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分体文学史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形占一角: • 條、倏、修、脩:分别从木、犬、彡、肉,攸声。 • • 勝、腾、滕、謄:分别从力、马、水、言,朕声。 (2)声占一角: • 旗旌旂:声符分别为‚其、生、斤 ‛。 • 從徒徙:声符分别为‚从、土、止。 (3)声形穿插: • 游:游:从方人,汓(泅的异体字)声。 • 隨:从辵,隋声。
古
代
汉
语
授课教师:杨华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1.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2.古代汉语也有书面语和口语的区分。
3.古代汉语书面语有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两个系统:一
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 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仿古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 二、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如唐代的 变文,宋代的平话和语录,元代的戏曲,明清的小说等。
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六书”理论
(一)何为“六书” •
六书是战国末年的文字学理论, “六书”一词,最
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 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
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班固《汉书· 艺文志》:象形 象事 象意 象声 转注 假借 郑众《周礼· 保氏》注:象形 会意 转注 处事 假借 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 叙》:指事 象形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说文解字》540部。 《康熙字典》214部。 新《辞海》250部。《汉语大字典》200部。
2、按笔画编排(查检)
《说文解字》附检字;《辞海》笔画查字表
3、按照号码编排(查检)
《四角号码新词典》按照四角号码排列。
(二)按字音编排 1、按四声和《平水韵》106韵排列: 《佩文韵
府》《经籍籑诂》《助字辨略》
2、按古声母排列:《经传释词》 3、按注音字母排列:《词诠》
4、按汉语拼音方案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
语词典》
(三)按义类 编排
《尔雅》、《方言》、《释名》
二、字典辞书的注音方式 (一)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娴音闲;濯音浊;淖音
闹。
(二)反切:古代字书中一般称‚某某反‛、‚某某
切‛。原理是用两字来拼合被切字的读音。攀,普班切。 毛,莫袍切。
(三)“六书”与造字的关系
1.“六书”并不是造字的原则。先有汉 字,后有六书说。 2.“六书”提出后,人们也根据它来构 造新的汉字,尤其是新的形声字。如:氦、 氖、氮、镭、铀等。
(四)“六书说”的局限以及“三书说” • 1.唐兰《古文字学导论》《中国文字学》: • 象形、象意、形声 • 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 • 象形、假借、形声 •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 表意、假借、形声
(2)有些形声字的形符笔画太多,在构造形 声字时,形符有所省略,这种字叫做“省 形字”。如: • ‚考‛,从老省,丂(kao3)声。 • ‚亭‛,从高省,丁声。 • ‚弑‛,从殺省,式声。 • ‚屦‛,从履省,娄声。 •
2、正确理解形声字的声符应注意的问题 (1)由于字音的演变,现在多数形声字的 声符并不能准确标明该形声字的读音。 (2)有些形声字的声符笔画太多,在构造 形声字时,声符有所省略,这种字叫做 “省声字”。如: · ‚徽‛,从糸,微省声。 · ‚珊‛,从玉,删省声。 · ‚毫‛,从毛,高省声。 · ‚蹇‛,从足,寒省声。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的发展》:‚中国文字的起 源应当归纳为指事与象形两个系统。‛
三、汉字产生的时代和汉字体系的形成 (一)产生时代
原始社会晚期。其证据为仰韶文化,特别是大 汶口文化陶器上的刻划符号,距今有五六千历史。
(二)汉字体系的形成
《吕氏春秋· 先识览》:‚桀将亡,夏太史令终 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 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汤喜而告诸侯曰:‘夏 王无道……守法之臣自归于商。’‛ 一般认为在夏初,至迟在夏代中期,距今约 有四千年历史。
(二)异体字产生的途径 1.结构类型不同而产生的异体 凴凭、嶽岳、淚泪、巖岩 、傘繖 2.结构类型相同而产生的异体 (1)同为形声字,而部分构件不同或位置不同 A.声符不同,如:韵韻,笋筍,踪蹤; B.形符不同,如:婿壻,迹跡,睹覩,坑阬,唇脣; C.声符和形符都不同,如:剩賸,訴愬,村邨,迹蹟; D.声符和形符都相同,但位置不同,如: 期朞,蘇蘓, 概槩,阔濶。 (2)同为会意字,但构成部件不同。这种情况极少。 尟尠,羴羊臭,塵尘,躰体。 3.写法略有出入或因讹变而产生的异体字。如: 污汙,朵朶,年秊,皂皁,侯矦,吊弔。 避讳缺笔字,也可以看作这类异体字。(民 玄 丘)
(二)‚四体二用‛说
• 清代著名学者、语言学家戴震(字东原)在 前代学者的影响下,首先提出了‚四体二用‛说。 •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戴先生曰: 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四者,字之体也;转注、 假借二者,字之用也。圣人复起,不易斯言矣。‛ • ‚四体二用说‛被清代文字学家接受,并成 为今天的共识。
3.《词诠》 杨树达;收虚词500多个。引证较丰富。按注音字母编
次。
4.《古书虚字集释》 裴学海
5.《古代汉语虚词通释》 何乐士等 6.《古汉语虚词词典》 白玉林、迟铎 7 .《古汉语虚词》杨伯峻
(五)查口语词(特殊语词) 1.《诗词曲语辞汇释》
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 张相;专解释唐宋金元
2.《诗词曲语辞例释》
二、汉字产生的主要途径
(一)图画 汉字虽来源于图画,但图画不等于文字,只有当图画 具有固定的读音和意义时,才转化为文字。 (二)契刻 于省吾《商周金文录· 序言》:‚原始社会劳动人民的 创造文字,极质朴,极简单,也是极符合客观事物的真象, 所以,一二三 都是积画,以囗为方,以○为圆,都是最 原始的文字,还要早于其它象形文字。‛
二、汉字结构释例
(一)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 也。
1.独体象形
人
女
目
牛 犬
止
首
自
鼎
鬲
行 壶
虎
山
水
2.合体象形
• 象形字小结:
1. 以富于真实感的图象来表现词义。 2. 所记的多为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 3. 历史悠久,是汉字的构形基础。
(二)指事:
•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1、独体指事,又叫纯符号指事字,由纯粹抽象的 符号构成。如:上、下、一、二、三。 2、合体指事,又叫加体指事,是在象形字上添 加符号而成:刃、亦、本、末、寸、甘等。
2、形象会意与抽象会意 形象会意:会合字形来表义。产生时间 较早,字数较多。 抽象会意:会合字义来表义。一般在隶 书通行后产生,字数较少。如:尖、忐忑、 楞、卡、劣、尠、籴、粜、尘、歪等。
(四)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 是也。 1、形声字的结构形式 一般结构 :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 下声、下形上声、外形内声、内形外声 特殊结构:形占一角、声占一角、声形 穿插
(三)叶音:认为为了押韵可以临时改变读音。是一种
应当否定的注音法。
(四)注音字母 (五)拼音字母。1958年我国公布汉语拼音方案,用
拉丁字母注音。
三、常用字典辞书 (一)查检字音字义 《新华字典》魏建功;汉语拼音字母。 《现代汉语词典》
《康熙字典》清张玉书、陈廷敬; 214部; 47000字。
《汉语大字典》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之一; 200部;
(3)有一部分后起形声字的声符,除标音外,兼有 表意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形声兼会意”或 “会意兼形声”,也叫做“亦声字”。如: • ‚婢‛,《说文》“女之卑者也。从女从卑,卑亦 声。‛ • ‚忘‛,《说文》“不识也,从心从亡,会意,亡 亦声。‛ • ‚诽‛,以言非毁人;背后议论他人的是非。 • ‚菜‛,人所采食的草类植物。 • ‚琀‛,从玉、含,含亦声。
2、正确理解形声字的形符就应注意的问题 (1)意符通常只表示字的本义所属的意义范畴,意符相 同的字,意义大都与意符所表示的事物或行为有关。如: 以“贝”为意符的形声字都与财物有关,如:‚货财贿 赠赏责贸赊贪费贵贱‛等。 以“手”为意符的字都和动作有关,如:‚打描找抬扮 抢抖抛投‛等。 可以说,凡从木的,都与树木有关凡从水的,都与水这 类物质有关。但某个字的意符并不能表示这个字的准确意 义。
四、古代汉语课的学习内容
文选,通论和常用词。 五、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一)多读熟读,培养语感。
私塾读书法
(二)多看多记常用词。
是女子不好。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四)高效利用工具书。
• 作业:抄写《简化字总表》中的繁体字。
第一章 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 (一)按字形编排 1、按部首编排
用字情况复杂,即同一个词时常有
不只一个字形来记录它。
• 古书中四种常见的用字现象:通假 字、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一、异体字
(一)什么叫异体字 异体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这里说的异体字指的 是狭义异体字,即:除了字形不同之外,读音、意义和用 法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可以互相替代的一组字。 广义异体字还包括部分用法相同的字,即部分异体字, 如1955年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就包含了大量的 部分异体字。如:雕(鵰彫琱凋) 异体字又叫重文、或体、俗体。
王瑛
(六)查人名、地名
1.《中国人名大辞典》
臧励和等 臧励和等
2.《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 作业:将书上以及补充的字典辞书的相关 情况列成表格。
工具书名、作者(编者)、编排方式、收字或收词数量、 工具书性质、备注
第三章 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汉语大词典》语文辞书中最宏富的一部语文辞典。
200部。
《佩文韵府》 张玉书等;本为当时人们作诗填词时参
考袭用,今天可用来查找词语典故;平水韵106韵。
(三)查虚词 1.《助字辩略》刘淇;收虚词470多个;平水韵。 2.《经传释词》王引之;研究先秦至汉代经传中虚词的著作。收
虚词160个。以古声母排列。
56000字左右。
(《中华字海》)86000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540部; 9353字。
Hale Waihona Puke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汉语拼音字母
(二)查检词语和典故 新《辞源》:阅读古籍和文史研究的工具书。214部。 新《辞海》:综合性辞书。除单字外,主要收语词、人
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以及学科术语。250部。
第一节
一、汉字起源的传说 (一)结绳说 (二)八卦说 (三)仓颉造字说
汉字的产生
• 《荀子· 劝学》:“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 也。” • 鲁迅《门外文谈》:“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 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划一些画,心心相印, 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了,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 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
• 指事字与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它们的能产 力很强,是构造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基础。 • 指事字与象形字的区别: 象形字多表具体事物,重在象物之形; 指事字多表抽象概念,重在用符号指示、 象征出其意义。
(三)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1、同体会意与异体会意 同体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同形 体构成。如 :林 、森; 艸、 卉、 茻; 从、 众。轟、犇、淼、磊。 异体会意: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形体 构成。如:劓、删、宿、即、孚、弃、饮、 监、毓、取等。
二、古代汉语课的性质 (一)古代汉语是工具课 (二)古代汉语是语言课 三、古代汉语课的学习目的和要求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1.批判地继承和吸收古代的文化遗产。 2.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汉语。 [启发]《论语· 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 [矛盾]《韩非子· 难一》: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教学中学文言文的能力。
(五)转注 •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 许慎的定义并不明确,前人研究六书,对转注的看法 分歧最大,故而引起了后人长达一千多年的论争,至今尚 无定论。 裘锡圭认为: 不讲转注,完全能够把汉字的结构讲 清楚。至于旧有的转注说中有价值的内容,有的可以放到 文字学里适当的部分去讲,有的可以放到语言学里去讲。 总之,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卷入到无休无止的关于转注定义 的争论中去。‛(《文字学概要》,页102)
•
(六)假借 •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託事。令、长是 也。 • 广义的假借,包括本有其字的假借(即通假) 和本无其字的假借两类。 • 狭义的假借只指六书的假借,即本无其字 的假借。如:“我”、“其” 、“亦” 、 “莫”、“斯”、“然”、“它”
第三节 古书中的用字
• 古书难读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