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岁的际遇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岁的际遇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和识记,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汇。
2.学习课文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材料安排精当合理的写法。
3.学习作者热爱知识,热爱学习,积极进取,渴望创造的精神;
【自学天空】
一、学习准备
1.你向往北大吗?对北大了解多少,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文章以“十三岁的际遇”为题,如果以“我的学习”或“我爱北大”为题,不好吗?
之所以要写这个际遇,因为对于作者的一生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北大是“自七岁起便结识便热爱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和我“永远无法分割开来”,简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来自于“十三岁的那次不寻常的际遇”。
3.文章可划分为几个部分?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文章分为独立的三个部分,用空行空开
第一部分(1—3):写“我”进了北大,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第二部分(4—13):写“我”在北大三年里的学习和收获;
第三部分(14-18):抒发“我”对北大的热爱之情。
这样三个部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从过去写到现在,从现在写到未来;从初识写到进校,从校内的三年生活再写到对北大的赞美歌颂。
4.“不系之舟”的含义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把自己比作“不系之舟”的意思是:作者是不会像永远靠在避风港湾的小船一样,而是要积极的驶向大海,去干一番大事业。
这个比喻坚定无悔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进取的雄心和建功立业,报答母校的情怀。
一、查查工具书,完成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呜咽()徜徉()
安恬()撷取()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①而且,在白驹过隙的弹指一瞬,这已是我来到北大的第三个秋天。
白驹过隙:
②我喜欢由这些亲切的手牵引着走上令人耳目一新的通幽曲径。
通幽曲径:
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⑴北大就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
(比喻)
⑵纷扬的白雪里,依希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迸溅的
清脆笑声。
(比喻)
⑶自从小心翼翼佩戴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心中珍藏的梦想。
(排比)
⑷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声音,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
(拟人)
4.“是的,我是一只不系之舟,曾经那样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里,但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向往大海的波涛。
”这句话中:
“不系之舟”指的是作者自己;
“未名湖的臂抱”指的是北大的学习生活;
“大海的波涛”指的是北大以外更广阔的天地。
5.辨词填空。
(1)升起涌起
①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风景,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悄悄在孩子心中。
②我紧闭着嘴,心头种近乎绝望的感觉。
(2)沉淀凝聚
①千言万语,有时只能为这最浓最浓的几行。
②两年里积攒下来的那么多话,竟全部悄悄
了下来。
【助读点拨】
1.课文哪部分内容集中叙写了“十三岁的际遇”?用两个最能体现作者心路里程的字,概括作者7岁到16岁的四个生活剪影。
16岁感悟北大不胜凉意茫然若失
2.课文写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目的是什么?
3.两年的北大生活使作者对北大有了深刻而丰富的认识,你能说说北大是如何深刻地影响着作者的成长的吗?
北大的书:400多万册图书开始让作者几乎感到绝望,如那个哭泣的小女孩一样感到自己的浅薄,慢慢的,作者在书的世界里心情变得沉静、愉悦、安详。
北大的人:北大学生的敏感、纯洁、机智与生机勃勃让作者感受到北大特有的清新自由的气氛。
北大的老师让作者第一次懂得了老师二字真正的涵义:严谨治学,诚恳做人。
4.请谈谈学习完课文后的感受。
【学后记得】
【自我检测】
阅读下文,完成1—8题。
才进校门,高年级同学就带着我们参观北大图书馆。
当时,好像还看了一个介绍图书馆的纪录片。
入学之初那句颇为雄壮的誓言——“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在图书馆大楼的映衬下骤然显得苍白无力。
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400多万册图书!实在难以想像。
而其中我所读过的,大概连这个数学的最小的零头都不到吧!不知怎么,我回忆起了1983年在青岛过夏令营时发生的一件事情:记得那时灯已熄了,我们在黑暗里躺在床上,随意聊着天儿。
我和领队的那个女老师正说得津津有味,我上铺的女孩子却忽然哭了起来。
我们惊讶地问她怎么了,她呜咽着答道:你们知道那么多,可我什么也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师的谈话早忘得一干二净了,可那个女孩子的呜咽反倒长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
当我随着面孔尚未记熟的新同学一起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似乎刚刚理解了那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抽泣的女孩……
自从小心翼翼地佩戴上那枚白色校徽起,北大就不再是照片上的影像,不再是车窗外一掠而过的建筑,不再是小女孩子心中珍藏的梦想,而是需要用全部清醒的意识来对付的;不折不扣的现实了。
假如一生可以划分咸许多阶段,那么与北大的际遇,便是又一个新的开始。
可不,是开始——做得荚得有点迷离的梦,开始对从未涉足过的世界进行探寻。
当我在图书馆里一排一排落上了些许灰尘的书架间徜徉,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
有时,并不急着翻检借阅,只在书垛给我留出的窄窄小径上慢慢地走来走去,以目光抚爱每册图书。
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沉默的语言,向我发出低低的絮语和呼唤。
渐渐地,我的心情也变得和它们一样:沉静,愉悦,安详。
就这样,简单而又美好地,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永恒的小女孩子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子,从这里微风吹拂的窗口,透进纯洁的真理之光。
宇宙与人开始以全新的面目呈现在我眼前,我开始思索,开始怀疑,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北大为我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在这令我惊喜的天地里,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
1、用一句话简要的概括选文的内容。
北大图书馆给“我”的巨大影响。
2、“我不仅为北大感到骄傲,也要让北大为我感到自豪”这两句雄壮“誓言”的意思是“我”所向往热爱的北大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都著名的大学,“我”为之感到骄傲,“我”要在北大学有所成并做出成绩,为北大增光添彩,让北大因为有“我”这样的学生而自豪。
3、“我紧闭着嘴,心头涌起一种近乎绝望的感觉”如何理解“涌”字的含义?
“涌”写出作者此时感慨之多之快,自责、愧疚和渴望学习等各种复杂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
4、作者在北大图书馆面前为什么会想起过夏令营时的小女孩来?
当年那个小姑娘的感觉也正是“我”此时的感觉。
由理解那位因无知而抽泣的小姑娘而表现出“我”的渴望学习。
5、同在北大图书馆,为什么作者一开始感觉“几乎绝望”后来又感觉“沉静、愉悦、安详”? 开始时感到“绝望”是因为400多万册近似天文数字的藏书,展示了知识海洋的浩瀚,“我”觉得自己的“誓言”难以实现。
后来变得“沉静、愉悦、安详”是因为随着学习的深入,作者
觉得北大为她“展示了一个动人的新世界”,同时也感到了“誓言”的可行性。
6、作者怎样评价自己与北大朝夕相处的整整两年的时光的?从选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如:北大为一个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拥抱……之光。
7、选文的第四自然段使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抒发了作者对北大由衷的热爱和赞美。
8、“我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有一副轻灵的翅膀,摆脱这沉重的肉体的束缚,在无际的天空自由地飞翔!”请你仿写一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盼。
我渴望,渴望,渴望。
【延伸阅读】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
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
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阴下打个盹儿……他爱那棵树,那棵树也爱跟他玩。
时光流逝,小男孩逐渐长大,不再来树下玩了。
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
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不再爬树了。
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
”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这样你就有钱了。
”男孩手舞足蹈,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男孩摘了苹果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树很伤心。
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
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
我要做工养家,我要盖房子来住。
你能帮我吗?”“抱歉,我没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
”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
树心满意足地看着男孩的背影,然而,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回来。
树再次寂寞和难过。
一个盛夏,男孩回来了,树雀跃万分。
树说:“和我一起玩吧!”
“我很伤心,我越来越老了,我想去划船,让自己悠闲一下。
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用我的树干造一条船吧。
你可以开开心心地想划多远就划多远。
”男孩锯下树干,造了一条船。
他划船而去,很久没有露面。
终于,多年以后,男孩又回来了。
树说:“抱歉,我的孩子,可惜我现在什么也没法给你了。
没有苹果给你吃……”男孩回答道:“我也没有牙去咬了。
……”“没有树枝给你爬……”“我老得再也爬不动了。
”“我实在什么都给不了你……我唯一留下的就是我枯老的树根了。
”树流着泪说。
“我实在再也没有什么需要了,只是有个地方歇一下就好了。
经过了这么些年,我太累了。
”男孩回答道。
“好吧,老树根是歇脚的最好地方了。
来吧,坐在我身上歇歇吧。
”男孩坐了下来,树开心得热泪盈眶……
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
树是我们的□□。
……
1.认真阅读全文,你认为文章最后一段的方框处,应填入的恰当词语是:C
A.一生B、财富C、父母D、家
2.简要说说小男孩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才回到苹果树下的。
3.品读文中划线处,你读出了“树”的什么精神?
4.读完全文,请谈谈你的收获。
(提示:从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
5.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文章写个结尾(也可议论、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