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甘肃省武威市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b2bff8225c52cc58ad6be47.png)
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双腿瘫痪后的几件平常小事,由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母爱的内涵。
在文章结构上,以“看花”为线索展开叙述,穿插母亲生病、去世的内容,运用记叙抒情交融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追忆与怀念。
课文语言平实含蓄,情感真挚细腻。
本文是一篇教读课文,同时也是文质兼美的叙述性散文,在教学中应当符合《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与实施建议,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情感,形成丰富的阅读体验。
二、学情分析在完成第一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接触到了构思精巧、语言精致的写景抒情散文,增加了语言积累,充分感受景物描写,初步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具备了一定的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同时在第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朗读的要领,通过朗读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
这些都为第二单元叙事散文的学习奠定了知识与能力的基础。
七年级学生逐渐适应初中语文学习,富有热情与活力,处于语文学习习惯于文学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朗读方法等阅读习惯的巩固;在教学中应注重读写结合,唤醒并丰富学生的亲情体验。
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2.通过圈点批注重要词句,掌握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有课文,掌握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五、教学难点:圈点批注重要词句,掌握朗读的语气和节奏,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
六、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激发兴趣PPT展示史铁生怀念母亲的语句:在我的头一篇小说发表的时候,在我的小说第一次获奖的那些日子里,我真是多么希望我的母亲还活着。
我便又不能在家里呆了,又整天整天独自跑到地坛去,心里是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走遍整个园子却怎么也想不通: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她匆匆离我去时才只有四十九呀……——《我与地坛》母爱,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故事,是永远也吟咏不尽的歌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第2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2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 第2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e53514080eb6294dd886cd1.png)
《秋天的怀念》教案2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感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那份隐忍而深沉的母爱。
2.抓住母亲的话语,深入体会“好好儿活”的真正内涵,从而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3.从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史铁生,通过当代著名作家对史铁生的评价,全面认识史铁生及其作品,激发学生阅读其更多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深入文本,圈划、朗读、品味文中描写母亲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语句,领悟文中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
2.难点:仔细朗读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解作者对“好好儿活”的真正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先请同学们默读下面三段话,它们都是出自同一人之口,读完后,请大家告诉我,说出这些话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人生如果仅去追求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
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
死是一件无须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明确】意志坚强、乐观、热爱生活、坦然地面对死亡等。
同学们知道吗?这个人在21岁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却因为一次重病使得他双腿瘫痪,他的名字叫史铁生。
那么,我们可能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是什么使得一个深受如此重大打击的人变得坚强乐观呢?也许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会给我一些答案。
二、整体感知课文:①从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双腿瘫痪后的我是个什么状态?读出文中的句子。
(要求读出暴怒无常的情感)【明确】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②对不想活的儿子,怎么做更合适一些?让我们看看母亲是怎么做的吧。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共2课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案(共2课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618e0638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a6.png)
七年级上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正确理解词义。
2、熟读课文,初步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感情基调。
(重点)3、学习文章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4、感悟平凡、无私的母爱和生命的意义。
激发感恩的情怀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重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了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给与我们各种温暖,你是否曾用心去感悟过呢?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几位作家的家庭,去感受他们所感悟到的亲情。
2、播放毛阿敏的《天之大》,让同学们从歌曲中感悟母爱。
3、作者简介:让学生将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史铁生的一些资料介绍一下,让大家对作者有个初步的了解。
二、新授(一)、生字瘫痪( tān huàn) 暴怒( bào nù) 侍弄( shì nònɡ)捶打( chuí dǎ) 憔悴( qiáo cuì) 絮叨( xù dao)诀别( jué bié) 烂漫( làn màn) 淡雅( dàn yǎ)翻来覆去( fān lái fù qù) 暴怒无常( wú chánɡ)(二)、词义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
絮叨:形容说话啰嗦,反复的说。
暴怒无常:形容人很容易发怒,而且很没有规律。
(三)、朗读1、老师范读,学生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调。
深深的母爱与儿子的愧疚、思念2、学生反复朗读,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段(1-2):叙述“我”瘫痪后,母亲强忍内心的痛苦和病痛的折磨下关心“我”。
第二段(3-6):“我”在母亲的央求下,同意去看花,母亲却因病离世。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89a1ee559b6648d7c1c746a7.png)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体会好好儿活的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课时教学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性格,体会文章主题;
2.品味文章独特的语言;
教会我好好儿活的呢?
预设三: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菊花“苗可以菜,花可以药,囊可以枕,酿可
通过老师刚才的介绍,现在你对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看菊花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
一起来读读描写菊花的句子。
下面同学就结合
秋天的怀念
莫怀戚
我(俩)(们)暴怒无常好好儿活
母亲扑抓忍。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 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121285b4bceb19e8b8f6baf2.png)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秋天的怀念》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理清文章结构,体会四件事情中蕴含的浓浓母爱。
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
(2)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意。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领悟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激发感恩的情怀。
【教学重点】1.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描写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
2.感受母亲伟大形象。
【教学难点】通过品悟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意。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史铁生这是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段话。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令人敬佩的作家及他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二、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
16岁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
18岁去陕北延安插队。
21岁因病致瘫,转回北京。
23岁起到北京某街道工厂做了7年的工人。
后又患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
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多篇,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
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他逝世前把绝大部分的器官捐献了出去。
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散文集《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05[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05[教学设计]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0f9f2cb4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7.png)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学习课文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3.感悟平凡、无私的母爱和生命的意义,激发感恩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本文唤起了你对母爱和生命的哪些感悟?教学难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课件中的歌词选段,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对妈妈的思念。
引导学生联想本文作者在其母亲去世后,他的怀念之情。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母亲提出带“我”看花的原因。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付出的爱和关心,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分段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指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入手,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再根据课件中出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加以点拨。
1.朗读课文第1段,如何理解母亲“悄悄”“偷偷”的一系列行为?2.用低沉的语气朗读第2段,说说本段交代母亲的病情,有什么作用。
3.再读第3段,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母亲挡在窗前的行为?(2)怎样理解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喜出望外、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4.用沉重、缓慢的语气朗读第4~6段,说说母亲“一生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5.文章尾段对菊花的描写有何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从细节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出示课件问题:从全文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推选个别学生加以概括总结。
七年级初一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课件 教案 教学设计
![七年级初一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课件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dbab74da38376bae1fae71.png)
5秋天的怀念教学详案(第2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理解了“好好儿活”的含义,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怀念。
(作业检查形式灵活)二、合作探究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在课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体会这些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3)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些句子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怀念和立志要“好好儿活”的情感。
2.课文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你认为有什么深意?用秋景的凄凉肃杀来暗示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也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突出了母亲的深切关怀和艰辛。
课文结尾写到的各色菊花,表明“我”已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这也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忍,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3.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她的慈爱,体现在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她的细心,体现在平日生活的细节中,比如“悄悄”地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不说“跑”“踩”等敏感的字眼;她的无私和坚忍,体现在自己身患绝症,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也没和任何人说,只是一心为了自己的儿女;她的睿智,体现在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而且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
4.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地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学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c956cfa32d7375a51780e7.png)
二、合探解疑
跳读课文,请画出文中写到秋天看菊花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思考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
2.初识教材
温故知新,说一说课文围绕我和母亲写了哪些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问题导读
(1)浏览全文,关于生命,母亲对我的期望是什么?(提示:请用原文回答)
(2)默读课文,勾画赏析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等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提示:请至少找出两处做赏析,要明确句子的准确位置,如第几页第几段……句话,这句话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的……
提示:先画出看花的句子,再联系链接材料,分别从我、母亲等角度探究原因。
看花的句子:
原因:
三、效果检测
妙笔生花:两个题目,任选其一
(一)“我那个有亲人相处的日子里,有没有哪件事情让你深切地感受到亲人的爱?也许是一个动作,一句话……用细节描写你和亲人之间难忘的事,抒写真情。 (150字左右)
课题
秋天的怀念
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继续学习朗读,揣摩合适的语气、节奏,朗读精彩细节,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2.精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味文中细节描写,体会母亲的爱子之情。学习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叙事中的写法。
3.联系链接材料,探究文章反复写看菊花的原因,理解母爱的内涵,把握作者的复杂感情,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前提准备
链接材料:《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1969年,史铁生到陕西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他双腿瘫痪的第6个年头,当时才49岁的母亲便因肝病去世。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和厚重,也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在后来的许多作品里,他都写到了母亲。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84431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8.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新人教版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时新人教版教案朗读全文,内化情感。
1结合文内容体会文中四个省略号所表达的意思,并试着说一说省略的内容。
2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请你带着这种感受朗读文。
随文练笔,加深感悟。
结合后问题: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什么?引导学生同人物对话,并写下来。
背诵语段,丰富积累。
1按照后要求背诵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2学生可在此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1引进史铁生怀念母亲的有关文摘。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
”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我有一个凄苦的梦……在梦里,我绝望地哭喊,心里怨她:“我理解你地失望,我理解你的离开,但你总要捎个信儿来呀,你不知道,我们会牵挂你,不知道我们是多么想念你吗?”但就连这样的话也无从说给她,只知道她在很远的地方,并不知道她在哪儿。
这个梦一再走进我的黑夜,驱之不去。
──摘自史铁生《有关庙的回忆》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摘自史铁生《合欢树》2推荐阅读史铁生相关作品。
阅读《我与地坛》《合欢树》《有关庙的回忆》,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
阅读《病隙碎笔》《命若琴弦》《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进一步体会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4c63a59af1ffc4fff47ac35.png)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设计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本文的主题并不难,但是如何使学生的内心真正受考,在教学中,应以反复朗读为基本立足点,抓住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读出感悟、读出
准备
细读本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
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要带着妹妹好好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彩,做生活的强
体会写作特点儿子来看您了。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1516f6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4.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
(重点)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
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体会情感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
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我”的态度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目标导学二:分析细节,理解标题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学案设计
![部编版2019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5615be5ec3a87c24028c4c8.png)
5 秋天的怀念学习目标1.掌握并落实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
2.梳理课文的脉络,明确母亲的艺术形象。
3.品析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4.感受母子间的深情,感悟生命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基础积累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瘫痪.()憔悴()..憎.()恨侍.()弄仿膳.() 絮.絮叨.叨()2.在方格中正确填写字形。
翻fù去jué别焦ào烂màn二、整体感知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复述作者看菊花的故事。
4.在看菊花的过程中,作者对生活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三、局部探究5.在二十岁这个“狂妄的年龄”瘫痪后,史铁生就再也没有站起,只能坐在轮椅上靠两只手摇着轮椅行走。
面对这样的境地,他有着怎样的表现呢?请勾画相关的文字,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6.母亲扑过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还想“抓住”什么呢?母亲“忍住”的还有什么?7.“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从句中加点的三个词中,你体会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8.为了自己陷入绝境的儿子,母亲拼尽了全部心力,哪怕她已经病入膏肓。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覆去地睡不了觉。
”(1)能否把“睡不了觉”改成“睡不着觉”?(2)你怎样理解“整宿整宿”这个词的深意?9.“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
”母亲再也不能回了有什么遗憾呢?10.“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的遗言再不能说完,她未说完是什么话呢?11.课文最后1段详写各种颜色的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有什么深意?12.文章末尾说“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我”终于能够理解苦难的母亲,终于能够实现母亲的愿望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导学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0d406dbbd64783e08122b6d.png)
5《秋季的》导教案【学习目标】1.累积文中的要点字词。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线索。
2.从对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中感悟母爱无私、广博、宽容的特色,感觉母亲的伟大形象。
3.领悟朴素的语句中包含的丰富的感情,感觉儿子对于母亲的想念、懊悔、自责。
4.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绘刻画人物和借景衬托感情的写作手法。
【学习要点】1.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无私、广博、宽容的特色,感觉母亲的伟大形象。
2.领悟朴素的语句中包含的丰富的感情,感觉儿子对于母亲的想念、懊悔、自责。
【学习难点】1.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绘刻画人物和借景衬托感情的写作手法。
2.经过品悟菊花的描绘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生命是漂亮的,当我们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在操场上快乐地游戏时;当我们在山野间奔跑,在田地里和爸妈一同劳作时,我们无不在享受生命的赏赐。
可是对于因疾病而不能走动的作家史铁生来说,生命又是那样的残忍。
但是就在这不幸的境遇中,却有一个人以她广博的胸怀给了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此刻,就让我们随着史铁生一同走进那充满的秋季。
二、自主学习1、朗诵课文,圈画出文中生字词。
瘫痪( tān hu àn)憔倅(qiáo cuì)仿膳(shàn)侍弄( sh ì)诀别(jué)整夜(xiǔ)2、解说词义。
瘫痪:身体的某一部分完整或不完整丧失活动能力。
憔倅:形容人神色不漂亮。
诀别:不再相见的分别。
翻来覆去:往返翻身。
3、走进文本和作者史铁生:( 1951 年 1 月 4 日— 2010 年 12 月 31 日),祖籍河北涿县,今世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录》,散文集《我与地坛》等。
三、合作研究(一)朗诵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赏识。
2.学生朗读:调换情绪,纠正音准,品读语气、语调,掌握韵律、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是怀念,越是深深的自责啊,越是自责就越要好好儿活啊。所以,又一个秋天,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3.理解回答:
(1)“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这说明了什么?
(3)这篇文章为何要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
(2)文中出场的人物有“我、妹妹、邻居小伙子、母亲”等,但作者着重表现的人物是_________。作者塑造这一人物的主要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练习】
1.选词填空:神情神态神色神气
刚一上场,你看他那()样儿,好像稳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可是连输了几个球后,()就有些慌张了。下半场开始,虽然()恢复正常了,但最终还是丢了关键的一局,你看他那(),显得十分沮丧。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3)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4.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1)第⑴段里,写当“我”发脾气时,就砸碎玻璃和摔手边的东西,而这时妈妈不但不劝阻,竟悄悄躲出去,为什么?
2.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⑦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课文导读】
一、走进母亲的让儿子“好好儿活”。
1.请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说明母亲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2.赏析下面的句子(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词语运用、表达情感等方面入手)
(1)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挡住的究竟是什么?“挡”字表达了母亲的什么情感?)
4.请你 写一句歌颂母爱的名言:
(2)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踩’和‘跑’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为什么?)
(3)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表达了母亲的什么情感?)
(4)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表达了母亲的什么情感?)
(5)再看看这句话——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儿在一块儿, 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抓住“扑、抓、忍”赏析)
《秋天的怀念》
课题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审核人
包组领导
学习
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情感。
2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并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导学过程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
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了什么?
瘫痪()捶打()整宿()仿shàn()zá()碎
烂漫()侍弄()yāng()求絮絮叨叨()
2.按课文内容,然后背诵。
黄色的花(),白色的花(),紫红色的花()而(),泼泼洒洒,秋风中正 开得()。
3.选择:
(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5.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6.那么,面对“秋天的怀念”,在你心中,又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母亲推着他看到了菊花自己 用脚踩扁一个杨树花
7.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6)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3.从几个“悄悄儿”中,细细品味母爱:
(1)读下面的话,比较用上“悄悄”和去掉“悄悄”有什么不一样,选择一处谈谈:
a.“……母亲就悄悄儿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儿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儿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调整后——“……母亲就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她比我还敏感。她又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2)同一个“悄悄”表达母亲不同的情感。然而,这复杂的情感又有共同的东西,是什么?
3.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二、探讨爱母的怀念
1.原来的母爱儿子理解不了,一个秋天过去了,又一个秋天过去了,直到后来儿子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懂得的是什么?
2.“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请你补充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3.那么,这“好好儿活”,究竟是怎么活?结合课文的这句话,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4.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