八年级上册课程纲要课程类型:全日制义务教育必修课程教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授课时间:60课时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设计:课程目标: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将能够:1.通过收集信息和实验探究,认识质量的概念,会测固体和液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引入,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会使用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3.通过实验,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4.能区分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课程内容与安排:分享和解读课程纲要《科学之旅》第1课时第一章机械运动(共8课时)内容标准: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课时安排: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2、3课时第二节运动的描述第4课时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第5课时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第6、7课时复习测评:第8课时第二章声现象(共7课时)内容标准: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
课时安排: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第9课时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10、11课时第三节声的利用第12课时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第13课时复习测评:第14、15课时第三章物态变化(共8课时)内容标准: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科学人教鄂教版
![光是怎样传播的(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科学人教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039c6138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9.png)
4. 了解光的传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光纤通信、太阳能等。
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验和模拟活动,学生将能够亲自观察和探究光的传播过程。
6.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学生将能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并能够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提问: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通过随机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光的传播知识的理解程度,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观察:在实验和模拟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和思考方式,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测试:在课堂结束前,进行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光的传播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7.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对光的传播案例的分析,学生将能够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方向。
8. 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光的传播的知识,学生将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思维能力。
课堂
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2. 光的传播速度题型
题目:请计算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解释为何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会发生变化。
答案: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会发生变化是因为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在传播过程中的速度发生变化。
3. 光的传播现象题型
题目:请解释光的反射、折射和散射三种传播现象,并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
过程:
讲解光的传播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光的传播的原理和方式,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光的直线传播(上课用)(骄阳书苑)
![光的直线传播(上课用)(骄阳书苑)](https://img.taocdn.com/s3/m/59087fb87fd5360cbb1adb76.png)
骄阳书苑
14
如果在流动的水中插一
木棒,水能绕过木棒而向前 流动,光能否像水流那样绕 过木棒呢?请大家观察下 面几幅图。
骄阳书苑
15
光 线 射 入 树 林
骄阳书苑
16
树 影 斑 斑
骄阳书苑
17
骄阳书苑
18
光的传播实例
骄阳书苑
19
实验 光在水中和空骄阳气书苑 中的传播 20
结论:
更多的实例表明:
骄阳书苑
44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
3×108米/秒 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
约空气中的3/4 约空气中的2/3
骄阳书苑
45
物理学中将光在真空中一年所
经过的路程定义为一光年。请问, “光年”是时间单位还是长度单 位?
骄阳书苑
46
光速的应用: 激光测距仪
骄阳书苑
47
本节小结:
A:因为用一只眼睛看方便
B: 根据光的直线传播
C: 由于人们的习惯
D:让光集中射入一只眼睛
骄阳书苑
50
4.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阳光在树阴下形成点 点圆斑?
骄阳书苑
51
5.如下图示,L是一块上有两个小孔的挡板,
在挡板的右方有一个点光源S,AB、CD是从
小孔中射过来的两条光线,请你利用学过的知 识确定出光源S的位置,并画图说明.
A`
思考这里所成的像和影子有什么不同?
骄阳书苑
38
2、激光准直
骄阳书苑
39
4、无影灯
骄阳书苑
40
光的直线传播还有其它 多种应用,如: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时”三点一线” 夏天打伞遮荫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光的直线传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43ac5883c4bb4cf6ecd15c.png)
光的直线传播导入语:今年的夏天,在伦敦举办了第 30 界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一共夺得了38金牌 27银牌23铜牌,位列金牌榜和奖牌榜的第二位。
让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倍感自豪。
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射击奥运冠军郭文珺跌宕起伏、为国争光的射击过程。
活动一:探究光在均匀介质中的传播视频:欣赏奥运冠军郭文珺射击过程(郭文珺说她在不断的调整,她瞄准时,要调整到怎样的一种姿势,才能命中靶心。
)(下面请同学们一同体验奥运冠军的瞄准过程。
)1.小组合作: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条件下,在泡沫板上将三枚大头针插成一条直线。
(比一比,你的取胜秘诀是什么?)2.自主思考:“三点一线”包含着什么物理知识呢?猜想:光是沿传播的3.合作探究:自选器材为你的猜想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有导向性地介绍实验工具)4.口头展示:①实验器材;②实验步骤;③实验现象;④实验结论。
5.自主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佐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试着举例并解释。
(观赏图片、视频和实验。
如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
)6.小组合作:完成小孔成像的实验,并仔细观察。
(小孔成像为什么是倒立的呢?)(为了更形象地理解它,物理学中引进了“光线”这种模型来表示光。
)活动二:认识光线信息快递: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做光线。
(课件:小孔成像的原因)合作交流: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的小电灯,P、Q为不透光的挡板,试作出在挡板右侧能被照亮的范围。
(请同学们注意,光线是物理学为描述光假想的模型,它并不存在。
但是光是否真实存在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思考一下,光源发出的光传播到你的眼睛是否需要时间?)活动三:了解光速视频:了解光速1.自组阅读:教材第64、56页“光速”和“激光测距仪”的内容。
2.口头展示:怎样用激光测距?检测反馈:1.在阳光下"立竿见影"这个现象能够表明光在空气中传播路线是。
2.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来解释.3.光在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速度是米/秒。
3.3_光的直线传播
![3.3_光的直线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94a9431b844769eae009ed97.png)
光的直线传播
陕师大附中 董梦
光源
• 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认识一些自然光源……
太阳 萤火虫
流星
乌贼
灯笼鱼
水母
自然光源
认识一些人造光源……
蜡烛
汽车尾灯
火炬
人造光源 灯笼
霓虹灯
手电筒
人造光源
烟花
小孔
小孔成像
小孔
像
蜡烛
挡板
光屏
小孔成像
像
小孔
蜡烛 挡板
光屏
小孔成像
小孔
像
蜡烛 挡板 光屏
小孔
薄膜屏
小孔
利用小孔成像 观察日食。
• 夏天树叶茂盛,晴
天在树下的地面上 有很多圆形光斑,
• 这是_______ 太阳 的像
• 其成像原理为
光沿直线传播 。 ______________
光沿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不同的介质中:光发生偏折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
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
不均匀的介质中: 光发生弯曲
热浪晃动
光沿直线传播
•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 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激光准直剪刀
激光准直射击
激光准直挖掘!
光沿直线传播 原理是:____________
b
我们看见的太阳
真实太阳
小孔
薄膜屏
小孔
薄膜屏
A
B
C
D
最长1m
小孔
光屏
小孔
光屏
实际月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某兴趣小组在空易拉罐的底部中央戳个小圆孔, 将顶部剪去后, 蒙上一层塑料薄膜, 制作成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如图所示,将其水平放置,在左侧固定一只与小孔等 高的小灯泡,灯泡发光时,可在塑料薄膜上看到灯丝 或“正立” )的像。若水平向左移动易拉罐,像的大小
倒立 变大
(填“倒立” (填“变大” 、
不变
“变小” 或 “不变” ) 。 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 则像的形状 “改变”或“不变” ) 。
(填
12.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兰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 直放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 烛 B 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
(1)蜡烛 B 要与蜡烛 A 完全相同,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 成的像是
1. 平面镜的用途:①成像;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成的像是 ③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正立
的
虚
像;②像和物的大小
相等
相等
;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
3. 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位置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利用光路图, 按照光的反射 定律具体作出虚像的位置;二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用对称法直接作出像的位置。 【名师微博】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光屏承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 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承接到。
D
) B. 穿透力强 D. 遇物反射
A. 方向性好 C. 能量集中
7. (2018•娄底) 如图所示, 小秦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 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 尺子振动的( A )
A. 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 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C. 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
)
5. 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 途径(
A
) B. 在传播过程中 D. 在声源和人耳处
A. 在声源处 C. 在人耳处
6. 超声手术刀通过超声发射器, 从不同方向向身体内的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 利用 其能量准确“烧死”病变细胞,以下超声波的特点与该手术刀的治疗功能无关的是 (
4.了解球面镜的应用。 球面镜分为凹面镜和凸面镜两类。 凹面镜用球面的内侧做反射面, 它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会聚到一点(焦点) ,如太阳灶。也可以利用过焦点的光线经反射后得 到平行于主轴的平行光, 如探照灯。 凸面镜用球面的外侧做反射面, 对光线起 用。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如汽车观后镜。
发散
作
四、平面镜成像
快
。
【名师微博】
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通过物质(介质)传播。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一 个球面,它传播于整个空间。
4.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 (1)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由声源振动
频率
决定。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俗称声音的“粗” “细” 。 (2)响度表示声音的
8
三、光的反射
1.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即二线分居) ;
反射
同一
平面内(即三线共面) ;反射光线
入射
角等于
角(即两角相等) 。
2. 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产生反射现象,任何反射光线都遵循反射定律。在光现象中, 光路都是
可逆Biblioteka 的。3. 反射可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项目 反射面 镜面反射 漫反射 平整光滑 粗糙不平 不同点 光线特点 若入射光线平行,则反射 光线仍平行 反射光线杂乱散漫 都遵守光的 反射 定律 相同点
3. 语音智能门禁系统能“辨音识人” ,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C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4. 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 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A. 红光 B. 黄光 C. 绿光 D. 紫光
超声波
。它具有定向性好、穿透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测距、成像、测速、清洗等。频
次声波
率低于 20Hz 的声波叫
,可用于定位救援、制造武器等。
二、光的直线传播
1.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大小为 3.0×10 m/s。 2. 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来解释的现象:小孔成像、日食、月食、激光准直、金星凌日等。
第38课时
声和光的传播
要点回顾
一、声波
1.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而产生的,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波能传递信息,如探测海
真空
水深度等。声音可以依靠任何气体、固体、液体物质进行传播, 2.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波 听小骨振动 ―→ 听觉神经 ―→ 大脑 声音 ――→ 空气
中不能传播声音。
3. 在不同的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在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声音在金属中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它在空气中的要
8. 一位同学身高 1.7m,站在 1m 高的平面镜前,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C ) A. 0.7m C. 1.7m B. 1m D. 无法判断
9. 教室内用来放映投影片的银幕,表面是白色且粗糙的,其目的是( C ) A. 不反射光 C. 发生漫反射 B. 能折射光 D. 发生镜面发射
10. 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 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 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 演员以 0.5m/s 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 0.5m/s 的速度运动
五、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该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如:绿色的叶子是因为它反射的绿光进入 了我们的眼睛,其他颜色的光被叶子吸收了。透明体的颜色由该物体透过的色光决定。如: 红色玻璃看上去是红色的原因是因为红光透过了玻璃到达了我们的眼睛, 其他色光没有透过。 黑色物体是由于物体吸收了所有色光,没有光线到达眼睛。
强弱
,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响度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主观
感觉。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俗称音量的“大” “小” 。同时, 声音的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3)音色:不同物体振动发声时,所发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 构有关。音色是区别声音的依据。
5. 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从环保角度看,凡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 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干扰的主要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在传播过 程中减弱(隔声、吸声) ;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头盔等) 。 6. 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20~20000Hz 之间。频率高于 20000Hz 的声波 叫
考点自测
1. 下列成语中涉及的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 海市蜃楼 C. 立竿见影 B. 镜花水月 D. 油光可鉴
C
)
2.(2018•扬州)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 是(
D
) B. 树叶的实像 D. 太阳的实像
A. 树叶的虚像 C. 太阳的虚像
虚 前
大小
关系。
(填“前”或“后” )观察蜡烛的像,所
(填“虚”或“实” )像。
不变
(3)当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 A 的像 小” ) 。
(填“变大” 、 “不变”或“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