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试题 语文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韶关市2024届高三综合测试(二)(答案在最后)
语文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和
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
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

材料一:
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自然和人文景观历来备受欢迎,而文学景观在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当代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但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的关系学界鲜有论及,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窥探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具体表征和深层意蕴。

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

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

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

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

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

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

比如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

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

比如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颢登楼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

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

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朓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

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使文学景观的内涵不断丰富。

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

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更多的文学作品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

这些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并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然后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

文学景观呈现一定的美感特征,蕴含着前人的情感体验,而由文学景观唤起的记忆又往往再借助文学来表达。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云:“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孟浩然与诸子游览岘山,拜谒羊公碑,这些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其感慨万千,遂写下这一首著名的诗歌。

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岘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也留下相关诗篇。

由此可见,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之间血脉相连,文学景观是文学家的创作素材,文学作品也依托文学景观而不断丰富。

既然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共生共长,故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就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文学景观的丰富内涵可以激发作家创作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文学景观往往包括
多层文化隐喻,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分布各地的文学景观,可以激发游人、作家对自然风光、人文胜迹、文学经典的热爱,从而不断创造新的作品以传承文脉,同时也激发民族情怀与家国情怀,尤其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背景下,可以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

此外,文学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有利于促进地方文化、旅游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为当代弘扬和发展地方文化、深挖和延续地方文脉提供积极的指导与借鉴。

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存在,故而随着文本的不断经典化,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

充分重视文学景观,重点提升旅游文化,对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摘编自李惠玲《古典文学与文学景观的双向互动》)材料二:
景观具有多个层级,因而具有多重价值。

有地理的价值,历史的价值,以及哲学的、宗教的、民俗的、建筑的、雕塑的、绘画的、书法的价值,有的甚至还有音乐的价值,如江西湖口县的石钟山。

但是这些价值都不及文学的价值。

如果没有文学的价值,景观往往无由彰显。

一个著名的文学景观,其价值往往是多方面的,但其最重要的价值还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景观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虚拟文学景观,一种是实体文学景观。

所谓虚拟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作品中描写的景观。

大凡能够让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可视性和形象性的土地上的景、物和建筑,都可以称为虚拟文学景观。

所谓实体文学景观,是指文学家在现实生活中留下的景观。

大凡能够让现实中人看得见、摸得着,与文学家的生活、学习、工作、写作、文学活动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都可以称为实体文学景观。

我们常说的文学景观,一般指的是实体文学景观。

凡是著名的文学景观,都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和经济价值。

文学景观既是人们的一个登临游览之所,一个引发思古之幽情的地方,一个激发文学的灵感与才情的地方,也是一个吸引旅游开发和投资的地方。

文学地理学者还认为,文学景观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是人们怀念故国、寄托乡愁的一个重要媒介和载体。

通过文学景观,人们可以找回在全球化、城市化的浪潮中迷失的自己,可以找到回家的路。

(摘编自曾大兴《论文学景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学景观与古典文学血脉相连,存在由表及里的相互依存相互推动关系。

B.文学景观的生成需要一定外在条件,但都离不开名人因素或者名篇因素。

C.相关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凝固为集体记忆,人们借文学景观找到归属感。

D.文学景观不仅具有审美的价值,也有其它价值,可以推动旅游事业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综合效应生成的文学景观包含更复杂的文化隐喻,内涵更丰富,更有鉴赏价值。

B.兼具空间性与时间性的文学景观,成为该地的文化符号后,才有旅游开发价值。

C.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景观,如果是作者生活、写作的地方,也可称实体文学景观。

D.一个景观可以没有地理的、哲学的或者音乐的价值,但是不能没有文学的价值。

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苏州寒山寺,建于南朝时期,自唐代诗人张继题《枫桥夜泊》诗后,该寺名声大振。

B.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而改名西湖,便蜚声天下。

C.潇湘八景在明代成为著名的文学景观,此后无数文人墨客都痴迷于潇湘八景诗的创作
D.韶关风采楼是为纪念北宋名臣余靖而建,楼名取自赞美余靖的诗句“更加风采动朝端”
4.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对概念间关系的图示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B. C. D.5.为什么当下各地非常重视对文学景观的保护与研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他回来了
柯岗
这是一九四七年九月中旬的一个夜晚。

山里实在黑,走在白马后边的人,往往当自己的胸脯碰上了马屁股的时候,才知自己并没有掉队。

二十一团在这一夜的行军序列中,是全军的后卫。

队伍不断地跑跑停停,这是因为天黑,路滑,常常有人不自觉地拉长了距离的缘故。

虽然前面不断地传来“跟上!”“跟上!”的口令,然而这种现象始终很难消灭。

后面有人压着嗓子吵起来:
“快走!快走!你怎么不跟上呢?”
“老子掉进田里啦!你急啥?”
“可不敢掉队呵!后面有敌人,你没看队伍走多快?”
“谁掉队啦?”管理主任一面往后走,一面问。

“供给处的挑夫王德胜。

”不知是谁这样顺口回答着。

管理主任仍旧向后走。

“王德胜!爬起来了没有?担动担不动?”管理主任拉长嗓音问。

“起来了,担动了!你放心走吧!”王德胜回答着,开始用尽吃奶的力气,拼命追赶队伍,小担子在肩膀上咯吱咯吱地响着,好像有人在他的耳朵边低声说:“王德胜:你是好战士,你是翻身农民,大家相信你,叫你挑着公家的一百七十万冀币①、二百万蒋币②、三十块银洋。

”于是他越发着急了,他觉得他肩上的担子几乎完全失掉了重量,只是路太小,太滑,天太黑,差不多走不到五十米,就要有一只脚掉进田埂下面的淤泥里。

就这样,他一气跑了十几里路以后,实在累了,打算坐下来休息两三分钟再走。

但当他把担子放下之后,忽然静得可怕,一点也听不见“跟上,跟上!”的命令了,连马蹄踩进泥坑里的声音也没有了,他发现自己掉队走错了路。

细雨迷蒙着漆黑的山道,雨丝在桐子叶上聚成了水珠,“滴嗒,滴嗒”地滑落下来。

往哪里去找队伍呢?他确实有些着急了。

他担心两包钱会淋湿,心里也明白要想马上找到一个村子是不可能的。

他很想找到一座小庙,哪怕是小得连人也进不去,只要能把两包钱放进去就行;要不然,这样淋到天明,都会湿透的。

但,小庙又到哪里去找呢?
他无可奈何地把担子上那用油布包得方方正正的两包钱取下来,并排放在路边,然后又用自己的袖子把油布上面的水擦了一下,便一屁股坐在钱包上,两手紧紧握着扁担的中间,笔直地竖在脸前,接着就把脑袋往手上一靠,意思好像是说:反正我现在是不能走了,索性等天明,但是千万不能把钱湿透!
这一夜,王德胜觉得比一年还长。

黎明的时候,雨停了,阴云渐渐炸开缝来,东方泛起鱼肚白。

他现在知道他昨夜把方向走错了,本来是向南的,可是他向了东。

他挑起了担子,离开了道路,向左穿过没腰的荒草,攀登着生满小树的高山。

在一座浓密的杉树林里,他找到一个相当隐蔽的石缝。

他把扁担和钱包都放在石缝的顶里边,迅速用石块盖起来,然后自己坐在口上。

他决定等到下午再下山,免得自然
景观文学景观人文景观文学景观实体文学
景观人文景观实体文学
景观自然景观
碰到敌人和土匪,晚上顺公路走。

他感到困得很,想睡觉,但又怕有土顽来,怎么办呢?他用双手扶着额角想了半天,然后把两颗炸弹的火索统统拉出来,挂在衬衣钮子上,把炸弹挂在胸膛上,用外衣包着,再用皮带在外面拴起来,而后侧身睡了。

他想:如果土顽在他没有醒来的时候到了跟前,只要他们一拉他的衣裳,炸弹就会响的,叫他们也不能活。

就在这种情况下,王德胜甜蜜蜜地睡熟了。

太阳从杉树的叶子上滑过去,在他那湿透了的军衣和帽子上,在他那圆脸、宽肩和露在袖口外的棒棰似的粗胳膊上,划着一条条的花纹。

确实,这一天,全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王德胜带着这么一担子公款,在这里得到了平安的睡眠。

他做了一个梦:他已经回到了团里,管理主任把他挑的钱拿出来,买了好几口肥猪,大家在会餐,许多人和平时一样,把一些实在太腻人的肥肉块子,都往他的碗里送,他张着大嘴不停地嚼着。

但忽然一不小心,自己咬住了自己的舌头。

他醒来了,太阳已经偏西。

王德胜弄好担子,束紧皮带,顺着公路往南赶。

突然啪的一声,一颗子弹从头顶飞过,两个着便衣持步枪的土顽从树林里窜了出来,冲到王德胜身边。

“不准动!”他们之中的一个,用枪威胁着王德胜,就动手解他的外衣,待另一个家伙正要解皮带的时候,那个解衣服的人突然连声喊着:“炸弹!炸弹!”回头就跑。

解衣带的家伙并不知道炸弹在哪里,也跑了。

王德胜趁势抽出一颗炸弹,朝他们的屁股投去,然后迅速冲向树林深处,在一条十分曲折的羊肠小道上继续向南行进。

转眼功夫天就黑了,他加快了行进速度,一气走了八十里。

拂晓,他饿得有些不能支持,坐下去几乎起不来。

刚咬牙站起,前边忽然打起机关枪来,声音很近,子弹嗦嗦地穿着树枝。

他已经发现,前边山根下就是公路,路东是自己的队伍,路西是白军。

从这里下去,过了公路,跳进田里,就能回到自己的队伍。

王德胜丢掉竹扁担,把两包钱捆在一起,像背包一样紧紧地绑在背上。

弄好了鞋带子,拴紧了皮带,右手提着炸弹,火索已经挂在指头上,弯着身子走到小路转弯处,顺着没有路的山坡冲下去。

天大亮的时候,王德胜像泥人一样,被这里的警戒部队护送到自己的团部里来。

他站在管理主任的门口,用他那高亢的鲁西口音喊着:“报告!”刚把右脚跨进门槛,他就大声说道:“担子丢了,可是三百七十万零三十元在这里!”
管理主任马上拉住了他那沾着很多汗泥的双手。

(有删改)[注释]①冀币,当时解放区用的,冀南银行的纸币。

②蒋币,蒋管区用的,所谓法币。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军过程中,有战士叮嘱“可不敢掉队呵”,由此可以看出该战士对战友的关心以及
形势的紧张。

B.管理主任拉长嗓音问“担动担不动”,担心王德胜难以完成任务,说明他心里不认可
王德胜的能力。

C.王德胜在山上“甜蜜蜜地睡熟了”,全然不顾可能会有敌人前来袭扰的风险,可见他
当时确实疲惫。

D.在解放战争的诸多大场面中,小说记叙一名战士掉队又归队的小故事,意在表现王德胜的独特性。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士们只有当胸脯碰上马屁股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并没有掉队,写出了夜晚之黑,也为后面王德胜的掉队埋下了伏笔。

B.王德胜路遇两个着便衣持步枪的土顽这一突发事件,表现了归队途中的凶险,使情节产生波澜,也丰富了人物的形象。

C.小说对王德胜的动作描写细腻丰富,如睡觉前“拉”“挂”“包”“拴”等词,表明他
是一名经验丰富、行动利索的战士。

D.小说与茹志鹃的《百合花》均以解放战争为背景,用清新淡雅的语言将故事写得诗意盎然,表达对解放军战士的赞美。

8.小说标题“他回来了”是对故事结局的交代,你从中可以读出哪些情感?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5分)
9.小说善于利用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

材料一: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

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

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

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

君子则不然。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

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朋党论》)材料二:
孔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欤?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臣始读此书,疑其太过,以为鄙夫之患失,不过备位而苟容。

及观李斯忧蒙恬之夺.其权,则立二世以亡.秦;卢杞忧怀光之数其恶,则误德宗以再乱,其心本生于患失,而其祸乃至于丧邦。

孔子之言,良不为过。

是以知为国者,平居必常有忘躯犯颜之士,则临难庶几有徇义守死之臣。

若乎居尚不能一言则临难何以责甚死节人臣苟皆如些天下亦曰殆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如和羹,同如济水。

故孙宝有言:“周公大圣,召公大贤,犹不相悦,著于经典,两不相损。

”晋之王导,可谓元臣,每与客言,举坐称善,而王述不悦,以为人非尧舜,安得每事尽善,导亦敛袵谢之。

若使言无不同,意无不合,更唱迭和,何者非贤?万一有小人居其间,则人主何缘知觉?
(节选自苏轼《上神宗皇帝书》)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
若平居尚不能A一言B则临难C何以责D其死节E人臣E皆如此天下亦曰殆哉。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幸,文中指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的“幸”意思相同。

B.引,文中是援引之意,与班固的《苏武传》中“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字意思不相同。

C.夺,文中指抢夺,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的“夺”字意思相同。

D.亡,文中指使……灭亡,与贾谊的《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一句的“亡”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因志趣相同而结为“朋”,小人则因利益相同才结为“朋”,欧阳修对此有不同看法。

B.君子看重道义、忠信、名节,他们互结为“朋”,取长补短,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

C.人品鄙陋的人为了保全功名,什么事情都能做得出来,苏轼认为孔子这一观点言过其实。

D.客人对王导的言论均表赞同,王述认为人非圣贤,不可能尽善尽美,他的看法被王导接
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

(2)其心本生于患失,而其祸乃至于丧邦。

14.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君子”的特点。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小题。

送陆子履学士通判宿州
梅尧臣
雷雨初过草木新,汴堤杨柳绿阴匀。

已看画舸逐流水,不惜长条折与人。

淮境秋传蟹螯美,郡斋凉爱蚁醅醇。

睢南莫久留才子,宣室归来问鬼神①。

[注]①《汉书·贾谊传》:文帝思谊,征之。

至,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谊具道所以然之故。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清新明丽、生意盎然的雷雨初霁景象,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B.诗句“不惜长条折与人”表达了诗人在送别陆子履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C.颈联实写美酒佳肴相伴的生活场景,意在委婉劝诫陆子履要勤于政务。

D.诗中既有现实之景,又有想象之境,虚实结合,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16.本诗尾联和李商隐诗句“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都用了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的典故,二者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念奴娇·过洞庭》中,描写作者衣衫单薄、安然泛舟的句子是“,”。

(2)《离騷》中“,”这两句表明了屈原为追求理
想即使九死一生也不后悔的决心。

(3)小华受邀回到母校分享学习心得,他引用古人的名句“,”,劝勉同学们虚心向他人学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那是难忘的一晚。

在海边临时搭起的简易舞台上,一群穿着渔家彩衣的女子,载歌载舞。

她们的歌声,仿佛带着海水的味道,时而粗犷狂放如A,时而悠扬深情如微波荡漾,此起彼伏,宛若天籁,在深邃幽蓝的夜空久久回响,B。

我想到了王勃的《滕王阁序》:①“渔歌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这生动惊艳的一幕,令我。

汕尾渔歌来自海上生活的昼民。

开门见水色,闭户闻涛声,昼家人彼此的交流主要通过歌声,他们用歌声互通信息,表达情意,驱散寂寞,激励精神。

情有所感,心有所动,迎风踏浪间,且吟且颂,发声成歌,正所谓
..“来航去舶,擢歌相闻”。

久而久之,渔歌成为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表达。

1927年,②“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出版了《疍歌》一书,将被他评价为③“表情真切、音律谐美”的渔歌以文字记载下来,④“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蛋家渔歌,被世人进一步了解。

不少音乐名家创作的歌曲,都曾从中汲取养分。

20世纪80年代,一首《军
港之夜》一夜之间风靡全国。

直到来到这里,我才知道其旋律来源于汕尾渔歌。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所谓”与文中加点的“所谓”,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要忠于自己的感受,所谓感受,就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他讲了很多,但我听后却感到不知所谓,不明白他想说什么。

C.譬如他的亲事,我们倒替他干着急,他自己却好像无所谓。

D.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

20.文中序号标注的四处双引号,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处的是(3分)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

过去10年,全球范围内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率增加了13%。

在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精神不佳的风险在所有年龄段人群中最高。

①,如可以减轻抑郁、焦虑等。

然而,不同的锻炼方式在不同人群中②。

研究团队经过长期探索,具体分析了锻炼的频率、时长、类型和强度与不同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人群精神健康的关联,并进一步量化了运动量与精神健康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研究发现,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和从不喝酒、抽烟的人群来说,游泳或使用健身器材这类锻炼方式与精神健康的相关性更强。

其中,对于老年人而言,每周至少6次55分钟中等强度的健身器材锻炼最为有益。

此外,和没有慢性病的群体相比,运动量越大、精神不佳的风险越低这一关联性,在慢性病患者中更显著。

在运动量相同的情况下,保持不抽烟、不喝酒等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群,精神不佳的风险比抽烟、喝酒的人群更低一些。

该研究可基于工作场所、学校、社区和家庭等各种环境,为不同性别、年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的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个性化锻炼策略,帮助人们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6分)
22.小明的大伯平时会抽烟、喝酒,去年退休了。

小明听父亲说,大伯不适应退休生活,最近有一些焦虑、抑郁。

请你以小明的身份给大伯写一条短信,短信中根据材料第二自然段内容向大伯提出针对性建议,帮助他改善精神状态。

要求语言简洁、流畅、得体,不超过70个字。

(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教育家陶行知在《读书与用书》一文中指出:“与其说‘读书’,不如说‘用书’。

书里有真知识和假知识。

读它一辈子不能分辨它的真假;可是用它一下,书的本来面目便显了出来。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