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初期探索
1.列宁提出的“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了解)
1921年春的危机爆发表明,在新的条件下,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并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即时制定新的方针政策。

适合这个要求,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自1921年3月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以粮食税来代替余粮收集制,这是向新经济政策过渡的标志。

②以自由贸易代替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

③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在保证企业所有权属于国家的前提下,苏维埃政府把一些企业租给国内外资本家或私人经营。

(2)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受到了农民的欢迎,巩固的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新经济政策满足了劳动者的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特别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快速发展。

③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道路。

即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2.列宁关于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的主要观点。

(理解)
(1)在新经济政策实施以前,列宁把商品货币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对立物。

注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发达生产力基础上的,他们认为,在那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存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有商品和货币。

苏俄的生产力水平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因而不具备消灭商品经济的条件。

(2)列宁从主张消灭商品经济,到提出共产党人要学会经商,从主张政府直接控制商业,到国家调节商业。

(3)表明随着苏俄社会条件的改变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列宁对商品货币、对市场作用的理解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不过当时列宁仍然把这些变化当成解决困难的一种权宜之计。

3.《论十大关系》关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观点。

(理解)
1956年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集中阐述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探索成果。

《论十大关系》主要观点有:
(1)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调动国内外的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

(2)协调比例关系:
①准确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之间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但是决不能够所以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要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国民经济计划,使重工业的发展有可靠的基础。

②准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之间的关系:为了改变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战备的需要,要大力发展内地工业,但要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基础,使我们更有力量发展和支援内地工业。

③准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间的关系: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为了增强国防建设,必须首先增强经济建设。

(3)准确处理各种权力和利益关系:
①关于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的关系,毛泽东指出,不能只顾一头,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必须兼顾。

②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在坚持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地方的权力,以准确处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4)向外国学习: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

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
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

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解。

(了解)
(1)国家市场为主体,自由市场为补充
在总结社会主义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毛泽东与党和国家的其他领导人提出了著名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要求。

这个要求,意味着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的作用的同时,也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

(2)发展商品生产为社会主义服务
195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出现了把商品生产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要限制乃至消灭商品生产的主张。

不过,人民公社消灭商品经济的尝试失败了。

在此背景下,毛泽东坚持了列宁关于利用商品交换巩固工农联盟的主张,坚持了斯大林关于发展商品经济不会导致资本主义的观点,并强调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3)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有的原因与范围
①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有的原因,毛泽东认为,两种所有制的存有是商品生产存有的主要前提,但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是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的。

即使实现了单一的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如果产品还不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有可能依然存有。

②关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有的范围,毛泽东提出有些生产资料也是商品的论断,突破了斯大林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只有生活资料是商品、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理解。

(4)价值规律是一所伟大的学校
关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毛泽东认为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价值规律对生产不起决定性调节作用;另一方面主张在限制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的前提下,运用价值规律管理经济,进行经济核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