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学技能之如何进行模拟上课(试课_微型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上课撷谈
“模拟上课”作为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已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愈来愈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

对于模拟上课,我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既感觉它离我们很近很近,又感觉离我们很远很远,近的是像许多活动例如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城区教师选聘考试等大多都采用了模拟上课这种形式,在今年某市教育局评聘中学高级职称时也用了这种“模拟上课”……可见“模拟上课”已经在我们的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然而我们又感觉“模拟上课”离我们很远很远,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有困惑呀:例如什么是模拟上课呢?模拟上课等于说课吗?模拟上课跟上课有区别吗?没有学生的模拟上课怎么实现师生的交流互动呢?于是许多教师便有了“模拟上课,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感慨。

1什么是模拟上课?
“模拟上课” 也称之为“无学生的上课”:在2005年的5月,某市教育局在评比第三届名师时,就采用了“模拟上课”这种评比形式,在当时文件中对于模拟上课用了“即无学生的上课”的注释。

“模拟上课”是讲课老师模拟上课的情景,把课堂教学中的过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它是一种将个人备课、教学研究与上课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研活动,突出教学活动中的主要矛盾和本质特征,同时又能摒弃次要的非本质因素,使教学研究的对象从客观实体中直接抽象出来,具有省时高效的特点。

“模拟上课”的逐渐流行,是有其现实基础的:像评聘中学高级职称、选聘城区中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认定等活动,由于报名的人数众多,少则几十,多则上百,活动时间又往往安排在假期,如果采用上课的形式,从教学内容的选择(由于学生的知识起点的限制,能够供选择的内容不多,容易让选手猜到内容)、学生班级的确定(很难有学校能够承担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轮番上课)、学校作息时间的限制(一天最多只能安排7、8节课)等等因素很难做出安排,采用上课这种形式既费时又费力又不保质。

又如果采用“说课”这种形式,说课者面面俱到却没有什么个性,满嘴是泛滥的大理论却缺乏课堂调控能力,于是“模拟上课”这种新生事物便在这夹缝中降生了。

模拟上课有以下的特点:
1.1竞争性。

模拟上课往往通过比赛形式与同行交流汇报,一般适用于招聘或选调教师时的面试考核。

1.2机智性。

模拟上课时,教师一般是在上课前一个小时才知道自己要上的内容,备课时间短,要求高,难度大,因此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就需要一定的教学机智。

1.3技巧性。

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在模拟上课时要求15~20分钟完成,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让评委老师听得明白、听得清楚,深刻理解自己的教学设计,从而要从众多的选手中胜出,是需要掌握一定技巧和方法的。

1.4艺术性。

由于是模拟上课,没有面对面的学生配合,完全靠教师自编自导自演。

不仅要演得有板有眼、象模象样、生动有趣、形象逼真,而且要能够比较全面地体现该教师的教学理念新、教学手段佳、教学评价得当、教学机智灵活等多方面的素质,这无疑是一种艺术。

1.5新颖性。

模拟上课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环境中进行的,必须要能够体现新理念,新教法,特别是在比赛时,往往采用的是同一课题,只有做到新中更颖,才可能达到出奇制胜,脱颖而出,得到较好的评价。

2模拟上课与上课、说课的区别
2.1与“说课”的区别
如果是说课是一场“讲座”的话,既有满腹经纶的议论,也有精彩绝伦的演绎;那么模拟上课是一出“话剧”,有波澜起伏的情节,也有绘声绘色的对话,只不过话剧的演员只有执教者一人(独角戏)。

2.1.1从流程来看“模拟上课”与“说课”的不同
[说课]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三、说教学程序
[模拟上课]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2、设疑引探,自主建构
⑴、操作—感受。

⑵、分类—建构。

⑶、交流—质疑。

3、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4、回顾全课,小结延伸。

说课通常要说教材的内容、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设想等,它不仅要说出“怎样教”,还要说清“为什么这样教”,要让听者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较侧重理性层面。

模拟上课则是说课的延伸和补充,选取说课的教学流程这一部分把它具体化,把“教材的内容、地位、教学目标、重难点等”通过模拟上课而表现出来,更侧重于它的实践性,教师在模拟上课过程中模仿实际教学,但没有学生的配合,需把40分钟的实际课堂教学在20分钟之内展现出来。

片断比较
[模拟上课]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先向大家介绍一个世界数学史上著名的猜想。

师:介绍哥德巴赫猜想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师:这位同学提出什么是素数?什么是合数?谁能回答这个问题?
师:大家想知道什么样的数是素数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素数)
2、设疑引探,自主建构
……
[说课]
……整堂课分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用课件展示哥德巴赫的图片,然后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

然后设疑,向学生提问:听了这个故事,想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接着在学生提出想知道什么是素数时激趣谈话:大家都想知道什么样的数素数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这一问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通过介绍哥德巴赫猜想的有关史料,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素数的概念上,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的欲望。

同时,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奇妙与魅力,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2、设疑引探,自主建构
……
单向信息传递双向信息传递
说课教师————评委教师(主体)模拟上课教师————虚拟学生(主体)
学生(第三者)评委教师(旁观者)
2.1.2从评分标准来看“模拟上课”与“说课”的不同
表2:
某市教育局小中高教学水平考核评分标准
2.2与真实上课的区别
模拟上课是无学生的上课,是讲课老师模拟上课的情景,把课堂教学中的过程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但是模拟上课就是上课吗?模拟上课跟上课最大的区别在哪里?对于模拟上课我们的困惑是什么?是的,是“对话”,是“互动”,是教师与学生的之间的交流,是“此时无‘生’胜有‘生’”的一种演绎。

3.怎样进行模拟上课?
3.1合理分配时间——优秀模拟上课的前提
3.1.1合理分配准备时间
模拟上课要求一般不超20分钟,而前面的备课安排了1小时。

这1个小时可以说是分秒必争,但更要有个统筹安排。

①用5—10分钟的时候熟悉教材理解教材,因为这是你手头最有价值的资料;
②用30分钟左右来备课,重点是设计出各个主要环节的内容,以及教师的导入语、过渡语和结束语;
③用10分钟左右自己整体尝试一下,调整部分不恰当步骤或对个别环节进一步完善。

3.1.2合理分配上课时间
模拟上课的时间通常只有15—20分钟,画龙点晴,通常选精华部分来模拟,要创设有效、实用的引入,开门见山也可以了。

导入:2—3分钟,
新课:8—10分钟,引入后就马上进入学习新课的内容,巧妙地模拟学生获得知识过程。

在短短的时间内能够深刻、生动地让听说者听得明白、听得清楚,理解所说。

练习:5分钟
结课:1—2分钟
机动练习:2—3分钟
3.2精彩的预设——优秀模拟上课的基石
关键词:设计新颖、层次清晰。

3.21设计新颖:模拟上课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诞生的,必须要体现新的理念,新的教法,特别是在竞赛中,同一课题只有新中更颖,才可能达到出奇制胜,脱颖而出,得到较好的评价。

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

如果一堂课的容量太大了,但又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就显得很仓促,没有让学生把内容读熟学透,都是蜻蜓点水,一晃而过。

3.2.2层次清晰:由于模拟上课缺少了学生的互动,一个环节与另一个环节之间所用的时间大大减少,留给评委们思考的时间也随之减少,所以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情境创设需直观,问题要突出,几个主要问题的解决过程要讲求实效。

最好能清楚地展现预设如何做,可能出现各种不同的学情,巧妙地抓学情进行教学,生动真实地模拟上课,重点要突出,理念要先进。

3.3“有效”的互动——优秀模拟上课的关键
关键词:言语流畅、过渡巧妙
模拟上课最难处理的就是师生互动环节,是怎样达到“此时无‘生’胜有‘生’”的境界,由于这时候没有学生的配合,那教师怎样解决抛出的问题或者后面的环节过渡呢?
课堂实例模拟上课
《素数和合数》模拟上课:
师:(电脑出示3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用这样的3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这位同学说能拼出2个不同的长方形,谁能说说是怎样的两个长方形?
师:那位同学说横着一个,竖着一个,那么横着的是长方形的长是几?宽是几?
师:横着的长方形长是3,宽是1,那么还有一个竖着呢?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对呀,这无关紧要,反正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一条叫长,一条叫宽。

那么这两个长方形实质上怎样的?
师:是呀,实质上是同样的长方形,只是放的位置不同,我觉得还可以斜着放。

其实,我们只能拼出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3,宽是1。

(电脑演示:将3个同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接着出示了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师:这样的4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也只能拼出一个吗?请说出该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是呀,除了长是4,宽是1的长方形,还有吗。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正方形也属于长方形,所以,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
《素数和合数》课堂实录:
师:(电脑出示3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用这样的3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生1:我能拼出两个长方形。

师:说说是怎样的两个长方形?
生2:是横着的一个,还有竖着的一个。

师:横着的是长方形的长是几?宽是几?
生3:长是3,宽是1。

师:还有一个呢?
生4:还有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宽也是1。

[学生中发出“啊”的声音,以表示不同意这种说法。

有些学生帮忙纠正说“长是1,宽是3”。

师:这无关紧要,反正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一条叫长,一条叫宽。

师:同学们,这两个长方形实质上怎样的?
生5:实质上是同样的长方形,只是放的位置不同。

一个横着放,一个竖着放。

师:是呀,我觉得还可以斜着放。

其实,我们只能拼出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3,宽是1。

(电脑演示:将3个同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接着出示了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师:这样的4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象后举手回答。

生6:1个。

师:也只能拼出一个吗?请说出该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7:长是4,宽是1。

生8:我认为还有1个,它的四条边都是2。

(话音刚落,学生中议论开了)
生9:我认为她说的是对的,因为正方形特殊的长方形。

师:正方形也属于长方形,所以,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生10:两个。

…………
3.3.1复述法
采用复述的方法来体现师生互动,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复述的形式向评委传递课堂信息,以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

它采用的关联语句可以
(1)“正如刚才同学们说的那样,我们知道了……”
(2)“这位同学的意见(看法)是……”
《素数和合数》课堂实录:
师:(电脑出示3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用这样的3个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生1:我能拼出两个长方形。

师:说说是怎样的两个长方形?
生2:是横着的一个,还有竖着的一个。

师:横着的是长方形的长是几?宽是几?
生3:长是3,宽是1。

《素数和合数》模拟上课:
师:(电脑出示3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用这样的3个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这位同学说能拼出2个不同的长方形,谁能说说是怎样的两个长方形?
师:那位同学说横着一个,竖着一个,那么横着的是长方形的长是几?宽是几?
师:哦,它们原来是同样的长方形
3.3.2评价法
采用评价的方法来体现师生互动,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巧妙的评价,从而向评委传递课堂信息,以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

它采用的关联语句可以:
(1)“对呀,我们知道了……”
(2)“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好,他采用的……”
(3)“真了不起,这位同学居然……
师:也只能拼出一个吗?请说出该长方形的长和宽。

生7:长是4,宽是1。

生8:我认为还有1个,它的四条边都是2。

(话音刚落,学生中议论开了)
生9:我认为她说的是对的,因为正方形特殊的长方形。

师:正方形也属于长方形,所以,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生10:两个。

师:是呀,除了长是4,宽是1的长方形,还有吗。

[用稍一定顿表示学生的回答]
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正方形也属于长方形,所以,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
真实上课《因数和倍数》片断——练习
1、谁是谁非。

(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4×5=20,4是因数,20是倍数。

……………………………………()(2)18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3)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
(4)1是1、2、3、4……的因数。

……………………………()
模拟上课《因数和倍数》片断——练习
实物投影展示:
1、谁是谁非。

(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在括号里画“×”。


(1)4×5=20,4是因数,20是倍数。

……………………………………()(2)18最大的因数和最小的倍数,都是它本身。

……………………………()(3)3.6÷4=0.9,所以3.6是4的因数。

……………………………()
(4)1是1、2、3、4……的因数。

……………………………()
反馈:教师指着(1):刚才这位同学说这是“×”的,谁能说说理由。

师:对呀,因数和倍数表示的是两数之间的关系……
注意点:要有选择性的反馈,能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的习题要重点反馈,切忌面面俱到,因为我们只有20分钟的上课时间。

3.3.3板书法
采用板书的方法来体现师生互动,通过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从而向评委传递课堂信息,以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

真实上课《因数和倍数》片断——练习
……
三、探求因数和倍数
1.求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3,5,18,30,36。

你能从中任意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口头回答
师:你能说出18的因数吗?
生试说,师板书……
模拟上课《因数和倍数》片断——练习
……
三、探求因数和倍数
1.求一个数的因数。

(1)师[展台展示3,5,18,30,36]。

你能从中任意选择两个数说一说它的因数有哪些?师:你能说出18的因数吗?
师:是呀,18的因数有[边说边板书:18的因数:1、2、3、6、9、18]
3.3.4归纳法
采用归纳的方法来体现师生互动,通过对学生的众多的回答进行归纳概括,从而向评委传递课堂信息,以达到“有效”互动的目的。

它采用的关联语句可以:
(1)“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有的……有的……”
(2)“刚才大家发言很热烈,有的……有的……”
……
真实上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片断]
[在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跟什么有关时,学生思考讨论后]
师: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跟底有关。

生2: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跟高有关。

生3: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跟边有关。

生4: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跟两边的夹角有关。

……
模拟上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片断]
[在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跟什么有关时,学生思考讨论后]
师:大家能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刚才大家发言很热烈,有的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跟底有关,有的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跟高有关,有的认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跟边有关,有的平行四边形面积可能跟两边的夹角有关……
真实上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片断]
[结课]
师:这一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生2:我会计算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3:我懂得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拼成一个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长方形的长,高就是宽
生4:……
师:看来这一课大家的收获很大……
模拟上课——平行四边形面积[片断]
[结课]
师:这一节课大家学到了什么?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看来这一课大家的收获都很大,不仅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仅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会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一些问题。

几点建议:
(1)多种方法灵活运用;
(2)结合板书;
(3)使用展台;
(4)使用姿态语
(5)注意时间的控制(机动内容)
3.4流畅的课堂——优秀模拟上课的灵魂
3.4.1思维流畅
3.4.2语言流畅
3.5自如的教态——优秀模拟上课的保证
3.5.1自信
模拟上课时,老师一上讲台就要有充分的自信,给别人的第一感觉是这个老师精神状态不错。

然后你开始像正常上课那样进行,话不一定要多,但是每句话每个字都要说清楚响亮,而且最好要有停顿和变化。

尽量避免出现无意义的行为或胆怯的表现,而且不要有过多的口头禅。

3.5.2激情
课堂的生命是什么?是情!是学生的学习热情,是教师投身课堂的激情。

然而,在模拟课堂上,如果教师没有一点感情,说话声音很轻,语调平平淡淡,似乎是催眠曲。

教师没有感情,又怎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死气沉沉的课堂会有什么教学效果?
对于“模拟上课”,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只要我们执着走下去,终点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