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边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隧道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和分析潜在的风险因素,为项目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评估目标为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2. 项目背景隧道工程作为一项复杂的基础设施项目,涉及到许多因素和阶段,包括设计、施工、运营等。

风险评估将有助于全面了解项目的潜在风险,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并为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3. 风险评估方法为对隧道工程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采用以下方法:3.1 风险辨识通过收集项目相关信息、现场勘察和专家咨询等方式,对隧道工程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类。

将识别到的风险因素记录并进行初步的风险排列。

3.2 风险评估在辨识到风险因素后,对其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可能性等方面进行量化和定性分析,得出风险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和合适的应对策略。

3.3 风险应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包括风险的减轻、转移、分担或接受等策略,以及具体的对策和行动计划。

对每一项风险因素,制定明确的处理方案和时间表,并明确责任人。

4. 风险辨识在隧道工程项目中,可能出现以下风险因素:4.1 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质条件是隧道工程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之一。

地质灾害、地层变化和断层活动等问题可能会导致隧道的不稳定性和安全隐患。

4.2 施工进度延误施工进度延误对整个项目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原因包括施工中的不可预见问题、人力资源问题以及天气等因素。

延误可能导致工期延长和成本增加。

4.3 设备故障隧道工程项目中使用的设备可能存在故障的风险。

设备故障可能会导致施工进度延误和成本增加。

4.4 人员安全问题隧道工程项目一般需要大量人员参与,人员安全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工人受伤、事故发生等问题可能对项目造成严重影响。

4.5 环境影响隧道施工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土地利用、水质和空气质量等方面。

环境影响需要进行合理的评估和控制,以保护周边环境的可持续性。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根据您的要求,我撰写了一份关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报告。

在此报告中,我将分析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1. 施工环境评估:首先,需要评估施工环境对安全的影响。

考虑以下因素:- 地质条件:评估岩石稳定性、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渗透等因素。

- 建筑结构:评估预计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建筑结构问题,例如土质松散等。

-天气条件:评估各季节的天气条件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2. 施工设备评估:评估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设备的安全性能。

考虑以下因素:- 设备合规性:确保所使用的设备符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标准。

- 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减少设备故障的风险。

- 操作人员培训:确保设备操作人员经过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 施工物料评估:评估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化学物质的安全性。

考虑以下因素:- 材料质量:确保所使用的物料符合质量标准,以减少材料带来的安全风险。

- 化学物质处理:评估化学物质的储存、使用和处理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4. 施工作业评估:评估施工作业过程中的各种操作,分析存在的潜在风险。

考虑以下因素:- 高处作业:评估高处作业的安全性,并确保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培训。

- 线缆布置:评估电缆和管道的布置,防止在施工过程中被踩踏或损坏。

- 爆破作业:评估爆破作业的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爆破管理计划。

基于以上评估,我们提出以下风险控制措施:- 增加监测设备:安装安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地质条件、地下水位和地下水渗透等。

- 建立安全操作规范: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并确保操作人员严格遵守。

- 加强培训: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安全操作意识和技能。

- 建立紧急响应计划:制定紧急情况下的响应计划,以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

综上所述,通过对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和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我们可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确保工程的安全性。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公路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公路隧道是现代交通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施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针对公路隧道施工项目,本报告将对其施工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为施工单位提供指导和参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二、背景该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隧道,总长3公里,位于山岳地区,并穿越了一处地质复杂的区域。

施工单位建筑工程公司,项目周期为2年。

隧道施工涉及爆破、开挖、支护等工艺,施工过程中存在着高风险。

三、安全风险评估1.地质风险: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层变形、滑坡等风险。

施工单位应开展地质勘探,并根据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支护设计。

2.爆破风险:隧道施工初期需要进行爆破作业,存在爆炸、飞石等风险。

施工单位应按照爆破设计要求,配备专业爆破队伍,并设置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

3.施工设备风险: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大型机械设备存在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风险。

施工单位应定期检查设备,并培训操作人员,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

4.施工人员风险:人员在高度、狭小空间等特殊环境下作业,存在坠落、中毒、火灾等风险。

施工单位应加强人员安全培训,合理安排作业流程,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

5.交通安全风险:施工期间,隧道附近的道路需要关闭或限制交通,导致交通堵塞、交通事故等风险。

施工单位应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交通管理方案,确保施工区域的交通安全。

四、安全管理措施1.制定安全管理计划: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包括安全责任、安全组织、应急预案等内容,明确责任与义务,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管理机制。

2.加强安全培训:施工单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工艺操作、应急处理等方面,提高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3.合理安排作业:施工单位应根据工艺要求和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合理安排作业流程和工期,避免因进度紧张导致的安全隐患。

4.设置安全防护措施:施工单位在施工现场设置合理的安全警示标志、防护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的安全。

五、风险应对与管理1.定期检查和监测: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和整改,并保持良好的通讯沟通,随时掌握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和《公路桥梁和隧道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等文件的要求,编制本《云中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概述1.1评估目的隧道工程施工环境条件复杂,施工组织实施困难,作业安全风险高居不下,一直以来是行业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

在施工阶段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施工安全风险估测,能够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范预案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是隧道工程设计风险评估在实施阶段的深化和落实,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辨识和评价该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其基本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隧道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实现安全生产,使事故和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

本次评估是在对施工图设计、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等项目建设资料以及现场情况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同类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相关安全事故特点,辨识该项目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各项作业活动、作业环境、施工设备、危险物品等所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求明确各类危险源的种类及危害程度,进而从安全技术和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提高工程项目施工期间的本质安全度,实现安全生产。

本次评估的主要目的如下:(1)全面了解云中隧道施工安全风险;(2)为下一步施工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3)对项目安全风险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为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1.2评估依据1.2.1国家有关法律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8)《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10)《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11)《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12)《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铁路局(安监总管二〔2014〕104号)1.2.2主要标准和规范(1)《转发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试行工作的通知》(2)《公路桥梁和隧道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4)《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5)《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JTG/T B05-2004)(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8)《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 D81-2006)(9)《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T50283-1999)(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G B04-2010)(11)《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 C20-2011)(12)《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1995)(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1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15)《公路水泥砼路面设计规范》(16)《公路隧道设计规范》(17)《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18)《福建省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闽交政法[2006]14号)(19)《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福建省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三个规定通知》(20)云中隧道工程两阶段施工图设计(21)云中隧道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2)国省道干线联一(闽清境)坂东至云龙段公路工程两阶段施工图《第三册隧道》《附册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3 评估范围云中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评估的范围包括合同协议书约定的工程范围内的所有临时性工程和永久性工程,如临建、开挖、支护、衬砌等等,评估范围也包括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设备、机械、材料、施工工艺、人员等各方面存在安全风险的因素。

长边隧道风险评估

长边隧道风险评估

长边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调查报告(第一期)一. 编制依据(1) 《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2)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3) 《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4)《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管理暂行办法》(铁建设[2010]162号)。

二、长边隧道概况1、隧道概况长边隧道位于漳州市龙海市境内,为单线电气化铁路,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

隧道进口里程SDK1+010,隧道出口里程SDK1+861,隧道全长851m。

2、自然特征(1)地形地貌长边隧道位于龙海市颜厝镇长边村,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19.60~91.00m,区内最高点为大寨尾主峰,高程91.90m,最低点为隧道进口附近的鱼塘,高程8.50m,相对高差达83.4m。

自然坡度为10~45°,偶见陡坎。

山体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良好。

出口左侧为一机砖厂,乱挖比较严重。

隧道进出口附近分布村庄,进出口仅有小山路可抵达,交通条件差。

(2)地层岩性区内地层由新到老依次出露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下伏燕山早期侵入花岗闪长岩(γ52(3)),各地层分述如下:<15-2>粉质黏土(Q4dl+el):褐黄色、红褐色,硬塑,成份以黏粉粒为主,含有10%细砂,黏性一般。

主要分布在隧道区域表层,属Ⅱ级普通土,C 组填料。

<17-1>花岗闪长岩W4(γ52(3)):全风化,黄褐色、灰黄色,中粒结构,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黑云母,除石英矿物外,其他矿物基本分化成黏土状,岩芯呈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在DSZ-CB-05孔1.7-1.9m 和9.5-11.2m处为弱风化花岗闪长岩孤石,其中,全风化层中孤石含量比例约为15%。

属Ⅲ级硬土,C组填料。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1.引言本报告对隧道进行风险评估,旨在确定和评估隧道存在的潜在风险,为隧道管理和维护提供决策依据。

2.隧道概述该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隧道,总长度约为3公里。

隧道负责连接两个城市,每天通行车辆量较大。

3.风险识别3.1自然灾害风险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地质勘察报告,该隧道位于地震和山体滑坡频发地区,自然灾害风险较高。

3.2施工质量风险针对该隧道的施工质量风险,需要对隧道的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评估,检查是否存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3.3交通安全风险该隧道交通量大,交通事故风险较高。

需要对车辆的准入要求、驾驶员酒驾、超速等违法行为进行评估。

3.4火灾风险由于隧道为封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隧道内的人员疏散将会面临困难,火灾风险需要得到充分评估。

3.5设备故障风险针对隧道内的设备故障,应进行评估,包括排风设备、照明设备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故障率评估。

4.风险分析4.1自然灾害风险分析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和地质勘察报告的分析,确定隧道存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的风险。

可以采取加固隧道结构、加强监测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4.2施工质量风险分析通过抽查隧道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质量,评估其施工质量风险。

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修复和改进。

4.3交通安全风险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评估隧道的交通安全风险。

可以采取加强警示标志、构建应急通道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4.4火灾风险分析通过对隧道内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的评估,确定火灾风险。

可以采取合适的灭火设备、设置疏散通道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4.5设备故障风险分析通过对排风设备、照明设备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故障率的评估,确定设备故障风险。

可以采取定期维护和更换设备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5.风险评估基于风险分析结果,对每种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级。

6.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例如,加固隧道结构、安装报警系统、进行定期设备维护等。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第一章概述1.1项目简介XX高速公路为XX至XX国家高速公路网横12大理至丽江的联络线,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生态圈的主要交通通道之一,对改善滇西道路通而不畅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具有重要的巩固国防的战略意义。

XX隧道为越岭岩质隧道,主要为页岩、泥质粉砂岩等。

本着“先进洞,后出洞”的原则,尽量减少削坡数量以保护隧道周边的生态环境。

隧道全长345米,其中暗洞段308米,进洞口采用削竹段洞门形式,出洞口采用端墙式洞门形式。

1.2编制说明本案例按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一下简称:指南)内容和要求进行编制。

1.3评估内容安全风险评估是以实现工程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有关的风险评估原理和方法,专业理论知识和工程经验,在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风险源进行辨识的基础上,研究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类排序,从而为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本案例主要评估内容包括:(1)根据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结合隧道施工组织文件,评估隧道工程的整体风险,估测其安全风险等级,属于静态评估;(2)对隧道开挖阶段进行专项风险评估;(3)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重大风险源评估;(4)提出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章工程概况2.1工程地质条件本隧道穿越洱海断陷盆地外围的低中山区山脊垭口段,该地区地形切割较深,冲沟发育,两端地势较陡,植被不发育,降雨量较丰富,地形较复杂。

据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隧道区无不良地质发育。

2.2围岩级别根据地质勘查报告,隧道处地层岩性为:第四系1)、粉质黏土:褐红、灰黄色,硬塑状,含少量角砾,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20KPa。

2)、角砾土:褐灰、褐红色,局部夹碎石土,稍密~中密,稍湿,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220KPa。

奥陶系下统向阳组局部夹砂岩泥岩薄层,点划线以上为全~强风化,角砾土碎石状,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350KPa。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引言本文旨在对隧道安全风险进行评估,从而提供有效的措施来降低隧道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减轻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

隧道作为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对于保障交通运输的顺畅进行至关重要。

2. 风险识别在进行隧道安全风险评估之前,首先需要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隧道安全风险:2.1 火灾风险由于隧道内部空间狭小,火灾可能会导致人员无法及时逃生,从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2 水灾风险在某些地理条件下,隧道可能会发生水灾,如暴雨引发的洪水等。

水灾可能会导致隧道内部积水,从而影响交通运输和人员安全。

2.3 塌方风险部分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隧道存在塌方风险。

当发生塌方时,隧道的结构可能会受到严重破坏,进而导致事故发生。

3. 风险评估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隧道安全的威胁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后果。

评估风险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3.1 风险概率评估风险时需要考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

根据历史数据和相关统计信息,可以对不同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估计。

3.2 损失程度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带来的损失程度也需要进行评估。

损失程度可以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交通中断等方面。

3.3 风险等级综合考虑风险概率和损失程度,可以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

常见的风险等级划分可以包括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等级。

4. 风险控制风险评估之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和降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4.1 火灾防护为了预防和控制火灾风险,隧道内部应配备灭火器材和自动消防系统。

同时,定期进行消防演练,提高人员的火灾应对能力。

4.2 水灾防护为了防止水灾风险,可以在隧道出入口处设置防水闸门,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另外,隧道内部应配备排水设施,以确保积水情况的及时排除。

4.3 结构强化对于存在塌方风险的隧道,可以采取加固和加固措施,以增加隧道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样本

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样本

某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样本一、项目背景根据XXXX公司与XXXX单位签订的《XXXX隧道施工项目合同》,本次施工旨在建设一条位于XXXX市的隧道,总长度为XXXX米。

本隧道施工分为五个阶段,包括XXXX阶段、XXXX阶段、XXXX阶段、XXXX阶段以及XXXX阶段。

二、风险评估目的本报告旨在对隧道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风险评估,以减少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事故和其他不良事件,并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确保施工工作的安全进行。

三、风险评估内容针对隧道施工的各个阶段,本报告对以下方面进行了风险评估:1. 施工工艺及方法的风险评估2. 设备和工具的风险评估3. 人力资源的风险评估4. 施工材料的风险评估5. 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风险评估6. 其他可能的风险因素评估四、风险评估结果及建议1. 施工工艺及方法的风险评估结果:- XXXX阶段:可能存在地质条件变动导致切割困难的风险。

建议应加强地质勘测,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切割方法。

- XXXX阶段:可能存在土壤松动导致支护结构失稳的风险。

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地表保护,并采用适当的支护措施。

- XXXX阶段:可能存在施工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的风险。

建议在施工前开展噪音控制方案,并采取相应的减噪措施。

2. 设备和工具的风险评估结果:- XXXX阶段:可能存在设备故障和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的风险。

建议加强设备维护和操作培训,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3. 人力资源的风险评估结果:- XXXX阶段:可能存在工人疲劳导致操作不精准的风险。

建议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4. 施工材料的风险评估结果:- XXXX阶段:可能存在材料供应不及时和质量不合格的风险。

建议与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加强材料验收程序。

5. 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风险评估结果:- XXXX阶段:可能存在强风和暴雨对施工的影响的风险。

建议提前做好气象预警工作,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六、结论本报告通过对隧道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风险评估,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同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结论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结论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结论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的结论具体根据评估的具体内容和数据进行判断。

但是一般来说,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的结论可能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隧道结构和设备的安全性:评估结果可能包括隧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隧道内部设备的安全性、隧道通风和照明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等方面的评估结果。

如果评估结果显示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修复和改进措施来提高隧道的安全性。

2. 隧道火灾和烟雾控制能力:评估结果可能包括隧道内火灾和烟雾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响应能力。

如果评估结果显示火灾和烟雾控制系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需要进行系统更新或者增加其他应急设备来提高隧道内火灾和烟雾控制的能力。

3. 隧道的事故风险:评估结果可能包括隧道内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后果。

如果评估结果显示存在较高的事故风险,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增加监控设备、提供紧急出口等,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4. 隧道的维护和管理问题:评估结果可能包括隧道维护和管理的水平、隧道巡检和维护计划的执行情况、人员培训和管理制度等方面的评估结果。

如果评估结果显示维护和管理存在不足,可能需要加强相关的管理和培训措施,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需要注意的是,隧道安全风险评估的结论可能会有一定的主观
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判断和决策。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某隧道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以识别并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

隧道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其特殊的地下环境和运行条件,各种安全风险随之而来。

通过评估隧道的安全风险,可以为隧道的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

2. 流程概述本次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将按照以下流程展开:1.收集资料:收集与隧道相关的技术资料、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等,为评估提供必要的信息。

2.风险辨识:对隧道进行细致的现场勘察,并借助专业的设备和工具,识别出所有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3.风险分析: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逐一进行分析,评估其潜在的危害程度和可能性,并确定其严重性等级。

4.风险评估:将各个安全风险按照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其重要性和优先级。

5.应对策略:针对每个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包括预防措施和事故处理计划。

6.报告撰写:将评估结果和应对策略整理成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参考。

3. 风险辨识3.1 结构安全风险1.地质条件不稳定:考虑到隧道所处的地下地质环境,存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如地震、地面塌陷等。

2.结构缺陷:隧道结构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缺陷,如裂缝、变形、疏松等,可能会导致结构破坏或塌方。

3.火灾风险:隧道内的电气设备、照明设施等可能存在火灾风险,应考虑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

3.2 设备安全风险1.消防设备故障:隧道内的消防设备可能存在故障或损坏,影响火灾应对能力。

2.照明系统故障:隧道照明系统的故障会导致能见度降低,增加车辆事故的风险。

3.通风系统故障:隧道通风系统的故障会导致二氧化碳和尾气积聚,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安全。

3.3 运营安全风险1.交通事故风险:隧道内车辆高速行驶带来的交通事故风险较大,应考虑限速措施和交通管理。

2.紧急情况应对:车辆故障、交通堵塞等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减少后续事故的发生。

3.应急疏散计划:在突发事件下,如火灾等,需要制定详细的疏散计划,确保乘客能够及时、安全地离开隧道。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铁路)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铁路)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铁路)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铁路隧道进行风险评估,以评估潜在的风险和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

隧道作为铁路建设中重要的部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铁路运营至关重要。

2. 风险评估方法在进行风险评估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评估的框架和方法。

以下是我们采用的风险评估方法:2.1 风险识别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对隧道风险进行了识别。

主要的隧道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地质条件、隧道结构、水患等。

2.2 风险分析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我们对各个风险进行了分析。

我们使用了故障树分析和事件树分析等方法,对可能导致风险的事件进行了量化分析。

2.3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我们对各个风险进行了评估。

评估主要考虑了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可能的影响程度,以确定风险的等级和优先级。

3. 风险评估结果根据我们的风险评估方法,我们得出以下的风险评估结果:3.1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我们将风险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

高风险表示存在较大的潜在危险和影响,中风险表示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和影响,低风险表示潜在危险和影响较小。

3.2 风险优先级排序根据风险等级和可能的影响程度,我们对风险进行了优先级排序。

高风险和可能的重大影响将被优先处理,以确保隧道的安全和可靠。

4. 风险控制措施为了降低风险并确保隧道的安全性,我们提出以下的风险控制措施:4.1 加强地质勘探和监测在隧道建设前和运营期间,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并建立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地质变化和地下水情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4.2 加强隧道结构安全设计在隧道设计阶段,应合理设计隧道结构,确保其能够承受可能的地震、水压等外部力量,并考虑火灾防控和疏散等安全措施。

4.3 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反应速度,以减少事故对人员和设备的损失。

5. 结论通过对铁路隧道进行风险评估,我们分析了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桥梁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一、简介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桥梁和隧道的建设越来越普遍,但由于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桥梁和隧道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桥梁隧道进行风险评估,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建议。

二、风险评估1.风险分析通过对该桥梁隧道的特性和运营情况进行排查和研究,发现以下潜在风险:-自然灾害:该区域常年受暴风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可能引发桥梁和隧道的结构性损坏和安全隐患;-交通事故:该桥梁隧道位于繁忙的交通枢纽,可能发生车辆事故导致交通堵塞和人员伤亡;-设备故障:桥梁和隧道的各类设备,如报警系统、监控设备等,可能出现故障或失效,导致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施工质量:桥梁和隧道的建设施工质量可能存在问题,如材料不合格、施工工艺不符合标准等,可能带来安全隐患。

2.风险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结果,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自然灾害风险:由于该区域自然灾害频发,桥梁和隧道的结构性风险较高。

建议加强防灾减灾措施,如加固结构、定期检查维护等;-交通事故风险:该桥梁隧道位于繁忙的交通枢纽,车流量大,存在车辆事故的风险。

建议提高交通管理和安全警示设施,如设置护栏、路标、交通信号等;-设备故障风险:建议加强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并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处理设备故障;-施工质量风险:建议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减少安全隐患。

三、风险管理建议1.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规范,明确责任分工和操作流程,确保风险管理的有效性;2.加强防灾减灾措施:采取合理的防灾措施,如加固结构、设置防洪设施等,降低自然灾害风险;3.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加强交通管理和监管,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和驾驶技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4.加强设备维护和检查:建立设备维护记录和定期检查制度,保证设备工作正常,增强隧道和桥梁的安全性;5.加强施工管理和监督:强化施工管理和监督,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减少施工质量风险。

长边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调查分析报告

长边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调查分析报告

长边隧道施工时期风险评估调查报告(第一期)一. 编制依据(1) 《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2) 《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治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3) 《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4)《铁路建设工程安全风险治理暂行方法》(铁建设[2010]162号)。

二、长边隧道概况1、隧道概况长边隧道位于漳州市龙海市境内,为单线电气化铁路,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

隧道进口里程SDK1+010,隧道出口里程SDK1+861,隧道全长851m。

2、自然特征(1)地形地貌长边隧道位于龙海市颜厝镇长边村,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19.60~91.00m,区内最高点为大寨尾主峰,高程91.90m,最低点为隧道进口附近的鱼塘,高程8.50m,相对高差达83.4m。

自然坡度为10~45°,偶见陡坎。

山体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良好。

出口左侧为一机砖厂,乱挖比较严峻。

隧道进出口附近分布村庄,进出口仅有小山路可抵达,交通条件差。

(2)地层岩性区内地层由新到老依次出露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下伏燕山早期侵入花岗闪长岩(γ52(3)),各地层分述如下:<15-2>粉质黏土(Q4dl+el):褐黄色、红褐色,硬塑,成份以黏粉粒为主,含有10%细砂,黏性一般。

要紧分布在隧道区域表层,属Ⅱ级一般土,C组填料。

<17-1>花岗闪长岩W4(γ52(3)):全风化,黄褐色、灰黄色,中粒结构,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黑云母,除石英矿物外,其他矿物差不多分化成黏土状,岩芯呈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在DSZ-CB-05孔1.7-1.9m和9.5-11.2m处为弱风化花岗闪长岩孤石,其中,全风化层中孤石含量比例约为15%。

属Ⅲ级硬土,C组填料。

桥隧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桥隧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桥隧安全风险评估报告隧道和桥梁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评估和管理这些风险,需要进行桥隧安全风险评估。

一、评估对象本次评估的对象为某具体的桥梁和隧道。

二、评估内容1.结构安全评估:对桥梁或隧道的结构安全进行评估,包括结构材料的强度、稳定性、抗震性能等方面。

2.使用安全评估:评估桥梁或隧道的使用安全,包括承载能力、疲劳寿命、温度变化、冰雪灾害等对结构的影响。

3.运营安全评估:评估桥梁或隧道在运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包括交通流量、车辆速度、事故发生概率等因素。

4.自然灾害评估:评估桥梁或隧道在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影响下的稳定性和破坏风险。

三、评估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桥梁或隧道的相关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材料报告、监测数据、事故统计等。

2.现场调查:对桥梁或隧道的实际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包括结构损伤、环境条件等。

3.风险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现场调查结果,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各项安全风险指标。

4.安全评估: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评估桥梁或隧道的安全性,确定存在的安全风险。

5.风险管理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关的风险管理建议,包括结构改造、监测措施、交通管理等。

四、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评估目的和背景介绍;2.评估对象的描述和基本信息;3.数据收集和现场调查的方法和结果;4.风险分析方法和结果;5.安全评估结果和风险等级划分;6.风险管理建议;7.结论和建议。

以上是桥隧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的基本内容和步骤,评估报告的编制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确保评估结果准确可靠,并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隧道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保障交通运输的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某隧道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

二、背景该隧道位于某市A区,全长约5公里,是连接两个重要城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为了确保隧道的安全运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隧道风险评估是必要的。

三、风险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评估采用了以下步骤和方法:1. 收集隧道相关资料:包括隧道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维护记录等;2. 初步风险识别:通过对隧道的巡视和检查,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源;3. 风险分析:对初步识别的风险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确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4.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源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对风险进行评估,并确定其优先级;5. 风险管理措施:基于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隧道设施的改进、应急预案制定等;6. 风险监控:定期对隧道的风险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应对新的风险。

四、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主要风险源和潜在的事故后果:1. 火灾风险:由于隧道内存在大量的电缆和照明设备,火灾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 交通事故风险:由于隧道内车辆通行密集,存在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可能导致交通拥堵和人员伤亡;3. 自然灾害风险:该地区存在地震和洪水等自然灾害,可能对隧道的结构安全造成威胁。

五、风险管理措施为了降低隧道风险,我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风险管理措施:1. 加强火灾防控措施:包括增加火灾报警设备、设置灭火器和喷淋系统等,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发现和扑灭火灾;2. 优化交通管理:加强对隧道内车辆的管理和监控,提高交通流量的控制能力,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3. 增强结构安全性:对隧道的结构进行加固和改进,提高其抗震和防洪能力,减少自然灾害对隧道的影响;4. 完善应急预案: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人员疏散、救援和灾后恢复等,以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

公路长隧道安全评估

公路长隧道安全评估

公路长隧道安全评估
公路长隧道安全评估是指对公路长隧道进行综合的安全状况评估,以确定长隧道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和改进建议。

公路长隧道安全评估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地质和地质灾害评估:评估长隧道所在地的地质情况,包括地质结构、岩土层厚度、地层的稳定性等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崩塌等。

2.隧道结构评估:评估隧道结构的设计、材料、施工和维护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裂缝、渗水、破损等结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3.通风系统评估:评估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检查是否存在通风不畅、有毒气体积聚等问题,并评估其对避免火灾和提供疏散通道的作用。

4.照明系统评估:评估隧道的照明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道路和交通标志等。

5.交通安全设施评估:评估隧道内的交通安全设施,包括隧道入口和出口的标志、标线、警示灯、紧急电话等,以及应急疏散通道和防火设施的设置情况。

6.火灾风险评估:评估隧道内发生火灾的可能性以及火灾蔓延
的速度和范围,检查消防系统的设置和消防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7.应急疏散评估:评估隧道内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通畅性,以及疏散计划和应急演练的情况,检查应急电话和灭火器等应急设备的设置是否完善。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计划和应急预案,加强隧道安全管理和维护,提高长隧道的安全水平,并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漳州港尾铁路施工图长边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中铁二院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十二月武汉新建铁路漳州港尾铁路施工图长边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专业设计负责人段俊峰所技术负责人陈卫华总体设计负责人刘鹏院(副)总工程师邹向农目录一、编制依据 (3)(一)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3)(二)隧道设计基础资料 (3)(三)主管单位批复文件 (3)二、风险评估 (4)(一)长边隧道概况 (4)(二)长边隧道风险分析 (7)(三)长边隧道初始风险评价 (8)(四)长边隧道风险控制措施 (9)(五)长边隧道残留风险评估 (10)三、评估结论 (11)附件:长边隧道风险评估及对策表与钻孔柱状图 (12)一、编制依据(一)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1、《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2007〕152号)2、《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88号)3、《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6、《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7、《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TBJ10109-95)8、《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9、《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10、《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40号)11、《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12、《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13、《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14、南昌路局建管处《关于加强在建工程安全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工〔2010〕36号〕。

15、铁道部《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二)隧道设计基础资料1、《港尾铁路施工图线路开放资料》2、《港尾铁路长边隧道工程地质说明》(三)主管单位批复文件《关于新建漳州港尾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10】24号)二、风险评估本阶段风险评估以定性、定量为主,结合现有统计数据及现行规范、规定,通过工程类比进行。

评估方法以专家调查法为主,根据已掌握的勘测、设计资料分析确定各风险因素可能导致的风险事件的概率大小和后果严重程度。

在综合考虑了地形地质条件、勘测、设计有关资料后,根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将各种风险因素导致相应事故发生的概率及后果分别用1~5五个数值来表示,其中,概率等级“1”~“5”分别代表“很不可能”、“不可能”、“偶然”、“可能”、“很可能”,后果等级“1”~“5”分别代表“轻微的”、“较大的”、“严重的”、“很严重的”、“灾难性的”;并定义概率及后果的估值的和为风险指数,风险分级标准将风险指数分为“极高(I级)高度(II级)中度(III级)低度(IV级)”四个等级。

按照不同的等级确定风险接受准则,《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中推荐的风险接受准则如下表所示:(一)长边隧道概况1、隧道概况长边隧道位于漳州市龙海市境内,为单线电气化铁路,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

隧道进口里程SDK1+010,隧道出口里程SDK1+861,隧道全长851m,为全线最长隧道。

本隧不设辅助坑道施工。

2、自然特征(1)地形地貌长边隧道位于龙海市颜厝镇长边村,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19.60~91.00m,区内最高点为大寨尾主峰,高程91.90m,最低点为隧道进口附近的鱼塘,高程8.50m,相对高差达83.4m。

自然坡度为10~45°,偶见陡坎。

山体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良好。

出口左侧为一机砖厂,乱挖比较严重。

隧道进出口附近分布村庄,进出口仅有小山路可抵达,交通条件差。

(2)地层岩性区内地层由新到老依次出露有: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下伏燕山早期侵入花岗闪长岩(γ52(3)),各地层分述如下:<15-2>粉质黏土(Q4dl+el):褐黄色、红褐色,硬塑,成份以黏粉粒为主,含有10%细砂,黏性一般。

主要分布在隧道区域表层,属Ⅱ级普通土,C组填料。

<17-1>花岗闪长岩W4(γ52(3)):全风化,黄褐色、灰黄色,中粒结构,矿物以长石、石英为主、含少量黑云母,除石英矿物外,其他矿物基本分化成黏土状,岩芯呈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在DSZ-CB-05孔1.7-1.9m和9.5-11.2m处为弱风化花岗闪长岩孤石,其中,全风化层中孤石含量比例约为15%。

属Ⅲ级硬土,C组填料。

<17-2>花岗闪长岩W3(γ52(3)):强风化,黄褐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分由石英、长石、角闪石及少量黑云母等组成,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锤击易碎,属Ⅳ级软石,A组填料。

<17-3>花岗闪长岩W2(γ52(3)):弱风化,灰白色,中粒结构,块状构造,岩质新鲜,成分以长石、石英、黑云母为主,岩体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柱状,锤击声较脆,较难碎,属Ⅴ级次坚石,A组填料。

(3)地质构造根据本次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及区域性地质资料,隧道区未发现有断裂带通过。

(4)地震动参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以及“关于贯彻执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通知”(闽建设[2002]37 号),测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为0.35s。

(5)水文地质特征1)地表水测区地表水主要为冲沟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多沿沟槽排泄,沟槽内地表水流量随季节变化,雨季时较大,可增大数倍。

2)地下水测区表层第四系覆盖层较薄,以粉质黏土为主,孔隙水不发育;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赋存于花岗闪长岩的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地下水侧向补给,水量变幅较大,由于上覆粉质黏土为较好的隔水层,地形坡度较大,大气降水多沿坡面往下径流,入渗水量较小,基岩裂隙水发育程度受基岩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裂隙贯通性的影响,全风化岩属弱含水层,富水性差,强风化岩和弱风化岩的导水性和富水性主要受构造裂隙控制,具各向异性,总体地下水量不大。

地下水运动主要受地形、地貌控制。

3)水化学特征及其侵蚀性测区段内采取地下水进行水质简分析,水质类型为HCO3-·SO42-—Na+型,水质呈弱酸性,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5]157号),在环境作用类别为氯盐环境和化学环境环境时,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不具侵蚀性。

4)隧道涌水量预测采用大气降水入渗法预测隧道涌水量。

大气降水入渗法:Q=2.74 FaW式中:W—隧址区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本地区为1763.9mm。

F—隧道通过各含水岩体地段的渗入补给面积(km2), 本隧道集水面积为0.851×1km2。

a—入渗系数(根据含水岩组岩性、入渗能力取地区经验值,花岗岩类取0.15)Q—涌水量(m3/d)隧道正常涌水量为:Q=2.74 FaW=2.74×0.851×1×0.15×1763.9=616.95(m3/d)(6)不良地质测区内无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发育。

(7)气象特征测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常年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约21.2℃,年平均降水量1763.90mm,四至九月暴雨较为集中,为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70%~80%。

沿线各地每年不同程度地受台风袭击,7~9月台风威胁最大。

(二)长边隧道风险分析根据地质勘测资料:长边隧道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下伏燕山早期侵入花岗闪长岩(γ52(3)),隧道进出口段埋深浅,且隧道进口段穿越W4全风化层较厚;SDK1+530~ SDK1+700段整体埋深较浅、较偏,岩体破碎,裂隙发育,且SDK1+530~ SDK1+700左侧有一采石场,存在一临空面,易发生塌方掉块风险。

进出口分布有村庄,地表多为山林地。

因此,隧道主要风险为塌方,并存在地表失水风险,根据上述情况,建立长边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长边隧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长边隧道进出口段穿越全风化层较厚,且埋深浅,发生塌方的可能性较大;SDK1+010~SDK1+055段隧道进口穿越粉质黏土(Q4dl+el)及W4全风化花岗闪长岩,该段采用明挖法施工,围岩自稳能力差,遇水易软化,开挖后发生明洞开挖边坡垮塌、洞口失稳的风险较大;SDK1+530~ SDK1+700段整体埋深较浅、较偏,岩体破碎,裂隙发育,且SDK1+530~ SDK1+700左侧有一采石场,存在一临空面。

由于隧道埋深较浅、较偏,如支护不及时或支护强度不够,发生塌方掉块的可能性较大;隧道进出口及洞身段分布部分村庄及山林,由于该段隧道裂隙较发育,隧道施工可能引起该段落及附近产生地表失水风险。

(三)长边隧道初始风险评价通过风险分析,长边隧道各段落中存在的初始风险评价。

经评估,本隧道中的主要典型风险事件类型为洞口失稳、塌方掉块风险;初始风险为高度及以上的有4处。

具体情况如下:1、塌方风险为高度的段落共有2段,分别为:SDK1+055~SDK1+085段为V级浅埋;SDK1+826~SDK1+861段为V级浅埋。

塌方风险为极高的段落共有2段,分别为:SDK1+010~SDK1+055段为V级明挖段;SDK1+581~SDK1+654段为V级浅埋、偏压段。

3、地表失水风险该类风险主要为地表有村庄、山林段,生产生活用水为地下水,隧道建设可能会引起地下水漏失,对居民生产及生活用水造成影响,该类风险等级为中度。

其余地段各类初始风险均为中度及其以下。

长边隧道中初始风险统计如下图所示:(四)长边隧道风险控制措施由风险分析及初始风险评估结果可知,为减缓本隧道中的洞口失稳、明洞基坑开挖失稳、塌方掉块、地表失水风险,降低风险危害程度,长边隧道采用了以下风险控制措施:1、洞口失稳处理措施(1)洞口开挖前应先做好洞口排水系统及洞口开挖防护工程。

(2)洞口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施工,洞口坡面局部危岩落石,开挖时应清除,支顶嵌补处理。

2、明洞基坑开挖失稳措施(1)明洞基坑开挖前应做好基坑开挖周边临时排水系统,并做好锚网喷防护工作。

(2)明洞开挖应尽量避开雨季,并尽快施工,及早回填。

避免基坑开挖后长时间放置,导致基坑失稳。

3、塌方处理措施(1)施工方法调整为台阶+临时仰拱或CRD法施工,减少一次开挖断面;(2)设置加强支护及超前支护防止塌方事件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