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十三章单元质量评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十三章
单元质量评估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瓜亚基尔市位于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斯河西岸,建于1535年,初为当地最大的渔村,现为该国最发达的工业城市(全国半数以上的工矿企业集中于此)和最大的港口。

下图为瓜亚基尔市及其港区地理位置图(黑点表示港口仓储区)。

据此完成1~3题。

1.瓜亚基尔市早期建城考虑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商业贸易繁荣
C.水陆交通便利
D.军事战略防御
2.瓜亚基尔港仓储区规划在港区南端,主要是因为这里( )
A.距离工业区较近
B.社会知名度高
C.远离城市居民区
D.交通通达度高
3.某国一艘载有货物的深吃水船舶要在瓜亚基尔港卸货,最佳的进港时间是
( )
A.7~11月份高潮位前进港
B.12月~次年6月份低潮位前进港
C.7~11月份低潮位后进港
D.12月~次年6月份高潮位前进港
【解析】1选D,2选C,3选D。

第1题,瓜亚基尔市建于1535年,在城市西部的台地上陈设着古炮台,说明早期瓜亚基尔市军事战略防御地位十分重要。

因此,早期建城主要考虑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军事战略防御,保障城市的安全和发展。

第2题,港口仓储区是港口城市的重要功能区,主要用来存放不同类型的进口货物,由于经常存储易燃、易爆、有毒等物质,因此,港口仓储区一般要远离城市居民区,多位于城市远郊。

第3题,通常深吃水船舶对水位要求较高,需要在高水位时间段进出港湾。

雨季时,流域降水量大,河流水位高,利于深吃水船舶出入港口;河流港湾常受潮流周期性顶托作用,河道涌水水位高,流速慢,利于深吃水船舶出入港口。

瓜亚基尔港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受赤道低气压带南移的影响,每年12月~次年6月份瓜亚基尔港所在地区为雨季,河流水位较高。

故该深吃水船舶应选择在12月~次年6月份雨季时和高潮位前进港最好。

下图中的甲、乙两国,一个是所在大洲的第二大花卉出口国,另一个有“木材之国”的美誉,是世界著名的木材出口国。

据此回答4~6题。

4.下列关于甲、乙两国自然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都是中部低、四周高
B.都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
C.甲国气候凉爽,乙国气候湿热
D.都处于板块交界附近,多地震
5.乙国大宗货物的进出口不是通过河流而是取道从布拉柴维尔通向海洋的铁路,其主要原因是( )
A.铁路运输速度快,方便大量花卉的快速出口
B.铁路运距更短,可扩大木材的出口量
C.河流下游多瀑布,不能成为出海通道
D.减少货物进出口对途经国家的影响
6.2015年,图中的“木材之国”作出了原木出口量不得超出原木产量15%的限制,其原因或目的是
( )
①延长木材产业链,扩大就业
②国内原木短缺
③提高原木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④特大洪水对原木运输造成了巨大冲击
⑤保护森林资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4选C,5选C,6选D。

第4题,甲国水系呈放射状且西部河流流入海洋,说明该国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山间高原,海拔高,虽纬度低,但气候凉爽;乙国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乙国不在板块交界处附近。

第5题,由图可知,图中河流下游有瀑布群,不可能成为出海通道,故不能通过河流运输进出口货物。

第6题,结合材料及乙国气候湿热可知乙国为“木材之国”,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不存在原木短缺的问题;洪水不会只影响原木的进出口而不影响原木生产这个环节;原木生产附加值低,产业层次低,吸纳的就业人口少,且大量出口原木会加剧森林资源的破坏。

河北承德市双滦区,一座座工业厂房正拔地而起,以前满目的低丘、缓坡已变身为集中连片、错落有致的“坡地工业”区。

近几年,承德市通过山地整治,累计新增建设用地近万亩。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多地在打造坡地工业区。

据此完成7、8题。

7.我国多地发展“坡地工业”的主要原因是( )
A.山地面积大
B.人均耕地少
C.工业用地不足
D.坡地地下水充足
8.承德双滦区大量发展“坡地工业”,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缓解了坡地的水土流失
B.缓解了城区的交通压力
C.使城市人口向坡地转移
D.提高了企业的集聚效应
【解析】7选C,8选D。

第7题,坡地利用难度相对于平地大。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许多城市面临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

在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下,“坡地工业”可以缓解工业用地不足问题。

第8题,坡地开发会加重水土流失;坡地工业区所利用的土地大多为低丘、缓坡地,对城区交通影响不大;坡地工业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工业用地,所致人口流动规模较小;企业在空间上聚集于坡地工业区,增强了企业的集聚效应。

梅关古道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古驿道。

历史上,梅关古道是广东省和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之一。

下图示意梅关古道与关楼景观,据此回答9~11题。

91340206
9.“庾岭寒梅”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探梅胜地之一,梅花有“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景。

影响梅花次第开放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条件差异
B.降水条件差异
C.光照条件差异
D.热量条件差异
10.梅关是一座古老的关楼,位于梅岭之巅,是岭北与岭南分界线,游客每到此处,都要在关口两侧分别留影。

关楼留影效果最佳是在( )
A.清明节傍晚,南侧
B.劳动节日出,北侧
C.端午节日落,南侧
D.元宵节中午,北侧
11.梅关古道现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遗迹,造成这一职能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
A.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B.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C.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D.社会政治的发展演变
【解析】9选D,10选B,11选C。

第9题,影响梅花开放有光照条件和热量条件,一座山的南北两侧光照条件相差很小,但是在冬季,由于山脉阻挡北部寒冷气流,南北两侧温度相差很大,所以影响梅花次第开放主要原因是热量条件差异。

第10题,清明时节该地日落西北,傍晚南侧光线不佳;劳动节日出东北,北侧光线好;端午节日落西北,傍晚南侧光线不佳;元宵节日出东南,北侧光线不好。

第11题,梅关古道是古代主要交通要道,由于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梅关古道作为交通要道的地位越来越小。

【加固训练】
读下图,回答(1)、(2)题。

(1)比较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乙地降水季节变化幅度比甲地大
B.甲地冬季降水大于乙地夏季降水
C.气温年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D.年平均气温甲地大于乙地
(2)关于甲、乙两地降水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降水多时,与西南季风有关
B.乙地降水多时,与东南信风有关
C.两地降水少时,与副热带高压有关
D.两地降水多时,与风带移动有关
【解析】(1)选D,(2)选D。

第(1)题,比较甲、乙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可见,两地降水变化幅度相似,季节相反,甲地冬雨少。

比较甲、乙两地气温曲线可知,甲地年均温高于乙地且温差较小。

第(2)题,甲地降水主要是当地夏季西北季风带来,乙地降水主要是盛行西风带来的,均与风带的移动有关。

二、非选择题(共5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30分) 91340207
黑角是刚果共和国第二大城市、经济中心、重要出海口,位于国境西端,大西洋东岸,人口约30万。

1934年刚果—大西洋铁路修通至此后迅速兴起,后修建人工港(图中M处),是刚果及乍得、中非、加蓬等国部分物资的进出口门户。

2016年2月20日,中国路桥集团与该国签署了建设黑角新港(图中N处)项目商务合同。

(1)分析黑角老港选址在M处的原因。

(2)分析黑角新港不在老港的基础上扩建,而是选址老港北部N地的原因。

(3)简述该国规划建设黑角新港的积极影响。

(4)针对新港地区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港口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解析】第(1)题,本小题考查港口选址的区位条件分析,主要从海域条件和陆域条件两个角度分析。

第(2)题,黑角新港地址距离老城区较远,可用地空间大,同时建设期间不影响老港的正常运行。

第(3)题,规划建设黑角新港的积极影响主要从缓解交通压力,带动经济发展角度分析。

第(4)题,新港沿海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

需要防范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答案:(1)港区位于海湾内部,避风,风浪小利于船舶航行和停泊;等深线密集,水深利于船舶航行;(是刚果及乍得、中非、加蓬等国出海口,)经济腹地广阔;刚果—大西洋铁路与内陆相连,可实现陆海联运,交通便利;依托于黑角市修建(或港区位于沿海平原),陆域平坦开阔。

(2)在北部建设,空间大,可实现港口的大规模发展;不受原有港口条件限制,可建设一个现代化设施齐全的港口;港口建设期间可保证原有港口的正常通航(或分散港区缓解老港区运输压力)。

(3)缓解黑角老港运输压力问题;推动临港产业集聚(带动港口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黑角、刚果及中西非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4)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13.(能力挑战题)(2018·宁德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
凤堰梯田位于陕西省南部。

乾隆年间,湖南长沙移民见此地气候湿润,森林茂密,与江南相似,于是游说当地农户共同开垦,并逐渐完善梯田灌溉系统。

凤堰梯田主要位于山前冲积扇,在修筑初期,常发生前一天灌满水,第二天就出现干涸的情形,其后先民采用措施加以解决。

该梯田现为我国北方省区面积最大的古水稻梯田,已成为旅游胜地。

下图示意凤堰梯田位置及景观。

(1)说明凤堰梯田水源条件较好的原因。

(2)推测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及先民采取的主要措施。

(3)分析梯田对当地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

(4)就发展旅游业对凤堰梯田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当地同学持有正反两种不同的看法,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凤堰梯田水源条件较好的原因,可以从风向、地形、植被、河流等方面回答。

第(2)题,梯田修筑初期易干涸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流水、下渗、坡度等方面回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夯实底土。

第(3)题,梯田对当地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可以从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平整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等方面回答。

第(4)题,旅游业对凤堰梯田的影响可从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角度分析,并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答案:(1)该地谷地开口朝东南,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多;周围森林茂密,涵养水源能力强;河流多,地表水丰富;水渠众多,灌溉系统完善。

(2)原因:土质疏松,孔隙大,地表水易渗漏;坡度较大,地下水流速快;坡地地下水埋藏较深。

措施:夯实底土。

(3)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平整土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其他耕作方式相比,水土流失较轻,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梯田成为农业文化景观,利于发展旅游业。

(4)有利:旅游业发展带来收入,可以增大投入,维护修缮梯田;有利于增强保护意识。

(或不利:由于农业收入较少,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员减少,梯田逐渐荒废;旅游人员增加,污染加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