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类别简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高度 稳定
重症耐药G杆菌感染
肾毒性
大
降低 基本无毒
第四代 更强 更强 更稳定
同上
无毒
15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 多为皮疹、荨麻疹、发热等;过敏性休克罕见; 与青 霉素有交叉过敏。
2. 肾毒性:第一代多见;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注意:避免与肾毒性的药物合用 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
3. 胃肠反应:口服头孢氨苄、头孢克洛 4. 其他:低凝血酶原血症、二重感染等
16
非典型-内酰胺类抗生素
药物分类:
1
2
3
4
17
(一)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1、抗菌谱广,作用强,对多数G+、G-菌有效
对厌氧菌是-内酰胺类中作用最强者 2、不仅对-内酰胺酶高度稳定,且有抑酶作用 3、易被肾脱氢肽酶降解,需与此酶的特异性抑
制剂西司他丁合用
4、临床用于G+、G-菌及厌氧菌所致
如絲裂霉素、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10)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
如环孢素
7
按其作用特点可分以下4类:
繁殖期 杀菌剂
静止期 杀菌剂
速效 抑菌剂
慢效 抑菌剂
青霉素及
头孢菌素 等-内酰 胺类
如氨基 糖苷类
如四环素 类、氯霉 素及大环 内酯类
如磺胺类
8
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
常见不良反应
表现: 药疹、血清病、过敏性休克(最严重)等 预防:(1)严格掌握适应症
的感染
18
(二)头霉素类 头孢西丁 头孢美唑
1、抗菌谱广,对G-杆菌作用强,对厌氧菌高敏
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敏感性差,对铜绿假单 孢菌无效;
2、用于G-菌和厌氧菌所致的感染
19
(三)氧头孢烯类 拉氧头孢
1、抗菌谱广,作用强、持久,与第三代头 孢菌素相似
2、对厌氧菌尤其脆弱类杆菌作用强
20
( 四)单环-内酰胺类抗生素 氨曲南
不适当的联合用药:注意配伍变化和药物相互作用。 不合理的给药方法:如氨基苷类抗生素不可直接静推。
(4)避免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选用敏感率较高的药物, 还要避免频繁的更换或中断抗菌药物等。
34
LOGO
35
分布良好, 第三代、四 代头孢菌素 穿透力强, 分布广,可 透过血脑屏 障
主要经肾脏 排泄
12
常用头孢菌素的分类
第一代:头孢噻吩 头孢唑啉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第二代:头孢呋辛 头孢孟多 头孢克洛 头孢丙烯 第三代: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头孢他定 头孢哌酮 第四代:头孢匹罗 头孢吡肟 头孢利定 头孢噻利
30
食品的原因:
个别地方的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在鸡、鸭等
饲料中掺杂抗生素,有的养鱼户为了减少鱼 病发生,建鱼塘时在塘底撒上一层喹诺酮类 抗生素。一方面动物、禽类体内残留的抗生 素会转移到人体,另一方面,动物、禽类产 生的耐药菌也会传播给人类。国际上是严格 禁止人畜共用相同抗生素的。动物产生耐药 性后,它的耐药质粒通过接触可很快传播给 人类。
3
抗生素发展史
---1928年英国弗莱明(Fleming)发现青霉素(penicillin) ---1938年英国化学家钱恩和物理学家弗洛里(Florey)等解 决了青霉素G的化学提纯并进行了动物实验,使其抗菌活力 提高了几千倍 ---1940年青霉素G经临床实验,疗效显著。成为第一个临 床应用的抗生素 ---1952年白兰德利(Brandle)和玛格德尔(Margreiter)发 现青霉素V ---1953年青霉素V用于临床
28
患者的原因:
一位患普通感冒的患者,医生给她检查后,开了20元
左右的药。这位患者很不高兴,要求开抗生素,要求 输液。医生说,绝大多数感冒都是病毒性感染,对免 疫功能正常者,根本不需要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可以 杀死病菌,却不能杀灭病毒。感冒是自限性疾病,自 身产生抗体可以中和病毒而痊愈。但我国许多人缺乏 医学知识,对滥用抗生素的危害知之甚少,门诊时经 常有患者点名要抗生素,而且越贵越好,越高档越好, 也是造成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
(2)询问过敏史:过敏史者禁用;其他过敏慎用 (3)注射前皮试:初次使用,停用24h以上,更换
批号,阳性者禁用; (4)避免饥饿时用药或局部用药; 专用注射器,
药物新鲜配制; 注射后应观察30min;
(5)作好抢救准备——器材和肾上腺素 ;
9
治疗 :一旦发生,及时抢救
(1)立即肌内注射0.1%肾上 腺素0.5~1ml,临床症状无改 善者,再重复一次;严重者可 稀释后静注或静滴AD;心跳 停止者,可心内注射; (2)及时对症治疗:吸氧或 人工呼吸、起搏、纠正水电解 质紊乱; (3)需要时,加用糖皮质激 素、H1受体阻断药以增强疗 效和防止复发;
31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1)选择有效药物: 首先要掌握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务必使所选药物的抗菌 谱与所感染微生物相适应(最好做药敏试验)。 例如:青霉素的抗菌谱主要包括一些球菌和某些革 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链球菌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重要 病原菌,它对青霉素保持敏感,所以应选用青霉素。 还要考虑药动学,即各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的特性。 例如:青霉素一般不透过血脑屏障,但在脑膜受损时, 通透性增加可通过脑膜而应用于中枢感染。
26
在我国导致滥用抗生素有多方 面的原因:
1.医生的原因 2.患者的原因 3.社会原因 4.食品的原因
27
医生的原因:
虽然每一个医生对抗生素都有处方权,但并
不是每一个医生都懂得合理使用抗生素。有 的医生对使用抗生素适应症掌握不严,在临 床上不重视病原学检查,仅凭经验使用抗生 素。有的不了解各类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特 点,在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及间隔时间等方 面很不规范。个别医生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违背职业道德,给患者开许多根本不需要的 高档抗生素,不仅加重了患者的负担,更主 要的是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新的伤害,加速 了耐药菌的产生。
LOGO
抗生素及临床合理使 用
1
Antibiotics
抗生素
抗生素定义 抗生素的发展史
抗生素的分类 在我国导致滥用抗生素有多方面的原因: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2
抗生素定义
抗生素(antibiotics)是 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 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 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 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 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 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 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中 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 半合成的化合物。
2.抗菌谱 G+菌:作用不及第一代和第二代 G-菌:强于第一代和第二代 铜绿假单胞菌及厌氧菌:有较强作用
3. 酶稳定性: 对多种_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4. 不良反应: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24
第四代头孢菌素
1. 抗菌谱:对G+菌和G-菌作用均高效 2.酶稳定性:对β_内酰胺酶尤其是超广谱质粒、
染色体介导的酶稳定 3.不良反应:无肾脏毒性
4
抗生素的分类
5
从广义上可分为十大类:
(1) -内酰胺类
是指分子中含有-内酰胺环的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均属此 类。此外还包括非典型(新型)-内酰胺类等5小类,即碳青烯类、头 霉素类、单环类、拉氧头孢类、 -内酰胺酶抑制剂,还有青霉烯类将
问世。
(2)氨基糖苷类
如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妥布霉素等
1、对G-杆菌高敏, G+球菌、厌氧菌耐药,
为窄谱杀 菌剂
2、对G-杆菌产生的-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3、用于G-需氧菌所致感染
21
(三)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第一代头孢菌素
1. 体内过程:组织穿透力差,脑脊液浓度低; 2. 抗菌谱:对G+菌(含耐药金葡菌)作用强 2~4 代
对G-菌作用弱 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无效 3. 酶稳定性:对青霉素酶稳定,
29
社会的原因:
在国外,抗生素药品是不允许作广告的。在
我国,药品生产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大众 媒介大量刊播抗生素广告,言过其实,夸大 其治疗作用,极大地误导了消费者,致使很 多患者“跟着广告走”,对滥用抗生素起了 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初,国家药品监督局 和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处方药广 告审查管理工作的通知》,严禁处方药在大 众媒介做广告,尤其是“封杀”铺天盖地的 抗生素广告,实在是利国利民之举。
10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 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7-ACA),与青霉素类 抗生素化学结构相同之处是均有一个β _内酰胺环, 与青霉素相比它有如下特点:
1、抗菌谱广,作用强 2、对-内酰胺酶稳定 3、过敏反应发生率低
11
体内过程
吸收
分布
排泄
一般口服吸收差 ,需肌注或静注 给药 但某些头孢 菌素如:头孢氨 苄、头孢克洛 可口服 ,头孢噻 吩只宜静注。
(3)四环素类
四环素、土霉素、强力霉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 )等
(4)氯霉素类
66
从广义上可分为十大类:
(5)大环内酯类
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6)林可霉素
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7)其他抗生素
如去甲万古霉素、 磷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斯沃)
(8)抗真菌抗生素
如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
(9)抗肿瘤抗生素
2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联合用药
第1类(繁殖期杀菌剂) 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第2类(静止期杀菌剂) 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等
第3类(快效抑菌剂) 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大环内 酯类等
第4类(慢效抑菌剂) 如磺胺药、环丝氨酸等
1+2 :协同作用,如内酰胺 类抗生素与氨基糖甙类联 合使用
先1后3:影响不大 先3后1:拮抗作用 2+3:累加或协同作用 3+4:累加作用 4+1:有时累加作用 4+2:毒性累加作用
但对_内酰胺酶稳定性 2~4代头孢 4. 不良反应:有肾毒性
22
第二代头孢菌素
1. 抗菌谱 G+菌: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稍逊; G-菌:比第一代强; 部分厌氧菌:有效 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2. 酶稳定性:对多种_内酰胺酶稳定 3. 不良反应:肾毒性较第一代降低
23
第三代头孢菌素
1.体内过程: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入脑 脊液; t1/2延长
13
半合成头孢菌素分类
第四代 抗菌活性更强,尤其对G+,对产 染色体酶的细菌有效,穿透力高。
第三代
对G+的抗菌效能普遍低于第一代(个别品 种相近),对G-的作用较第二代更为优越。
第二代
对G+抗菌效能与第一代相近或较低,对G-的作用 较为优异。主要特点为:抗菌谱广。
第一代
对G-的β-内酰胺酶抵抗力较弱,较易产生耐药性。
32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2)给药次数与滴注时间: 1)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每日1~2次,维持疗效12~24 h。 2)时间依赖性抗菌素:要求分次给药,适当延长滴注时
间,使有效血药浓度时间延长,增强抗菌(3)防止不良反应:不适当的增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 均可导致药物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
14
各代头孢菌素的特点
药名
抗菌谱
G+ G-
第一代 强 弱
铜绿假单胞菌 及厌氧菌无效 第二代 强/较弱 稍强 铜绿假单胞菌 无效,对部分 厌氧菌有效
第三代 弱 强
铜绿假单胞菌
及厌氧菌有效
酶稳定性
用途
青霉素酶稳定 耐青霉素 -内酰胺酶差 金葡菌感染
多种 -内酰 产酶耐药G胺酶稳定 杆菌感染;
敏感G+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