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意外事故的预防及处理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意外伤害,是指幼儿在园期间或幼儿离园集体活动而处于幼儿园管理范围内(如春游、秋游、节假日庆祝活动等)突然发生的各种事件或事故对人体所造成的损伤。

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是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最不愿看到的。

意外伤害总是频频发生,每每让教职工束手无策。

意外伤害不仅对幼儿园教学、管理和师幼生活秩序构成威胁,而且会严重损害幼儿园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生存与发展,更对伤害幼儿及家人的身心造成极大的摧残。

李岚清同志对教育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访谈录里面有这样一段话:“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一
阵阵心痛。

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

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谈何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
放在工作的首位。

”所以,抓好幼儿的安全保护工作,是做好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教职工必须有强烈的安全意识,重视安全管理和对幼儿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教育,这样才能使幼儿园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才能保证教职工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安全地成长。

意外事故虽然是一种突发性的事件,但是作为一种有发生发展规律的“疾病”,
是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的。

如何有效预防幼儿在园意外事故的发生是幼儿园面临的新课题。

幼儿园应创设安全的环境,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教师责任意识,提高幼儿安全意识,努力将幼儿意外伤害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

1.创设安全的环境
首先,园舍的设计是否合乎安全标准。

如每个班级是否有独立的盥洗室,楼梯所能容纳的最多人数是多少,楼梯的数量和宽度是否合适。

运动场地的大小、平坦性是合适宜,大型户外活动器材周围是否设有软地或保护软垫,等等。

其次,是否重视活动室内的安全问题。

如,活动区域内的人数是否过多;物品的摆放是否合理,儿童是否需要到其他活动区域拿取剪刀等危险物品;地板和地砖表面是否过硬或过滑,等等。

幼儿园还应准备灭火器、沙包、水桶等消防设备,并通过演习使幼儿具备在保教人员的带领下机警镇静地应付意外事件的能力。

此外,幼儿园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可请专职人员负责检查项目,包括防火设备、道路安全、车子的保养与维修、特殊活动场所(图书室、教室、升旗台、操场上所有游戏器材、游泳池、仓库、厨房、厕所等),做到随时发现,随时修复。

2.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幼儿园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制度体系,如幼儿接送、饮食卫生、安全保卫、消防设施等都应建立管理制度,每项制度都要有责任人负责执行。

幼儿园还应建立责任网,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同时将幼儿园的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
行为规范等汇总成书面材料,人手一册,让全体教职员工明白自己的职责。

还应制定处理意外伤害事故的操作程序,操作程序包括事发前的措施、事发中的对策、事发后的反思。

保教人员制定和执行相应的安全计划,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保证活动的安全性。

保教人员在制定计划时,应思考活动方式是否适合幼儿,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哪些危险,需要什么特殊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此时,适当参阅过去的意外事故记录、教玩具的安全使用说明,能够帮助保教人员更加全面合理地制定活动计划。

保教人员还可在活动前与幼儿讨论玩法及其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而制订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规则。

在活动过程中,保教人员必须严格监督幼儿执行规则的情况。

保教人员可以用鼓励(而不是威胁)的方法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当幼儿偶尔不遵从规则时,保教人员应该适时提示;如果提示无效,则可使用暂时隔离法,让幼儿了解他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而一旦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作出适当改善,保育者就应请他回到原来的活动中。

教师应特别注意加强幼儿的常规训练,在各项活动中给出具体的指导,教育与信任并重,“管”与“放”并举。

3.加强教师责任意识
幼儿园安全工作既要重视外在监督机制,更要关注教师内在责任心的培养。

对于保教人员而言,加强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培养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时时处处做有心人,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不安全因素。

二是要求教职工了解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随心所欲。

三是要求教职工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规范,掌握发生意外事故时的现场处理办法,做到遇事不乱,应对有方。

4.提高幼儿安全意识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重点在于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知识的学习,保护自己,避免受伤害。

幼儿园安全教育涉及幼儿生活的全部范畴,如入园、晨检、进餐、游戏、午睡、娱乐、户外活动、外出活动、离园。

因此,我们要用最简单的概念,通过多种形式,结合具体的安全措施来教育幼儿如何防范意外事件的发生,并教授他们一些应对意外的方法。

在教育幼儿时信息应清晰明确,如直接告诉幼儿哪些地方是可以去的,哪些地方是有危险的;无论如何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食物;滑梯上不彼此推挤;奔跑过程中不随便撞人;外出不擅自离开成人,等等。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不能仅限在幼儿园进行,而应和家庭同步进行,家长的责任不仅是被动的保护幼儿,而应积极主动地帮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技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

因为,成人的一味迁就,剥夺了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和意识,父母的过度焦虑和孩子自护信心的缺乏,阻碍了孩子安全感的获得。

5.建立幼儿园责任保险制度,实现理赔市场化
幼儿园作为非营利机构,对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事故而产生的巨额赔偿往往力不从心。

由于缺乏充分有效的救济渠道,受害儿童的合法权益往往得不到有效保护,同时,园方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包袱,从而制约了幼儿园正常教育活动的开展。

借鉴国外经验,可将幼儿园办学活动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使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赔偿责任社会化。

建立未成年人人身意外伤害险的困难之一是资金问题,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从政府财政、社会捐助等渠道多方筹集投保资金,一方面幼儿园自身参加责任保险,鼓励幼儿参加人身保险,从而将办学的责任和风险适当分散到社会各方面,使受害儿童的权益得到保护,使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开展。

6.幼儿在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对策
幼儿园伤害事故发生后,怎样处理好善后工作,尽量减少或缓解矛盾冲突,将损失减少到最大限度,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第一、处置要及时。

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后,时间就是生命。

必要时,应在第一时间内送孩子到医院诊治,以示对孩子生命健康的重视。

第二、治疗要规范。

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按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以免贻误孩子伤情。

第四、沟通要坦诚。

应及时、客观地向家长通报事情发生的经过,并向家长致歉以取得谅解,同时,对医疗费等敏感的问题向家长提出一个初步的解决办法,主动承担应负的责任。

教师还应及时到孩子家中进行探望,对孩子进行抚慰。

第五、报告要及时。

对于重大安全事故,要严格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层层上报,争取上级的大力支持。

还要学法懂法,学会保护幼儿园的合法权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