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射线评片201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1、评定的基本要求 (1)底片质量要求,
(2)评定环境、设备的要求,
(3)评片人员条件要求. (4)相关知识的要求
4
1.1底片质量要求
⑪ 灵敏度:从定量方面而言,是指在射线底片
可以观察到的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 定性方面而言,是指发现和识别细小影像的难易 程度。在射线底片上所能发现的沿射线穿透方向 上的最小尺寸,称为绝对灵敏度,此最小缺陷尺 寸与透照厚度的百分比称为相对灵敏度。用人工 孔槽,金属丝尺寸(像质计)作为底片影像质量 的监测工具而得到的灵敏度又称为像质计灵敏度。 要求:底片上可识别的像质计影像、型号、规格 、 摆放位置,可观察的像质指数(Z)是否达到标 准规定要求等,满足标准规定为合格。
在暗室中可识别的黑度范围
射线照相影象 对比度△D
lg△D
△Dmin
在平常室内可识别的黑度范围 D
图
观片环境亮度对缺陷或象质计图象识别的影响
12
观片灯最大亮度和照射后透过底片的亮度
在射线底片上能否识别或者辨认出缺陷或象质计的影象,取决于影象在 底片上形成的黑度差ΔD(即照相对比度)与界限识别对比度ΔDmin之间的 关系。所谓的界限识别对比度是指能被观片者所辨认的最小黑度差。当使 用亮度为L0的观片灯时,对应于线径为d的金属丝的影象对比度ΔD与该亮 度下的界限识别度ΔDmin的关系如图所示的两条黑实线;当采用亮度为L″0 (L″0>L0′)的观片灯时,ΔD的数值不变,而该亮度下的界限识别度 ΔDmin变成如图所示的虚线。这也就是说,当观片灯亮度增加时,能识别的 底片黑度范围扩大了。
1.3评片人员要求:
(1)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并通过法定部门考核确认具有 承担此项工作的能力与资格者,一般要求具有RT—Ⅱ 级资格证书人员担任。 (2)具有一定的评片实际工作和经验。并能经常到现场参 加缺陷返修解剖工作,以丰富自己的评片经验和水平。 (3)应具有一定的焊接、材料及热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4)应熟悉有关规范、标准,并能正确理解和严格按标准 进行评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5)评片前应充分了解被评定的工件材质、焊接工艺、接 头坡口型式,焊接缺陷可能产生的种类及部位及射线透 照工艺情况。 (6)具有良好的视力,校正视力不低于1.0,并能读出距离 400mm处,高0.5 mm间隔0.5 mm一组的印刷字母。
17
②观片条件对识别度的影响:
A.底片黑度与识别度的关系:在低黑度区域。识别度 ΔDmin变化不大,在标准黑度区域内(1.5~4.0),识 别度ΔDmin随着底片黑度的增大而提高,在高黑度区 域(≥4.0)ΔDmin随底片黑度增大而降低,即高黑度底 片对细小金属丝观察不利。所以底片黑度过高或过低 都不利于金属丝影像的识别。 B.观片灯亮度与识别度的关系:增大观片灯亮度能增大 可识别金属丝影像的黑度范围。 C.环境亮度对识别度的关系:周围光线使人眼感觉到 的底片对比度变小,从而使得可识别的黑度范围减小, 识别度下降。
1
主要内容
1、评定的基本要求; 2 、评片基本知识;
3、焊接缺陷在底片上的影像特征的辨认;
4、底片上各种非缺陷影像的识别;
5、底片的缺陷影像定性、定量规定和级别 评定。2源自评片工作一般包括下面的内容:
1)评定底片本身质量的合格性; 2)正确识别底片上的影像; 3)依据从底片上得到的工件信息,按照 验收标准或技术条件对工件质量作出定; 4)记录和资料。
16
(2)表观对比度与观片条件
①表观对比度:是指那些对显示缺陷不起作 用的所有光线(Ls),如室内环境光线、底 片上缺陷周围的透过光线等,进入眼体,会 使人眼辨别影像黑度差能力下降,这种下降 的黑度差值ΔDa,称为表观对比度,从式中 ΔDa≈0.434(ΔD/1+N’),(式中N’=Ls/L)看出 Ls 越大,N’就越大,即ΔDa越小。所以应尽量 避免那些对显示缺陷不起作用光线进入眼中。
10
1.2评片环境、设备等要求:
⑪ 环境:
要求评片室应独立、通风和卫生,室温不易过高 (应备有空调),室内光线应柔和偏暗,当底片评定 范围内的黑度D≤2.5时,为保证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 的亮度应不低于30cd/m2 (坎德拉/平方米) ,室内亮度 应在30cd/m2为宜。当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D>2.5
时,为保证透过底片评定范围内的亮度应不低 于10cd/m2,室内亮度应在10cd/m2为宜。室 内噪音应控制在<40dB为佳。在评片前,从阳 光下进入评片室应适应评片室内亮度至少为 5~10min;从暗室进入评片室应适应评片室内 亮度至少为30s。
11
评片室内观片环境亮度对缺陷或象质计的图象识别的影响
7
⑬ 标记: 底片上标记的种类和数量应符合有关标准 和工艺规定,标记影像应显示完整、位置正确。 常用标记分为识别标记:如产品编号、焊接接 头编号、部位编号和透照日期。返修后的返修 标记和扩大检测比例的扩大标记;定位标记: 如中心定位标记、搭接标记等;上述标记应放 置距焊趾不少于5mm。 (搭接标记的检查:纵向和横向焊缝100%透照的 底片应检查搭接标记是否符合要求,以防止漏检)
15
1.4相关知识要求
⑪人的视觉特性:人在较暗的环境中对黄 光最敏感,其次是白色,橙色或黄绿色, 而对红光、蓝紫色光都不敏感。人眼难以 适应光强不断变化的环境,光强不断变化 会使人视觉敏感度下降,人眼极易疲劳。 通常情况下,人眼的目视分辨率是,点状 为0.25mm,线状为0.025mm。太小要借助 放大镜观察。
22
2.1.1影像重叠
影像的每个点都是物体的一系列点对射线衰 减产生的总结果,或者说是物体一系列点的影像 的重叠。 因此射线检测所得到的影像,是把一个立体 物体表现在平面上,因此,物体质量、结构等方 面的情况,在射线检测的影像上将重叠在一起。 这样,当从不同方向进行射线检测时,对同一物 体得到的影像可以不同。 影像的重叠性使得物体中不同位置的缺陷, 在射线检测的影像上可能表现成一个缺陷,这给 射线检测影像的判断带来困难。
由下图可知,在暗淡室内观察线径为d的金属丝影象时,若 底片黑度为D,影象对比度为ΔD,则其关系可用凸形实线来表示; 假如观片环境的亮度比较大时,底片黑度D不变,而影象对比度 则由虚线所示。由此可明确地观察到底片能识别的黑度范围缩小。 在实际评片时需要能在比较大的黑度范围内对底片进行评定。因 此JB4730标准规定评片室光线应暗且柔和。评片人员在评片前应 经历不少于30s的暗适应时间。
20
综上所述,一张合格底片的要求是: 1)标记齐全; 2)黑度在规定的范围之内; 3)像质指数符合要求; 4)无影响评片的的缺陷
21
2 评片基本知识:
2.1投影的基本概念:
用一组光线将物体的形状投射到一个平面上 去,称为“投影”。在该平面上得到的图像,也 称为“投影”。投影可分为正投影和斜投影。正 投影即是投射线的中心线垂直于投影的平面,其 投射中心线不垂直于投射平面的称为斜投影。射 线照相就是通过投影把具有三维尺寸的试件(包 括其中的缺陷)投射到底片上,转化为只有二维 尺寸的图像。由于射线源,物体(含其中缺陷)、 胶片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角度变化,会使底片 上的影像与实物尺寸、形状、位置有所不同,常 见有放大、畸变、重叠、相对位置改变等现象。
Ⅰ区 不能识别 Ⅱ区 能识别范围 Ⅲ区 不能识别
lg△D(△Dmin)
△D △Dmin
D
图
金属丝的影象对比度,界限识别对比度和底片黑度D之间的关系
19
(3)评片的基本条件与工作质量关系:
①从底片上所获得的质量信息: A.从底片上获得缺陷的有无、性质、数量及分布情况等。 B.获得缺陷的两维尺寸(长、宽),沿板厚方向尺寸可用黑 度大小表示。 C.能预测缺陷可能扩展和张口位移的趋向。 D.能依据标准、规范对被检工件的质量做出合格与否的评价。 E.能为安全质量事故及材料失效提供可靠的分析凭证。 ②正确评判底片的意义: A.预防不可靠工件转入下道工序,防止材料和工时的浪费。 B.能够指导和改进被检工件的生产制造工艺。 C.能消除质量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③良好的评判条件,是底片评判工作质量保证的基础。 A.评片人的技术素质是评判工作质量保证的关键。 B.先进的观片仪器设备是评判工作质量保证的基础。 C.良好的评片环境是评判人员技术素质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
5
⑫ 黑度:
为保证底片具有足够的对比度,黑度不能 太小,但因受到观片灯亮度的限制,底片黑度 不能过大。根据JB4730标准规定,国内观片灯 亮度必须满足观察底片黑度Dmin≥2.0。 底片黑度测定要求:按标准规定,其下限 黑度是指底片两端搭接标记处的焊缝余高中心 位置的黑度,其上限黑度是指底片中部焊缝两 侧热影响区(母材)位置的黑度。只有当有效 评定区内各点的黑度均在规定的范围内方为合 格。
8
XXX XXX XXX XXX XX XX
XXX
9
⑭ 伪缺陷: 因透照操作或暗室操作不当,或由于胶片, 增感屏质量不好,在底片上留下的缺陷影像,如 划痕、折痕、水迹、斑纹、静电感光、指纹、霉 点、药膜脱落、污染等。上述伪缺陷均会影响评 片的正确性,造成漏判和误判,所以底片上有效 评定区域内不允许存在有干扰缺陷影像识别的伪 缺陷影像。 ⑮ 散射: 照相时,暗袋背面应贴附一个“B”铅字标记, 评片时若发现在较黑背景上出现较淡“B”字影像 (浅白色),则说明背散射较严重,应采用防护 措施重新拍照,若未见“B”字,或在较淡背景出 现较黑的“B”字,则表示合格。
6
底片评定范围内的黑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A级:1.5≤D≤4.0; AB级 2.0≤D≤4.0; B级:2.3≤D≤4.0; 透照小径管或其它截面厚度变化大的工件时,经 合同各方同意,AB级最低黑度可降低至1.5,B级最 低黑度可降低至2.0。 采用多胶片技术时,单片观察 时单片的黑度应符合以上要求,A级允许以双片叠加 观察,双片迭加观察时单片黑度应不低于1.3。对评定 范围内黑度D>4.0的底片,如有计量检定报告证明所 用观片灯的亮度能满足要求,并经合同各方同意,允 许进行评定。
在观片灯亮度Lo' 时线径可识别的黑度范围 l 增至Lo''时, 观片灯亮度 増 可识别的黑度范围
观片灯亮度Lo''时的△Dmin
lg△D
观片灯亮度Lo'时的△Dmin 对应于线径d的△D D (Lo''>Lo')
图 影象在底片上形成的黑度差ΔD与界限识别对比度ΔDmin之间的关系
13
⑫ 设备
①.观片灯:其主要性能应符合JB/T7903,应有足够的光强 度,能满足评片要求,确保透过黑度为≤2.5的底片后可见光度应 为30cd/m2,即透照前照度至少应≥9,487 cd/m2;透过黑度为 >2.5的底片后可见光度应为10cd/m2,即透照前照度至少应 ≥3,200 cd/m2。亮度应可调,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且噪音应 <30dB。观片时用遮光板应能保证底片边缘不产生亮光而影响 评片。 ②黑度计:应具有读数准确,稳定性好,能准确测量4.5以 内的透射样品密度,其稳定性分辨力为+0.02,测量值误差应 ≤±0.05,光孔径要求小于等于1.0mm为佳,黑度计至少每6个 月校验一次,标准黑度片至少应每两年送法定计量单位检定一 次。 ③评片用工具:放大镜应为2至5倍,有0—2cm长刻度标 尺。评片人可借助放大镜对底片上缺陷进行细节辨认和微观定 性分析,高倍易产生影像畸变而不采用。评片尺,应有读数准 确的刻度,尺中心为“0”刻度,两端刻槽至少应有200 mm, 14 尺上应有10×10、10×20、10×30 mm的评定框线。
18
能否识别或辨认出底片缺陷影像主要取决于影像黑度ΔD (照相对比度)与界限识别对比度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导 致出现两种情况,即在∣ΔD≥ΔDmin∣时,缺陷影像可以识别; 而在∣ΔD<ΔDmin∣时,缺陷影像不能识别。以金属丝像质计为 例,金属丝影像的对比度,界限识别对比度和底片黑度D之间的 关系,如图所示,可以发现在Ⅰ区和Ⅲ区由于ΔD<ΔDmin,所以 不能识别金属丝的影像,在Ⅱ区的黑度范围内,由于ΔD ≥ΔDmin,所以能够识别。通常认为随着底片黑度和观片灯亮度 的增加,整个图形会要向右侧移动,识别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