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86f7a666cfc789eb162dc846.png)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总结要点图解一、世界人口1.人口增长率: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²)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
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1.三大人种: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
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四、世界宗教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4](https://img.taocdn.com/s3/m/5381e540af1ffc4ffe47ace0.png)
A.大洋洲——英语
B.欧洲西部——俄语
C.亚洲西部——阿拉伯语 D.北美洲——英语
解析 欧洲西部主要使用的语言是英语。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例2 到西班牙旅游,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 A )
A.白种人,西班牙语
B.白种人,英语
C.混血人种,法语
D.黑种人,英语
解析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部,人种主要是白种人,使用的语言是西班牙语。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重难解读 常考突破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重难解读
世界典型地区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地区
主要人种 主要语言
主要宗教
欧洲西部 亚洲东南部 撒哈拉以南 非 洲
拉丁美洲
西亚、北非
白色 黄色 黑色
混血
白色
英语 汉语、马来语 英语、法语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常考三 世界人种、语言和宗教的综合教的分布。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例4 [ 永州中考 ] 下列有关世界人口、语言与宗教的叙述,正确 的是( B ) A.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以白色人种为主 B.青藏高原的人口分布较为稀疏 C.阿拉伯语是澳大利亚的通用语言 D.基督教主要分布在西亚地区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常考二 世界三大宗教
【考图链接】 ①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②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 地和分布。
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例3 [某同学在观看《东南亚旅游指南》画册时,看见泰国有很 多寺庙,泰国人主要信奉的宗教是( B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解析 佛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泰国位于东南亚。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53ebf75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fa.png)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主要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以及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掌握聚落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风格,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
但学生在地理思维和方法上还需进一步培养。
针对这一学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认识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地理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
2.难点: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分析,民居特色的形成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地理现象。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聚落的形成原因和民居特色。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地图、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实地考察地点,安排考察时间。
3.设计好课堂提问和讨论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地区的民居,引导学生关注民居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居民的分布、聚落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展示相关地图和数据,让学生了解聚落形成的地理环境。
3.操练(15分钟)分析具体地区的聚落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居民与聚落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课件第四章居民与聚落PPT](https://img.taocdn.com/s3/m/28bd215b7cd184254b3535fa.png)
辩论: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人多好……
人少好……
你对辩论双方提出的观点 有什么看法?你能否提出自己 的观点,和同学们进行交流?
人口越多,创造的财富越多 人口越多,劳动力也就越多 人多力量大 人口多意味着人才多
你倾向于哪种观点?理由是什么?
人口越多,消耗的资源和财富越多 人口越多,对环境的压力越大 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就会少 人口多未必人才就多
人口/亿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年
100
30
时间趋短
人口增长
15
速度趋快
12
趋于稳定
12
12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 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 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才大大 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7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分析世界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相关措施。 2.了解世界人种的划分依据及三大人种的主要特征。
新课导入
世界人口从10亿增至20亿,经历了100年;从20亿增 至30亿,经历了30年;从30亿增至40亿,经历了15年;从 40亿增至50亿,经历了12年;从50亿增至60亿,经历了12 年。根据美国有关部门的预测,2011年世界人口将增至75 亿,根据联合国有关统计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95 亿。
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速度为何越来越快?
医疗水平提高 人类寿命延长 婴儿死亡减少 生活水平提高
想一想: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什么来衡量?
人口出生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教版7年级地理RJ上册PPT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1节 人口与人种
![人教版7年级地理RJ上册PPT 第4章 居民与聚落 第1节 人口与人种](https://img.taocdn.com/s3/m/0e5c74ba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2b.png)
探究新知 (二) 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 仔细观察,她们分别有什么特征?
黄种人
白种人
黑种人
白种人
肤色
浅
头发 面部 体毛
波状 鼻高、唇薄 多
黄种人 黄色、棕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黑种人 黑色
卷曲 嘴唇厚
少
三大人种的体貌特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长期影 响的结果,没有优劣之分,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
合作探究 【活动四】读图,回答问题。
B地纬度低,气候湿热
2.C、D两地处在中低纬度地区,为什么人口稀少?
C地位于青藏高原, 气候高寒
分布地区 人口稠 中低纬度的临海 密地区 地带
举例 自然条件
亚洲东部和南部、气候温和、降
欧洲、北美洲的 水较多、平原
东部
面积广
地势高峻的高原、
山区
青藏高原
高寒
人口稀 干旱的沙漠地区 撒哈拉沙漠
干旱疏地区 热带雨林区来自亚马孙热带雨林湿热
终年严寒的高纬度 地区
加拿大北部
严寒
拓展探究
结合身边的 实际,讨论 人口过多, 增长过快带 来的影响。
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
居住条件差! 饥饿贫困!
【活动三】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很多影响,那人口 增长过慢好不好?你觉得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
人口增长过慢也是问题。 例如:它会导致人口老龄化、劳 动力短缺、社会抚养老人负担加 重等等。
(2)图中哪一个大洲人口最多? 哪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
亚洲人口最多 欧洲、北美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亚、非、拉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3)想一想: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但人口 增长比欧洲快得多,为什么?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4.3《人类居住地-聚落》29张ppt课件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4.3《人类居住地-聚落》29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c6d57a0bed5b9f3f80f1c12.png)
(2)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
(3)山西平遥古城
(4)云南丽江古城
(5) 安徽皖南古村落
(6) 澳门历史城区
世界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
世界文化遗产——山西平遥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云南丽江古城
世界文化遗产——安徽皖南古村落
富有特色的北京民居——四合院
房屋是聚落的细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住民是聚落的 神经。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人们总是通过建筑的各种 形式来表达各种文化理念。因此,任何聚落不论怎样简单或 多么复杂,民居就成为一个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 。
投无路了,你只要足够坚定,运气会眷顾你;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或许再坚持下这个坎儿就过去了,一旦熬过阴霾,你会发现发现自己会变的无比强大。人生在世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如果遇到挫折和困难,我们必须激
励自己努力前行。不少朋友会写一些励志的话语贴在办公桌上,那么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有哪些?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经典有气质内涵的句子,看看正能量的句子经典语句,让自己的每一天都充满生机,向着美好的 未来前行!一、励志的句子致自己简短1、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2、穷则思变,既要变,又要实干。3、欲望如海水,越喝越渴。4、不去追逐,永远不会拥有。不往前走,永远原地停留。5、勇气不是感觉不到恐惧而 是感觉到恐惧也继续做下去。、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7、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8、现实很近又很冷,梦想很远却很温暖。9、松驰的琴弦,永远奏不出时代的强音。10、东西,让你羡慕,却 不能拥有;有些错过,让你留恋,却终生遗憾。11、人生应该树立目标,否则你的精力会白白浪费。12、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13、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14、瞄准天上的星星,或许你永远也射不到, 但却比你瞄准树梢射得高远。15、一个人有生就有死,但只要你活着,就要以最好的方式活下7、过去是经历,现在是尝试,未来 是期待。经历过,尝试着,就有期待。18、别放弃你的梦想,迟早有一天它会在你手里发光。19、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拥有什么样的世界。20、当你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不要忘记别人还在奔跑。二、经典有气质内 涵的句子1、不要问自己收获了多少果实,而是要问自己今天播种了多少种子。2、别为小小的委屈难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智者懂得隐忍,原谅周围的那些人,让我们在宽容中壮大。3、如果你热爱一件事, 那么你整天都能埋头于这件事而不觉得无聊,这样你才能在这个领域内出类拔萃。如果你全力以赴地去做你真心热爱的事情,那没有人会是你的对手。4、把圈子变小,把语言变干净,把成绩往上提,把故事往心里收一收, 现在想要的以后都会有。5、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总会变得越来越宽容,所以很多事情到最后并不是真的解决了,而是算了吧。6、人和人真是说不清的劫数,你为了一个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那个人又为了别人,神魂颠倒 食不知味。7、突然发现有些感情,有些事,不是几句煽情的文字就能决定的,终究抵不过内心的波涛汹涌以及现实的无奈。8、过去的人,有他们出现的意义,但不要太念念不忘。过去的人有过去的好,但最好的,都是你 身边的那个。9、不是谁辜负了誓言,而是被时间扯淡了思念。0、总有一天,你会在我的世界里下落不明,我会在你的世界里杳无音信1、在前进的路上,别急着一口气狂奔到底。静得下心,才能守住目标,沉得住气,才 能持续发力。以笃志力行的心态,做久久为功的努力,踏踏实实的你,终将变得很了不起。2、不再向往单纯,而是让心底的单纯唤醒梦魇迷住的躁动与孤寂,于是慢慢的,开始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懂得了生命中那些 真正重要的东西,有一种单纯的幸福幸福。3、我们总是喜欢拿顺其自然,来敷衍人生道路上的荆棘坎坷,却很少承认,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而非两手一摊的不作为。4、因为平时你们没有利益 冲突,自然相安无事。但有些人就是一旦触及利益,就绝不会忍耐你。所以啊,看一个人爱不爱你,重点是看有矛盾时,他会不会忍你。忍你的是好心,吼你的要当心。5、心,是静的才好,能静下来的,才是心情。不然, 烦躁中怎么能让自己染上心思。心思,是美的那种,女子的心思就是在安静的时间里,想一些事,看一本书,想一个人,那种心情只能在静的环境里生存。6、如果自己都在偷懒,命运又怎么会认可你。别再虚度光阴,叫醒 那个沉睡的自己。记住,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7、人最大的对手,往往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懒惰。别指望撞大运,运气不可能永远在你身上,任何时候都要靠本事吃饭。你必须拼尽全力,才有资格说自己的运气不好。
最新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提纲: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最新七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提纲:第四章、居民与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ad766eabe53a580216fcfe93.png)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1.人口与人种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
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世界人口的增长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欧洲为2%;亚洲为15%;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世界人口的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规模变小,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
第一种是科技移民,即大批的高素质人才由发展中国家移向发达国家。
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
外籍劳工流动的基本方向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由贫穷国家流向富裕的在石油输出国,由人口稠密的同家流向人口稀疏的国家。
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世界人口的分布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在严寒的苔原带、冰原带,广大的严寒带针叶林带,末开发的热带雨林带,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少。
人口向城市迁移及产生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
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
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核心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上期中(人教版)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核心知识梳理)-七年级地理上期中(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41af8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2.png)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核心知识梳理【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考点一:世界的人口
1.世界人口的增长:
(1)人口总数:2022年11月15日,全球人口达到80亿。
(2)人口增长进程:
(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
(4)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
(2)世界人口的分布
①特点:人口分布很不均匀
②人口稠密区: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
③人口稀疏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等自然环境恶劣地区
3.世界的人口问题:
(1)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
措施:实行控制生育政策
(2)人口数量过少,增长过慢
措施:鼓励生育
考点二:世界的人种
1.气温的变化:
(1)三大人种: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
(2)不同人种的特征及分布
考点三: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1.世界的语言:
2.世界的三大宗教:
考点四:世界的聚落1.聚落的形式:
2.聚落的形成条件:
3.聚落与自然环境:
4.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有些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着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便于后人了解当时的人们的生活状况。
(2)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的必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f42ff2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e3.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必背知识点一、人口与人种1.人口增长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这一数据为特定时间点,但展示了人口增长的显著趋势)。
人口的增长速度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通常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较高。
2.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的疏密程度,计算公式为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平方千米)。
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3.人种与分布世界三大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和南美洲北部。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南亚、北非、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中部,以及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
二、语言和宗教1.世界主要语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包括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而英语则是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2.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三、聚落与民居1.聚落的概念与类型聚落是人们居住、生产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从事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场所。
聚落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2.聚落的分布与形态聚落多形成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如气候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河口和沿海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而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3.民居特色与差异不同地区的民居特色与其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PPT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d5f104482fb4daa58d4bb3.png)
2.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1)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 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 2)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 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
高原、山区,人口稀疏。
人口密度: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单位:人/千米 2 某地区面积4000千米2 ,人口80万,该地 的人口密度是多少? 200人/千米2
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二、气候与人类活动 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夏季
冬季
沙漠地区
高原
气候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气候的异常变化人类活动对来自候的影响拓展延伸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1月份平均气
温为-30.6度。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7月
2
1
4
3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少 ?少
工业发展早,经济 水平高
?少
?少
自然条件好,农业 发展早
? 少
?少
3.世界人口分布的原因 1)人口稠密区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或工 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2)人口稀疏区自然环境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困 难。
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工业发展早,经济水平高
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请找出人口的稠密区 请找出人口的稀疏区
中低 纬度 地区
稠密区
C B
“四密”
A
D
沿海 平原 地区
A 亚洲东部 . B 亚洲南部 . C 欧洲 . D 北美洲东部.
稀疏区
3
1
1 沙漠地区 .
2 高原山地 . 3 高纬度地区 . 4 雨林地区 .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7ed6e2d9783e0912a3162ab9.png)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核心笔记
一、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含义:人们的聚居地——__乡__村____和___城__市___,统称聚落。
2.乡村和城市的差异
聚落 规模
劳动生产方式或类型
乡村 较___小_____ 主要有农村、___牧__村___、渔村等不同类型 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
4.聚落的分布:目前,在一些河流_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__地区或 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 密集;在___高__山___、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核心笔记
5.聚落的形态
典型地区
形成原因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
平原地区 落规模较____大____,人 口众多,房屋密集
练能力
(3)观察和分析此图,说出下列变化: ①聚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__增__加____。 ②聚落的占地规模在不断___扩__大___。 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断___增__多___, 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 ④聚落的交通将越来越___完__善___。
练能力
【点拨】本题考查聚落的类型、城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及聚 落的形态。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受劳动生产方式的影响,在 景观上有很大的差异。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形成 和发展起来的。早期聚落大多选择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 条件优越的地方,并且随着聚落的发展,城市聚落往往成为 工业、商业、服务业、交通、文教的集中地,并成为政治、 经济、文化中心。受地形、水源、土壤、资源等自然条件的 影响,聚落的形态多种多样。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 大,人口众多,房屋密集,多呈团块状。
城市的顺序是( B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点拨】聚落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 扩大,许多乡村聚落被城市聚落所取代。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五章复习(2024版新教材)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五章复习(2024版新教材)](https://img.taocdn.com/s3/m/7c69840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90.png)
山区、河流、河谷地区——条带状聚落
平原地区——团块状聚落
二、知识梳理
分布地区 民居特点 西亚民居 墙厚、窗小
8.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形态
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热带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大,多风沙,防止 热量传导和减少风沙的侵入
东南亚民居
双层木屋 或竹楼
热带地区,气候湿热,防潮、通风、散热
黄土高原
窑洞
使用人数最多
汉语
使用范围最广
英语
二、知识梳理 5.世界的三大宗教
三大宗教
基督教
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大洋洲
发源地
亚洲西部 (巴勒斯坦地区)
伊斯兰教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阿拉伯半岛)
佛教
亚洲的东部 和东南部
亚洲(古印度)
标志性建筑 建筑特点
教堂 顶部有十字架
清真寺 圆顶
佛寺、庙宇 塔状建筑
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会给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二、知识梳理 3.三大人种的分布
根据体质方面(皮肤颜色、头发形状、面部特征等)的特征,人类可以划分为白 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三个主要人种,此外还有大量混血人种。
人种 肤色 头发 面部 体毛
主要分布区
黄种人 淡黄色 黑直 扁平 中等
白种人 较浅
二、知识梳理
10.国际经济合作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
国际经济合作使得差距减小
合作的重要性:全球资源、能源分布不均、优势条件各异;国家间经济息息
相关,需取长补短。
波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居民与聚落PPT优质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居民与聚落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423ef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f4.png)
节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1.聚落包括 乡村聚落 和 城市聚落 两大类。一般先有 乡村聚落 ,后 有 城市聚落 。
2.由于 劳动生产方式 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 3.目前,_河__流__的__中__下__游__平__原__地__区__或__河__口__、__沿__海__地__区__,聚落分布比较密集,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Settlements an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聚落发展带来的利
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 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 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Settlements and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差 异
划分
农村、牧村、渔村、林场 等
生产方式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等
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 业生产活动
产生早晚
早
晚
找一找: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历史文化 生活习俗等
水源充足
土壤肥沃 适于耕作
自然资源丰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试归纳:影响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气候、土壤、自然资源等 社会因素:经济状况、交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
聚落的形态
团块状聚落
条带状聚落
在一些平原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在山区,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延伸
人口众多,房屋密集。
成条带状;
在一些平原地区,为了靠近水源,沿
河流发展成带状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ebe99e19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44.png)
城市聚落的发展
01
02
03
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聚 落的发展,因为经济活动 需要人口聚集,同时也需 要各种设施和服务。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是指农村人口 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的发 展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发展 。
社会进步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生 活品质的要求提高,这也 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发展。
城市聚落的特点与分布
04
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聚落形态与地理环境
聚落的形态和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例如,山地地区的聚落多位于山谷 地带,而河谷平原地区的聚落则多分布于河流沿岸。
聚落发展与自然资源
自然环境中的资源,如土地、水源、矿产等,对聚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制约 作用。例如,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更适合发展农业,从而形成较大的村庄或城 市。
聚落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聚落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也会发生相应的演变。例如,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城市化的进程加速,许多农村聚落逐渐演变为城市聚落。
聚落类型与社会经济特征
不同类型聚落的居民的社会经济特征也有所不同。例如,城市聚落的居民往往拥 有更高的收入和更高的教育水平。
聚落与文化的关系
护和修缮。
传承与创新
在保护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的 同时,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实现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的发
扬光大。
政府规划与建设
政府对乡村聚落进行规划和建设,推动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平和幸福感。
乡村聚落的特点与分布
特点
乡村聚落规模较小,人口较少,房屋建筑多为木结构或土胚 房,居民职业以务农为主,生活节奏较慢。
分布
乡村聚落多分布在平原、盆地、河谷等地区,呈分散或集聚 的分布形式。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4648d22e31126edb6f1a1059.png)
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教学设计赵恩红【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说出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地区。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结束前三章自然地理学习之后,初次涉及的人文地理的知识,由前后紧密联系的四部分组成,分别为世界人口的增加、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问题、不同的人种。
首先通过了解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及人口分布,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及地理计算的技能,并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其次通过探究活动呈现人口问题,使学生了解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最后通过了解三大人种特点及分布,明确自然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为了保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本节内容设置为1课时。
【教学构思】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并联系当下实际,了解世界上的人口总数。
世界人口的增长,整合教材4.1及4.3图,利用课件引导学生读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并根据数据在学案中绘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读图-绘图-得出结论过程,并根据抚顺2007年出生率、死亡率(本年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由学生计算自然增长率,巩固自然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体会人口负增长。
世界人口的分布,由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人口密度公式,并根据抚顺,及本省省会沈阳的面积及人口数,巩固计算,并体会人口分布的疏密,过渡到世界人口的分布,教会学生“读图三部曲”,掌握读图方法,培养读图能力,并结合世界地形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影响人口分布原因,同时利用大量图片,使学生树立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观念。
人口问题,利用探究作为组织这部分内容的思路:根据教材及学案给出材料(关于抚顺的人口迁移)探究人口过快、过慢增长、及大量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带来的问题,并请同学以恰当的表现形式全班交流(画漫画、情景剧、举例子等),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及与人合作能力,并利用图片视频等,使学生体会人类所面临的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等重大问题,初步认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2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课件:第四章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2f27bfcf84b9d529ea7a29.png)
(5)C处聚落附近森林资源丰富,如果在C处建造纸厂是否 合理?为什么?
不合理。因为C处位于河流的上游,造纸厂会造成水污 染,影响下游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安全。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沙漠地区的聚落很少,且多集中在绿洲上。 材料二 黑龙江省的大庆是在石油开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城市。 材料三 河北省的石家庄原来只是一个小村庄,京广铁路开 通后,才逐渐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材料四 平原地区的聚落多成团块装,且规模较大;而山谷 地区的聚落多呈条带状,且规模较小。
9. 下列地区中,属于聚落分布密集的地方是( A )
A. 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B. 高山地区
C. 荒漠地区
D. 极地地区
10. 读图4-3-5,该聚落景观是(D )
A. 北欧的房屋 B. 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 C. 西双版纳的傣族竹楼 D. 西亚的民居
知识点②: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1. 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A )
同步训练·能力提升
16. 读图4-3-6,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反映了__城__市__聚落的特点,图乙反映了__乡__村__ 聚落的特点。 (2)图丙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乡__村___聚落,这三个 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 _位__于__河_流__附__近__的__平__原_地__区__,__交__通_便__利__________。 (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____B____处,理由是 _位__于__河_流__交__汇__处__,__交_通__便__利__,__有_利__于__人__和__货_物__的__集__散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先有__乡__村__ (填“城市”或“乡村”)聚落。
2020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含解析)
![2020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总结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48be6a941ea76e59fa0446.png)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总结要点图解知识清单一、世界人口1.人口增长率: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70亿。
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
2.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某地人口数÷某地陆地面积数(人/千米²)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的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
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寒冷的极地地区、高寒的高山高原区。
南极洲是无人定居区。
3.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会带来严重的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带来了就业困难、住房紧张以及教育、医疗等难以解决等问题;②人口增长过慢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二、世界人种1.三大人种: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2.三大人种分布: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
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南部及大洋洲。
阿拉伯人印度人属白色人种。
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另外在美洲地区也有部分黑色人种分布。
三、世界语言1.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2.主要语言的分布:语种分布地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在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母语)/印英语度、菲律宾和南非(官方语言)汉语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语言,主要分布在中国西班牙语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但巴西为葡萄牙语)俄语俄罗斯及其邻近的几个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阿拉伯国家”或“阿拉伯世界”)法语法国及其相邻的国家、非洲西部和中部四、世界宗教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https://img.taocdn.com/s3/m/17d8fd15856a561253d36ffe.png)
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 耕作 、 放牧 、
捕鱼等生产活动。
3.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 工业 、
服务业 等工作。
返回
地理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 地形 、 气候 、 资源 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
聚落。 5.世界上的自然环境千差万别,聚落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 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 团块 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 麓、谷地等呈 条带 状。 6.西亚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具有 墙厚 、 窗小 的特点。 在东南亚热带地区,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 木楼 或
返回
地理
4.毛里塔尼亚北部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牧民习惯住帐篷,且为尖 顶帐篷(图4.14),分析这种民居风格是如何适应当地自然环境 的。 沙漠地区风沙危害大,“尖顶”不容易堆积风沙。
返回
地理
【探究小结】
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
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
A.我国总人口呈缓慢下降趋势 B.城市人口呈上升趋势,乡村人口呈下降趋势 C.我国城市聚落的规模可能会越来越小 D.我国乡村聚落的规模可能会缓慢扩大
图4.16
返回
地理
4.图4.17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图示传统民居 特点与当地环境特征对应不正确的是( D )
A.①“冰砖”盖屋—终年严寒 C.③墙厚、窗小—炎热干燥
返回
地理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 貌、村落选址未有大的变动,具有独特民俗民风,虽经历久远 年代,但至今仍为人们服务的村落。传统村落不仅有美学价 值,而且对完善新农村规划、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具有借鉴意 义。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永安镇神溪村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 统村落名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世界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及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和分布。
(2)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能力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分布状况,以及世界人种的分布(2)学会根据有关人口统计数据绘制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进行地理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人口多产生的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教学重点](1)人口增长和分布特点。
(2)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人口问题及对策。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人们把地球称为“地球村”,而把自己则称为“地球村的居民”。
在20世纪50年代以来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致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
可见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
所以世界人口的数量、增长、分布和人种等知识是我们每位中学生都必需了解的地里知识。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讲授新课[教师提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人吗?地球上的人口总数又是怎样变化的呢?[活动1] 让学生结合课本65页活动1,并根据平时的了解展开讨论。
并出示幻灯片(资料:地球的第60亿位居民)[过渡] 同学们都讲的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世界人口是怎样增长的?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活动2] 读图分析问题。
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该曲线图的变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曲线图中,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说明人口增长的越快,然后引导学生分时段,边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边分析人口增长速度的特点。
(通过读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 分组讨论,自由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 从“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我们可以看出: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
[追问] 为什么在18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十分缓慢,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学生] 分组讨论回答。
[小结] 从全球看,随着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加的速度就越来越快。
[设问过渡] 那么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又用什么来衡量呢?[活动3]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64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示意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人口自然增长率?它和哪两个因素有关,并列出计算公式?(2)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0或=0时各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 讨论并由各小组选代表回答。
[师生归纳总结]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某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反映的是人口在出生和死亡相互抵消下的增长情况。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增加,数值越大,表示增加越多,也就是人口增长快;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既不增长,也不减少,也就是人口停止增长;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表示人口减少,数值越大,表示减少越多,也就是人口减少快。
[过渡] 接下来我们就用上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掌握所学知识。
)[练一练1] 分组完成,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5页活动2,计算四个国家2003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
(1)比较表中四个国家自然增长率的大小,并从大到小排列,哪个国家的自然增长率最大?意大利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其他3个国家有什么不同,这意味着什么?[学生] 学生讨论回答[练一练2]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速度是不同的。
而从大洲来看,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大的,下面我们依据非洲人口统计数据,完成非洲人口增长柱状折线图?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
[教师投影演示] 在学生绘制完柱状图后,教师再用投影图给学生演示绘制过程,使学生真正掌握。
[过渡] 通过以上一系列活动,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人口在不断增长,而且增长速度在不断地加快。
但各国由于国情的不同,人口的增长速度不一,从而导致世界人口的分布极不均衡。
二、世界人口的分布[承接]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人口的疏密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用人口密度这一指标来衡量。
那么什么是人口密度呢?[活动4]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67页活动题1,想想人口密度是怎样来计算的?[师生小结] 人口密度一般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密度=该地区的人口总数/该地区的总面积[活动5] 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世界人口分布图”,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那么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投影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学生] 引导、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师生总结归纳]世界人口密集区:(1)亚洲东部和南部——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
(2)欧洲、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世界人口稀疏区:(1)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干 (2)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湿(3)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冷(4)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高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主要是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的综合影响形成的,其中与经济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
自然条件优越、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地区,人口就密集。
自然条件恶劣的干、湿、冷、高的地区,不适合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人口就稀少。
[活动6] 从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请你选择你愿意工作和生活的地方,说出你选择的理由,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三、人口问题[教师提问] 有人称人类进入了“人口爆炸”的时代,现在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万人,2001年有365天,请同学们计算一下每天、每小时、每秒各增加多少人?一节课40分钟时间内世界增加了多少人?引导学生说出对这组数据的想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调动求知欲)[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快、算得准。
附表:一节课的时间内世界增加152*40=6080人[结论]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
[过渡] 那么人口增长过快会产生什么问题呢?启发: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适当的补充有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方面的图片资料,启发学生从世界粮食问题、自然资源和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社会治安等方面去展开讨论。
[质疑] 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带来了以上一系列的问题,那么人口增长是不是越慢越好呢?请你说说对与不对的理由。
[讨论] 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生共同探讨、归纳总结] 人口增长过慢或停止增长或不断的减少都不好,也会带来不少问题。
例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等等。
[过渡提问] 人口增长过快与过慢都不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请大家想想办法,看看人口问题应该如何合理解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客观评价并加以鼓励,维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讨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9页阅读材料)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引导、补充,让学生明确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及目标。
[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假若你是一位宣传大使,现在你身在一个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你打算怎样做?请你为它们设计一些宣传口号,让人们能正确认识到人口问题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大胆创新)[师生归纳总结] 正确的人口观应是: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此外,还应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使人们能够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成长,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过渡] 在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还出现了乡村人口不断向城市大规模迁移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城市对农村人口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学生讨论](略)[师生归纳]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一方面为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城市商业活动,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但农村人口大量涌人城市,也会使城市交通、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带来一定的压力。
【板书设计】第一节人口与人种一、世界人口的增长1、人口总数:2006年65亿2、变化特点:18世纪以前,增长十分缓慢;20世纪以后,增长速度大大加快3、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4、世界各地人口增长速度不同二、世界人口的分布1、人口密度2、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稀疏区3、影响人口分布的原因三、人口问题1、人口问题2、人口问题带来的问题3、人口政策【能力提高与反馈训练】1.下列不属于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问题是()A.住房紧张,交通拥挤B.就业困难,粮食短缺C.大气污染,土壤沙化D.农作物产量低2.人口增长缓慢,或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程度提高B.国防兵源充足C.劳动力资源过剩D.减少对环境的压力3.大量乡村人口迁移城市带来的问题是()①住房紧张,交通拥挤②水土流失③垃圾、噪声污染,环境污染④就业、入学、医疗紧张⑤供水、供电负担重⑥扬沙天气增多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⑥ D.①③④⑤4.乡村人口迁往城市的原因中错误的是()A.经济水平提高,乡村有剩余劳动力B.人口增长太快,乡村居住不下C.城里有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D.城里教育、医疗、生活条件好5.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B.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C.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增长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6.下面是不同的人们对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发展的意见,你认为正确的是()A.在市中心建环行路,修停车场,鼓励私人购买小汽车、减少公共汽车的压力。
B.禁止大货车白天驶入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小汽车实行单双日行驶制C.鼓励市民使用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连在一起,居民少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