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荷花美的诗句 古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写荷花美的诗句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衍生注释:
“毕竟”表示到底、终究的意思。

“四时”在这里指春夏秋冬四季。

“接天”描绘出莲叶无边无际,与天相接的壮观景象。

“无穷碧”形容莲叶的碧绿,范围广阔没有尽头。

“映日”指映照在阳光下。

“别样红”强调荷花在阳光映照下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艳丽红色。

二、赏析:
这首诗开篇就点明了时间是西湖的六月,强调此时的风光独特。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诗人用“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构建出一幅极其宏大而艳丽的画面。

莲叶无边无际,一片碧绿,一直延伸到天边,而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红得格外耀眼。

这种描写让我们仿佛能看到那满湖的莲叶荷花,感受到西湖六月的盛景,色彩对比强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

他是南宋著名诗人,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浅近明白,富有幽默情趣,被称为“诚斋体”。

四、运用片段:
我和朋友一起去公园的荷塘游玩,那景色真的让我想起了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朋友说:“你看这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真像杨万里诗里写的那样,好像都要接到天边去了。

”我回应道:“是呀,还有这荷花,在阳光下面红得那么鲜艳,简直就是诗中的画面。

”那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古人描写的精妙之处,杨万里真的是把荷花之美写到了极致啊。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一、衍生注释:
“泉眼”指泉水的出口。

“惜”是爱惜的意思,这里将泉眼拟人化,仿佛泉眼舍不得细细的水流。

“晴柔”指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小荷”就是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尖尖角”形象地描绘出荷叶刚长出时的形状,尖端是很尖的角状。

二、赏析:
这首诗小巧玲珑,充满了情趣。

前两句写泉眼和树阴,“无声惜细流”和“照水爱晴柔”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了无生命的事物以情感。

后两句将焦点转到小荷和蜻蜓上,刚刚露出尖尖角的小荷就有蜻蜓站立其上,这一画面生动而有趣,动静结合,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美感,让读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三、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

他的诗取材广泛,贴近生活,擅长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又富有韵味。

四、运用片段:
那天我和妹妹在村子里的小池塘边玩耍,妹妹突然指着池塘兴奋地说:“哥,你看那荷叶才冒出来一点点,就有蜻蜓停在上面了。

”我笑着说:“这就像杨万里诗里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啊。

你看这小池塘虽小,但是充满了生机呢。

”妹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这诗写得真有趣,感觉就像在说这个小池塘一样。

”我心想,杨万里可真是个观察细致的诗人,能把这么小的一个场景写得这么生动。

《采莲曲二首·其二》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一、衍生注释:
“罗裙”是一种质地稀疏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一色裁”表示像是用同一种料子裁剪而成,这里指荷叶与采莲女的罗裙颜色相同难以分辨。

“芙蓉”即荷花。

“向脸”朝着脸的方向。

二、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角度很独特。

前两句将荷叶与采莲女的罗裙相比,荷花朝着采莲女的脸开放,这样的描写巧妙地将人与景融合在一起。

后两句“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更是妙笔,采莲女进入荷塘后,因为荷叶荷花与她们的着装相似,就好像融入了其中看不见了,直到听到歌声才知道有人在里面。

诗人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妙的氛围,展现了江南采莲的独特风光。

三、作者介绍: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他的诗以七绝见长,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而他的宫怨诗和送别诗等也都写得情真意切,意境深远。

四、运用片段:
我和小伙伴们去参加一个荷花主题的民俗活动,活动中有采莲表演。

看着采莲女们划着小船进入荷塘,我突然就想起了王昌龄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我对小伙伴说:“你看,那些采莲女的裙子和荷叶好像是一体的,荷花还朝着她们的脸开呢,就像诗里写的一样。

”小伙伴惊叹道:“真的呢,这画面太美了,王昌龄写得好生动啊。

”这时候我才深刻地感受到诗歌能把景色和人物描绘得如此鲜活。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一、衍生注释:
“田田”形容荷叶茂盛的样子,荷叶层层叠叠,非常茂密。

二、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简单而富有韵味。

“江南可采莲”点明了地点和活动,“莲叶何田田”描绘出荷叶的繁茂,仅仅这两句就勾勒出江南水乡莲叶茂盛的画面。

后面几句“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通过描写鱼在莲叶间嬉戏的场景,反复地强调鱼的游动方向,给人一种欢快、灵动的感觉,也从侧面烘托出江南水乡采莲时的热闹和生机。

三、作者介绍:
《江南》是一首乐府民歌,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负责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所以这首诗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但它反映了古代江南地区人民的生活风貌。

四、运用片段:
有一次我去江南旅行,在水乡看到一片荷塘。

那荷叶长得密密麻麻的,我就想起了“莲叶何田田”。

然后我看到荷叶下有好多鱼游来游去,我就兴奋地对身边的当地大叔说:“大叔,这就像那首诗里写的‘鱼戏莲叶间’啊。

”大叔笑着说:“是啊,我们江南的荷塘一直都是这样,充满生机呢。

”我心里想,这首古老的诗真的把江南荷塘的美和活力写得很到位,虽然作者不知道是谁,但是能流传这么久,肯定是因为它写得太真实太美好了。

《苏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一、衍生注释:
“燎沉香”是指点燃沉香。

“溽暑”指闷热潮湿的暑气。

“侵晓”指临近拂晓。

“窥檐语”指在屋檐下窥视并鸣叫。

“宿雨”指昨夜的雨。

“风荷举”形容荷叶在晨风中亭亭玉立的样子。

“吴门”指苏州。

“长安”这里代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芙蓉浦”指荷花塘。

二、赏析: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堪称名句。

清晨,荷叶上昨夜的雨水被初升的太阳晒干,水面上的荷叶清润圆正,荷叶在晨风中一一挺立起来,这一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地刻画了荷叶荷花的姿态,画面感极强。

下阕则由眼前的荷花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词人远离故乡,看到荷花就想起故乡的荷花塘,情感真挚深沉。

三、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北宋著名词人。

他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他的词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其词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

四、运用片段:
我在北方的一个城市工作,夏天的时候特别闷热。

有一天清晨我去公园散步,看到荷塘里的荷叶在风中挺立,荷叶上还有水珠被阳光照着,我一下就想到了周邦彦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我跟同事说:“你看这荷叶荷花,就像周邦彦写的一样美。

”同事说:“是啊,不过这也让我有点想家了,不知道家里的荷塘是不是也这么美。

”我就说:“这就跟周邦彦写的一样,看到荷花就容易想家呢,他当时也是远离故乡,看到荷花就想起故乡的芙蓉浦了。

”我觉得周邦彦真的很厉害,能把荷花的美和思乡之情结合得这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