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
《<教育新理念>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教育的书,叫《教育新理念》,真的是让我感触
颇多。
这书里提到的很多观点,都和咱们平日里对教育的理解不太一样。
比如说,传统的教育可能更注重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们死记硬背那些
公式、定理。
但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不能只是填鸭式的,得激发学
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就拿我身边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我有个小侄子,上小学三年级。
有
一回,学校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写
一篇观察日记。
这可把小侄子给难住了,他皱着眉头跟我说:“姑姑,我不知道该
选啥植物,也不知道咋观察。
”我就跟他说:“咱们就选绿豆吧,容易
发芽,好观察。
”
于是,我们找了个小碗,抓了一把绿豆放进去,加了点水。
第一天,绿豆没啥变化,小侄子还有点失望。
我就跟他说:“别着急,这变化得
慢慢来。
”
到了第二天,小侄子一起床就跑去看绿豆,兴奋地大叫:“姑姑,
姑姑,绿豆变大了,有些还破皮了!”我过去一看,还真是,那些绿豆
吸饱了水,变得圆滚滚的,有几颗的外皮都裂开了,露出了一点点白色的芽尖。
接下来的几天,绿豆芽长得飞快。
小侄子每天都认真地记录着绿豆芽的变化,什么“今天又多长了几毫米”“有的芽弯弯的,像小钩子”。
他还画了图,标上了日期和长度。
可是,过了几天,小侄子的热情好像有点消退了。
我问他怎么了,他说:“每天都这样看,有点无聊了。
”我一想,这可不行,得让他继续保持兴趣。
我就跟他说:“咱们来给绿豆芽创造不同的环境,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小侄子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问我:“怎么创造呀?”我说:“咱们把一部分绿豆芽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部分放在阴暗的地方,再一部分用湿布盖起来,看看它们谁长得快。
”
小侄子立马行动起来,找了几个盒子,把绿豆芽分开放好。
接下来的日子,他观察得更仔细了,还不停地问我:“姑姑,为什么在阳光下的绿豆芽叶子是绿色的,在阴暗处的是黄色的呢?”“为什么用湿布盖着的长得没有那么高呢?”
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和他一起查资料、找原因。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小侄子不仅对植物的生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学会了自己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这件事,我就想到了《教育新理念》里说的,教育应该是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发现,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我们不能只告诉孩子“是什么”,更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
就像小侄子观察绿豆芽,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作业,随便看看,写几句应付了事,那他可能什么都学不到。
但因为我们一起给他创造了更多的探索机会,让他自己去思考、去尝试,他就真正地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鼓励的重要性。
每当小侄子有一点新的发现,我都会表扬他观察得仔细,想法很独特。
这让他更有信心和动力去继续探索。
再想想我们的教育,如果老师和家长总是批评孩子这做得不好,那做得不对,孩子可能就会变得胆小、不敢尝试。
但要是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肯定,他们也许就能发挥出更大的潜力。
还有啊,教育也不能太死板。
不能规定孩子必须按照一个模式去学习、去思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兴趣,我们得因材施教,让他们能在自己喜欢的领域里发光发热。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们真的得改变一下对教育的看法和做法了。
不能再一味地追求分数和成绩,要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教育新理念》这本书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认识,也让我在小侄子观察绿豆芽这件小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好的教育应该是
什么样的。
希望以后我们的教育能越来越好,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