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
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ede65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7d.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歌曲《小动物唱歌》感受到音乐的乐趣,培养音乐兴趣。
2.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合作完成音乐表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小动物唱歌》,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把握,以及合作表演的默契。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歌曲《小动物唱歌》的音频、歌词。
2.教学器材:音响、话筒、小动物头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引导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乐趣。
2.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二)学习歌曲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歌词。
2.学生跟唱,教师纠正发音和节奏。
3.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三)模仿小动物叫声1.教师引导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小动物叫声,如:小鸡、小鸭、小猫等。
2.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3.学生进行表演,展示自己的模仿成果。
(四)合作表演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种小动物。
2.各小组讨论并分配角色,如:演唱、伴舞、道具等。
3.教师指导各小组进行合作排练。
4.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展示自己的才华。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歌曲《小动物唱歌》,并模仿小动物叫声。
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合作表演,拍摄视频,至班级群分享。
六、教学反思1.教师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合作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在歌曲学习、模仿小动物叫声和合作表演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热情。
3.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4.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小动物唱歌》,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把握,以及合作表演的默契。
《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59d2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3.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3. 通过观察、倾听、模仿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如兔子、小鸟、猫咪等。
2. 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特点。
3. 创作一首关于小动物唱歌的儿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几种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2. 教学难点:创作一首富有想象力的关于小动物唱歌的儿歌。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小兔子、小鸟、猫咪等小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卡片: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特点。
3. 乐器:钢琴或其他打击乐器。
4. 儿歌谱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素材,认识几种小动物,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1) 教师出示教学卡片,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创作儿歌:1) 教师出示儿歌谱例,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唱歌。
2) 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段关于小动物唱歌的儿歌。
3) 各组展示自己的创作,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4. 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对小动物的认识。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为其创作一首儿歌。
3) 优秀作品展示,大家共同欣赏。
注意事项:1. 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
2. 在创作儿歌环节,教师可适当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完成创作。
3.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动物的认识程度,能否正确辨别不同小动物的名称和特点。
2. 学生对小动物叫声和动作的模仿能力,能否准确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学生创作儿歌的能力,歌词内容是否富有想象力,旋律是否动听。
《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0182c8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0.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各种小动物及其特征。
2. 培养学生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小动物:兔子、小鸟、小鱼、青蛙、小狗等。
2. 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学习简单的舞蹈动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小动物,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2. 教学难点:学习舞蹈动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2.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舞蹈任务。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小动物的图片或卡片。
2. 准备音乐和舞蹈道具。
3. 准备教学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活动和表演。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学生展示小动物的图片或卡片,引导学生说出小动物的名称。
2. 学习小动物叫声:教师示范小动物的叫声,学生模仿学习。
3. 学习小动物动作:教师示范小动物的动作,学生模仿学习。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小动物,学习并表演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5. 舞蹈教学:教师教授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跟随音乐进行舞蹈表演。
七、课堂练习:1. 学生单独表演所学的小动物叫声和动作。
2. 学生分组进行舞蹈表演,展示团队合作效果。
八、课堂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2. 学生互评,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九、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小动物舞蹈。
2. 学生进行舞蹈比赛,评选出最佳表演奖。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展示所学的小动物叫声和动作。
2. 家长协助学生录制舞蹈视频,至班级群,与大家分享。
十一、教学反思:教师对本次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十二、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增加对动物的认知。
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ac000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93.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第一篇:小动物唱歌教案《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黄秋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力度记号f和p。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在音乐中正确表现音的强弱,学唱并创编歌词表演《小动物唱歌》。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品质和热爱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1、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演唱中。
2、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创编歌词进行歌表演。
【教学难点】唱准节奏、强弱,和歌曲中的弱起小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小动物头饰、小动物卡片、电钢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特别爱唱歌的动物。
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生答)二、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1、模仿小动物声音活动:大家一起学学它们的叫声,看谁学得最像,奖一个动物卡片。
2、故事导入,理解声音的强与弱(1)教师导入故事:今天老虎看到和自己长得很像的猫,想和他比试比试谁的嗓门儿亮。
活动:老师扮演的“老虎”与学生扮演“小猫”比赛,模仿这两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自行辨别声音的大小。
(2)小结:(出示强弱记号“f”与“p”)音乐中声音大的叫强,用“f”表示;声音小的叫弱,用“p”表示。
3、辨别声音的大小(1)给小动物分类教师导入:小动物们听了老虎与小猫的比赛,都想来一展身手。
我们小朋友来当裁判。
活动:多媒体播放小动物的声音,指名将这些小动物声音分为“f” 与“p”两大类。
(例:模仿后,教师问:“小鸭的声音强还是弱。
”)(2)拍掌游戏分辨声音强弱①教师拍掌,学生听辨说出强弱。
②师生共同合作拍掌表示强弱。
三、学唱歌曲: 1.初听音乐:师:小朋友们表现得太精彩了,瞧,你们的表演吸引了一群小动物,它们也要开音乐会了,听听是谁在唱歌?师:你听到歌中唱了那些小动物了?生:小猫、小狗。
2、(生模仿)那你知道音乐中的小猫是怎样唱歌的吗?师放音乐,生再听。
生:喵喵师:学得真好。
(奖励小猫头饰)还有谁会学小猫唱歌?加上动作。
《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958733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a.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及其叫声。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 提高学生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小动物:小鸟、小狗、小猫、小青蛙、小鸭子。
2. 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创作一段关于小动物唱歌的舞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几种小动物,学会模仿它们的叫声和动作。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完成一段关于小动物唱歌的舞蹈。
四、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 创作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舞蹈。
3. 团队合作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舞蹈创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几种小动物。
2. 学习小动物叫声和动作: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动物,讨论创作一段关于该小动物唱歌的舞蹈。
4. 展示:各组依次展示创作的舞蹈,其他学生欣赏并提出建议。
5. 总结: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模仿小动物叫声和动作时的准确性和表现力。
2. 评估学生在舞蹈创作中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收集学生和同伴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对小动物唱歌舞蹈的喜爱程度。
七、教学资源:1. 小动物图片:用于导入和新知识展示。
2. 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背景音乐和辅助学生舞蹈创作。
3. 舞蹈表演场地:提供足够的空间供学生展示舞蹈。
八、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得轻松愉快,可以使用彩色气球、动物贴纸等营造氛围。
2. 设备准备:确保音乐播放设备和舞蹈场地正常运作。
3. 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舞蹈过程中不受伤害,必要时提供防护装备。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小动物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关于小动物的知识和趣事。
2. 开展小动物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用画笔表达自己对小动物的喜爱。
《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2a1c5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1e.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及其叫声。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如麻雀、小狗、小猫等。
2. 学习动物的叫声,如“叽叽喳喳”、“汪汪汪”、“喵喵喵”等。
3. 通过观察和模仿,让学生体会小动物唱歌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几种小动物及其叫声,能模仿动物的叫声。
难点:学会用语言描述小动物唱歌的情景。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麻雀、小狗、小猫等小动物的图片或视频。
2. 教学卡片:印有动物叫声的卡片。
3. 教学音频:动物叫声的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小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说出小动物的名字,并模仿其叫声。
如:“这是麻雀,它会叽叽喳喳地唱歌。
”2. 新课教授:教师出示教学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动物的叫声。
如:“这是小狗,它会汪汪汪地叫。
”教师播放动物叫声的音频,让学生听一听、学一学。
3. 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叫声,并尝试组成一个小动物唱歌的音乐会。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小动物及其叫声,让学生分享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收获。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或周围的小动物,并用语言描述它们唱歌的情景。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模拟它们唱歌的情景。
2. 学生可以自己创作关于小动物唱歌的故事,并分享给大家。
3.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参与模仿小动物叫声和唱歌。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用语言描述小动物唱歌的情景。
3.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是否能观察和描述小动物唱歌的情景。
八、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
小动物唱歌教案5篇
![小动物唱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358c4d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b.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5篇小动物唱歌教案篇1活动目标:学唱歌曲,愿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动物头饰、音乐活动过程:一、谁来了价值取向:了解小动物的叫声,尝试学小动物的叫声。
1、红红的鸡冠,早上早早起,是谁(公鸡)我们和公鸡打招呼吧。
(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话来打招呼)公鸡是怎么和我们打招呼的(喔--喔)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谁来了呀你是怎么知道的小羊是怎么和我们打招呼的我们来学一学。
3、走路静悄悄,爱吃鱼,是谁(小猫)我们也有礼貌地和小猫打招呼吧。
小猫怎么和我们打招呼的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二、学唱歌曲价值分析:学唱歌曲,愿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三个动物朋友来到我们班级了,他们想和我们一起做游戏。
;一起来唱歌。
那我们两只小耳朵来听听小动物唱的歌吧!)1、(播放音乐)你听到小动物怎么唱的(鼓励幼儿随便唱)2、教师示范唱一遍,引导幼儿一起念歌词。
3、小朋友也来和小动物一起唱歌。
4、小动物,一边唱,一边还做动作呢!师生边唱边表演5、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一起来唱歌(戴胸饰表演)三、延伸活动1、还有许多小动物唱歌声音很好听的,启发小鸭子怎么唱的……2、那我们去找更多的小动物唱歌,看,它们都走来了……(表演:走路,自然结束)讲课后的反思每次讲课后总会有很多的感悟,这次讲课后我感受最深的是自己比以前有所进步,尤其是课堂驾驭能力有所提高,感觉自己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仔细回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在选材上,我根据托班孩子好模仿、好动的特点,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择音乐游戏《小动物走路》,并精心设计了本节教育活动。
2、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我以“去树林游玩”为主线,在玩的过程中认识了四种小动物并学会了它们走路的样子,带领幼儿随音乐进行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高兴地玩耍,快乐地学习。
3、由于托班孩子年龄小,在课件制作上,我精心制作了动画片的形式,让幼儿直观形象地学习,模仿小动物走路。
《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
![《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7ca392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0.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篇1【教学设计】《小动物唱歌》是通过聆听演唱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演唱描写动物的歌曲、将自己喜爱的动物编入歌曲演唱,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物、感受音乐中的动物,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教学中与自然科学常识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听辨能力和观察能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能力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教学目标】1.生通过聆听、学习描写小动物的歌(乐)曲,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
2、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聆听和学唱歌曲《小动物在唱歌》,在歌声与表演中表达出对小动物的爱护之情。
3、通过各种音乐活动,为学生积累大量描写动物的音乐素材,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律动:教师弹奏轻松、愉快乐曲《美丽的鲜花在开放》,教师和学生自由地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美好的音乐氛围能使学生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喜欢什么小动物呢?用你的肢体语言和声音模仿你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汪汪汪,朋友们好!”学生们也用他们喜爱的小动物的叫声与我问好,“喵喵喵,小狗好!”“叽叽叽,老师好!”【这样的开课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给学生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感受导入新课。
故事情景导入。
在投影屏幕出现小蚂蚁、小青蛙、小黑鸡、小白猪等小动物图片,在画面的导引下,学生带上头饰把前三单元的有关小动物的歌曲一一表演唱,,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森林中的动物王国。
一年级下册《小动物唱歌》教案
![一年级下册《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2235a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1.png)
一年级下册《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小动物唱歌》。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音高、音色和节奏,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理解音乐中的动物角色,通过歌唱表达对小动物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高、音色和节奏的基本概念,能正确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动物角色,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高、音色和节奏的识别与运用。
教学重点: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演唱和音乐中的动物角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乐教材、动物头饰。
学具:音乐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戴动物头饰,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和叫声,引导学生猜测是哪种小动物。
(2)学生模仿教师,用动作和声音表现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1)教师讲解音高、音色和节奏的概念,并通过钢琴、电子琴示范。
(2)教师示范歌曲《小动物唱歌》,引导学生注意音乐中的动物角色。
3. 歌曲学习(10分钟)(1)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音色和节奏。
(2)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提高歌唱水平。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用动作和声音表现出歌曲中的动物角色。
(2)学生进行歌唱比赛,评选出最佳歌唱小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动物唱歌2. 板书内容:(1)音高、音色、节奏概念(2)歌曲《小动物唱歌》歌词(3)动物角色及对应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记音高、音色、节奏概念。
(2)回家后,为家长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并展示动物角色。
2. 答案:(1)音高:指音的高低。
音色:指音的质感。
节奏:指音乐中时间的分配。
(2)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1)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1d44fe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4.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麻雀、小狗、小猫、小鸟、小鸭。
2. 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3. 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小动物,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学会歌曲《小动物唱歌》。
2. 教学难点:学会歌曲《小动物唱歌》,并能用动作表现小动物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 准备小动物的图片或模型。
2. 准备歌曲《小动物唱歌》的乐谱。
3. 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小动物的图片或模型,引导学生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并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2. 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准和节奏。
3. 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动物,用动作和叫声表现小动物的特点,集体表演。
4.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小动物的特点和歌曲的重点。
5. 作业:学生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并练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学校,观看学生的表演,并一起参与互动。
2. 小动物知识竞赛:组织一个小动物知识竞赛,让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小动物的特点。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寻求改进的方法。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在家里是否完成了作业,并对他们在家里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八、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的评价,包括他们对小动物的认识、歌曲的掌握程度以及动作的表现力等。
另一方面是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等。
九、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的结果,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修改,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
![《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fde259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36.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教案一:《小动物唱歌》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并朗读故事中的词语和句子。
2.能正确模仿并表演故事中的情节,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模仿小动物的歌声。
3.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教授词汇:小溪、蝌蚪、蛙声、飞鸟、啁啾、牛群、咩咩声、轻快、悠扬。
2.朗读故事:《小动物唱歌》。
3.分角色朗读、模仿小动物的歌声表演。
三、教学步骤:Step 1: Warmer1.复习并出示一些与动物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并说出图片中的动物和它们的叫声。
2.引入新课:给学生展示一张小溪的照片,提问:“你们小时候去过小溪吗?你们注意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小溪是由水流形成的,是一种自然景观。
然后问:“在小溪旁边会有哪些生物呢?”引出蝌蚪和鸟等动物的叫声。
Step 2: Pre-reading1.准备一段蝌蚪变成青蛙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对蝌蚪和青蛙进行简单的描述。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青蛙是什么声音?鸟儿又是什么声音?其他动物的声音又是什么样的?3.教师出示课文,并快速浏览课文内容,询问学生:“你们猜猜课文会讲什么事情?”Step 3: While-reading1.阅读故事:随机指名学生读每段,其他学生跟读。
2.读完后,教师逐句解释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
3.教师用不同的语调模仿小动物的声音,让学生听后进行模仿。
Step 4: Post-reading1.角色扮演:分角色模仿小动物的歌声表演。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角色模仿小动物的声音,并一起展示给全班同学。
2.学生讨论和总结:小动物的歌声有什么特点?不同的小动物是怎样唱歌的?小动物唱歌的作用是什么?四、拓展活动:1.学生自由创作:要求学生以小动物唱歌为主题,编写一首小诗或小歌,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小动物的赞美。
2.野外考察: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较好的地方进行野外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动物的叫声,并归纳总结不同动物的特点。
小班小动物唱歌教案6篇
![小班小动物唱歌教案6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7c6b2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6.png)
小班小动物唱歌教案6篇详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反思教学实践,改进未来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好的教案应当包括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教学策略的思考,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小动物唱歌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小动物唱歌教案篇1学习活动:动物学唱歌活动目标:1、学习儿歌“鹅大哥”,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2、感受动物学唱歌的情感。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指偶白鹅。
2、儿歌图片。
活动过程:一、欣赏儿歌。
1、看指偶表演,念儿歌“鹅大哥”。
2、教师自制指偶白鹅边念儿歌边表演,3、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念儿歌边模仿鹅走路的样子。
二、动物的叫声。
1、听听公鸡、母鸡、小鸡的叫声。
2、幼儿模仿叫声与它们的动作。
3、按自己的想法说说动物们在说些什么。
三、游戏“谁在叫”。
1、教室四周摆放好各种动物的头像。
2、教师和幼儿在小动物头像四周走动,教师双臂在胸前边绕圈转动边说:“咕噜咕噜锤!唧唧叫的是谁?”大家跑到小鸡的头像前,说:“咕噜咕噜锤,唧唧叫的是小鸡。
”3、反复多次玩以后,将不同小动物的叫声编入儿歌。
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活动体现了兴趣性、人文性、情境性、活动性、整体性与发展性,课程组织遵循了相互作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客人老师互动、个体与集体互动,幼儿与环境互动)原理,始终以动静融合的形式展开:倾听声音(静)——模仿声音动作(动)——欣赏故事(静)——游戏(动),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易于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
小班小动物唱歌教案篇2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儿歌,感受作品活泼有趣的情节。
2、乐意学学、说说、做做每个动物各自的本领。
3、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大公鸡、小鸭子、小青蛙、小花猫的头饰,儿歌相应的图片,圈4个。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马上要举行音乐会了,小动物们都在练习唱歌,准备来参加。
《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17c7d8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05.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小动物:麻雀、小狗、猫咪、青蛙、小鸟。
2. 学习小动物的叫声和特点。
3. 创作小动物唱歌的儿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认识小动物及其特点,学会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2. 难点:创作儿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片,了解小动物的特点。
2. 模仿法: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
3. 创作法:分组创作小动物唱歌的儿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4. 合作法: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小动物的图片、视频或实物模型。
2. 准备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小动物的叫声。
3. 准备纸张、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学生创作儿歌。
4.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儿歌。
教案剩余部分(六至十章)待您提供具体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小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动物的特点。
2. 学习小动物叫声: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录音,让学生模仿学习。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4. 创作儿歌:每组选择一种小动物,用儿歌的形式表达小动物的特点。
5. 分享成果:各组轮流表演自己创作的儿歌,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七、课堂练习1. 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短文,描述小动物的外貌、生活习性等。
八、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宠物或周围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
2. 让学生尝试与家长一起创作关于小动物的儿歌或故事。
九、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学生对小动物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价学生创作儿歌的创意和表现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中的表现,以及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9e787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10.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及其叫声。
2.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几种小动物及其叫声。
难点:学会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能创编诗歌。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小猫、小狗、小鸟、小青蛙等小动物的图片。
2. 音频素材:小猫、小狗、小鸟、小青蛙等小动物的叫声。
3. 诗歌模板:供学生创编诗歌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模仿它们的叫声。
2. 新课教学:教师播放小动物的叫声,引导学生辨别出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动物。
3. 诗歌创作:教师给出诗歌模板,引导学生根据小动物的特点和叫声,创编诗歌。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名称和叫声。
2. 家长协助学生,将观察到的小动物信息整理成诗歌,并发给教师。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小动物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动物知识竞赛,增加他们对小动物的了解。
2. 邀请动物保护协会的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他们对小动物的认识和喜爱程度。
2. 评价学生在诗歌创作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十、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小动物,记录它们的名称和叫声。
2. 家长协助学生,将观察到的小动物信息整理成诗歌,并发给教师。
十一、教学计划: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后续课程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十二、教学资源:整理和收集与小动物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一年级《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2)
![(一年级《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eedf7b4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c.png)
(一年级《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一年级《音乐》教材第四章《小动物唱歌》。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通过歌曲感受音乐中的动物形象,理解音乐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音符、节奏等,并能运用到实际演唱中。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符、节奏的认识与运用。
2. 教学重点:歌曲《小动物唱歌》的学唱和表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多媒体设备。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动物叫声的录音,引导学生模仿动物的动作和叫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0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本章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
b. 学习简单的音符和节奏,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拍手、唱音符。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让学生边听边感受音乐中的动物形象。
b. 教师分句教唱歌曲,讲解音符、节奏等知识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音符、节奏的准确性。
b.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评价。
5. 歌曲表演(15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歌曲表演,鼓励他们发挥创意,加入动作。
b. 教师挑选部分小组进行展示,给予评价和鼓励。
a.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音符、节奏示意图。
2. 板书右侧: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歌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提交的视频中,需包含完整的歌曲演唱,演唱准确、表情生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其他动物歌曲,了解不同动物在音乐中的形象,提高音乐素养。
《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1)
![《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25161dd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e4.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之声》第三单元《小动物唱歌》。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音高、音色和节奏,通过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音乐知识,培养音乐兴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音高、音色和节奏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运用到歌唱中。
2. 通过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合作精神。
3.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音高的辨识和掌握。
2. 教学重点:歌曲《小动物唱歌》的学唱和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歌曲课件。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让学生跟随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音高。
2. 歌曲学习(1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歌词,讲解歌词中的音高、音色和节奏。
b. 教师示范歌唱,学生跟随学唱。
c. 教师针对学生的歌唱进行指导和纠正。
3. 例题讲解(10分钟)a. 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段旋律,讲解音高的辨识方法。
b.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提高音高辨识能力。
4. 随堂练习(10分钟)a. 教师设计简单的音高、音色和节奏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
b.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指导和讲解。
5. 小组合作(10分钟)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小动物,根据歌曲旋律创作一段小动物唱歌的表演。
b. 各组进行展示,其他学生评价、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小动物唱歌》2. 歌曲知识点:音高、音色、节奏3. 学生创作展示:各组小动物唱歌表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段小动物唱歌的歌词,并标注音高、音色和节奏。
2. 答案示例:小猴子,爬树梢,唱起歌来摇摇摇。
音高:1 2 3 2 1音色:清脆节奏:强弱强弱强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音乐《《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
![音乐《《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f49a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7.png)
到了是哪些小动物在唱歌呢?师:那小猫咪和小狗狗在唱歌时你发现了有什么显著特点呢?四、感受歌曲强弱变化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模仿一下它们的叫声。
第一次,小猫咪的,一声大“喵”一声小“喵”注意音量。
第二次,小狗狗的,一声大“汪、汪”一声小“汪、汪”注意音量。
四、感受歌曲情绪、节奏、歌词师:再听歌曲,感受一下歌曲带给你什么样的情绪呢?听后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师:同学们真棒,那就让我们带着高兴、开心的心情一起来和老师带着节奏读一遍歌词,注意标点符号。
师:在最后有一个我们常见的音乐记号出现了,它是?师:非常棒,那我们是不是要在它的朋友出现的地方反复在唱一遍啊,那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它的朋友了吗?在哪里?很棒那从第二小节我们要读的是第二段的歌词了。
那我们发现第二段(许多)加上了小括号,那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找一找还在哪里出现过呢?师:非常棒在结尾处第1间房子内,出现过,那有同学知道歌曲是几几拍子的吗?那同学们知道四四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吗?因为(许多)是四四拍子中的最后一拍,所以是弱拍,那么做为开头,就被称为弱起小节。
做为弱起小节,我们在朗读中和演唱中就要注意弱起。
师:注意弱起,我们再来朗读一遍。
五、学习歌曲旋律(一)师范唱(二)跟琴模唱(身体作正、小背坐直,带着开心快乐的心情)师:刚才在模唱里有两个地方特别的相似,但是,又不一样,老师发现啊有部分小朋友没有区分开。
再听一次,第一句是平的,仔细听,稍后老师会考考大家,第二句,听出来有什么区别吗?师:现在老师来考一下大家,我来弹,你们来听是哪一句。
再唱一遍一二句,做好明显区分。
师:再来完整模唱一遍歌曲旋律。
(三)填词演唱师:刚才已经有小朋友迫不及待地想要演唱歌词了,那现在呢我们就将歌词加进来,和旋律一起一定更加动听。
(腰杆用劲、小背坐直,带着开心快乐的心情)(四)小动物演唱师:现在请同学们带上小动物头饰,我们分为两组(汪汪队、喵喵对)进行演唱,第一排的同学们为队长,带上头饰,好了,各队准备好了吗?分组演唱。
最新《小动物唱歌》优质教案设计
![最新《小动物唱歌》优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db8f2d6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b3.png)
最新《小动物唱歌》优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音乐乐园》教材第三册第四章《小动物唱歌》。
具体内容包括: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认识音高和节奏,通过听、唱、玩、演等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小动物唱歌》的旋律和歌词,能正确、熟练地演唱。
2. 培养学生对音高和节奏的感知能力,提高音乐表现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小动物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音高和节奏的掌握,歌曲的熟练演唱。
教学重点:歌曲《小动物唱歌》的学习,以及对音高和节奏的感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电子琴、音响设备、歌词卡片、小动物道具。
学具:音乐书、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扮演小动物,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动物唱歌。
2. 歌曲学习(1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小动物唱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词,逐句教唱。
教师引导学生用手指表示音高,用拍手表示节奏。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音高和节奏的概念。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巩固音高和节奏的感知。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用小动物道具进行角色扮演,演唱歌曲《小动物唱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音准和节奏。
教师邀请学生代表进行展示,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小动物唱歌》2. 音高:1 2 3 4 5 6 73. 节奏:X X X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画纸和笔,创作一幅小动物唱歌的场景。
2. 答案:画面中需包含歌曲《小动物唱歌》中的小动物形象,以及音高和节奏的表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音高和节奏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了解其他小动物的特点和叫声,为下一节课的《小动物音乐会》做准备。
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774f8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1.png)
•••••••••••••••••小动物唱歌教案小动物唱歌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动物唱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动物唱歌教案1一、设计理念:1、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
在孩子们的心里,动物是可爱迷人的,是他们可以交流玩耍的伙伴和朋友。
爱动物是孩子门的天性,孩子们常常在自娱自乐中,模仿动物的叫声和神态。
本课设计了很多的音乐实践活动,音乐活动从模仿动物的叫声入手,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节奏感。
让学生聆听、歌唱、表演、演奏、创编等活动中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在创作中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创造意识。
2、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在一年级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想结合,本课的内容就是音乐与生活中的小动物密切联系,让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走进了音乐。
我抓住了这一点作了精心的设计。
3、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实践过程。
因此,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通过本课的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对精神。
二、教学内容1、歌曲:《小动物唱歌》2、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三、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够正确的运用到音乐之中。
2、学生聆听《小动物唱歌》歌曲的旋律,能够用活泼、诙谐的情绪演唱,能随着歌声展开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3、歌唱、表演、美术等多门类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受力、表现能力。
小班语言小动物唱歌教案
![小班语言小动物唱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b6d18a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dd.png)
小班语言小动物唱歌教案小班语言小动物唱歌教案4篇小班语言小动物唱歌教案1教学内容:1. 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2. 歌曲《小动物唱歌》教学目标:人文素养:1、让学生在多种艺术活动中大胆表达,敢于交流,领略合作的愉快,培养学生一起学习的兴趣。
2、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创编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萌发创造意识,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艺术培养:1、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第一册中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有强弱。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f和p,并能够正确运用到音乐之中。
2、学生聆听《小动物唱歌》歌曲的音乐旋律,能够用活泼、诙谐的情绪演唱,能随歌声展开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3、通过歌唱、表演、美术等多门类的艺术活动,培养学生艺术感受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在不同的艺术活动中,感受声音的长短与强弱,能按照力度要求正确地演唱。
2、引导学生唱好歌曲弱起小节,能根据各种动物的叫声进行歌曲创编。
教学准备:CAI课件、大屏幕、投影仪、电子琴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学生边听《小雨沙沙沙》的乐曲,边做律动。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存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学生回答)地球上生存的动物不论体型的大与小,性情的温和凶悍,都是我们的朋友。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请你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能学一学它的叫声吗?(学生回答后放CAI课件播放:小猫的叫声。
)2、谁能一边做动作,一边模仿小猫的叫声?(个别学生模仿)3、继续放课件:出示老虎的图片,学生模仿它的动作及叫声。
4、依次播放课件中各种动物的图片,学生模仿它们的叫声后播放老虎的叫声。
5、认识“f”和“p”:(1)、教师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的叫声进行对比:①分别播放课件:小猫与老虎的叫声。
引导学生听辨得出: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
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动物唱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2、认识音乐力度记号“f”、“p”并能够正确运用到歌曲当中。
3、能用歌声表现歌曲情绪,积极参与歌曲创编活动。
教学内容:
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小动物唱歌》,感受声音的强弱。
教学难点:
能比较准确地演唱弱起节奏,能积极参与歌曲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
聆听演唱歌曲《两只老虎》、《数鸭子》
二、激情导入新课
模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今天这些小动物们都聚集在了一起,它们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开起了演唱会,同学们
想去参加动物们的演唱会吗?请大家一起来听.
三、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整体感受
2、复听歌曲,解决问题
歌曲中有那些小动物在唱歌,它们又是怎样唱歌的?
3、教师范唱歌曲
比较小猫、小狗的演唱有什么不同。
4、学习音乐力度记号“f”、“p”,并在教师的提示下演唱小猫、小狗在歌曲中的叫声。
5、按节奏朗读歌词,体会弱起节奏,感悟力度记号。
6、教唱歌曲
a、用“啦”音随伴奏模唱旋律
b、轻声模唱歌曲
c、发现问题师生及时解决
d、表演唱(个别、整体)
四、歌曲创编:
1、小组交流
每组同学选择一种喜欢的小动物进行创编。
2、小组展示
随音乐演唱创编后的歌曲。
五、拓展延伸:
欣赏《螃蟹歌》、《咏鹅》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随《小动物唱歌》的音乐自由表演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