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地理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堂巩固自测自评课件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必修二3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知识归纳(湘教)
![高中地理必修二3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知识归纳(湘教)](https://img.taocdn.com/s3/m/25c9ef8fd4d8d15abe234edf.png)
农业 最为密切 矿业
产业部门与自 然环境的联系 受自然条件限 制较少 与地理环境 关系不大
产业类型
原因 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 零部件、 能源、 劳动力来自四面八方,选择机会多 这些产业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 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工业 商业 服务业
【例 1】 我国某县(Q)北依燕山,缓坡地分布着由片麻岩发育 形成的土壤,该县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境内百年栗树随处可见,是 我国著名的板栗生产之乡。早在 20 世纪 40 年代,位于我国东部的 某国(R)从 Q 县采集种栗, 并调集专家选择和 Q 县同一纬度(约 40° N) 的本土山区进行了栽培试验,其生长出来的板栗品质却与 Q 县板栗 相差甚远。据此回答(1)~(2)题。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自主学习与问题发现
课堂互动探究
自主学习与问题发现
夯基础
新课情景导入 在人类的各种活动中,与自然环境联系最紧密、相互影响最深 刻的是产业活动。人类的产业活动是多方面的,但无论哪种产业活 动都和一定的地理环境条件相联系,都是以一定的自然条件为基 础,以生存发展为目的进行的。在人类的产业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 重要的是农业生产活动和工业生产活动。农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进 行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区位条件,而各类区位条件又是由相应的自 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条件组合而成,认识了解各地发展工农业
系”,从减少运输费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及加强协作 和资源的有限性等方面分析了运输、土地和集聚是影响工业区位的 三大主要因素。由工业的特点进一步阐述了工业联系促使工业集 聚,进而形成工业地域的知识联系。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 区域发展的影响”,从交通运输对人流、物流的集散、中转、商业 贸易活动的影响这一角度,分析了聚落的形成、空间的分布、城镇 的分布及商业网点布局的重大作用。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演示文稿(1)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PPT演示文稿(1)](https://img.taocdn.com/s3/m/3f19bc699b6648d7c1c746d2.png)
●铁路 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的运 输方式; ●海运是当今国际贸易的最主要运输方式;
●中短途运输方面以公路 为主;
●航空运输 是远程客运最重要的方式; ●管道运输 在天然气、石油运输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为什么交通便利的地方易形成聚落? ◆为什么河流交汇处、入海口有利于形成 比较大的城市?
◆黄河入海口没有形成大城市的原因是什 么?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二)交通运输与聚落空间分布
我国南方和北方聚落形态各有什么特 征?简要分析其原因。
地区
聚落形态
形成原因
多呈团块状,形 北方 态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较规则,道 路呈棋盘式
地形平坦开阔
河网密度较大,用水和 沿河道、铁路、 交通方便。铁路、公路 南方 公路分布,多呈 的兴建使聚落多沿铁路 带状布局 线和公路线发展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京
沪 线
探究(阅读教材P80材料)
1.扬州兴衰的原因 2.交通运输与城镇分布关系
高一地理Ⅱ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
授课教师:王全胜
现代最主要的五种交通运输方式是什么? ●什么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主要的运 输方式? ●什么是当今国际贸易的最主要运输方式? ●中短途运输方面以什么为主? ●什么是远程客运最重要的方式? ●什么在天然气、石油运输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为什么古代著名的大城市多诞生于大 江大河的中下游平原?
二、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根据上图,说说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 一般规律?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世界上的大河两岸,常常分布着大大 小小的城市。 2.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河、沿湖、沿海发 展起来的。 3.铁路、公路的建设,使城镇多沿着铁 路线、公路线发展。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复习课件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952bd0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4.png)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生产特点
•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A.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充分保 持麦田的肥力
B. 种植的饲料饲养绵羊,羊粪可成为麦田的肥料
•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 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③灵活的生产选择和较强的市场适应性 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交通运输 发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
交通运输 发展趋势--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网络化
主要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管道
交通运输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技术因素
交通运输
理解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大渡河畔手掌般的公路
交通运输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 厂、印刷厂、石油加工 厂、棉布厂
区位选择原则 接近原料产地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
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炼铝、炼铜等有色金属 接近能源供应地
指向型工业 能源 的工业
冶炼
(火电厂或水电厂)
廉价劳动力 劳动力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 指向型工业 成本 力的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 包带、制伞、制鞋等工 劳动力的地方 业
珠三角——基塘农业
珠 江 三 角 洲 的 混 合 农 业 基 塘 农 业
---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 技水平高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
世界农业地域类 型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牧牛业区位因素
气候适宜,草类茂盛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距海港近,交通方便 历史悠久,集约经营,商品率高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89322b4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a.png)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2.利用GIS软件进行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数据分析,培养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法,学会从实际案例中提炼问题、分析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1.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空间结构的影响。
3.学生应关注交通运输布局的发展趋势,学会从政策角度分析问题。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分析报告。
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关注交通运输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积极性。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GIS软件操作,提高学生对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关系的理解。
3.加强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指导,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
4.针对学生对政策方面的了解不足,注重政策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能从政策角度进行思考。
1.交通运输布局的基本类型:
(1)线性布局:主要以铁路、公路、航线等为主,连接不同地区,形成网络状结构。
(2)节点布局: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形成区域性的交通运输网络。
2.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
(1)空间性:交通运输布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与地形、地貌、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2)层次性:交通运输布局分为国家层面、区域层面和城市层面,各层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必修2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四讲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浙江专版课件:必修2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四讲](https://img.taocdn.com/s3/m/1f2072b64afe04a1b071dec2.png)
南方 河网密度大,聚落沿河道、铁路或公路分布,
地区 布局形态多呈__带__状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交通运输条件变化与城镇分布和发展的关系(b+加试)
(1)古代水运对城镇分布的影响 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沿___河__设__城_ 是我国南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展轴。交通干线的衰落影响城市形态的演__变___,使其发展趋于 缓慢甚至停滞。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根据需要择优选择
水路 运量 运速 运价
铁路 公路 大→小 慢→快 低→高
航空
管道
运量大、损耗 小、平稳安全、 易管理
栏目 导引
答案 1.B 2.A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考点专练] (2016·浙江选考模拟卷)读某聚落形态发展变化示意图,完成1~2
题。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1.该聚落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长江 B.铁路 C.运河 D.地形
2.影响图中城市用地规模扩展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长与矿产资源的开发 B.经济发展与运输条件的变化 C.人口迁移与产业结构的变化 D.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的保护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2.交通运输方式变化对聚落分布和空间形态的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栏目 导引
专题七 农业生产与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思考 扬州、济宁等运河城市因交通而起,因交通而衰。分析 扬州发展和衰落的原因各是什么? 提示 发展的原因:京杭大运河的开凿、通航。 衰落的原因:清末京杭大运河的淤塞;海运的发展;京沪铁路
高中地理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4.
![高中地理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b280f41faa00b52acec7ca2d.png)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受地质规律的影响,资源供给在全球的分配是极不平衡的。
这就产生了生产区与消费区的空间分离,这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交通运输就是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的线路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
它是边疆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共有五种: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
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化、网络化、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交通运输网络一旦形成,其对聚落、城镇分布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是巨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
2. 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3.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教学难点交通运输与城镇的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等。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
2. 掌握交通运输与聚落、城镇、商业网点布局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过程与方法1. 案例分析,结合所在家乡的具体个案,明确交通运输对聚落、城镇的形成和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 读图分析,理解我国北方城镇与南方城镇在选址时考虑的区位因素不同。
3. 自主探究,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又反过来指导感性认识的辩证的观点。
2. 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通过第三节的学习,我们知道运输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三大主要因素之一。
运输既然能影响到工业的发展,那么一个地方的交通运输布局势必对该区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板书:一、交通运输与聚落(一)交通运输与聚落的形成推进新课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 76~P 77页,并分析“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图。
课件展示: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和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思考:我国100万人口以上城市与主要交通线路分布有什么关系?生(思考后回答)几乎所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都与主要交通干线相连。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cbae72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32.png)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下图为某城市主干道公交站牌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位于道路两侧的公交站牌a与b不并排布局的主要原因是()A.避免交通拥堵B.展现城市文化C.分散人流、车流D.减少交通事故2.位于主干道同一侧的公交站牌c和e距离较近的原因是()①位于路口附近②广告宣传需要③客流量非常大④减轻运输压力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1题,如果将不在同一侧的公交站牌并排布局,两侧都有公交车停靠时易造成交通拥堵,因此位于道路两侧的公交站牌a与b不并排布局的主要原因是避免交通拥堵。
第2题,位于主干道同一侧的公交站牌c和e距离较近的原因可能是公交站牌c和e位于路口附近,此处客流量非常大,为了满足旅客的需要而设得较近。
如果是为了广告宣传需要,不需要将公交站牌放在一起,这样会造成交通拥堵,加大运输压力。
2.C下图为成昆铁路的一段选线设计图,有两个设计方案。
“采用方案”较“沿河方案”短约10千米,减少车站1处,少修短隧道8个,避开了地质复杂地段,且免受河流冲刷。
其中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滚滚的大渡河,成为车站中的奇迹。
读图,完成3~4题。
3.与“沿河方案”相比,“采用方案”的明显优势是线路短与()A.便于居民出行B.技术难度小C.道路坡度小D.安全性高4.影响关村坝车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是()A.技术B.资金C.降水D.地形3题,“采用方案”以长隧道为主,道路缩短,坡度加大,技术难度增加;车站减少,不便于居民出行;避开了地质复杂地段,安全性提高。
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大渡河,说明影响关村坝车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4.D京津城际高速铁路在北京南站始发,终点站为天津站,正线全长113.54千米,其中约86%为高架线路。
下图是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过某城市时的照片。
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科技因素和劳动力因素C.环境因素D.社会经济因素6.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经过图示地区时,采用高架桥的目的是()A.提高高速铁路运输的速度和安全性B.观赏高速铁路沿线的风景C.节约高速铁路沿线的耕地资源D.降低高速铁路交通建设的难度7.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交化”城际快线,该铁路的建成会()A.促进跨城就业B.提高沿线房价C.增加货物运量D.加剧大气污染5题,影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修建的最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课后习题: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14585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3.png)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河南省安阳市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位于太行山脉向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既有较早修建的京广铁路、107国道从中穿过,也有近年修建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从东部穿过,这些交通线路对安阳市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区域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下图为河南省安阳市主要交通线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安阳市未来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的主体方向是()A.向东发展B.向西发展C.向南发展D.向北发展2.京广高铁对安阳市发展的影响主要有()①提高了区域的城市等级②推进城镇化进程③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④扩大了管辖范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题,由材料“近年修建的京港澳高速公路和京广高铁从东部穿过”可知,受交通条件的影响,未来城市空间形态将向东发展,故选A项。
第2题,交通条件的改善可缩短人们的出行时间,推进城镇化发展,②③正确;高铁的修建不会提高城市等级和扩大城市的管辖范围,①④错误。
故选B项。
2.B读安徽省南部某地区聚落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4.下列有关交通运输与聚落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交通便利的地区,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②聚落密集区,有利于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③沿河设城的现象只出现在我国南方河网密布地区④北方聚落多沿陆路干道呈带状分布,南方聚落多沿河流呈块状分布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题,图中①地位于两河交汇处,有多个方向的水运优势,最容易发展成为城市,故选A项。
第4题,交通便利的地区,有利于物资运输和人们出行,利于聚落的发展,通常形成较大的居民点,①对;聚落的发展增加了交通运输需求,促进了交通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②对;沿河设城现象不只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北方地区也有,③错;沿河分布的聚落多呈条带状,④错。
故选A项。
4.A墨脱县位于西藏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下游,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
【地理素养】高三二轮微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Word含答案)
![【地理素养】高三二轮微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Word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a0ffba336c1eb91b375dce.png)
【地理素养】2020年高三二轮微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微专题——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交通运输线区位及其影响】1.各种交通运输线建设考虑的区位因素2.运河线路的布局(1) 自然条件:地形:平原——工程量小;山地——工程量大。
水文:沿途水量多少及变化;尽可能利用原有河流、湖泊、湿地,减少工程量。
生态环境:注意减少沿途生态环境的破坏。
(2) 社会经济条件:沿途人口、城市数量,经济发展水平。
3.桥的建设条件分析(1)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地形条件、生态环境状况→影响工程量、技术条件→建设成本。
(2)社会经济条件:修建长度→工程量大小;原有基础设施→建设材料运输成本;原有运输方式、经济发展水平→需求量大小,收益的大小。
4.隧道的布局地形、地质构造、资金、技术、原有线路状况、人口、城市、经济发展水平。
5.交通运输网的特点主要从线路数量 ( 密度 ) 、线路类型、线路分布与走向、是否形成交通运输网等方面分析。
例题 1: (2019 ·太原市二模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上里程最长 ( 全长 55 千米 ) 、施工难度最大、投资最多、集桥—岛—隧于一体的港珠澳跨海大桥,于 2009 年 12 月 15 日动工建设, 2018 年 10 月 24 日正式通车,工程项目总投资额达 1269 亿元。
港珠澳大桥将珠海、澳门到香港的陆路交通时间从三小时缩短到四十五分钟。
下图示意港珠澳大桥的地理位置。
(1)推测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自然障碍。
(6 分 )(2)分析港珠澳跨海大桥建设成本高的自然原因。
(4 分)答案: (1) 夏秋季节多台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暴风雨;珠江入海口,泥沙淤积,地基不稳;珠江口外海区,多风浪、潮汐、大雾等。
(2)海域宽,大桥长度 ( 跨度 ) 大,且集桥—岛—隧于一体,工程量大,设计、施工难度大;海域气象、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施工条件差,人工费用高;设计和施工对环境 ( 生态 ) 保护的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材料性能要求高,材料成本高等。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56课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56课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cf99744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c.png)
第56课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依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必备知识梳理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主要表现(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_。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_,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_其他区域。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2.典例二、影响聚落发展1.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1)原因(2)典例3.为促进农村的发展,使新建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经济效益2.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对聚落形态变化的影响3.交通运输布局变化对聚落发展速度及形态的影响[典例][2021·全国乙卷]陆港是指在海港以外地区建设的、代表海港行使报关、报检等功能的物流中心。
按其离海港距离可分为近海陆港(小于100千米)、远海陆港(一般500千米以上)等。
据此完成(1)~(3)题。
(1)建设陆港使海港()①扩大承载规模②缓解用地紧张③增加用地成本④提高设备水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与近海陆港相比,远海陆港更能使海港()A.缓解交通拥堵B.提高通关效率C.拓展腹地范围D.减少环境污染(3)以下产业中,更宜依托远海陆港发展的是()A.服务外包产业B.高科技产业C.资源加工产业D.前瞻性产业[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3)[2023·新课标卷]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beb8270a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1.png)
(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湘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高中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高中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移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高中必修三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高中选修一第一章宇宙探索第一节认识宇宙的历程第二节不同的宇宙观第三节宇宙大爆炸假说第四节恒星的演化第二章认识星空第一节恒星天空第二节星座第三节认识星空第三章天体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星系第二节太阳系第三节太阳概况第四节九大行星第五节月球第四章地球的演化第一节地球的年龄第二节地球的内部结构第三节大地构造假说第四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高中选修二第一节海水温度和盐度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的相互作用第二章海底形态和构造第一节海底形态第二节海底扩张理论与板块构造学说第三章海岸和海岸带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第三节海平面变化和海岸带第四节我国海岸带的开发第四章海洋开发第一节海水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第二节海底矿产资源第三节海洋生物资源第四节海洋动力资源第五节海洋空间开发利用和海洋旅游业第五章海洋灾害与海洋资源环境问题第一节海洋灾害第二节海洋污染第三节海洋污染的防治与环境保护第一节基本概念第二节我国的海洋第三节我国的海洋权益第四节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高中选修三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第三节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欣赏第三节国外名景欣赏第三章旅游规划第一节旅游规划概述第二节旅游资源评价第三节旅游规划第四章文明旅游第一节做合格的旅游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游常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游安全高中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城市化第三节城市环境问题第二章城乡分布第一节乡村聚落与集市的分布特征第二节城市的空间形态与分布特征第三节区域城镇体系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城乡规划概述第二节城乡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方法第三节城镇整体布局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第一节人居环境第二节商业布局与居民生活第三节城市交通与居民生活第四节城市文化设施布局与居民生活高中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第二节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环境特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与我们高中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述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第三节中国环境法规体系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高中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一节地理信息与地理学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构成与功能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一节地图投影与地图特点第二节遥感工作原理第三节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第四节遥感应用第三章全球定位系统(GPS)第一节GIS概述第二节GIS基本操作第三节地图数字化第四节GIS查询与分析第五节专题制图与地图输出第六节GIS展望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一节GPS的产生第二节GPS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第三节GPS接收机第四节GPS的应用第五章3S(RS、GPS、GIS)技术综合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第二节数字地球。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19)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课件(人教版2019)](https://img.taocdn.com/s3/m/5bad258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6.png)
①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是联系亚洲、 欧洲、非洲、大洋洲的航海枢纽;
② 大量客货流的集散使其第三产业非常 发达;
③ 新加坡还聚集了与石油运输和港口服 务货物相关的制造业,并带动其他产 业的发展;
④ 服务业、制造业的繁荣使就业机会增 多,吸引人口迁入,形成规模较大的 城市。
探究二(缩小区域间的时空距离,扩大辐射范围,加强经济联系)
凭祥,县级市,沿边对外开放城市,素有“祖国南大门”之称,是我国 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凭祥以进口东南亚木材及生 产木制家具而闻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
凭祥是沿边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
越 凭祥
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通道。
海南岛将形成“环岛三小时交通圈”,实现全岛同城。据此完成3~4题。
B 3.海南环岛高铁在运行过程中常遇到的不利自然因素有(
)
A.台风、泥石流
B.台风、高温
C.泥石流、寒潮
D.寒潮、高温
C 4.海南环岛高铁的修建(
)
A.有利于大宗农产品的运输
B.促进沿线矿产资源的开发
C.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D.有利于大宗工业原料的运输
传统乡村聚落一般较为分散,有的位置偏远,交通不便。
交通运输布局与乡村聚落
1.交通运输布局对乡村聚落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① 交通运输便利的乡村经济发展好。 ② 对外联系不方便的乡村,发展缓慢。
交通运输布局与乡村聚落 2.我国合村并居是哪一类乡村?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如何布局?对乡村
聚落有什么影响?
我国合村并居的多是交通不便又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的聚落
探究二 阅读材料,课本87页和91页扬州的相关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2
![高中地理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35f7f11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9.png)
第四章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本章概述·明要求〔课标导航〕1.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结合实例,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能够结合不同国家的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和站点的布局,明确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明确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结合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明确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关系(综合思维).理解交通运输布局与聚落发展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与人地和谐相处的关系(人地协调观)。
〔学法点拨〕本章包括两节内容,第一节,从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因素及布局的原则入手,结合交通运输需求和资金两方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第二节,结合实例,用辨证的观点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和聚落发展的影响。
本章内容学习时关键在于结合课本实例进行分析、理解.〔生涯规划〕第一节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原则。
2.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了交通运输线的标准和站点规模;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并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转运效率.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完善程度。
自主梳理·探新知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1.任务: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1)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条件。
(2)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
(3)考虑当前交通运输实际,并预测客流、货流未来发展趋势.4.原则:依据运输要求, 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尽量少占土地,发挥综合运输优势等。
5.发展变化: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需求量小,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站点规模较小.(2)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站点规模较大。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c9649e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c.png)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课 标 解 读课程标准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掌握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结合实例,分析资金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知识梳理知识点一 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 1.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① ,以获得②2.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1)社会经济因素:既要适应③ 的需要,也要立足于④ 和和⑤ 等条件。
(2)自然因素:受⑥ 等自然条件的影响(3)要考虑当前的⑦ ,还要⑧ 的发展趋势。
3.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⑨ ;适度超前;因地制宜; ⑩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其他(如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等)。
4.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发展变化: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知识点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1.交通运输需求量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需求量交通线标准场站规模小①②大③④2.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应重点关注⑤3.交通运输布局应该发挥⑥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⑦的特点5.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⑧的特点知识点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1.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站点的建设(1)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交通建设的资金来源及交通布局发展阶段资金交通布局工业化初期借助外力建设急需的交通线、站点发展到一定水平足够的资金全面提高交通运输水平(2)不同地区交通线站点密度及质量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线、站点密度交通线、站点质量经济落后地区①②经济发达地区③④2.影响交通运输建设的技术发展区域⑤的提高,有⑥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既有利于交通运输⑦、⑧、⑨,又使交通运输布局受⑩的限制大为减弱。
自学检测一、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从古至今,交通运输方式的运量和速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说课稿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f4f514d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5.png)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中的重要内容。
交通运输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其布局的变化对区域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的产业区位因素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也为后续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地理学习中已经对交通运输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必修第一册的学习中也掌握了一些自然地理的基础知识。
但对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深入的思考。
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交通运输布局的概念和主要影响因素。
(2)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聚落发展和城乡发展的影响。
(3)能够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创新意识,关注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8d86948b84ae45c3b358cf2.png)
港口优劣的评价: 优: 自然条件好: (1)良好的水域 :水深、水面宽阔、风浪小 (2)良好的陆域:地形平坦开阔 (3)地理位置优越:通江达海,水陆联营 社会经济条件好: 依托大城市,经济腹地广阔 劣: 河流泥沙的淤积,结冰封冻,气象、海况条件 差,交通区位的下降等。
案例(2):汽车站的区位条件
2、影响聚落的空间布局
为何古代著名城市多数诞生于河流的中下游?
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 足,便于农耕,且交通便利,是人口集中 分布地区,也是城市发展的理想环境。
1、河流冲积平原,城市相对密集
活动
长江三角洲城市的分布有何显著特征?美国三大城市 带的城市分布有何显著特征?
2、大多数城市都是沿河,沿湖,沿 海发展起来的,沿河设城是我国南 方城市布局的一般规律。
拓展: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铁路运输能力较大,速度较快,成本较低,
适于中长距离货运;公路运输投资相对为小, 机动灵活,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适于短途客 货运输;水路运输具有运量大、能耗少、成本 低,以及基建设施投资少的优点,但速度慢, 适于大宗散货运输;管道成本低,可连续输送, 适于流体和其他散粒状某些货物运输 ;航空 则速度快,但成本高,适于中、长距离的客运 与邮件运输。在世界范围内,公路运输的客、 货运量居各种运输方式之首。
从经济角度来说:带动沿线地区经济
发展。
从政治角度来说: 维护港澳地区稳定和
繁荣。
一、交通运输与聚落
聚落的形成
1 聚落的概念 2 聚落的类型 3 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 聚落是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 聚居的场所。 按照聚落的性质和规模,可以分为城 市和乡村两大类型。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地形、气候、 河流等因素的影响。地形因素的作用 尤为突出。
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中地理必修二讲义第四章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90a533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9.png)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学习目标1.结合材料,说明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依据材料,分析交通运输布局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4.“一带一路”倡议:公路、铁路、航空、水路、油气管道,以及电网、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
判断1.便捷的交通,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
( √ )2.“一带一路”建设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 √ )3.交通运输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还可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 √ )二、影响聚落发展1.交通枢纽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引起区域内客、货运输方向和集散地的变化,从而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探究点一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搭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B.③④ D.②③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解析:第 3 题,由图可知,轨道交通 30 分钟覆盖范围向东、 向南最远,因此受其影响,城市空间将向这些方向扩展; 城市空间扩张受交通影响是不均衡的,呈指状、串珠状。 第 4 题,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必然能促进人员流动、 加强区域联系,从而带动沿线房价的上升。 答案:3.A 4.A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解析:第 1 题,与公路运输比较,铁路运输的突出特点是 运输量大、运费低、连续性好。第 2 题,海南环岛高铁开 通运营,会促进岛屿内部交通发展,可以缩短区域间的时 间距离,促进岛屿内部的交流。交通发展无法彻底改变区 域农业结构。 答案:1.A 2.A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对点练二 交通运输与聚落 读广州轨道交通 30 分钟等时线图(阴影部分表示以公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对点练三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读我国某城镇区域简图,回答 5~6 题。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5.图中东西向门市布局的主要原则是 ( )
A.市场最优原则
B.交通最优原则
C.便民最优原则
D.环境最优原则
6.图中箭头表示城区主要人流方向,若在南北向道路上设置
一个经营蔬菜的商业网点,乙地比甲地更具优势的原因是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1.与公路运输比较,铁路运输的突出特点是( )Biblioteka ①运输量大②运费低
③连续性好 ④灵活性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2.海南环岛高铁开通运营对区域的有利影响是( ) A.缩短区域间的时间距离 B.彻底改变区域农业结构 C.促进该岛屿与外界交流 D.促进该岛屿与全国的交通联系
园前、体育西为中心乘坐轨道交通 30 分钟覆盖范围),回答 3~4 题。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3.由图中信息可知,今后广州城市空间 ( ) A.向东、向南扩张 B.向西、向北扩张 C.呈同心圆状扩张 D.由“单中心”到“双核”转换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4.广州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 ①提高沿线地区房价 ②促进跨城居住就业 ③增加运输成本 ④加剧环境污染 A.①② C.①④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对点练一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2015 年 12 月 30 日,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开通运营,与
2010 年 12 月开通运营的海南环岛高铁东段实现连通。这标 志着全球首条环岛高铁全线贯通,旅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 成为现实。读图完成 1~2 题。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 A.邮局和医院需求量大 B.更靠近国道 C.地处下班人流方向的右侧 D.地势较开阔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解析:第 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西向门市沿交通线布 局在道路两侧,以交通最优为原则。第 6 题,甲、乙两地 位置相近,位于同一条道路的两侧,与国道距离、地势状 况都相似,但乙地位于下班人流方向的右侧,更方便人们 购物。 答案:5.B 6.C